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 東北鐵道旅+神戶馬拉松10日行|D1-1|琵琶湖——從關(guān)西空港到湖北路長濱

第一日 琵琶湖一周
第一日(一)從關(guān)西空港到湖北路長濱
本次日本鐵道旅,毫無意外的再次從凌晨的關(guān)西空港站開始。下了夜班飛機之后,快速完成通關(guān)取行李的動作,上二層跨過鐵道車站的聯(lián)絡(luò)橋,在對面Air Plaza二層的休息室選個好睡的地方悶頭大睡到凌晨四點半,被鬧鐘鬧醒后洗漱,帶著惺忪的睡眼前往JR關(guān)西空港站的售票處,這個流程已經(jīng)熟悉到一氣呵成。
已經(jīng)進入到楓葉季,加上凌晨有一班來自臺灣LCC的緣故,這次關(guān)西空港站的購票隊伍更加恐怖!售票處開門時間是5點30分,5點的時候就已經(jīng)排了7組旅客!5點50分我購票完畢出來的時候,隊伍已經(jīng)排到了門口,沒有排到門外只是因為里面已經(jīng)在排蛇形了。。。以關(guān)西空港站的售票效率,隊尾的人肯定趕不上6點30分開往京都的關(guān)空特急Haruka ?2號。
話說過年期間還要再走一次同樣的流程,要搭乘的是更加極限的5點57分開往大阪環(huán)狀線各站的初電,恐怕四點半醒來已經(jīng)不夠,大概要四點半開始排隊才來得及吧。。。
刷票進入JR關(guān)西空港站閘機,等待著列車的到來。

第一天的行程是為這張JR west Pass?關(guān)西1日券量身定做的行程。從關(guān)西空港搭乘關(guān)空特急Haruka直達京都;早餐后自京都車站搭乘東海道本線(琵琶湖線)—北陸本線電車,沿琵琶湖東岸北上,直抵日本海沿岸的福井縣敦賀市;抵達敦賀市之后,再沿琵琶湖西岸的湖西線—東海道本線一路南下前往大阪市內(nèi),完成逆時針繞琵琶湖一周的行程。


2015年第一次做這個“琵琶湖一周一日游”計劃的時候,中間設(shè)定的停留車站是堅田(浮御堂)、彥根(彥根城)、敦賀(日本海敦賀港);去年年底已經(jīng)去過堅田和彥根,于是就替換為安土(安土城跡)和長濱(長濱城),敦賀的停留不變;之后下午四點半剛好有一班新快速電車可以自敦賀不用換車直達大阪。
最終排出并執(zhí)行了以下的時間表,景點就是上面提到的三個以及晚上會去新世界吃炸串:
06:30am—07:45am 關(guān)西空港—京都,阪和線、東海道本線移動
07:45am—09:00am 京都站早餐
09:00am—02:00pm 京都—安土—長濱—敦賀,琵琶湖線、北陸本線乘車,中途停留安土、長濱
02:00pm—04:45pm 敦賀市區(qū)敦賀港等景點游覽
04:45pm—07:00pm 敦賀—大阪—新今宮,湖西線、東海道本線、大阪環(huán)狀線移動
07:15pm check in大阪新今宮一帶旅館
08:00pm—10:00pm 晚餐新世界名物炸串、通天閣一帶閑逛
全天使用一張JR west Pass 1日券,這一天搭乘的也只有JR線列車,搭乘的列車有10班,里程361公里,搭車時間總計5小時52分。
搭乘關(guān)空特急Haruka 2號前往京都,在京都站內(nèi)的咖啡廳早餐后,繼續(xù)北上。


京都站0站臺搭琵琶湖線新快速電車出發(fā),半小時左右即抵達安土站。

在安土站對面的觀光案內(nèi)所拿了地圖,步行前往安土城跡大約需要半小時。

說起安土,自然就是安土桃山時代和織田信長。1576年織田信長開始在居高臨下的安土山筑城,三年之后竣工,安土自此成為織田幕府的中心。高32米,地上六層的大天守以及前所未有的高聳石墻改變了日本“城”的概念,雄偉的規(guī)模也昭示著織田信長“天下布武”的決心。

