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脾胃損在調飲食適寒溫
原文
脾胃(右關所主,其脈緩)。
如得弦脈,風邪所傷。甘草芍藥湯、黃芪建中湯之類,或甘酸之劑,皆可用之。
洪脈,熱邪所傷。三黃丸、瀉黃散、調胃承氣湯,或甘寒之劑,皆可用之。
緩脈,本經太過,濕邪所傷。平胃散加白術、茯苓,五苓散,或除濕滲淡之劑,皆可用之。
澀脈,燥熱所傷。異功散加當歸,四君子湯加熟地黃,或甘溫、甘潤之劑,皆可用之。
沉細脈,寒邪所傷。益黃散、養(yǎng)胃丸,理中丸,理中湯,如寒甚加附子,甘熱之劑,皆可用之。
前項所定方藥,乃常道也,如變則更之。
?
白話
候脾胃之氣,在寸口脈有關,脾胃功能正常之脈為緩脈,脈象和柔相濟,從容而勺。
如診得弦脈,脾胃為風邪所傷,證見腹中攣急而痛、用芍藥甘草湯以緩急止痛;如證見腹中時痛,溫按則痛減,面色不華,自汗、心季氣短,用黃芪建中湯以溫中補氣,和里緩急,或用其它酸甘化陰之劑,以益肝滋脾、和里緩急。
如診得洪脈,脾胃為熱邪所傷,證見口舌生瘡,心膈煩熱,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用三黃丸以清二焦積熱。如以熱蒸于上為主,見口瘡口臭,口燥唇干,用瀉黃散以瀉脾胃伏火。如以腸胃熱盛為主,見大便不通,腹中脹滿、口渴心煩,用調胃承氣湯以緩下熱結?;蛴闷渌屎畡┮跃徶袨a熱。
如診得脈緩而弱,脾冒本經自病,濕邪所傷,證見脘腹脹滿,口淡無味,納差,惡心嘔吐,便溏尿少,宜用平胃散加白術、茯苓以健脾燥濕。如證見煩渴欲飲,水人即葉,小便不利,水腫、泄瀉,宜五苓散以溫陽利水滲濕?;蛴闷渌瓭B之劑以利水滲濕。
如診得澀脈,脾胃為燥熱所傷,證見四肢乏力、納差、面色萎白,宜異功散健脾益氣,加當歸以養(yǎng)血潤腸?;蛴盟木訙邮斓攸S健脾益氣,滋陰潤燥?;蛴闷渌蕼?,甘潤之劑以健脾益陰潤燥。
如診得沉細脈,脾胃為寒邪所傷,證見食物不化,腹痛腹瀉,宜益黃散,養(yǎng)胃丸。證見嘔吐腹痛,形寒自利不溫。宜理中丸、理中湯。如寒甚加附子,或其它甘熱之劑,皆可用之。
以上所定方藥,都是治療脾胃病的常規(guī)方法,臨證當詳細審辨,如脈證有所變化,則方藥亦當隨證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