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對動物之森(Animal Crossing)的游戲體驗
我開始玩動物之森時,已經是二〇二〇年九月份了,上半年的全網熱早已過去了(當時我看了一些直播,感覺有些意思,但很快就不讓播了,我也不再關注了),而且我開始玩的是 3DS 模擬器上的《來吧!動物之森》(Animal Crossing: New Leaf),原因自然是沒有 NS。
3DS 游戲畫面的分辨率很低,而且在電腦上的模擬器玩體驗也不大好(兩個屏幕,怎么調整看著都別扭,而且用手柄操作的話,還要時不時用鼠標),但沒想到就這樣一個游戲,我連續(xù)八天玩了超過五十個小時,然后僅僅為了這一款游戲買了 NS(在 NS 到貨之前,我又繼續(xù)玩了接近二十個小時,之后就玩 NS 版本的了)。我在 steam 上也買過幾十個游戲,但最久的一個也只玩了五十六個小時。
那么《來吧!動物之森》吸引我的地方在哪呢?如果用兩個字回答,我會用“陪伴”。它自然地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并沒有一種玩游戲的感覺,而更像是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了一個新的好玩的地方,然后習慣性地每天去做些事情。對我來說,能長期玩下去的游戲基本都有這樣的特點。
《來吧!動物之森》的時間和現實時間同步,我認為這是很獨到的設計,它會讓這種“陪伴”更加真實。畢竟現實生活中的場合一般都有開門關門的時間,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去。當然這個設計也有缺陷,比如并不能隨時玩游戲的玩家就比較難受了,等想玩時可能超市服裝店都關門了,只能調時間,那就太影響體驗了。
游戲每天會更新一些類似每日任務的事情,比如挖化石、搖果樹、敲石頭、買東西等等,我一般會先做了,大概用幾十分鐘。剩下的時間我基本都會做一些收益不高的事情,比如釣魚、抓蟲子、在四處隨意逛逛等等。這些事情看上去可能很無聊,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本來就不多,大部分人工作學習之外的多數時間都會用到比較無聊的事情上,這其實是真實的寫照。
那看起來這個游戲也沒什么很吸引人的地方,無非用來打發(fā)時間。那么為什么之前的很多游戲我都玩不到十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呢?我認為核心是“細節(jié)”。這個“細節(jié)”不是指畫面多細致之類,而是指我能在游玩過程中經常感受到開發(fā)者的用心。舉一個例子,在海邊撿完貝殼收起來時,會有一個把貝殼往兜里放的動作,那個動作很真實,又很有趣,伴隨著恰當的音效,讓我百看不厭。游戲里有很多這樣的細節(jié),讓我時不時被觸動了,這大概是我能一直玩下去的主要原因。

NS 到貨后,我開始玩上邊的《集合啦!動物森友會》(Animal Crossing: New Horizons),陸續(xù)玩了超過一百五十個小時。從畫面和玩法上,它明顯超越了 3DS 版本上的前作。但剛開始的驚艷過后,我慢慢感覺到了不對勁。因為我感受到的輕松愉快少了,做的功利性的事情多了,直到后來我感覺游玩過程就是不斷地做一個又一個重復的任務。從每日任務(比 3DS 版本的多了一些),到各種可以換取里數的任務(這個會不斷更新,永遠也做不完),再到主線的任務(我主線做了一半就不想繼續(xù)了,島上的居民停留在了六個)。
我本來想的是可以一直玩下去,畢竟為了玩這一個游戲,我花了將近兩千塊,如果只玩了一百多個小時肯定是虧的。但結果確實虧了,現在我的 NS 基本處于吃灰狀態(tài),基本一年也玩不到五十個小時(我還買過某寶上的數字會員,一塊錢幾百個游戲隨便換的那種,但我找不到能持續(xù)玩下去的游戲,一年也換不了幾個)。不過這個我倒不奇怪,在《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之前,我對 NS 上的游戲基本都沒有興趣,不然大概也不會這么晚才買。
然后我開始總結,《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為什么讓我玩不下去了呢?
