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了解綠茶丨碧螺春








碧螺春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聞名于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
當?shù)孛耖g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清康熙皇帝南巡太湖,甚愛這茶的清香,但認為“嚇煞人香”不雅,又觀此茶色澤銀碧、卷曲似螺,沖泡后碗中春色喜人,故賜名“碧螺春”。
因碧螺春產自江蘇省蘇州市太湖的東洞庭山和西洞庭山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注:此處的“洞庭山”與劉禹錫的“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里的岳陽洞庭湖不是一個地兒。
東西洞庭山均為茶果間種。茶樹與桃李杏梅等果樹交錯間生,根脈相連。待到春歸,茶芽萌發(fā)之際,正是果樹開花之時。芳香物質彌漫于空氣被茶樹吸收,故而碧螺春非常獨特的花果香。
碧螺春講究“采得早、摘得嫩、揀得凈”。一般在春分前后開采,以采摘一芽一葉初展的明前頭采最為名貴。
采摘回來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挑剔,把青葉下面那兩片越冬的魚葉(蹩腳)拉掉,留下一芽一葉。揀剔6-7萬個芽頭,才能炒制出一斤碧螺春。
碧螺春按國標分五個等級,從高到低分別是特一級、特二級、一級、二級、三級。等級越高越細嫩。
傳統(tǒng)碧螺春需要采用手工炒制,殺青、揉捻成形、搓團提毫、文火烘干,全在這口鐵鍋里完成,手不離茶,茶不離鍋,一氣呵成。因綠色彎曲的芽葉上遍布茸毫,俗稱“銅絲條,蜜蜂腿”。
淡中尋味,正是碧螺春的妙處。細品之下能感受到綿密馥郁的花果清香,若似青欖,鮮中帶醇,卻又即時生津回甘生出一線悠長的甘潤。
取茶2克,上投法,85℃水沖泡,重揉捻造成芽葉瞬間沉底,水中茸毫飛舞,鮮甜味伴隨水汽蒸騰,蘊含獨特青果香,湯色清翠透亮,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