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xué)公開課《文獻學(xué)》

《文獻學(xué)概要》
一、文獻與文獻學(xué)
(一)“文獻”釋義
什么是文獻“文獻”?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論語·八佾》)
禮:國家的典章制度?!墩f文》:”禮,履也?!?/strong>
又如《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p>
導(dǎo):
齊:讓他齊
禮:作為一種為政德手段
有恥且格:恥,羞恥,做了虧心事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心理狀態(tài)。格,來,來歸順?!抖Y記·淄衣》:“夫民者,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遁心?!倍荩禾优?,格與遁相對,因此是歸順義?!对娊?jīng)》:“格爾眾庶?!薄妒酚洝分袑ⅰ案瘛备臑椤皝怼?。
征:印證,證明
《禮記·禮運》:言偃(子游)復(fù)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與?”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独で分x,《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
周曰《周易》夏曰《連山》商曰《歸藏》,統(tǒng)稱《三易》
”禮“與”道“含義相似,”不足“表示不能證明,但不是完全不能證明
”征者,征驗之義“。唐·孔穎達
”獻,猶賢也。我不以禮成之者,以二此國者,賢才不足故也。“鄭玄
“杞,夏之后。宋,殷之后。征,證也。文,典籍也。獻,賢也。言二代之禮,我能言之,而二國不足取以為證,以其文獻不足故也。文獻若足,則我能取之,以證君言矣?!保ㄖ祆洹墩撜Z集注》)
朱子的解釋把原有解釋合理部分吸收了,把難理解的部分略去了。
“君子與其所不知,蓋闕如也?!?/p>
什么是賢才?
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xué)?”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xué)?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
文武:周文王,周武王
天、地、人(三才)說文武之道從天上(王室)掉下來了,背景是春秋王室衰微,諸侯割據(jù),禮崩樂壞。
識:記
賢者:賢能的人,指那些博學(xué)多才的人。不賢者指普通人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