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堪稱常敗將軍,一生沒打過勝仗,為何卻成東吳大將軍?
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加封文武百官,其中有一人,居然被任命為大將軍,他就是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若論才能,諸葛瑾遠不及二弟諸葛亮,他的戰(zhàn)績更是非常尷尬,一生之中幾乎沒有打過一場勝仗。諸葛瑾雖然是常敗將軍,但卻成為東吳軍中的二號人物,他的地位僅次于名將陸遜,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常敗將軍
諸葛瑾是個文人,他早年間曾到京師洛陽游學,“治毛詩、尚書、左氏春秋”,后來避難江東,在弘咨(孫權的姐夫)的推薦下,投靠了孫權。諸葛瑾一生中參與過五次戰(zhàn)爭,除首次屬于蹭戰(zhàn)功外,其他四戰(zhàn)全部失敗。219年,諸葛瑾跟隨孫權“從討關羽,封宣城侯”。其實,這次軍事行動,諸葛瑾完全屬于蹭功勞,根本沒上戰(zhàn)場,因為呂蒙、陸遜已經(jīng)擺平了荊州。
第二次是222年的江陵之戰(zhàn)。當時諸葛瑾鎮(zhèn)守公安,奉命援助江陵城中的朱然,結(jié)果被魏將夏侯尚擊破,損失慘重,“夾江燒其舟船,水陸并攻,破之”,打得諸葛瑾不敢再發(fā)兵救援江陵。226年,諸葛瑾與張霸奉命攻打襄陽,結(jié)果張霸戰(zhàn)死,吳軍死傷數(shù)千人。之后的兩場戰(zhàn)爭分別發(fā)生在236年以及241年,諸葛瑾也沒有取得勝利。

二、生死不易
諸葛瑾的軍事能力這么差,為何卻成為東吳的大將軍?其實原因并不復雜,因為孫權對諸葛瑾非常信任,兩人之間感情可以說是“生死不易”,而說出這四個字的正是孫權本人。222年,劉備率軍征討東吳,有人對孫權說諸葛瑾暗中與劉備勾結(jié),“別遣親人與備相聞”。孫權不以為然,說了這么一句話,“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雖然諸葛瑾的能力有限,但他是孫權的絕對心腹,孫權對他完全信任,兩人的關系非常融洽。諸葛瑾原本在孫權身邊做參謀工作,根本不是武將,但孫權卻在呂蒙死后,任命諸葛瑾為綏南將軍、南郡太守,鎮(zhèn)守荊州重鎮(zhèn)公安,由此可見孫權對他的信任與重視。226年,諸葛瑾兵敗襄陽,但孫權卻沒有怪罪,反而升其為驃騎將軍。

三、心理大師
問題又來了,那么諸葛瑾憑什么能獲得孫權的信任呢?雖然諸葛瑾軍事能力有限,但在其他方面還是有著非常突出的才能的,比如說他能看透孫權的心思。孫權曾經(jīng)說他與諸葛瑾是“神交”,意思是說兩人心意投合。諸葛瑾很聰明,他做事說話,完全不露鋒芒,“與權談說諫喻,未嘗切愕,微見風彩”。
即使向?qū)O權提意見,諸葛瑾的方式非常婉轉(zhuǎn),最終能讓孫權非常高興的接受。當時,孫權內(nèi)心對老臣朱治非常不滿,但又無法發(fā)泄這種情緒。諸葛瑾洞察到了孫權的心思,但他沒有明說,只是給孫權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以自己的口吻,寫出了孫權心中的情緒。孫權看到信后,心中釋然,“孤意解矣。顏氏之德,使人加親,豈謂此邪?”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