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鏡知識】談談ND濾鏡和堆棧,能否用后期來模擬濾鏡效果

ND濾鏡是什么?之前的文章有介紹過,這是一種灰鏡,減少相機的進光量。一般我們通過低ISO或者小光圈來增加曝光時間。但是過小的光圈會讓畫質(zhì)下降(譬如f22),風光拍攝一般都是用最低ISO(譬如ISO100),那么如果我們還想增加曝光時間怎么辦?就需要ND鏡來幫助。
?
譬如在拍攝水流、湖面的時候,我們希望通過長曝光拍出棉絮狀的水流,那種柔和的感覺是很多攝影愛好者都想嘗試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使用ND鏡。
?


?
?
近些年來有個說法是ND已經(jīng)不需要了,我們可以通過后期來模擬ND濾鏡的效果。是的,有一種后期手法叫堆棧,可以用來模擬ND減光鏡的效果。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講講這個問題。
我接觸堆棧這個后期技法也蠻久了,最初的使用堆棧技巧的還是在星軌拍攝中,通過拍100張星空照片,再用堆棧進行合成星軌。但對于堆棧取代ND濾鏡這個觀點我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463409
如果我們在光線比較好的時候玩長曝光,一般來說可以選擇ND1000進行拍攝,如果光線太強烈,我們可以再放一片三檔ND濾鏡。
?

但如果你想用堆棧來模擬的話就太難了,我們不用濾鏡,如果要做到正常曝光,參數(shù)是F8 1/640秒,哪怕我們使用更小的光圈F22,快門速度也就是1/80秒,如果我們想模擬長曝光的效果,起碼也要10秒左右,如果你使用堆棧模式那就得拍800張,至于浪費這么多快門嗎?
值得注意的是,1/80秒的快門連拍,你的緩存可能吃不消,拍著拍著就卡頓了,這種連拍造成的震動可能會讓堆棧后的畫質(zhì)下降。所以在光線比較好的時候玩長曝光,用ND濾鏡是最好的方案,千萬別想不開去連拍再堆棧合成,此路不通。
?

?
當年有個觀點是減光鏡會變色,尤其是高倍的減光鏡會偏色。但那是五六年前的老黃歷了,如今的主流的減光鏡幾乎沒有偏色,而且暗部細節(jié)還足夠的豐富,不會因為使用濾鏡導致色彩變化、細節(jié)缺失。
?
?
拍風景的時候并不是每次都要玩長曝光,在拍攝有流水的畫面時,用1/8秒到0.5秒之間的曝光速度拍照也很有意思,既不同于1/200秒的照片,也不同于30秒曝光的照片。
這也算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了,不要老玩30秒長曝光,可以試試用三檔這樣的低倍減光鏡,用0.5秒到1/8秒的速度去拍水面、去拍河流也會很有意思。
?

這張圖我用了1/4秒的曝光,但我的光圈是F22,眾所周知光圈衍射這個概念,即小光圈下照片畫質(zhì)會下降,那么我這個時候完全可以使用三檔的ND濾鏡,光圈只要調(diào)整到F11就可以了,在F11的時候就沒有那么明顯的光圈衍射,畫質(zhì)就會好很多。
從這個情況來看,用減光鏡要比用小光圈好很多,可以避免小光圈帶來的畫質(zhì)降低。
?
?
這里用堆棧能模擬嗎?理論上是可以的,不用ND濾鏡的話連拍8張然后堆棧,但還是那個問題,你連拍8張帶來的抖動會不會影響你后期處理呢?會不會因為微小的抖動造成堆棧的畫面模糊呢?這個問題誰也說不準,所以最好還是用ND濾鏡來完成,不要堆棧。
講完拍攝中的問題,我們再來說說后期,你用ND濾鏡拍完那就是一張照片,如果你用堆棧來模擬ND效果,可能就要拍10張、30張甚至100張照片,這對電腦也是不小的考驗,在堆棧的過程中隨時有可能死機。此外還有個問題,你如果用ND濾鏡拍攝,拍完就知道畫面效果了,如果你用堆棧模式,必須等拍完后回到家里,在電腦上用PS堆棧后才知道效果,這種不確定性也是值得考慮的。
?
?
這三點就是我總結出來的關于“為什么我要選擇ND而不是堆?!钡睦碛桑斎贿@篇文章并不是否定堆棧這個后期技術,堆棧可以帶來更多的拍攝體驗、多一種拍攝技法,帶來不同的后期效果,但千萬不要以為堆棧能百分百的模擬ND濾鏡效果,總有它沒法模擬的時候。
我們要根據(jù)具體的拍攝情況來決定拍攝手法。
其余文章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485816
近期我還會寫一些關于堆棧和濾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