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24分,被親媽辱罵后服毒自殺:年輕人覺醒的第一步,是盡快脫離原生家庭……
今天刷到一個視頻,講的是一個高考生服毒自殺了,下面有長長的一段文字。
大意是說一個學習很用功的男孩,成績與付出總是不成比例,每次考試都不理想,這次高考只才了324分。
而陪讀3年的媽媽非常失望和氣憤,罵男孩浪費家里的錢,浪費陪讀的時間,才考這么點分,不要臉,不懂羞恥……
關鍵這位媽媽不只罵男孩,還經(jīng)常和那些認識的,不認識的人訴說自己的不容易,辱罵孩子的無能和不爭氣。
最后男孩忍無可忍,服毒自殺……

編輯切換為居中

編輯切換為居中
這件事不知真假,但無疑是個悲劇,生活中也存在發(fā)生的可能。我看完后總覺得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所以整理了一下,主要有三點:
一、共情能力弱,不懂反思的父母很可怕
這位媽媽顯然也沒什么“共情能力”,不能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孩子的處境,只顧瘋狂地表達自己不滿和憤怒,完全忽視對孩子的影響。
她意識不到這是一種語言暴力,她的每一句辱罵,都猶如一把尖刀刺在孩子的心上,最為刺痛。
如果是外人的辱罵,我們也許可以反擊,可以無視。
但來自親媽的辱罵真的能讓人萬念俱灰,特別是發(fā)生還沒有完全獨立,三觀不成熟,需要依靠父母的孩子身上。
共情能力太弱的人,往往也不懂得反思,因為根本意識不到問題的根源可能出在自己身上。不覺得有問題 ,自然也就無談改進與成長,這是很可怕的。
二、學習有方法技巧,但普通人家的孩子很難掌握
這個男孩學習很用功,但每次考試都不理想,高考更是連350分都沒有。
的確,讀書時,一個班級中總有那么一些非常聰明的,他們好似不怎么用功,就能考得好分數(shù);但也有一些像這位男孩一樣,非常用功,就是學不好,考不好。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很多人說是天賦,智商問題。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原因,的確有很多孩子悟性高,一點就通。
但我覺得還有一種可能,是這些優(yōu)秀的同學掌握了一些高效的學習方法。
這些現(xiàn)象我在這篇文章《照明邦:模糊,是一個人成長不起來的主要原因……》中討論過。
那些聰明的孩子,使用的高效學習方法可能是自己悟到的,可能是他們家境好,有好好的家教老師教的,也可能他們有優(yōu)秀的爹媽教導出來的,還可能僅僅因為他們有個不一樣的家庭環(huán)境。
比如商人的孩子,往往會用商業(yè)的思維去看待一切,他們會去分析學習的性價比,哪些優(yōu)勢應該擴大,哪些劣勢應該隱藏或改變,這些即便父母不教,也可能通過耳濡目染自行掌握。
我甚至見過有的同學,從高一開始,就開始研究歷屆高考考題,根據(jù)考題進行針對性的學習,這是他們的策略。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呢?父母幫不上忙,給不出好的建議不說,反倒會給孩子更大的壓力,就像這位媽媽說的:“(陪讀)我這樣做就是為了你好,只要你好好學習,考上好的大學,我就值了?!?/p>
三、年輕人覺醒的第一步,是盡快脫離原生家庭
對于父母,我一直是這種看法:如果你的父母在某個領域有很深的研究,有較大的成就,那說明他們是有智慧的,他們給的建議,是該好好聽聽。
但如果他們就是一普通人,家里經(jīng)常雞飛狗跳吵吵鬧鬧,那么他們的建議很可能把你帶跑偏,不僅要慎聽,而且要盡快讓自己獨立出來,與他們做切割。
很多底層的年輕人,往上攀登的最大阻礙,不是別人,而是來自這種原生家庭的瞎指揮。
特別是那種控制欲很強,以孩子生活為中心的父母,處處想干擾你,指揮你,不聽話就是不孝順,不照做就是不懂事,總之“都是為你好”。
碰到這種原生家庭,那真是倒了血霉了,他們往上攀登的路上,必定充滿痛苦和焦慮。
所以說,這類年輕人,覺醒的第一步,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脫離原生家庭的影響,越遠越好,盡早獨立,盡早自己說了算。
各位朋友,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