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追星」這些年,我從德約科維奇身上學到的?
10年前,2013年澳網(wǎng)男單決賽,第一次見證了男單令人窒息的對峙和酣暢淋漓的勝利。興奮之余,我又找出了2012年澳網(wǎng)決賽德約與納達爾的對決視頻,再次被場上的戲劇張力和雙方的心理韌性所吸引,便成為了德約的粉絲之一。 而后這些年,見證著他在賽場上的潮起潮落。記得在夏令營當老師,信號不好無法看到溫網(wǎng)決賽視頻轉播,就每隔幾十秒,不停地刷文字版直播;凌晨的法網(wǎng)決賽,他被瓦林卡逆轉后留下苦澀淚水,也讓我在被窩里翻來覆去無法入眠;和費德勒溫網(wǎng)對決挽救冠軍點的夜晚,我與好友在手機里不停地調侃著「需要速效救心丸」,艱難獲勝后興奮到黎明。 這些年,我的心境也經(jīng)歷著潮起潮落。從深度沉浸于成績追逐中患得患失,對一場遲遲無法到手的法網(wǎng)決賽勝利而難過,到因為他的啟發(fā)選擇了讀心理學,到能夠慢慢接受德約比賽的失利以及我的人生起伏。 正值德約獲得了第24個大滿貫男單決賽冠軍之際,我細細思考著他身上給予我的能量。
一、外驅力和內(nèi)驅力共同發(fā)力,但內(nèi)驅力是長久熱愛的核心
人都有被外界肯定,特別是在激烈的競爭中被看到的需要。德約嶄露頭角于費納統(tǒng)治時期,作為異軍突起的第三者且擁有著不受待見的國籍和總是「炸傷退賽」的歷史,不被觀眾待見,這讓他生發(fā)出被外界肯定的需求,那時在他身上也總能看到他希望獲得觀眾喜愛的「諂媚」。除了觀眾,他的外驅力也主要來自于和費德勒納達爾持續(xù)十幾年的角逐和競爭,德約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職業(yè)生涯的成就也來自于和這兩位偉大的網(wǎng)球運動員的相互競爭,那種在頂尖技術上對碰切磋的快感,那種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悔悟,那種希望卷土重來甜蜜復仇的渴望,讓他們都不斷超越著自己的極限,至少不落于對手身后。 人更有追逐自己內(nèi)心熱愛的需要,特別是在既定小目標達成后的迷茫期。被我翻爛了的兒時采訪中,7歲的小德約曾經(jīng)說過“我的夢想是成為世界第一”,倘若我三十年前偶然看過這個采訪,可能只會被這孩子的信誓旦旦逗樂。近年來幾乎每一次大滿貫決賽后都有媒體問“你是否考慮退役?”德約都用幽默的方式表達著“熱愛還在,還沒有終點?!碑斮M德勒退役,納達爾計劃退役時,那種你追我趕確立歷史第一位的競賽所營造的迷幻氛圍即將褪去,更多不確定性顯現(xiàn),有作為老將因為年齡而不得不面對的身體的變化、有如何在95后00后的追逐中合理利用身體和策略的疑慮、有如何在職業(yè)生涯末期用優(yōu)雅的方式告別的疑問。試問如果我是德約,在已經(jīng)取得了重大歷史突破和個人生涯成就,已經(jīng)擁有了財務自由和幸福的家庭生活,且昔日競爭對手也即將告別時,還有什么讓我愿意付出隨著年齡增加年復一年更加艱辛的訓練,讓我愿意忍受賽場上發(fā)生的各種各樣drama事件,讓我不得不為了全球的比賽犧牲家人的時間或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如果不是時時刻刻牢記著30多年前拿起網(wǎng)球拍時那種純粹的熱愛,那種“我就是喜歡,我就想成為世界第一”的天真,我想不到其他的原因。 2016年法網(wǎng)奪冠、美網(wǎng)奪得亞軍后,德約有一年多的迷茫和停滯期,這其中有傷病的影響,更有達成了全滿貫完成了個人歷史性目標的原因。如同頭懸梁錐刺股三年終于考上大學后,很多人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因為學習的本來目的并不是為了熱愛而只是上大學的工具而已,其工具屬性一旦達成,便會成為想盡一切辦法丟棄的棄子,不少大學生會經(jīng)歷很長一段時間的迷茫期和探索期。這段時間的德約,很有可能患得患失于成績當中而失去了和這項運動初心的連接。 他是怎么回來的,我記得他提過有家人、團隊、其他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的支持,我相信更重要的,是他重新審視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和當年那個眨巴著大眼睛想成為世界第一的倔強男孩重新建立了連接。 今年美網(wǎng)奪冠后,德約在塞爾維亞舉行的慶祝儀式上喜極而泣,這份感動里面除了貫徹了自己對網(wǎng)球的熱愛,更有對于國家的熱愛。他擁有改變國籍機會時選擇堅持塞爾維亞國籍的行動,包含著深切的自我認同,包含著他認為自己是一名職業(yè)網(wǎng)球運動員的前提是他的塞爾維亞人身份,包含著他在用自己的熱愛詮釋體育精神的同時也在展現(xiàn)國家的精神力量。 