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瑞翁視角的安提戈涅
一、克瑞翁的恨 克瑞翁有充足的理由厭惡俄狄浦斯的血脈。 老國王拉伊俄斯死后,作為王后兄弟的克瑞翁有很大的可能成為新王,直到俄狄浦斯從天上掉下來。 這也就算了,俄狄浦斯在對其身世的偏執(zhí)探尋中,導(dǎo)致了克瑞翁姐姐的死,而俄狄浦斯身世的丑聞也令親屬蒙羞。 俄狄浦斯的兒子們也不老實,一個兒子引敵人來奪另一個的位,克瑞翁的小兒子則賠在了戰(zhàn)爭中。 可以說,克瑞翁有充足的理由對俄狄浦斯一族,以及諸神,心懷怨恨。 二、克瑞翁的計謀 成功守衛(wèi)了城邦的克瑞翁可以說是春風(fēng)得意。 一方面,他終于成為了國王;另一方面,他的軍隊剛剛打了勝仗,這讓他感到自己兵強馬壯。 克瑞翁有理由在此時飄一下,想象自己能開展一番宏圖大業(yè),甚至是與諸神為敵,令四海歸一。 在此之前,他要在自己的城邦里先建立起新的秩序,尤其是清除諸神的遺毒、自己潛在的仇人——俄狄浦斯的血脈。 他想出了一個精妙的計策,比趙高指鹿為馬要精妙、可能和董卓行廢立不相上下:俄狄浦斯的兒子一個受到最高規(guī)格的葬禮,一個暴尸荒野。 理由是有普遍性的:你不能敬重一個叛國者。 安提戈涅是清醒的,她知道這就是沖著她來的。拋開戲劇的修辭,一開始就很明顯的是:安提戈涅是被逼死的。她死了正是合了克瑞翁的意,她活下來克瑞翁反倒以后還要騰出只眼睛看著安提戈涅。 三、克瑞翁的反悔 克瑞翁心意已決——也可能沒有,他話顯得太多了。 是盲眼先知的哪句話讓他幡然悔悟的呢? 就算你做好了家人都離你而去的打算,如果諸城邦以“死尸的腐肉污染了他們的祭壇”而與你為敵、你如何應(yīng)付? 換句話說,你真的準備好“統(tǒng)一天下”了嗎? 這個時候,克瑞翁才意識到:是啊,我現(xiàn)在好像還沒那個本事掃清六合。 但是,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