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散文《過年》

小時候家住在偏遠的農(nóng)村,那時村子里沒有安上電燈,到了晚上,家家戶戶窗子里放射出的是暗紅色的煤油燈光,就像瞌睡人的眼睛,朦朦朧朧的。
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月,人們盼著過年。過年可以吃上濃香的肉食。而對孩子來說,過年除了有好吃的,還有好玩的。平日花錢十分仔細的大人,總舍得花點錢給孩子做件新衣服,給男孩買鞭炮,給女孩買來能在頭發(fā)上打出蝴蝶結的漂亮綢子。同樣感覺美好的燈火中游玩和守夜。
除夕,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家家戶戶屋子里好幾盞燈亮了起來。院子過道門口懸掛著紙糊的燈籠,堂屋門頭和廚房門頭都掛著燈籠。真是各處都亮堂起來了。最有趣的是孩子們的手提燈籠,那是孩子們自己制作的,一個小小的罐頭瓶子,用水洗凈了,底部放著釘著一顆釘子的木塊兒,將蠟燭頭插在釘子上,用紅色染成的細麻繩子綁住瓶口,引出兩股繩拴在一根木棍或秸桿上,便成了一盞風吹不滅的燈籠了。
孩子們吃了豐盛的晚餐,穿著新衣服,提著燈籠走出家門,到村莊最熱鬧的地方玩耍,這個時候,是令人最得意的。在孩子們看來,就是那天上的銀河,也沒有自己這條恣意變化的燈火游龍亮麗。
那年我的燈籠是最好的。那是一盞用了多年的燈籠,玻璃特別薄,樣子端莊,線條流暢,大小是伙伴們自制燈籠的三倍還多。
那一年,我對母親說:“媽媽,我想拎著燈籠出去?!蹦赣H說:“那你知一個吧。”我說:“制的有啥意思?!蹦赣H看了看我,把那盞燈從墻上摘了下來,小心地擦了擦,交到我手里說:“小心點兒,可別打碎了。”我興沖沖地拎那盞豪華的燈籠走出了家門。大家看我拎著一盞正宗的燈籠,無不稱羨。我真是得意極了。
在莊子上從西頭跑到東頭,然后我們挨家挨戶拜年兒。到誰家都能吃到瓜子、糖果。拜年拜了很多家之后,我們來到大爹張文智一家,大爹張文智是村的村長,日子過得在村里算最好的,那年他辦年貨辦得最多的一家,買回了好多柿兒餅。要知道那時豫淮北岸的農(nóng)村,柿兒餅是稀罕物,能吃到柿兒餅可不是容易事。村長的老婆看著一群臉蛋兒凍得通紅的小家伙來拜年,十分高興,抓柿兒餅給大家吃,也許是村長的老婆喜歡我的緣故吧!她抓給我的柿兒餅比別人多,一只手接不過來,我便把燈籠交給旁邊的的人,再騰出一只手來??墒悄莻€小孩子沒接好,燈籠啪地掉在地上。霎時間,我便領會了這個聲音的含義,有可能是一頓毒罵,也可能是一頓毒打,于是我嘹亮地哭了起來。
走到家門口,我忐忑不安,進到屋里像做賊似的從母親身邊溜過,躲到一個角落里。到吃午夜餃子的時候,大哥來叫我,我不理他;爸爸來叫我,我說,我不想吃;母親來叫我,我哭了。母親幫我擦了擦眼淚并說:“過年不許哭,一個破燈籠,碎就碎了,快過來吃餃子吧?!?/p>
對于這樣一個溫和的結局,當時我覺得十分慶幸。可是長大之后,我理解到了其中所蘊含的深意,是節(jié)日的喜慶讓寬懷的母親更加寬懷了。這種寬懷,不僅滋潤了我的美好童年,也潤澤了我的幸福人生。
《撰稿:張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