臟腑兼證辨證:心腎陽虛證


? ? 水盛則火衰,必須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火盛則水衰,必須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此即陽虛陰虛之所本。
? ? 大凡陽虛之人,陰氣自然必盛,陰氣盛必上騰,即現(xiàn)牙痛齦腫,口瘡舌爛,齒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不得妄以滋陰降火之法施之。若妄施之,是助陰以滅陽也。辨察不可不慎,總在這陰象追求,如舌青、唇青、淡白、無神之類是也。千古以來,混淆莫辨,含糊不清,聰明穎悟之人,亦僅得其半而遺其半,金針雖度,若未度也。故仲景一生心法,知之者寡。
? ? 世之業(yè)斯道者,書要多讀,理要細(xì)玩。
? ? 人命生死在于反掌之間,此理不明,切切不可妄主方藥。糊口事小,獲罪事大。茍能細(xì)心研究,自問無愧,方可言醫(yī)。

心腎陽虛證
是指心與腎的陽氣虧虛,以心悸、水腫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虛寒證候。常見于胸痹。
常見癥狀
心悸怔忡,形寒肢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神疲乏力,腰膝酸冷,唇甲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脈弱。
證候分析
心陽虛衰,鼓動(dòng)無力,故心悸怔忡;溫運(yùn)無力,血行不暢,故見唇甲青紫,舌淡紫。腎陽虛衰,氣化失司,水濕內(nèi)停,外泛肌膚,甚則水氣凌心,故肢體浮腫,小便不利常與心悸怔忡并見。心腎兩臟陽虛,形體失于溫養(yǎng),臟腑功能衰退,故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舌淡,苔白滑,脈弱為虛寒證常見之征。
病因
多因心陽虛衰,病久及腎,腎陽亦虛;或腎陽虧虛,氣化無權(quán),水氣凌心所致。
病機(jī)
陽氣虛衰,胸陽不振,氣機(jī)痹阻,血行瘀滯。
辯證要點(diǎn):心悸怔忡、肢體浮腫、與虛寒癥并見。

?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一丸紅日高懸頭頂,真陽就是元陽。前面我們已經(jīng)講了陽虛體質(zhì),這里我們就不再講,沒有掌握的同學(xué)可以到前面去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