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什么敢拒絕騰訊的投資?

張一鳴居然拒絕了騰訊的投資,他那么的缺錢,他居然不要馬化騰的錢。
為什么在字節(jié)跳動剛剛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字節(jié)跳動的競爭對手是百度。
因為這兩家公司都是在做信息分發(fā)的,普通人都是這么認為的,投資人也是這么認為的。
可是張一鳴在早期接受采訪的時候,他就講的很清楚,我們和百度的交集只會在很短很短的時間,百度根本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因為在PC互聯網的時候,百度用搜索幾乎封殺了所有用戶的入口。
電腦時代,打開電腦的那個入口是什么?是百度,連阿里那么牛,都要到百度上去買流量。
所以BAT公司市值最高的剛開始是B,后來這個B沒了,百度已經排到后十位了,
連美團都超越他了,因為百度錯過了一個時代,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時候,用戶的一個習慣發(fā)生了改變。百度是搜,那是PC互聯網時代。
而手機呢?手機是刷。
所以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時候,搜索對用戶的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所以這場商業(yè)的終局到底在哪里?
張一鳴非常清楚,自始自終,商業(yè)的終局只有一個:就是人的爭奪。
所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在中國互聯網公司當中,誰擁有最大的用戶基數,誰擁有最大的用戶入口,誰擁有最大的用戶粘性,那就是是騰訊。
所以張一鳴當年那么缺錢,他都不要騰訊的錢,他其實早就明白了,他的對手一開始就不是百度,最后的對手一定是微信,所以你們會奇怪。
微信是社交軟件,頭條和抖音是信息分發(fā),看似兩個公司根本就不是直接競爭對手。
但是你看微信的入口是社交,賺錢的業(yè)務是游戲,頭條的入口是信息分發(fā),抖音的入口是短視頻,字節(jié)跳動的核心競爭力是核心算法,所以騰訊和字節(jié)跳動這兩家公司看著根本不搭邊,但是他們才是最大的對手。
因為商業(yè)的競爭終局就是對用戶的競爭,對用戶時間的競爭。
想創(chuàng)業(yè),做副業(yè),先找志安學商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