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發(fā)表動武的可能,并且譏諷拜登,預示一個新時代可能到來
尼日爾發(fā)生的政變已經(jīng)持續(xù)很久了,隨著軍政府向法國大使館發(fā)出“最后通牒”,一場軍事干涉隨時都可能到來。在這一大背景下,馬龍克向法國大使們發(fā)表了兩個小時的講話,除了表達可能動武的強硬立場之外,罕見的譏諷了拜登。
馬克龍還強調了法國對尼日爾新軍事統(tǒng)治者們堅定的態(tài)度,宣布繼續(xù)讓法國大使留在該國。
他說:當前“西方扮演突出角色的世界秩序越來越受到質疑”,國際背景變得“更加復雜”,而且隱藏著“西方被削弱,尤其是歐洲被削弱的風險”?!凹炔灰议L作風,也不要軟弱,否則我們將不再存在于任何地方?!?/p>
他還譏諷了拜登:暗指美國告訴我們,放任尼日爾總統(tǒng)垮臺才是正確的政策,因為這符合流行趨勢。
發(fā)生非洲的這次政變,表面上看起來好象微不足道,但是又關系著未來全球戰(zhàn)略格局的變化。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美國似乎放棄了武力干涉外交路線,而且與法國在價值觀外交上的嚴重撕裂。
有這么幾點值得我們關注:
一、美國已經(jīng)失去了輕易動用武力干涉的勇氣,這是一個新時代的標志,因為放棄干擾策略就是多極世界到來的標志。如果你問美國強大的標志是什么?有人說是航空母艦、有人說是戰(zhàn)略轟炸 機,其實真正的強大是美軍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在動用武力干涉別人內政,正是這樣的武力威懾讓美國對很多中小國家有巨大影響力。
但是,從美國軍隊撤出阿富汗開始,意味著美國不再隨便動用武力干涉別國內政,直接后果就是美國的軍事威懾力會大大下降。對美國來說這樣可以避免國力被嚴重消耗,但是只會有更多國家越來越不聽美國話。
所以,放棄武力干涉主義的美國,是否還是世界警察那就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二、美國只會為自己一己之私談價值觀,并裹挾西方國家動武,而不會在價值觀的驅使下與西方站在一起,這將極大的撕裂西方國家團結。西方國家在武力干涉國外事務時,在歷史上往往是團結的,包括在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地都是如此。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武力干涉敘利亞時,是很多個國家一起圍攻一個弱國,給出的理由也是所謂的“民主價值觀”。
所以,當有一天法國提出要用價值觀體系發(fā)起軍事行動時,美國不但不支持,反而要推動政治談判,這本身就是給法國在背后捅刀子。其后果就是,未來面對區(qū)域危機時,西方主要國家再也不會結團起來了。
這對中國來說當然是好事,因為在南海和臺海我們都不希望美國拉著盟友敵對中國,而法國未來只會與中國靠得更近。
三、法國準備動武,而且不再依賴美國,這本身也是一個多極世界到來的標志。馬克龍想要自己的勢力范圍,想與西非國家經(jīng)濟共同體一起面對。如果法國在非洲武力干涉獲得成功,這本身也是一個標志性事件。
尼日爾的事美國之所以不上心,就是并非其核心利益,而法國在這里的似乎輸不起,所以未來很有可能發(fā)生武力干涉事件。
總體而言,雖然我們希望尼日爾政變能用一種和平的方式解決,但是仍有可能發(fā)生大規(guī)模軍事沖突。法國已經(jīng)走在一條沒有退路的道路上,而美國選擇了背后捅刀,不管結局如何,都代表著多極世界的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