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康寧心理醫(yī)院:為什么年輕人一到晚上就抑郁
最近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了睡眠類型、在不同時間睡眠傾向的晝夜節(jié)律基因和人們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
根據(jù)研究顯示,睡眠中點(睡覺時間和起床時間之間的中間點)每早一小時,患抑郁癥的風險就會降低23%。
這就表明,如果一個通常在凌晨1點睡覺的人改為在午夜睡覺并保持相同的睡眠時間,他們的抑郁風險就可以減少23%,而如果他們在晚上11點睡覺,那么抑郁風險就可以減少約40%。

1.晚上,“極佳”的抑郁時間
人們的情緒在一天24小時的周期內(nèi),是會受到激素分泌水平和晝夜變化的影響的。
我們的抑郁情緒與生活作息有很強的關聯(lián),一般來說早上和晚上更容易抑郁,中午則會好一些。
其中,這種情況又與光照相關。在夜間時刻,人的身體希望處于一個陰暗、安靜的環(huán)境,準備睡眠。
而現(xiàn)在睡前玩手機的習慣普遍滋生,就會破壞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循環(huán)。
此外,除了睡眠環(huán)境,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更是巨大——
長期失眠的人群與正常睡眠的人相比,將來會患有抑郁的幾率更是高出10倍,患有焦慮的幾率則是17倍。
2.擺脫午夜抑郁,你需要這樣做
也許不少人會表示:“我也不想一到了晚上就抑郁,但真的是失眠睡不著啊?!?/p>
那么在此時,我們該如何調(diào)整呢?
調(diào)整睡眠狀態(tài)
就像減肥需要“管住嘴,邁開腿”,想要晚上情緒好好的,就要讓自己進入睡眠的狀態(tài),包括:
不睡覺的時候不要躺在床上
睡覺前看看書,讓自己進入勞累的狀態(tài),消耗掉可以胡思亂想的精力
把窗簾關上,減少玩手機,營造足夠黑暗的環(huán)境
長期失眠要盡早接受治療,不要硬撐
設置“自我折磨時間”
在睡覺前,專門設立一個“自我折磨時間”——回顧最近發(fā)生的不好的事情,想想解決的方案。
如果面臨的問題非常巨大,光想想不夠,那么就在紙上列出你的解決方案,或者明天想要努力嘗試的角度。
同時你也可以嘗試安靜地感受自己的狀況,將自己抽離于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去觀察在“自我折磨”狀態(tài)中,自己的所有感受,并且給它們都命名好——焦慮、不安、憤怒、悲傷……
當我們看到并且能夠指出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它們就是相對可控的。
這樣一來,在睡覺時如果還有負面的想法涌出,你也可以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已經(jīng)想過了,不用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