是細節(jié)做得不夠好了嗎?雖然我感覺某些方面的細節(jié)確實不如前作(比如音樂方面,《來吧!動物之森》某時段的音樂讓我很有感觸,開船去南島路上的船歌我也很喜歡,但《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音樂沒有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雖然總體上還是滿意的),但綜合來看細節(jié)還是更好了,尤其是畫面上的。
我認為原因是《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功利性的事情大幅變多了,其中最讓我反感的就是永遠刷新的賺里數的任務(比如賣幾個貝殼、釣幾條魚、抓幾只蟲、合成幾個東西等等,固定的一些任務,不斷重復)。
其實我玩了不久后就發(fā)現這一點了。在玩《來吧!動物之森》時,我想釣魚就釣魚,想抓蟲就抓蟲,一般都是在溜達時正好看到水里有魚或者附近有蟲的時候,而不是想著魚和蟲能賣多少錢之類(最后那段時間去南島抓蟲除外,樹干上的大蟲子很貴,那個太上頭了)。
但玩《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時,我知道如果現在有釣魚的里數任務,我釣幾條魚后,不只可以賣錢,還可以得到里數,明顯更劃算。如果現在沒有釣魚的,反倒有抓蟲的,那么去抓蟲的性價比就更高。反正釣魚抓蟲都是玩,為什么不玩性價比更高的呢?看上去好像沒問題,但玩下去就感覺非常破壞游戲體驗了。我曾經一個個里數任務一直做下去,然后感覺自己不是在玩游戲,而是在打工。
那么有人可能會說,無視里數任務,繼續(xù)像之前那么玩不就可以了嗎?比如現在雖然沒有釣魚的里數任務,我就是想釣魚,那就釣魚好了,游戲體驗肯定比那點里數重要。但只明白道理是不管用的,有種東西叫做人性。就像很多人會糾結是做自己喜歡但賺錢少的工作好,還是做自己不喜歡但賺錢多的工作好,這個不只是簡單的利益權衡問題,還涉及到深層的人性問題,很難處理。
我玩游戲本來是為了輕松愉快的,為什么還要在這里處理煩人的人性問題?我認為這是《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最大的敗筆,把過多在人性上讓人糾結的東西放到游戲里了,讓玩家體驗很難不受影響。
再說另一個例子,也和人性有關。
在《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玩家可以送島的小動物各種禮物,比如衣服、魚、蟲、化石等等。有時小動物也會主動索取一些東西,多半是某種魚或蟲子。大部分玩家碰到這種情況,都會滿足它們的需求吧。但是它們會把你送的東西擺在家里,不久之后家里就好幾個魚缸和蟲子籠之類的東西,而且很難通過送其他禮物讓這些東西消失。
我看過很多玩家抱怨這個了,我自己玩得時候也感覺很難受。這種設定就是和人性過不去。只講道理的話,聽上去好像還是沒什么問題。比如你不想讓它們房間里出現你不想看到的東西,那么不滿足它們的需求就行了,比如某個小動物想要某種魚,不送就行了。但你拒絕的時候會不會感覺愧疚?再比如小動物的家是自己的地盤,它想擺的自然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想擺什么就擺唄?但你進它屋后看到一堆自己不喜歡的蟲子,會不會感覺不舒服?
