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的綜藝節(jié)目,別再找素人當背景板了行不行?
如果你公司的團建長下面這樣,我猜你會想掀桌子:帶你去春游,卻讓你罰站一天看別人做游戲,不能玩手機不能黑臉……
這樣的“公司福利”,是不是還不如回去上班?
以上這些對參與者一點都不友好的設定,是《哈哈哈哈哈》節(jié)目組為犒勞該節(jié)目的剪輯師,帶他們“春游”的安排。
這群素人基本上全程只能看嘉賓玩游戲,等嘉賓贏了他們才能吃一口雞肉。要是明星輸了,這群人還得重新排隊,幾輪游戲下來啥都沒吃上。
你跟我說這是員工福利?是當工具人的福利嗎?
此外,鄧超還臨時邀請了一個煎餅攤的路人阿姨加入春游。但阿姨加入后,和其他素人一樣,淪為背景板。
更慘的是,其他人還有熟悉的同事陪伴,阿姨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這令人無語的安排,導致觀眾都很同情大媽:
大姐真不如待在那里做生意。
說實話,盡管這幾年綜藝里的素人地位有所提高,但目前國綜對素人參與的策劃,依然很不合理。
#什么時候,國綜才能拍好素人?#
也許我們看看素人在國綜的地位發(fā)展史,答案會清晰起來。
從前的素人什么時候才會出現(xiàn)在電視上呢?
功能性綜藝,比如相親類、婚姻調(diào)解類。
當年比較出名的素人,就有《非誠勿擾》中的“寧愿坐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的女嘉賓馬諾。
是的,一般要靠吸睛言論才能搏出位,不然就只是走馬觀花一趟。
但這些出圈純屬偶然。
素人從來都不是綜藝的參與者。
要么像拿了腳本一樣演戲給大家看,要么就是淪為工具屬性的陪襯。
例如最愿意給素人鏡頭的《我是歌手》這類歌唱節(jié)目,觀眾宛如真金白銀請的氣氛組。
再想想,除了真人秀,素人是真的沒啥表現(xiàn)空間了。
這個階段的國綜素人基本上屬于野生。
野生有野生的活力。比如《極限挑戰(zhàn)》中,基于孫紅雷和黃磊的國民度,引發(fā)了很多教科書式的素人綜藝效果。
孫紅雷在街上執(zhí)行游戲任務,對路人阿姨使出“流氓恐嚇”:
趕緊,還不趕緊上班!一會兒把你抓起來了!
阿姨則完全無視他,狂熱地一邊錄像一邊露出姨母笑。戲劇張力有了,一下就搞笑了。
黃磊當出租車司機,遇到狂熱女粉絲。她一邊拍胸脯,一邊感慨:
啊,我竟然看到個活的。
后座的朋友直接笑飛,更何況觀眾。
只要和黃磊眼神一對上,就花癡地捂嘴大叫大笑,綜藝效果拉滿。
野生素人能靠真實反應感染到觀眾,有些甚至比明星還讓人印象深刻,在綜藝里發(fā)光發(fā)亮。
但能跟明星分庭抗禮的野生素人,可遇不可求。幾乎沒有一個國綜為素人留出舞臺。
直到2017年,廣電的一個倡導,才讓普通人開始在國綜擁有姓名——
“提高普通群眾在節(jié)目中的比重,讓基層群眾成為節(jié)目的嘉賓、主角,注意不能把群眾作為明星陪襯或背景。”
翻譯一下,就是明星大咖拜拜,今后舞臺要還給老百姓了。
自此,國綜素人向2.0版本出發(fā)。
這份倡導本意當然是好的,明星炒作風氣日盛,在沒啥內(nèi)涵的綜藝里輕松露臉玩玩游戲就能賺天價酬勞,對年輕人的價值觀會產(chǎn)生不良導向。
但當這份倡導落實到各大綜藝時……效果比野生素人還差。
《奔跑吧》請名校名師講課,讓明星假裝學生。老師話畢,大家在游離狀中被王耀慶一句“老師說得好”驚醒,在錯愕中為綜藝效果鼓掌。
可見在早期的國綜里,素人被捧場的次數(shù)極少——
哪怕以這么生硬的方式。
無論哪種方式,均指向節(jié)目組對素人嘉賓的敷衍。
再或者,把素人和路人粗暴劃上等號。
像《親愛的·客?!贰吨胁蛷d》這些經(jīng)營類節(jié)目,素人真的就只是來吃飯的客人。發(fā)言就是點個餐,探討兩句“吃不吃辣”,不能再多了。
《親愛的·客?!返诙臼展倌羌?,請來了幾個老一輩的護林人讓他們話當年。老爺爺們在感慨那些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光輝往事時,大家都接不上話。
半天才憋出不痛不癢的生硬回復:挺危險的。
飯后,大家輪番給爺爺表演節(jié)目,但年輕人的曲目爺爺欣賞不了,雙方都尷尬。
唱完沒多久,很快就以“老人要休息”為由,讓爺爺們退場了。
可以看出,素星結合得很費勁,就還是很生硬。
那段時間的國綜,對素人是弱策劃的。
只是簡單把他們擺在明星嘉賓的旁邊,成為節(jié)目的邊角料,敷衍的態(tài)度讓素人在電視上顯得非常無趣。
綜藝中,星素地位懸殊。
而這股矛盾,后來集中在2019年爆發(fā)。
那年,由昆凌、吳昕、范湉湉領銜的素人改造綜藝《你怎么這么好看》開播。女明星們無視委托人的求助需求,把自身狹隘審美強加在素人身上,激起眾怒。
