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說初盛唐詩》筆記·王維《終南山》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此處不使用“終南”而稱之以“太乙”,一是出于平仄的緣故,“終南”二字皆為平聲,而這是一首仄起的五言律詩(看第一句的第二個字是仄還是平),第一句最開始的兩個字應(yīng)該是仄仄;二是“太乙”二字給人一種更為高大深遠的感覺。太,有極之意,乙,同一,有開始、唯一的意思。這二字連在一起顯得比較有力度,好像是天下第一山的樣子。
為何不說“首都”而稱之以“天都”?一是“首都”二字平凡,一是“天都”會讓人聯(lián)想到天宮,有種崇高偉大之感。
這一句是說:終南山的山勢高峻,好像都要接近天上的都城了。
所謂“連山”是描述山勢連綿不斷,一直延伸到海角去了。此句是一種想象,以為這樣綿延不斷的山脈能連到海邊去,這里是極言其廣遠的意思。
王維這兩句詩是夸大,既把山寫得這么高,又把山寫得這么遠,這樣就在藝術(shù)上形成了一種張力、一種聲勢,而他用這種夸張的聲勢就把終南山的崇高偉大表現(xiàn)出來了。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當人站在山上回望,四處都是白云籠罩。在遠處望山,山上好像煙霧迷蒙的樣子,但是真正到了那里就發(fā)現(xiàn)一切草木山石都看得很清楚,遠望時所見的霧靄已經(jīng)消失不見了。此聯(lián)可見詩人觀察之細致。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中國古人將地上的區(qū)域配合天上二十八宿的星座,地面上的某處都可以在星空中找到某一對應(yīng)的范圍,天上和地下配合的分界就叫做“分野”(比如王勃《滕王閣序》中的“星分翼軫”之句)。
這一聯(lián)是說,終南山綿延很遠,在中間的最高峰那里,分野就改變了。山這邊是一個地區(qū),屬于一個星宿;山那邊是另一個地方,屬于另一個星宿。且因山勢之高大,有很多山峰和山谷,有能被陽光照到的地方就是晴;有背著太陽的就是陰,所以山中每個澗谷的陰、晴都不一樣。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這是說我想找個人家投宿,但山中人煙稀少,所以我就隔著山澗中的水,問對面的樵夫,那里有可以住宿的地方。
這首詩前面的氣勢很雄壯,尤其是在描寫終南山之崇高雄偉時確實能撼動人心,即使不能親眼所見,也可通過想象一窺終南山之雄偉神妙。但最后二句的筆力相比前面為描寫終南山所聚之勢確實薄弱了些,難免有氣力不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