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馬維爾: “科學+行動,情況會更好?!?/h1>
簡介:這篇文章是“Reverse未來50系列”其中之一,是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GISS)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氣候科學家凱特·馬維爾的采訪記錄,她在2017年在TED上發(fā)表的關于云與氣候變化的演講獲得了超過100萬人次的瀏覽量,也是《我們能拯救的一切:真相、勇氣和應對氣候危機的解決方案》的作者。采訪囊括她的成長過程,對天體物理的興趣起點、對地球大氣環(huán)境的看法和對未來的預測。
圖源:HuffPost
氣候科學家凱特·馬維爾(Kate Marvel)小的時候并沒想過要成為一名科學家;當作家、當演員,總之不要和科學沾邊(因為她覺得科學“太無趣”)。然而,大學里的天文學課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如今,馬維爾是一名氣候科學家,任職于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GISS)以及哥倫比亞大學,利用超級計算機和衛(wèi)星來觀測并研究氣候變化的大環(huán)境。2008年,她獲得了劍橋大學理論粒子物理學的博士學位。
與此同時,馬維爾也投身于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演講和寫作。她為《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熾熱的星球”(Hot Planet)專欄撰稿;2017年,她在TED做了關于云和氣候變化的演講,該演講獲得超過100萬次的瀏覽量;她還是《我們能拯救的一切:真相、勇氣和應對氣候危機的解決方案》的作者,該書收錄了氣候運動中女性作者所寫的文章。
地球是馬維爾最喜歡的行星,她對地球的未來以及氣候危機的情況持有相對樂觀的態(tài)度。她認為氣候危機是“可以解決的”。她還認為,人類掌握著自己的命運,因此我們應該共同努力,防止最壞的情況出現(xiàn)。
Inverse“
圖源:Inverse
——您的博士學位是理論物理,但您卻從事了氣候科學的相關工作,這種轉變是如何發(fā)生的?
我喜歡物理,也喜歡借助數(shù)學來發(fā)現(xiàn)宇宙的奧秘。我研究過宇宙的方方面面,后來我意識到地球才是宇宙中最精彩的地方。
這種轉變比我想象得更容易。以前,我用數(shù)學、統(tǒng)計學和物理理論來發(fā)現(xiàn)世界,現(xiàn)在只是把關注點縮小到了地球上。
“未來由我們塑造”
——您之前說地球是您最喜歡的星球,這是為什么呢?
我喜歡太空,對太空和宇宙學一直饒有興趣。但是有一點,太空既沒有氧氣,也沒有水,人類一旦離開地球就無法生存。
地球卻與眾不同,它是人類目前唯一確信擁有完美生存條件的星球。我向來珍惜生命、熱愛人類社會、喜歡動物、愛好生態(tài)系統(tǒng),所有這一切都存在于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
圖源:NASA
——您的童年是什么樣的?
我父母人很好。他們鼓勵我,支持我,讓我保持一顆好奇心。因此我和其他孩子一樣,一會兒癡迷恐龍,一會兒迷戀海洋生物學。
但是,從我12歲時起,我決定不想成為科學家,不想以后和數(shù)學、科學打交道,因為太無聊了。我會這么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教我數(shù)學和科學老師教得太無聊。我當時在想:“怎么會有人關心物理?”我要成為作家或是演員。
上大學后,我輔修了天文學課程。坐在教室里的我覺得“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還想學得更多,是不是只要克服對數(shù)學的恐懼就行了?”
——您的作品收錄在新文集《我們所能拯救的一切》(ALL WE CAN SAVE)中。是什么促使你接觸大眾?這與你在學術界的工作有沖突嗎?
作為一名科學家,(寫作)可以鍛煉我的思考能力,我會想:“好吧,為什么這個真的很重要?為什么會有人關心這個?我該如何解釋我正在思考的事,如何讓沒有專業(yè)背景的人也能有所理解并發(fā)現(xiàn)其中的相關性?”
學術界的傳統(tǒng)結構有很多地方讓我不滿,其中有一點:你要么研究物理,要么研究生物,總之你只能研究一類事??墒牵绻阏娴年P心地球和氣候變化,你就不能只研究其中一類事。關于這一點,學術界的某些領域做得還是不錯的。
圖源:penguin
——您在推特上很活躍。
推特很方便信息傳遞,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人都是我之前就已經在推特上認識的??傮w來看,如果有人在推特上看起來很出色,那么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很出色。
但是比如說,有這樣一臺機器,你向其中輸入科學事實或者玩笑話,而它卻以多種方式來嘲諷你——我覺得推特有時侯就是這樣的。
——您在生活中如何放松?