評論區(qū)都在替素人生氣:看傻了、毀三觀、垃圾惡心劇……
至今,點贊最高的評價是這條:
文盲投機分子有什么資格對努力生活的正常人指手畫腳,荒唐可笑
另一個知名翻車節(jié)目,就是賈乃亮、王祖藍、孫藝興、范湉湉領銜的探訪素人類綜藝《親愛的,來吃飯》。
原本,明星嘉賓應該通過“蹭飯”形式拉近與素人的距離,以一頓飯為切口,展示普通大眾的人生百態(tài)。
可惜——同樣的,明星嘉賓和節(jié)目組過度把素人當工具人。
明星蹭飯還蹭出了一種“讓你請我吃飯,是你的榮幸”的無禮和優(yōu)越,對飯菜挑剔,根本不尊重素人。引發(fā)網(wǎng)友差評如潮。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檔綜藝本身都是有原版的,不屬于創(chuàng)新。
《你怎么這么好看》和2018年美綜《粉雄救兵》,《親愛的,來吃飯》和2016韓綜《請給一頓飯》非?!跋嗨啤?。
“像”就算了,問題是人家《粉雄救兵》至今第六季了,評分全在9分以上,《請給一頓飯》也是8分 。
而《你怎么這么好看》只有2.2分,《親愛的,來吃飯》只有2.3分。
同是展現(xiàn)素人的節(jié)目,同樣的模式,依然“抄”都抄不好,國綜素人地位依然不見長。
根本原因:節(jié)目始終不讓大眾當主角。
幾乎是同一時間,素人在綜藝中的形態(tài),以另一種方式嶄新出現(xiàn)。
2018年觀察類戀愛節(jié)目《心動的信號》開播,這次節(jié)目的主體,是素人。明星退居二線成為觀察和點評的人,3.7萬人評出了7.0分,效果不錯。
很快,同質(zhì)化全素人戀愛綜藝爆發(fā)式增長,評價都還行。2019年的《喜歡你我也是》7.0,《遇見你真好》6.8,《我們戀愛吧》6.5。
同年,職場觀察類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開播。
一群素人實習律師到考慮所實習,而明星,同樣只是在演播廳觀察。反響一樣很好,7.3萬人評出8.2分。
節(jié)目中的素人嘉賓小范圍內(nèi)受到觀眾關注。到了第二、三季,出現(xiàn)了素人嘉賓掀起大范圍討論的情況。
比如,你是不是有段時間常常聽到“丁輝”這個名字。
他就是《令人心動的offer》中的一位素人嘉賓,由于只有本科學歷受到面試官的懷疑,引發(fā)“學歷歧視”的大討論。
而素人綜藝引起現(xiàn)象級討論的,當屬去年的《再見愛人》。
近四萬人打出8.9超高分,所有都在為這群素人的節(jié)目吹彩虹屁。節(jié)目本身也引起大家對當代婚戀關系的討論。
素人嘉賓終于不再是小范圍自嗨,擁有跟明星一樣的光芒。
其中一位曾經(jīng)當過演員的女嘉賓郭柯宇,因這個節(jié)目圈了一波粉,大家紛紛翻出她當年的電影重溫。
是,國綜少數(shù)素人嘉賓是火了。
但素人綜藝時代,始終還沒有到來。
你看:《心動的信號》買了韓綜《心臟信號》的版權;《令人心動的offer》則是《Good people》;《再見愛人》是韓綜《我們離婚了》——都不是原創(chuàng)。
節(jié)目缺乏原創(chuàng)能力,會導致什么問題?
回頭看看,為什么素人在綜藝中形態(tài)已經(jīng)更新那么多次,還是那么不合理呢?
素人看似在綜藝中的地位提高了。
但并不是因為節(jié)目組把素人納入策劃考慮了,相反,他們還是在偷懶。
從生硬嫁接,到直接買版權,甚至偷懶抄襲。無論是先前的失敗,還是后來表象上的成功。沒有原創(chuàng)精神的綜藝,永遠算不上是真正的成功。
自己不創(chuàng)新,怎么會有進步?
這解釋了為什么在真人秀中,節(jié)目組總是習慣性工具化素人。
雖然今天我們只是聊綜藝中的素人這個小切口,但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國綜原創(chuàng)能力沒有提上去。
太可惜了。
素人綜藝明明是一個趨勢,素人節(jié)目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共鳴感。
《令人心動的offer》中,實習醫(yī)生被訓,觀察嘉賓吳磊替他尷尬到一直“自戳雙目”;
醫(yī)學生面對臨床的焦慮,在鏡頭前直呼“好難”,讓孟非、周深都不禁感嘆“好真實”,易立競甚至感同身受到了她的窒息感。
實習醫(yī)生熬夜加班,用word文檔名字“不能睡覺的offer第一天”調(diào)侃節(jié)目,以自嘲激勵自己,一點小點就能讓彈幕直呼破防。
這些,都是素人才能帶到的共鳴。
日綜、韓綜浪潮都曾經(jīng)席卷過全球,國綜什么時候才能領先一把?
風口其實一直都在。
能不能乘上這陣風,就看誰的原創(chuàng)能力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