所以,成就一番事業(yè)的驅動力除了獲得他人認可獲得比拼勝利的快感,更重要的是這是你一直想做的事情,是沒有人知道你的成就,沒有外在鮮花榮譽的時候,你還愿意為不分晝夜為此拼搏的事。某種程度上,我甚至覺得德約的故事,就如同兒時讀過的童話故事一樣,結局上散發(fā)著不真實的美好,夢想真的歷經(jīng)坎坷成為了現(xiàn)實;但如果仔細揣度過程中的坎坷,又會覺得理所應當。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德約,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費德勒納達爾,但是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熱愛永遠是戰(zhàn)勝困難的利劍,而且迷茫是再正常不過的。就像是頂尖運動員們經(jīng)過努力最終找回了自己一樣,每當感到失去了方向,我們都可以告訴自己:所有人都有失去方向的時候,只有失去方向才能找到方向。而且這只是暫時的,it's ok to not feel ok. 二、有夢想只是第一步,更要承諾行動、知行合一
德約參加的72場大滿貫,有36場進入決賽,24場取得勝利。 從想成為世界第一,到2011年第一次成為世界第一,再到2023年再次刷新網(wǎng)球歷史,德約這一步步并不只是有夢想就可以達成的,畢竟哪一個打網(wǎng)球的孩子心里沒有一個冠軍夢呢?更重要的是把夢想分解為一步步扎實可實現(xiàn)的目標,并持之以恒的為之努力和行動。36歲的身體對于一位網(wǎng)球運動員來說絕對不算年輕,也已步入公認的職業(yè)生涯的末期,但他在職業(yè)生涯的末期竟然做到比年輕時更好的職業(yè)競技水平和成績,這就說明在身體體力的相對弱勢之上,他的策略、他的洞察人心的能力、他的心態(tài)上必然有了更長足的進步。 斐然的成績背后,是枯燥無聊的訓練,是一次次的戰(zhàn)術研判,是一一趟趟的奔波于世界各地的旅程。有誰能為了兒時的一個夢想做出如此大的承諾行動呢?幾乎是用迄今為止生命的全部來達成? 作為經(jīng)常emo的人,我有時會陷入情緒或思考當中,喪失了當下的行動力。大學時期我常常因為突如其來的情緒而無法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失去了很多本可以讓生活更有趣的機會。但從德約那里,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在重要的比賽前,也不可能不想這場比賽勝利后對他對網(wǎng)壇意味著什么,但是他努力讓自己盡量不想,并全力投入到訓練中。原來在有猶豫、擔心、彷徨的時候人依然可以為了夢想行動,而這才是追夢的核心。我也可以在有著各種疑慮和情緒的同時,允許這些情緒和思緒繼續(xù)在腦袋里激烈碰撞,但是不妨礙我投入該做的事情,很多時候真的”干就完了“。那些生命中的焦慮往往是自己對于得到結果操之過急了,最美好的結果往往需要持續(xù)的投入,也正是因為它需要持續(xù)投入,很多人堅持不下來,所以才結下難能可貴的果。 疫情期間我對德約的感情有些愛恨交織。他經(jīng)歷了因未注射疫苗而被拒絕參賽和驅逐出境的事件。在一段訪談中,主持人問:“你是否做好了準備放棄成為最棒球員的機會,再也不拿起球拍?”德約回答:“是的,我愿意付出這個代價?!敝鞒秩俗穯枺骸盀槭裁矗恐Z瓦克,為什么?”德約回應道:“我的身體比任何賽事的冠軍都重要,我要盡可能的和我的身體相協(xié)調?!?曾經(jīng)很不解為什么他要這么做,要甘愿犧牲這兩年獲得大滿貫冠軍、追趕費納的良機,只是為了不打疫苗。但后來我意識到,這表明了對他而言,他的價值觀中,身體的重要性排在大滿貫數(shù)量前面,他不會因為充滿誘惑力的歷史第一而動搖,并愿意承擔后果,這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能夠做到在巨大利益面前不動搖自己價值觀的人又有幾個?更重要的是,我意識到縱然粉絲希望偶像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更重要的是尊重人自我選擇的權力,尊重個人內(nèi)心的聲音。 對于夢想的承諾行動,除了在事業(yè)上,像職業(yè)運動員取得一個又一個大滿貫一樣達成一個又一個小目標,還不要忘了與自己人生更加廣闊的價值觀做連接,找到自己的重要性排序并為此負責,知行合一。 三、低谷是提升心理彈性的機會