我家里多了新成員,所以我沒有太多閑暇。這段時期我們所有人都壓力滿滿,當我嘗試閱讀或者觀看含有危險情節(jié)的作品時,我會非常焦慮——也就是說,我基本上不能指望任何帶有情節(jié)的作品來放松生活。
我很喜歡追《英國烘焙秀》(The British Baking Show),觀看時,只有蛋糕會激起我內心的波瀾,至于是否有人因為技術問題而被淘汰,與我無關。
圖源:Collider
——您說過云是氣候變化中一個未被充分研究的變量。
我很好奇地球到底會變得多熱。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也不知道氣候會如何變化——因為我們不知道人類會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我們不知道到本世紀末時,二氧化碳濃度和溫室氣體濃度會是怎樣的情況。因此,這是最難預測的事。
但是,即使我們知道氣候會如何變化,我們也仍然不知道天氣到底會變得多熱,這是因為我們所謂的“反饋過程”(feedback process)在發(fā)揮作用。地球變暖導致氣候變化,降水模式、大氣濕度、云層和冰層的情況都在發(fā)生變化,所有變化都可能改變氣候變暖的速率。
云是最大的變量之一,因為云的情況非常復雜——你很難用全球氣候模型來解釋它——同時,云對保持地球能量平衡極其重要,云能夠調節(jié)地球當前的溫度,這一點至關重要。我研究云并非是因為我天生對云感興趣——我討厭云,我希望每天都是晴天——我研究云是因為云實實在在能夠影響地球在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時的反應。
圖源:Montreal Gazette
——對于人類是否能夠戰(zhàn)勝氣候危機,您的觀點似乎比較樂觀。
倒不是“樂觀”。
我們知道氣候變暖的原因,也知道溫室氣體的來源。
人類社會可以選擇在任何時候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我認為很多人已經行動起來了。
這倒不是“樂觀”,這只是一種理解——這個問題是有解決方法的。
科學與行動結合,事情會變得更好
——氣候危機最讓您擔擾的一點是什么?
正如我們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所認識到的,只有“科學”的力量是不夠的。
有些群體不聽勸,這點是科學無法改變的。
你可以告誡人們要保持社交距離,要戴好口罩,有些人會聽取建議,有些則不會,出于種種不同的原因,他們會說:“沒門兒,我怎么做要你管?!?/p>
應對氣候變化也是如此。有人認為應對氣候變化就是“通過減少大氣中的碳,利用現(xiàn)有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來適應新氣候?!蔽覀兪裁磿r候做過這些了?
讓我徹夜難眠的正是這寫非理性的反應。我不能理解這些人,因為我是物理學家——我不研究人,但這些人的非理性著實讓我擔心。
圖源:LADbible
——這整個系列都是關于21世紀20年代的,您對這十年的大方向有什么預測?
既然我是氣候科學家,那我就用氣候模型來說:
“我們的選擇將導致這些可能性。”
“如果我們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如果到2035年,電力行業(yè)能夠實現(xiàn)脫碳;如果我們能夠改變運輸系統(tǒng);如果我們我們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來替代工廠的肉類養(yǎng)殖……那么我認為,將來我們就可以驕傲地回顧過去,說‘瞧,我們預測了氣候變化并積極采取措施解決了問題。’”
氣候情況依舊不容樂觀,世界也仍將變暖——但我們確實度過了最糟糕的時期。
不過,如果我們不認真對待此事,如果我們不先優(yōu)先考慮此事,那誰會知道下一個十年會發(fā)生什么?
我指的不僅是氣候情況,還有氣候問題導致的社會混亂。因此,事情也可能變得非常糟糕。
這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解決的問題,但我們也不能置之不理——我們要塑造我們想要的未來。
圖源:primalsurvivalpodcast
這是一個如此可怕——歷史性的一年,哪一刻最讓你難忘?
我住在紐約市,我覺得我永遠也忘不了那里的警笛聲,也不會忘記醫(yī)院外面的冷藏車。我會記住這些,不會忘記忘今年有多糟糕。
我也不會忘記紐約街頭的每個人都戴著面具。在我家附近的街上,每個人都戴著面具,人們已經轉變了戶外社交的方式。盡管目前病例仍在增加,但情況并沒有四月時的那么糟糕。我記得五月有一天我又聽見了鳥聲。警笛聲越來越少,鳥鳴聲越來越多。
這給了我信心,科學加上行動,情況會變得更好。
BY:
FY: Bévi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fā)布后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