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wheels】Oldsmobile (Ⅱ)
奧茲的第二期專屬專欄,聊聊吸引我對它,以至對這個品牌產(chǎn)生興趣的這款車。

首先從這輛開始,'68 Olds 442.

當然,因為50周年的極多國行貨量和多數(shù)玩家對美系實際并不必要的需求,這套題材不錯,但被統(tǒng)一涂裝主題、混亂配色拖后腿的系列的市場表現(xiàn),遠不及此前和之后都沒有正規(guī)引入的普卡ZAMAC系列。
我成了早期的一捆“韭菜”,但比這更令我難過的,是這輛車的實際表現(xiàn),與我多年前所期待的差距之大。

67/68的兩年里,奧茲在Cutlass/442上玩了一把這樣的“藕斷絲連”式頭燈。

如此設計并非第一次在它們的車上表現(xiàn)↓

而這次,這不僅是表面上的創(chuàng)意,還有對實際效率的考慮。
1966年,奧茲悄悄搞出了少量裝備,也就是之后的W-30強力進氣系統(tǒng)。最初設想與W-30搭配的是一款360馬力的三腔化油器引擎,但通用在67年將這一配置限制在了克爾維特上,所以之后,奧茲就沿用了之前四腔化油器的400cid V8引擎為442提供動力。它依然能保持350~360馬力,而且也保住了車名里的一個"4"。
而說到W-30進氣系統(tǒng),之前其它車在引擎蓋開口的設計還不夠有效率,讓它能在67款上發(fā)揮更多作用的新方法就是,將中間轉向燈上下這“不顯眼的位置”設為入口(個人認為整體實際是相當吸睛),內部由軟管引導,讓冷空氣直接“噴射”進空濾。

另外,我們還能看到這輛小車的保險杠下還有兩個進氣口。能找到唯一裝配這個部件的車款,是當年的Hurst/Olds 442 Holiday Coupe↓

Hurst的另一官方合作品,核心比原廠442提了一個檔次:455cid V8引擎功率達到390馬力,較400cid V8還輕了12磅。

這款升級后的442,0至60英里加速時長5.4秒,四分之一英里記錄為13.9秒。

HW小車首發(fā)于08年,多年前在網(wǎng)上初次見到它的某個普卡刷色時,我就被這套別致的頭燈樣式所吸引,它成為我一度想而沒有合適時機入手的車款之一——所謂“怨念”就是如此吧。
但通過白金系列終于入手后,我卻難掩失望。
絕大部分原因在:這車殼真的太肥了。

過寬的車體讓它與其它很多美系都格格不入,而沒有尾翼加成的尾部連大小輪都無法將其抬起。
它的比例讓我不由想到被夸張化,但沒完全夸張的'69 Mustang↓

但這輛奧茲,既沒有合適的“標準”比例,又沒完全放飛到和'69 Mustang一樣讓人一眼看出的夸張,模具給我的感覺很是尷尬。

所以,我終于入手了這輛奧茲,但也在同時對它死了心。





這輛敞篷版'68 Cutlass在13年的娛樂系列中作為影片車首發(fā),所以當然,最好是去看看那部電影,我還記得它的名字,《比佛利山警探》,上映于1984年。
影片以一段相當刺激的追捕掛車開場(同時也是整片唯一用車表現(xiàn)的高能片段),隨后的當晚,主角,黑人警察Axel Foley的破舊Chevy Nova就上場了↓

我記得這輛車,HW也是在同年較早批次中推出了它的小車,還做了些改進升級↓

之后,與在比佛利山工作的朋友Jenny Summers的聊天中,Axel感受到她“你怎么還開那破車”的吐槽,一如那年斯威特被笑罵“你怎么又買個Greenwood”。


而看到Jenny的車是一輛梅奔450SL時,我自然有點失望,盡管它比我們這期的紅色敞篷車要高級些。



Okay,繼續(xù)看下去
看電影本身的同時,逐漸向后的進度條卻也讓我愈發(fā)焦慮。終于,到了結尾。
隨著嘍啰的GMC箱貨與趕來的警車迎面相撞,順便堵死別墅的整條通路,我最后期望的奧茲富人區(qū)追捕也隨之破滅。最終,所有都在別墅內得到了解決。

看完影片之后,我立刻就回到HW介紹頁找Cutlass,看到復古娛樂的下面寫著,"Beverly Hills Cop II"
等等,Ⅱ?!