我剛開始時都是誰想要什么就送,很快魚和蟲子就出現在它們家里,然后我去網上找攻略想替換掉這些東西(最后也沒替換完)。后來再有小動物要我就不送了,但每次都感覺不舒服,尤其是看到某些小動物抓蟲卻一直抓不到的畫面。
我不大清楚這個游戲是怎么考慮的,為什么要在人性上和玩家過不去。我在《來吧!動物之森》沒發(fā)現類似的地方。是為了讓游戲內容更加真實或者更加豐富嗎?讓玩家更有代入感嗎?如果是這樣,那我認為結果很失敗。動物之森系列作品是很在意細節(jié)的,玩家也很在意細節(jié),而且不只在意好的方面。這種讓人不舒服的細節(jié)有很大的破壞性,讓人有如鯁在喉的感覺。
如果只是疏忽導致的,我希望類似的設定不要再出現在續(xù)作中。
再補充最后一個例子,也和人性有關。島上的初始居民中一定有一個運動型的,它平時的話基本句句不離運動(什么肌肉酸疼之類)。初衷可能是提醒玩家要多運動之類,但我的感覺是太刻意了,讓人感覺很不舒服。運動對身體好,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很多人不常運動不是因為不懂這個道理。你弄個小動物在那經常提醒玩家運動,是把玩家當傻子嗎?我認為這明顯是一個敗筆,玩家玩游戲不是來接受教育的。

我玩了《來吧!動物之森》將近七十個小時,最后不玩了不是因為游戲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看上去是一個更好的替代品。然后我玩了《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一百五十多個小時,大概玩到十幾個小時后,就感覺不舒服了,但我還是繼續(xù)玩了下去(有種不甘心的感覺吧),直到最后負面體驗已經遠超過正面體驗了。而且習慣了后者的畫質后,我也沒辦法再玩前者了。
我并不是一個喜歡玩游戲的人,玩過超過一百小時的游戲極少。動物之森系列游戲讓我這樣的玩家依然能感受到游戲的樂趣,而且能持續(xù)玩下去,我認為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也非常感謝?!都侠玻游锷褧纷層螒驈S商認識到“非核心玩家”也舍得在游戲上花錢,也對游戲的質量和體量有更高的要求(而不是滿足于類似連連看、貪吃蛇和斗地主之類的休閑小游戲),這對游戲行業(yè)的發(fā)展應該有長遠的意義。

說到這里,我再提一下自己對游戲類型的理解。在我看來游戲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側重玩法的、側重觀賞性的和側重人性的,當然這三者是有重疊的。
側重玩法的游戲,用有趣的玩法(而不是畫面、聲音、劇情等和玩法關系不大的東西)來吸引玩家,典型的就是俄羅斯方塊。這類游戲很多,但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作往往不是。讓人欣慰的是任天堂的不少大作依然側重玩法。
側重觀賞性的游戲,主要是為那些不喜歡玩游戲的玩家準備的,他們對側重玩法的游戲往往不感興趣,玩游戲時更多不是在玩,而是在看或者聽,他們更在乎畫面、聲音、劇情等玩法之外的方面。但游戲畢竟不是電影,是用來玩的而不是看的,所以玩法還是要有的。
側重人性的游戲,簡單說就是從人性的角度來滿足玩家的需求,比如讓玩家能很爽地在游戲里發(fā)泄情緒,或者展示各種各樣的優(yōu)越感,或者體驗下日常生活中做不了的惡人等等,基本都是讓人性中不好的東西(也有好的東西,但比較少)能夠展示出來,從而讓玩家滿足。可以說這是一種作弊的方法,已經背離了游戲的初衷,說是套著游戲皮的魔鬼也不為過,但更容易實現商業(yè)上的成功(畢竟現實生活讓很多人都不大滿意,需要用某種方式補償)。
游戲大作中,很多都側重人性為主,觀賞性為輔(不少還是用來宣傳的),玩法被放到一個不大受重視的地方(類似的玩法可以一再復制,很少有革命性的創(chuàng)新)。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狀態(tài)。我希望有更多側重觀賞性的游戲,不需要在玩法上多么出色,但盡量別在人性上利用或者惡心玩家。而動物之森就是側重觀賞性的游戲,它的玩法其實沒有什么特別的,但非常重視各種可以用來觀賞的細節(jié),在 3DS 那種糟糕的機能上依然能做到那種地步,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