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孩子厭學背后隱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當一群成年人整日怨念著不想上班時,其實很多孩子也并沒想象中那么喜歡校園生活。甚至部分孩子會厭學,拒絕著來自校園的一切,這也成為當下擺在部分家長、學校面前的一道難題。
校園里能吸收學科知識,有友愛的同學和親切的老師,但在部分孩子的眼里,那里卻宛如牢籠。身處其中,能感受到的只有壓抑和痛苦。故而生出厭惡,想要逃離的情緒。那么,孩子厭學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01自身層面
部分孩子的厭學,可能與自身的性格、心理等因素有關,孩子可能會因個性內向、敏感、孤僻等而在校園難以和他人友好相處,甚至可能部分孩子和他人有矛盾,從而導致校園生活對自己而言并不是愉快的經(jīng)歷。
還有部分孩子由于對自己要求高,好勝心強,無法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可能會因成績下降而緊張和害怕,過分看重考試成績,無法很好地處理因成績下降而生出的焦慮、自卑情緒,進而對學習產(chǎn)生害怕、厭惡的情緒,最終排斥上學。

02家長層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能是很多家長的期望,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們贏在起跑線,孩子們課后奔走于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家長更是對成績嚴格要求,一旦下降,孩子們要面臨家長的苛責甚至打罵,這樣如何還能讓孩子生出對學習的興趣?
當孩子長期缺少來自家庭的關心,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缺失,沒有正確地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也可能使其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厭學,沉溺網(wǎng)絡或者其他娛樂。

03學校層面
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才能有利于建立孩子對學習的喜歡,如果教師缺少應有的師德,在教育的過程中出現(xiàn)對孩子不管不顧、態(tài)度不正、打罵或者其他形式進行傷害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上學的積極性。
同學之間應當友好相處,但是部分學生可能因為發(fā)生矛盾而有爭吵甚至打架的行為,可能會對其造成傷害,甚至可能會有校園暴力。這樣的應激事件容易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進而導致厭學。

04社會層面
當下的孩子面臨著更加嚴峻、激烈的教育環(huán)境,無論是中考的“普職協(xié)調發(fā)展”還是對于高考相關的綜合改革,都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背負了重大的壓力,越發(fā)內卷。這種情況下,無形中會給予孩子們更大的壓力和負擔。
社會環(huán)境中的部分言論也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如“讀書無用論”“金錢萬能”等,這些說法某種意義上可能會沖擊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進而降低學習積極性,從而討厭上學。

厭學是一種孩子對學習的負面情緒,他們消極對待學習,并且一直逃離。這種情況會阻礙學習活動順利進行,從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對此,需要孩子、家長、學校、社會多角度進行科學干預。必要時,借助心理治療來幫助疏導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
版權聲明:部分內容、圖片、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chuàng),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及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