作為球迷,或者說是人格魅力迷,我很慚愧地說我似乎并不是熱愛網(wǎng)球,我只是尊敬德約。為何尊敬,我感覺是他在精神世界上對我有很強的引領作用。 不知道是否是天意,總覺得他的成熟總是領先我一步并在為我指路。當我渾渾噩噩進入大學感到人生沒有價值意義時,他在比賽場上對于冠軍的渴望牽引著我;當我在大學找不到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無法接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時,他用”正念冥想“向我指引了心理學的大門;當我把自己價值構建在同輩競爭的勝出而非自我超越時,他用自身的脫胎換骨告訴我能創(chuàng)造自己的人生。 從我高中到研究生畢業(yè),德約正追求自己更多的大滿貫,我也是幾乎用只能贏不能輸?shù)男膽B(tài)跟進著。單單是法網(wǎng)我就經(jīng)歷了不低于4個因失利而輾轉反側的夜晚,甚至有一段時間受傷到不敢看德約比賽的直播,只敢在賽后看比賽結果,太過于關注結果而無法去享受比賽精彩的過程。那段時間我確實是一個成績粉,只愿意接受他勝利的情景,同時在學習中,我也是一個只用學習成績來衡量自身價值的學生。 從2016年起,隨著德約取得全滿貫重新找尋對網(wǎng)球的熱愛,我也在重新找回對學習的熱愛。2018年重新王者歸來的德約,而后的比賽,當然還是需要”吃速效救心丸“,但是我可以相對淡然地接受他的失敗,并且奇跡般地擁有了更多的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和就是普通人的能力。 在經(jīng)歷德約的每一次成熟都和他的低谷相伴,不管是2008年到2011年持續(xù)的三德子時期到世界第一的蛻變,還是2016-2018年全滿貫沉寂到溫網(wǎng)王者歸來的涅槃,可以說每一次的困難都給他提供了提升自己心智能力的機會。他的成長過程或者這段時間我生活中的成長經(jīng)歷,都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心理上的成長和強大,并不是不會輸,而是輸了以后能快速從悲傷遺憾和自怨自艾中超脫出來,總結經(jīng)驗投入下一個新的追求中;是深切地接納勝敗乃兵家常事,輸了之后真誠地贊美對手但不妄自菲薄;是真實地感受到奮斗過程本身的快樂,簡單純粹獨立于結果之外;是從必須用與他者比賽的勝出鞏固自我價值感,到能夠用對自己熱愛的持續(xù)行動彰顯生命意義。 這讓我在自己的人生波動中,也有更多的力量告訴自己,艱難困苦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難能可貴的機會;而且回過頭來看確實是如此,那就平靜地覺察和接納那些人生的機會吧。 四、冠軍和成功,從來不屬于英雄一個人
費納德三個人,都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們都英年早婚或很早就感情穩(wěn)定。好的穩(wěn)定的家庭支撐能夠讓運動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訓練中。美網(wǎng)奪冠后德約提到「女兒會在場邊和自己對視,女兒給自己動力和力量」。家人的存在本身,不管是否到場,那種親情的連接就是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 網(wǎng)球運動是高度職業(yè)化的運動,運動員如若想獲得好成績,必須有整個團隊的支撐支持,而非在賽場上肉眼可見的單打獨斗。好的教練和體能師能夠幫助運動員賽前熱身賽后恢復,更好的做賽前對手分析,看上去的一人在賽場,其實是多人共同打拼的結果。 無論是從事何種職業(yè),僅靠個人的努力很難抵御風暴海浪,但是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則會形成更加穩(wěn)固結實的支持,且社會支持并不是狹義上的自己的團隊和家人,某種程度上競爭對手、其他同行也是社會支持??票仍诘录s低谷期的鼓勵,讓他重新找回了對網(wǎng)球的熱情,他在美網(wǎng)決賽后身著的24號球衣寄托著深深的哀思。這種來自頂尖運動員間相互支持的力量,可以形成巨大的精神網(wǎng)絡,鼓舞感召著更多的運動員和更多喜歡運動的年輕人。 這種推己及人輻射影響更多人的胸懷,這種鼓勵更多人追逐夢想,幫助更多人走出低谷的運動員精神,讓我每每看到自己膨脹的小我時,都會深刻反思。太多的痛苦來自于將視野局限于小我的滿足,而非對世界的貢獻。 最后,總結一下德約這些年帶給我的,是追求熱愛的內(nèi)驅力;是為了熱愛而持續(xù)投入的承諾行動;是利用逆境自我成長的心理韌性;是對熱愛的純粹體驗和享受;是生而為人的正直善良。
當然,更重要的是,偶像不是完美的不是不會犯錯的,甚至很多時候和我們的價值觀是有沖突的。我們的價值不應該建立在偶像的成就基礎上,我們的自我認同也不應建立在粉絲的身份上,我們能做的,是用這些精神力量,過好我們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