但是,天下布武的進程急轉(zhuǎn)直下的實在太突然,就在僅僅三年之后,本能寺之變爆發(fā),織田信長于本能寺自刎;更加扼腕嘆息的是,幾天之后這座日本歷史空前的名城就此幻滅,也沒有任何重建的打算,加之近畿地區(qū)行政中心幾經(jīng)轉(zhuǎn)移都錯過了安土一帶;于是這座城就這樣以“安土城跡”的名號靜臥在琵琶湖東岸的安土山之上,安土也毫無當年的繁華痕跡而成為藍天白云田野之中的安靜小鎮(zhèn)。

近畿已經(jīng)能看到楓紅了。

當年信長建安土城的時候,在城中同時建了“安土城總見寺”,這所寺廟倒是歷經(jīng)了多次戰(zhàn)火洗禮傳承至今,其中的三重塔是國指定文化財,據(jù)說是當年原物。正當準備登山的時候,我看到了收費口,進山的拜觀料金是700日元,而且這個收費口居然卡在的進山必經(jīng)之路的起點!日本的“城郭類”景觀,能夠把收費口放在這么極限的位置我也是第一次見,一般總會有一部分免費游覽區(qū)域的。。。而且700日元的價格也大大超乎想象(對照組,“國寶五城”的姬路城1000日元、犬山城550日元),700日元只能看些石頭,作為并非戰(zhàn)國歷史狂熱愛好者以及日本100名城紀念章收集者的我用腳投票差評不去了。。。



從鐵道旅行的角度來看,安土站也是值得一來的車站,這是“站前有織田信長銅像”的車站!和銅像一起拍張紀念照也是這次的計劃??墒俏艺伊艘蝗Χ紱]找到銅像,仔細尋找才看到旁邊一條很不起眼的通知——安土站正在整修新的跨站式站舍與天橋,站前廣場和動線都有較大改變,廣場上的花壇被切去一半,原來位于花壇中心的信長銅像被移走保存,整修完畢之后再放回來,這個實在是太坑了。。。
正在整修的安土站前廣場,其實完全可以把信長銅像放在剩下這一半花壇的。

在安土站搭車,前往下一站長濱。

然后看到這個“晚點5分”的時候還有些擔心后面接續(xù)列車的情況,還好列車是順次運行不會影響接續(xù)??傊@次的安土之行不太順,早知道是這樣的話其實應(yīng)該選擇在別的地方下車游覽的。

對于日本戰(zhàn)國迷來說,我還是相當推薦安土的,畢竟織田信長以及“天下布武”的口號實在太過標志性;不僅僅是安土城跡,鐵路南側(cè)還有幾座與安土城、織田信長相關(guān)的博物館,無論建造和陳設(shè)都相當有特色,對于戰(zhàn)國迷來說值得一去。此外安土到京都、大阪的交通也完全不成問題。不過最近就不要去了,還是等到車站改建完畢,廣場和觀光方面重新結(jié)合規(guī)劃好,至少銅像重新樹立起來再去更合適(JR西日本只公布預計2017年完工,但具體投入使用月份暫未確定)。
能登川站轉(zhuǎn)乘新快速電車,同時蓋紀念章。

過米原站后,列車從東海道本線轉(zhuǎn)入北陸北線。從米原至近江鹽津這一段北陸本線已經(jīng)有超過百年的歷史,由于地處琵琶湖北岸,也被稱作“湖北路”。左側(cè)可以看到琵琶湖,右側(cè)可以看到伊吹山,是日本鐵道有名的窗景。

列車抵達長濱站。

長濱站是距離琵琶湖最近的幾個車站之一。從車站步行3分鐘就是長濱城,再步行3分鐘就能夠撫摸到琵琶湖湖水了。
長濱城是豐臣秀吉于1573年主持修建的城池,1576年建成并進駐;1582年本能寺之變后,長濱城劃分為柴田勝家的勢力范圍;但織田信長死后,長濱城迅速衰落,直到1615年長濱城廢城,其建材用于彥根城建設(shè),至此長濱城完全走入歷史,包括圖紙都沒有任何存留。現(xiàn)在看到的長濱城天守是在原址考古挖掘的基礎(chǔ)上,以犬山城以及伏見城為參考,于1983年重建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已經(jīng)和戰(zhàn)國時代的長濱城沒什么關(guān)系了。