事實證明,“星際玩家”也許不是真的星際玩家(反之亦然),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有時是真的眼瞎(
原來,《比佛利山警探》系列至今已有四部,而這輛紅色Cutlass Convertible,出自1987年上映的第二部↓

在這部中,我們的Axel駕駛嶄新的它再次在比佛利山上兜風,并假借職務之便白嫖到了相當好的住所,again.


我還沒有完整看過第二部,所以讓我們先回到小車上吧。

雖然也還不及比佛利山所自居的那樣上流,但比起上一部的破爛Nova,這輛奧茲可是體面太多了。

紅色車體/輪轂與細白壁胎的搭配給我一種很強的既視感,稍加回顧,我發(fā)現(xiàn)這感覺來自于多年之前的TG,克拉克森的Jaaaaaaag運動型列車,"TGV12"↓


而從模具來看,車體基本與上面的硬頂442一樣,但砍去溜背還是幫這輛寬大的車呈現(xiàn)出了比較和諧的觀感。
作為一輛需要仿真的素車,這款Cutlass的亮點,自然就是標志的印刷。

我曾說過自己很喜歡老車這樣的簽名式車名點綴,在這輛Cutlass上,它的名字在四面都得到了位置,實在令我欣喜。



不可避免的,要看看這輛Cutlass,與同年442的區(qū)別是否只有頂棚。

Cutlass的保險杠下少了兩個進氣口,中網(wǎng)也只有縱向鍍鉻條刻畫;


比較令我意外且驚喜的,是HW抬了一手Cutlass敞篷的車尾,沒有一沖到底讓車尾的觀感穩(wěn)了許多。


除了車頭的下端進氣口,兩款小車的底盤刻畫基本一致。

442中,這條清晰的車身刻線沒有在Cutlass上表現(xiàn)略有遺憾。雖然敞篷版是鍍鉻線貫穿整車,但單純的大紅與圓潤邊角還是難免“發(fā)?!薄?/p>
另外的“槽”點,是HW透明件給Cutlass的A柱位留了個槽,但也沒有讓合金車體去表現(xiàn)。
內飾,作為HW,這輛Cutlass干凈內飾的細節(jié)倒是不差。

餅面方向盤,但有踏板刻畫;座椅上安全帶刻畫齊全,縱然風流也不能忽視安全。

盡管比例相同,但敞篷專效與車尾的調整,還是讓這輛Cutlass給了我比較舒服的感覺。


'68 Cutlass Convertible的第二款,也是至今最近一款刷色,出場于15年的Real Riders系列。之后與這個系列配置相近的算是窄板卡時期的汽車文化,只是沒有了原創(chuàng)車的位置。

這款刷色給我的第一感覺相當好,就是繼素色以后,上一套不一定真實存在,但也很符合實車的涂裝。

只保三面印刷,個別破例的傳統(tǒng)藝能再現(xiàn),而Hurst的經(jīng)典白底金色拉花的確漂亮。

車門上印著"Official Pace Car",還是輛安全車,印地500嗎?
再一細看,

"El Segundo".
那沒事了。
442實際還是作為過印地500安全車的,但這是70年開始的事↓




夸過涂裝本身,下面就要吐槽一下我這輛所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了。

印刷各種飛漆,漆面或模具還有不少小劃痕及不平整。

相較普卡,這些Premium得到提升的,是部件材質,部分車多面印刷,以及可能的多層光油,而品控實難考證,我至今仍引以為然。


就是這樣,一款我喜歡的車,一款我曾喜歡的小車。

硬頂442給我的落差感我難以言表,但出于它別致車頭曾對我的吸引力,我還是入手了這兩輛敞篷Cutlass,最后結果倒是不錯。



尾語:本人主要展示風火輪普卡級,另略有涉及火柴盒及其他品牌的小比例車;小車專欄隨緣后半夜更新,同各位分享交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