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些音樂“圈子”和音樂評價中謬誤的一些簡單看法
? ? 我覺得,如果一個聽眾對待音樂作品和創(chuàng)作者失去了絲毫的謙遜嚴謹之心,而用主觀且單一的標準來衡量標榜,就一定會在音樂價值觀上出現(xiàn)大的謬誤。
? ? 之所以談這個問題,是因為我之前在各類平臺,看到過不少搖滾乃至古風圈子里的所謂“粉絲”打著維護“正統(tǒng)”的旗號,宣揚自己認可的,而全盤否定甚至無理詆毀自己主觀厭惡的。我認為這種“圈子”的渲染對整個音樂生態(tài)絕對是弊遠大于利的。在樂壇日趨流行化、市場化的當下,面對鋪天蓋地的商業(yè)炒作和粗詞濫調(diào)的低質(zhì)化音樂模式,我能理解某些歌迷,他們的憂慮、情結(jié)和想法,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價值的,他們所喜愛的音樂在多數(shù)情況下也都是優(yōu)秀的。但是,流行化和商業(yè)化不能成為我們主觀狹隘判斷的理由。某些“圈子”往往習慣用單一的思維評價音樂作品和音樂人,將自己喜愛的音樂設(shè)定為唯一優(yōu)秀的模式,而對其他模式則一概簡單地否定,對自己主觀不喜愛的音樂人則從局部的缺陷上升到對全體的批判,或者刻意捏造一些空洞虛泛的理由,對他們的優(yōu)秀作品或音樂長處則選擇性忽視。這樣做不僅抓不住矛盾的本質(zhì),反而會傷害一些優(yōu)秀的音樂人,激化了矛盾。因而此種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錯誤而且不可取的。
? ? 我始終認為,對待任何一種音樂形式,衡量任何一類音樂模式,評價任何一個音樂人和他的音樂作品,我們必須做到盡可能的全面與客觀,就事論事,絕不能站在所謂的“圈子”制高點上目空一切,狹隘而充滿偏見地主觀臆斷,這樣不僅害了他人,對自己和自己所喜愛的音樂也不失為一種變相的損害。所以說,我們評論時也要學會謙遜和反思,不論對方是否是自己喜愛的,不論對方有怎樣的得失,真誠的態(tài)度永遠是必要的。你失去了客觀、真誠和謙遜,就在第一步失去了評價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