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往“最精明”的方式,不是請人吃飯,是給他們這些東西

清代的曹雪芹寫過一副《寧府上房對聯(lián)》:“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dá)即文章?!?/p>
這人世間一切跟人有關(guān)的事兒,都是一門學(xué)問。至于人情,那更是需要我們好好研究的東西?;蛟S,“人”的本身,就是一門課程。
當(dāng)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就需要培養(yǎng)一種能力,社交能力。跟誰交往,怎么打交道,如何維系關(guān)系,這都是我們所要考慮的問題。
交友的對象找錯了,吃虧的就是我們。不懂得與人打交道,就很難混下去了。至于關(guān)系,如果不懂得維系,哪怕是貴人也會離我們而去。
有人會說,自己真心實意了,難道還不夠嗎?在這個世上,有些事兒,并不是說你一廂情愿就能解決的。凡事,都要講藝術(shù)和技巧。
與人交往最精明的方式,不是請人吃飯,而是給他們這些東西。

一、給他們一定的“空間距離感”。
很喜歡這么一句話:“你給我留空間,我給你留余地?!?/p>
簡而言之就是,你沒有咄咄逼人,我也沒有咄咄逼人,雙方既不疏遠(yuǎn),也不過分靠近,保持一定的空間和距離,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其實就是一場劫難。而人與人之間靠得太遠(yuǎn),關(guān)系未免就生疏了。最好的做法,便是“適當(dāng)”交往。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說,太緊密的關(guān)系,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而鬧矛盾。沒有一定的空間距離感,就無法讓關(guān)系得以長久。
就跟兩只刺猬一般,本來保持距離就相安無事。但是,它們抱在了一起,沒有任何的距離,不就只能互相傷害了嗎?
跟別人的關(guān)系再好,也要注意“刺猬效應(yīng)”。為了不互相傷害,尊重各自的私人空間,那是必要的。

?
二、給他們一定的“信任”。
談到“交往”,就想起一個社交高手,名為劉邦。
眾所周知,小混混出身的劉邦,文比不過蕭何,武比不過樊噲,帶兵比不過韓信,謀略比不過張良,但他就是讓這些人當(dāng)了他的手下,從而建立了大漢帝國。
比劉邦強(qiáng)大的項羽,為什么輸了?而比項羽弱小的劉邦,為什么贏了?原因顯而易見,項羽的社交能力太弱,駕馭人心的能力不行。而劉邦,恰恰是這方面的高手。
比如跟韓信打交道。韓信一來,就被蕭何推薦,成為了大將軍。劉邦對于蕭何的推薦,以及韓信的能力,毫無懷疑,特別信任他們。
就是這種“信任”,讓手底下的人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實現(xiàn)了駕馭人心的最高境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不論跟誰交往,也不管我們的地位高不高,都要給身邊人“信任感”。你信任了他們,他們才能信任我們。

三、給他們相應(yīng)的“利益”。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過,這世上沒有永遠(yuǎn)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馴服一條旺財,都需要好些骨頭,又何談是唯利是圖的人呢?沒有利益,就不會有長久的感情。特別是當(dāng)老板,或者做生意的人,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你跟某個人合作賺錢,別人看在情分上,幫了你一把,最后你也成功了。對于這個人,你該怎么感激,或者與之相處呢?
一位互聯(lián)網(wǎng)帝國的大佬說過,賺到錢的時候,不要都放回自己的口袋,要掏一部分去別人的口袋。你讓別人賺到錢,別人才會更加賣力幫你。
人性,本就是“唯利是圖”的。有錢了,別人才會來到我們的身邊。而沒有利益,又有誰會來到我們的身邊呢?一切事兒,都是以“利益”為基礎(chǔ)的。
正如太史公所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边@,就是與生俱來的人性,既然無法改變,那我們就利用這樣的人性,來發(fā)展自己。

四、給他們關(guān)鍵時候的“幫助”。
別人遇到小事,他們能夠解決,我們就不要多管閑事了。不然,別人會認(rèn)為我們想控制他們,干擾他們的生活。這,就適得其反了。
別人到了一定的高位,我們再去幫助他們,已經(jīng)遲了。沒有人喜歡晚來的幫助,也沒有人喜歡走上坡路時的阿諛奉承。
幫助一個人,投資一個人,最恰當(dāng)?shù)淖龇ǎ?就是在關(guān)鍵的時候,給予別人幫助。而關(guān)鍵的時間,跟這三點有關(guān):一是別人身處低谷的時候,二是別人無法自救的時候,三是別人求我們幫助的時候。
另外,需要幫的人,不能是小人,一定要是君子。在關(guān)鍵的時間點幫助了君子,那雙方的恩情種子就種下了,未來絕對會長出累累碩果。
對于真正愛我們的君子,別吝惜自己的精力和幫助。有些時候,我們的滴水之恩,會換來別人的涌泉相報。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就是一門“察言觀色,把握時機(jī)”的學(xué)問,值得我們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參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