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字就行
由于bilibili刪評論,發(fā)了七八條都沒出去,思慮再三下便開了個專欄回懟
先貼前提:

這里簡單提煉一下這位的觀點:攜民渡江途中的荊州人是完全自愿跟著備子,就算“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shù)十騎走,”那備子仁至義盡了
這里先上原文:
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dāng)陽,眾十馀萬,輜重數(shù)千兩,日行十馀里,別遣關(guān)羽乘船數(shù)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遂將其眾去,過襄陽,”和“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闭f明是帶著部眾軍士到了襄陽,而琮懼不能起和“或勸備劫將琮及荊州吏士徑南到江陵”則說明襄陽對備子來講并無防備(這里的左右應(yīng)當(dāng)是附近或者親密人員的意思,我尋思這左右總不可能一個在城里一個在鄉(xiāng)村吧?正好當(dāng)天城門就壞了關(guān)不上,然后備子正好經(jīng)過,正好就這么巧?)
而在一頓劍拔弩張的質(zhì)問后,備子放棄了劫將琮及荊州吏士徑南到江陵的想法,轉(zhuǎn)而讓“琮左右及荊州人”整理出“眾十馀萬,輜重數(shù)千兩”南下。
(孔衍漢魏春秋曰:劉琮乞降,不敢告?zhèn)?。備亦不知,久之乃覺,遣所親問琮。琮令宋忠詣備宣旨。是時曹公在宛,備乃大驚駭,謂忠曰:"卿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語,今禍至方告我,不亦太劇乎!"引刀向忠曰:"今斷卿頭,不足以解忿,亦恥大丈夫臨別復(fù)殺卿輩!遣忠去,乃呼部曲議?;騽駛浣賹㈢扒G州吏士徑南到江陵,備答曰:"劉荊州臨亡讬我以孤遺,背信自濟,吾所不為,死何面目以見劉荊州乎!")
結(jié)合上下文來看,這里怎么也和完全自愿跟著不沾邊。
而且前腳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后腳察覺到被追上后更是“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shù)十騎走,”多少有些說一套做一套的意思
(這里也順路歪一下樓,這里南下的人與物資的數(shù)量是多有夸大的,且南逃人中大多為懼怕屯田制的地主。如果展開來講怕不是又一篇文章,所以此處暫時按下。)
?
專欄發(fā)出來后有說我理解錯誤的,又說我地攤文學(xué),這里挑幾個典型魔怔人的發(fā)言解答一下:

這兩位算是魔怔人集大成者,簡單解答一下。神醫(yī)認為: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dāng)陽,眾十馀萬,輜重數(shù)千兩。 =大家聽到曹軍要來了,連忙跟著備子潤,到了當(dāng)陽人有十幾萬。
先說兩個事實:1.當(dāng)時的人知道曹軍要來的消息最多也就十幾個小時,這點時間消息傳播不開且沒人知道真假
2.襄陽沒那么多人
這里先說第一點:
‘劉琮乞降,不敢告?zhèn)洹湟嗖恢?,久之乃覺,遣所親問琮。琮令宋忠詣備宣旨。是時曹公在宛,備乃大驚駭,’
從上面這則材料中不難看出消息沒幾個人知道,曹子到屁股后面了備子才知道,更不用說普通人了。就算備子說了估計也沒人立馬相信,然后帶上全部家產(chǎn)開潤。(詳細參考成都熱帶雨林事件)
第二點:
“南郡秦置。雒陽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戶十六萬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萬七千六百四”(后漢書郡國志)
這里偷個圖:

備子到了襄陽前后最多最多也就來得及收攏襄陽縣的人口,且時間緊迫。南郡74萬人口,十七個縣,平均一下一個縣也就幾萬人到十幾萬人。
考慮到襄陽的特殊性,假設(shè)襄陽占這七十四萬人的五分之一也只有14.8萬人,這一下子能全遷走怕不是如有神助?(就這我還沒有算戰(zhàn)亂減少的人口和廣大山區(qū),以及無法遷移的缺胳膊少腿和老弱病殘人士,從事無本買賣的廣大靈活就業(yè)人員)
請下來請欣賞大型連續(xù)劇《眼睛去哪了》:




第二幕之《無理取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