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院士做客“中國科大論壇”

?
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yī)學部、無膜細胞器與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邀請,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博士于4月25日做客“中國科大論壇”,在生命科學學院一樓報告廳分享了他在細胞命運抉擇可塑性方面近30年的耕耘心得,做了題為《解析哺乳類生殖器官特異的衰老通路》的學術報告。
姚雪彪教授主持報告會,對王曉東教授做客“中國科大論壇”表示歡迎和感謝,并簡要介紹了王曉東教授的研究領域及研究成果,對其學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趙忠教授代表學校向王曉東院士頒發(fā)了中國科大論壇紀念證書。

王曉東院士做客“中國科大論壇”,在生命科學學院一樓報告廳進行學術報告
王曉東院士主要專注于細胞死亡通路,詳細研究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這兩種細胞死亡方式。他的報告邏輯清晰,幽默風趣,用自己的科研歷程感悟,激發(fā)了師生從事科研的決心和毅力。報告中,他主要介紹了雄性和雌性哺乳動物生殖器官衰老與細胞死亡通路的精確解析,完善了哺乳動物生殖器官衰老的分子機理,提示我們可以通過阻斷特定的衰老通路從而保持生殖能力和預防生殖器官衰老引起的相關疾病。王曉東院士研究團隊認為在哺乳動物細胞中,主要是由RIPK1、RIPK3和RIPK3的底物MLKL引發(fā)程序性的細胞壞死,并隨后發(fā)現(xiàn)RIPK3敲除和MLKL敲除的老年雄性小鼠的外形及生殖器官保持“年輕”的形態(tài)并具有和年輕雄鼠相當?shù)纳韺W功能,而同齡野生雄鼠展現(xiàn)了生殖器官衰老表征。進一步的機制研究提示精巢細胞程序性退化與死亡介導了生殖系統(tǒng)的衰老進程。
王曉東院士深入淺出的講解、詼諧幽默的語言、精彩的報告內容,博得現(xiàn)場師生濃厚的興趣。科學研究的過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王曉東院士鼓勵大家說:“你的實驗結果離教科書越遠,你離諾貝爾獎就越近!”講座過程中,他還通過實驗室研究生遭遇的瓶頸以及最終如何補救的經歷,鼓勵科大師生努力攀登科研高峰。
報告結束后,師生們踴躍提問,王曉東院士全面細致的解答,增強了學生探索未知的信心。隨后,王曉東院士與生命科學學院的年輕教授一起座談,為大三的本科生答疑解惑。從學習到生活,從選擇到堅持,從迷茫到堅定,王曉東院士用獲得諾貝爾獎學者的事例激發(fā)大家的學習熱情,分享自己積極奮進的處事態(tài)度,自信又堅定地實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目標,激勵大家博覽科學文獻,打好基礎,發(fā)揚獨立的創(chuàng)造力,以扎實的基本功保障科研生涯順遂。
王曉東院士參觀了生命學院的院史館,穿過中區(qū)歷史長廊,走過科大東區(qū)的天使路,品嘗了1958 USTC的咖啡,聽取了科大推崇高雅藝術進校園所實施的一系列活動。他表示,科大是一所年輕又有獨特文化傳承的學校,鼓勵科大學子堅持自己的發(fā)展特色,獨辟蹊徑,邁向成功。

王曉東院士與英才計劃生物團隊學員座談

王曉東院士參觀無膜細胞器與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報告會前,生物醫(yī)學部執(zhí)行部長薛天、生命科學院副院長趙忠會見了王曉東院士,并就科教融合合作進行了廣泛的交談。隨后,王曉東院士在姚雪彪教授的陪同下,參觀了無膜細胞器與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參觀了部實驗室生物光子學集成式成像平臺、類器官化學生物學與藥代動力學設施,并聽取了部重點實驗室工作介紹。他對實驗室在無膜細胞器動力學與化學生物學前瞻性研究表示贊賞,并稱道實驗室在著絲粒構效、動態(tài)組裝與靶向小分子先導化合物方面的系統(tǒng)性工作成果,并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與部重點實驗室在科教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廣泛地交流。
王曉東院士在繁忙的行程中特意抽出時間,與安徽省英才計劃生物團隊2021年度學員進行了交流,鼓勵青年們高才早發(fā),用諾貝爾獎得主Roger Kornberg在高中時期對核小體生化特征的驚人發(fā)現(xiàn),鼓勵學員不忘科研探索初衷,善于思考自然壯觀之后的規(guī)律。
王曉東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xiàn)為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所長。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王曉東領導的實驗室原創(chuàng)性地發(fā)現(xiàn)了細胞程序性死亡的生化通路與其作用機理,對人體正常發(fā)育、清除損傷細胞和各種退行性疾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4年入選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MBO)外籍會員,并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yī)學獎”等多項國際生物研究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yī)學部、無膜細胞器與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