紅葉的腳步從北向南,已經(jīng)踏到了近畿、滋賀一帶,在純白色的長濱城天守映襯之下,形成很美麗的畫面。


遠眺秋日暖陽照耀之下,一望無際的琵琶湖,安寧的景色讓心情無比舒暢。



繼續(xù)在長濱散步,在現(xiàn)長濱站南側(cè)約500米的位置,是最早的長濱站站舍,1882年建成啟用的站舍已經(jīng)有超過130年的歷史。1882年區(qū)段通車后兩年,1884年北陸本線敦賀(港)至長濱全通,聯(lián)絡(luò)了日本海岸的敦賀港和琵琶湖汽船的長濱港,正式負擔起將日本海的物資向京阪神轉(zhuǎn)運的任務(wù),車站一時喧囂塵上,也給長濱開啟了繁榮的時代。


第一代長濱站站舍,雙層磚砌體結(jié)構(gòu)與水泥墻面的外觀,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后走向近代化的標志。

舊長濱站站舍對面是“慶云館”,1887年天皇夫婦巡訪長濱時曾在此下榻。吸引我的倒不是這段歷史,而是這兩顆光芒閃耀的銀杏樹。日本的秋,不只是楓紅,銀杏的金黃是更加亮眼的顏色。

站舍旁邊就是一個平交道,在這里可以看到現(xiàn)長濱站的軌道與站臺。

跨過這個平交道抵達鐵道的南側(cè),是保留了百年城下町風情的“黑壁廣場”,主要建筑物的外立面都漆成了黑色,這是當?shù)匾恢毖永m(xù)的風格。自江戶時代開始,長濱就是商業(yè)繁榮的城下町,隨著19世紀末鐵路的通車給長濱帶來了近代文明,曾經(jīng)的城下町混合了江戶、明治以及西方文明的氛圍,獨具時代特色。街區(qū)的中心是這間“黑壁Glass館”,原為1890年“國立第百三十銀行長濱支店”,明顯的西洋風格,現(xiàn)在主要用于玻璃制品的展示。粗略逛了一下這邊,也就結(jié)束長濱的行程,回到火車站伊吹口,搭乘北陸本線列車前往下一站敦賀。

長濱的玻璃確實有名,車站這邊有一個玻璃工藝品的站牌。

回車站的路上經(jīng)過“豐國神社”,這是日本祭祀豐國大明神,也就是豐臣秀吉的神社,在長濱這個豐臣秀吉發(fā)跡之地自然會有一座。

提到豐臣秀吉與長濱,一定要說豐臣秀吉與石田三成在長濱初次相遇的軼事。某日豐臣秀吉外出打獵,在長濱的觀音寺休息,當時寺中的石田三成向豐臣秀吉敬茶時,敏銳的觀察到了秀吉的神色:第一杯用了大茶碗上溫茶解秀吉的急渴;第二杯用中茶碗上稍熱的茶;最后第三杯用小茶碗上熱茶讓客人細品茶湯。這一細節(jié)立刻打動豐臣秀吉,石田三成成為豐臣秀吉一輩子的家臣,史稱“三獻茶”,最為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石田三成只有14歲!
長濱站伊吹口這座銅像就是當時獻茶場景的再現(xiàn),很是傳神。

在此之后,石田三成一路輔佐豐臣秀吉,位列“五奉行”之首;但在豐臣秀吉去世之后,與德川家康派系就輔佐豐臣秀賴的問題上出現(xiàn)矛盾,最終在著名的關(guān)原之戰(zhàn)中敗北,被斬首時年僅41歲;而勝者德川家康則一手結(jié)束日本戰(zhàn)國時代,開創(chuàng)了兩百多年的德川幕府。在長濱再次看到石田三成生平介紹的時候倒也有些感觸,石田三成并不是悲劇人物,只能說勝者為王了。
抵達長濱站伊吹口,確實可以看到遠方的伊吹山。

就這樣結(jié)束長濱的行程,繼續(xù)沿著這段有著130多年歷史的北陸本線北上,方向是日本海邊的敦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