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LCD要被淘汰,對比OLED屏幕差距大,同樣120Hz顯示效果卻不同
高刷新屏幕已經是手機行業(yè)的共識,沒有任何一家主流廠商認為“方向錯了”,無論是國內的OPPO、小米、華為,還是國際大廠三星、蘋果,高刷新已經成為旗艦機的標配。

同樣是高刷新,LCD屏幕和OLED屏幕有什么不同?有觀點認為144Hz的LCD屏幕還不如90Hz的OLED屏幕,這種說法到底是對是錯?屏幕的材質不同,真的有如此大的差異嗎?近日,三星顯示官方做出科普,詳細解讀LCD屏幕和OLED刷新率的差異。
根據三星顯示提供數據,OLED屏幕在90Hz與120Hz刷新率設置下,屏幕拖影最長長度為0.9mm、0.7mm,動態(tài)影像最長響應時間分別為14ms、11ms,這兩項指標是目前行業(yè)先進水平。相同的90Hz刷新率對比LCD屏幕拖影要長1/5左右、120Hz刷新率對比中拖影要長1/3左右。

拖影的縮短會讓畫面看起來更加清晰、流暢、自然,讓眼睛的觀感更加舒服,同時也能顯示更多畫面填充的細節(jié)。這也是因為兩種屏幕材質的不同而決定的,無法通過技術優(yōu)化解決問題。
由于OLED屏幕不需要液晶,可以通過快速電子遷移率和電流驅動特性,實現快速響應,從而得到更為自然的屏幕顯示。而LCD屏幕由于本身硬件限制,反應速度肯定要低于OLED屏幕,所以單純的提高刷新率沒有太大意義。

雖然很多朋友認為LCD屏幕具有其不可替代性,比如在低亮度下沒有頻閃、不易燒屏等,但是同樣有很多缺點不容忽視。LCD屏幕發(fā)光機制原因,厚度遠大于OLED屏幕,而且無法顯示真正的“黑色”、沒有辦法做熄屏顯示、不可做大曲率彎折等。
如今手機的體積越來越大,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內部元器件堆疊也愈加密集,LCD天生的劣勢會被無限放大。所以中高端手機越來越多標配OLED屏幕,而且也在向中低端下沉,這個趨勢不可逆改。

在1500~2500元價位段手機,LCD、OLED同屏幕價格已經相差無幾,但由于工藝方面的不同,OLED水滴屏價格低于挖孔屏。所以小米10青春版、Redmi 10X都是采用水滴屏,而不是時下主流的挖孔屏。

很多對LCD屏幕抱有幻想的網友,相信一旦LCD屏下指紋技術成熟,市場將再次被LCD占領。但從目前上游產業(yè)鏈給出的信息反饋,LCD屏幕指紋確實已經成熟,但其良品率依舊無法與OLED相媲美,就算完全可以商用,那其它的一系列缺點也無法被彌補,比如無法做大曲率彎折。
2019年華為、三星的折疊屏手機推出后,迅速在市場上引發(fā)巨大關注,這也極大的推動OLED柔性屏的發(fā)展。無論是三星還是國產的華星光電、柔宇等,都在柔性屏方面取得重大進步,預計2021年折疊屏將迎來一波小爆發(fā)。

折疊屏手機將不再是動輒上萬元的土豪玩具,價格將迅速下探到5000元左右甚至更低,折疊屏是下一個各大廠商爭逐的焦點。現在已經可以看出一些苗頭,到了2021年屏下鏡頭、可折疊屏幕、百W快充將成為旗艦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