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和打工太卷,去讀研讀博,等待你的將是……【非升即走!】|學術和科研的4個真相

摘抄/筆記:
- 大學排名很高,對于一個普通學生其實沒有什么意義,它主要能帶給你的事能夠吸引更優(yōu)質的同學,教育意義上可能不會有很大的區(qū)別?!八晕揖筒粫癞斈暌粯樱f牛津沒有錄取我,我感覺很沮喪。我會讓我的孩子去上老師認真教學的大學,不一定是一個排名很靠前的大學?!?/li>
- 申請碩博的時候,就業(yè)為導向的話應該學校優(yōu)先(“當你介紹你自己的時候,你用一句話就可以介紹完,一定比用3句話要好”);科研為導向的話應該,應該導師&實驗室優(yōu)先;導師意味著研究基礎與學術圈的社會網絡,發(fā)期刊/找工作的時候能推你一把。
- 博士不是像本科那樣,上課畢業(yè);“博士其實本質上是一個實習生,是‘研究’這么一個行當的實習,拿著這個學位才能去找學術的工作”
- “自然科學和理工科的目的是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人文科學的使命是認識人、教育人、改造人、解放人。Why do we publish? We publish to teach. 教育學生,教育同行,教育未來的人?!?/li>
- 不妨把評價的標準放在受教育者身上。給年輕人讀,讓年輕人給評價,他們才是未來。
- “大家也一定要相信自己,你如果聽一個人的講座,聽不懂的話,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問題?!?/li>
- “真實地對人感興趣,你一定能夠抓住真實的問題;只要它是真實的問題,你一定能做出結果。你要做不出結果來,很大程度上可能你那問題都是假的。”
- “像我在選擇留學的時候,‘誰排名更高一定說明它更好,甚至是我更想要’,我其實是用了一個外在的東西來替代了我自己的主觀判斷。這就意味著我是一個很懶惰的人,你自己無法思考,尤其是無法了解自己?!?/li>
- “你可以依據這些標準,可是最后要超越這些標準?!?/li>
- “排名不重要,而是你究竟想通過高等教育完成什么比較重要。一定要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li>
- “咱們都是告訴自己的小孩,你應該怎么怎么樣,久而久之小孩就用你的判斷來代替了他自己的理智?!?/li>
- 作為人一定要問自己且想明白的一個問題:“我現在追求這個東西,我為什么要追求它?”你想要賺錢,如果是想要為了這個錢帶來的安全感,接下來你就會想:那有沒有其他東西能夠給我安全感?當你想有沒有其他東西能夠給我安全感度時候,你就沒有再被錢這個事情所綁定了。你想到的東西越來越多,你就真正的自由了。
- (目標與手段:認識到你真正的目標,并認識到不只有一種手段存在,不被一個方向所綁定,才能獲得自由。)
- “當你意識到你的研究還有其他目的的時候,你就不會因為這篇文章被期刊拒絕而感到非常的痛苦?!?/li>
- 為什么會有上帝?“人們將心中的良善與美好的人性投射到了一個偶像的身上,上帝其實是人造的。結果一代一代人過去之后,人們就去膜拜那個上帝了,為了膜拜而去膜拜。讓人們意識到人與人之間都可以互相尊重和相愛才是目的本身;膜拜、打卡、完成一切規(guī)定動作,這種手段取代了目的,并且讓你永遠沒有辦法達到那個目的?!?這就是「異化」。
- 為了避免工作的異化:“工作的意義不僅是讓你得到一份收入能夠活下來,你一定要反思它其他的意義。工作不可能每一秒都是很開心的,所以你一定要盡力的去捕捉這個過程當中,讓你感到它本身意義的那種時刻。”
這期真的可以說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反復重新看+摘抄,居然花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看這期23分鐘的視頻。受益匪淺,醍醐灌頂,能在學生時期學習到這些想法與建議,無比感謝蒙克教授、感謝嘻嘻做這一期無比高質量的采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