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史》——公元1323年南坡之變:年輕有為惹的禍?
前因:
1、拜住封相:1322年,右丞相鐵木迭兒、太皇太后答己病逝,英宗銳意改革,任用拜柱為丞相;
公元1323年八月五日,元英宗碩德八刺從上都開平城(今內(nèi)蒙錫林郭勒盟閃電河畔)南下,是夜,駐營于三十里外的南坡店。
逆黨鐵失、也先鐵木兒、鎖南等十人,伙同叛王孛羅、兀魯思不花等,闖入營地,手刃英宗于臥床之上,一同被殺的還有丞相拜柱,史稱“南坡之變”。
此時,元英宗不滿二十,即位不到三年;拜住時年二十四,銳意改革,深受英宗信任。
兩年之內(nèi),君臣二人做了兩件牽動朝野的大事,最終卻把自己引向死路。
這兩件大事究竟是什么呢?
公元1320年,元仁宗駕崩,十八歲的太子碩德八刺登基,是位名副其實的少年天子。
英宗自幼受漢文教育,精通儒學(xué)經(jīng)史,一心想運用儒家學(xué)說,振興大元。
但理想與現(xiàn)實往往是有差距的。
即位之初,英宗就發(fā)現(xiàn)自己名義上是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實際上卻要處處受兩個人掣肘。
其中一個是太皇太后答己。

答己是前兩任皇帝武宗、仁宗的生母智謀超群,仁宗后期疏于理政,答己便從旁輔佐,平衡諸方關(guān)系,威望很高。
英宗初出茅廬,不敢與祖母抗衡,只好聽任她繼續(xù)干預(yù)朝政。
仁宗去世不久,答己就強令英宗罷免當時的右丞相,以她自己的寵臣鐵木迭兒取代。
這位鐵木迭兒就是另一個讓英宗頭疼的人。
鐵木迭兒歷事五代君主,史書記載,其人貪斂成性,結(jié)黨營私,睚眥必報,陷害忠良。
公元1317年,因受賄案,內(nèi)外監(jiān)察御史四十余人聯(lián)名彈劾鐵木迭兒,歷數(shù)其六大罪狀,仁宗震怒,打算治他死罪。
他利用與太后的親密關(guān)系,請答己出面說情,最后僥幸脫罪,只被罷去了丞相之職。
重被英宗啟用后,鐵木迭兒迫不及待開始報復(fù)政敵,中書省參議韓若愚曾拒絕阿附于他,他就誣告韓若愚,要求將韓若愚處以極刑。英宗知道內(nèi)情,但又迫于答己的壓力,只好取折中之道,革了韓若愚的職,勉強保住他性命。曾經(jīng)聯(lián)名彈劾他的御史大夫也都被他羅織罪名,一一陷害。
鐵木迭兒專橫跋扈,答己包庇縱容,英宗非常窩火,卻又無可奈何,只好隱忍不發(fā),韜光養(yǎng)晦。
為了麻痹鐵木迭兒,明里,英宗加封他為太師,下詔禁止官員非議他。暗里,英宗卻開始培植自己的心腹,拜青年才俊拜住為中書左丞相,“委以心腹”,搜集鐵木迭兒及其黨羽的罪證,伺機而動。
沒想到,1322年,還沒等英宗動手,鐵木迭兒和答幾就相繼去世。
鐵木迭兒死后,元英宗和拜住著手清算鐵木迭兒黨羽,鐵木迭兒的一子八里吉思被處死、另一子鎖南被革職,其父祖所立之碑被拆毀、家產(chǎn)盡數(shù)查沒。依附鐵木迭兒而加官進爵、為非作歹者的,或罷官、或坐罪伏誅。一時朝野震動,人人自危。
這正是英宗與拜住做的第一件大事。
英宗在清算鐵木迭兒派系時,卻留下了一條漏網(wǎng)之魚一一御史大夫、親軍都指揮使鐵失。
鐵失身出蒙古貴族,父親是昌王阿失、母親是元成宗之女蓋里海涯公主,妹妹是英宗皇后,他自己同時還是鐵木迭兒的義子與得力干將。
有皇親國戚的身份做擋箭牌,加上鐵失行事小心謹慎、極會掩藏罪證,元英宗也一直沒有對他下手。
第二件大事則是銳意改革、整頓吏治。
英宗早有改革之意,答己和鐵木迭兒去世,正給了英宗一個寬松、自由的執(zhí)政環(huán)境。
恰逢同年,各地水旱災(zāi)害頻繁,加之霜、雹、蝗災(zāi),遍及山東、河北、四川、湖北及江南廣大地區(qū),英宗遂下定決心推行新政。
在拜住的輔佐下,他訪求人才,啟用儒士,裁汰冗官冗員,節(jié)省財政開支;減輕徭役賦稅,特許南方受災(zāi)地區(qū)歲減貢糧二十萬石;勘校匯編法律條文,頒行《大元通制》,以法治政;下詔暫停諸王歲賜,共克時艱。
英宗的政策,在百姓中間贏得一片贊頌,卻惹得王室宗親很不高興:你憑什么動我們的蛋糕?
做賊心虛,杯弓蛇影,總感覺自己朝不保夕的鐵失,和利益受到損害、憤懣不滿的守舊貴族們,此時因為共同的敵人一一英宗和拜住,而站到了一起。這才有了大汗被弒、丞相陪葬的一樁南坡血案。
是夜,英宗已死,鐵失快馬馳往大都,收封省部印信,遣使奉玉璽往漠北,迎立成宗長兄甘麻刺之子、晉王也孫鐵木兒。
也孫鐵木兒即位不滿一個月,就處死了鐵失、也先鐵木兒等叛黨;十一月,也孫鐵木兒即入駐大都,又處死、罷免了一批鐵失同黨,流放了涉案的諸位親王。
后果:
1、泰定帝繼位:1323年,元英宗被殺,晉王也孫鐵木兒(泰定帝)即位稱帝;
2、兩都之戰(zhàn):1328年,元武宗一系與泰定帝一系爭奪皇位。
結(jié)論
元英宗的離去,標志著“至治新政”的終結(jié),元朝中興希望破滅,從此由盛轉(zhuǎn)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