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理性
一遍讀完,那些個瘋瘋癲癲或是裝瘋賣傻的人,使得故事迷離晦澀。
合上扉頁,細細回憶。
瘋的人不瘋,
精明的人不曾精明,
喪失一切的人反而擁有更多。
《李爾王》不同于之前那些命運引導,因死亡、背叛、欺瞞而為悲劇的主旋律。單從機械的層面,結(jié)局無疑和《哈姆雷特》等一樣,有正面的成分。正如最開始,李爾王用衛(wèi)兵的人數(shù)來衡量兩個女兒的孝心一樣。
埃德加拯救了父親;肯特致死伴隨李爾左右;奧本尼贏得了最后的戰(zhàn)爭;李爾王的女兒寬恕了他、王位得以奉還、理智也回歸了。
?
可他們到底是一無所有的……
?
葛羅斯特最終也沒能認出埃德加;奧本尼早已找不到最初打仗的根源;李爾王的女兒離他而去,王位毫無價值,理智也只能接受可怕的現(xiàn)實。
到頭來,一場空,整個劇每個人都是悲劇本身,每個清醒的人都愚蠢可笑,他們個個都一無所有,或者更直白一點,從最開始就是一無所有的。
他們甚至不曾擁有“自己”,可能擁有的只有“活著”這個殘酷的事實罷了。
李爾王的瘋狂如同保護他的甲胄,又如同他真實的“理智”,讓他看清一切。
我們看到的李爾王,既不是李爾,也不是那個王,可能也并不是“人”。莎士比亞在劇中將李爾王層層剝開,探討一個至今被每一個口口聲聲說“活著”的人忽略的問題。
每個人都是復合的存在,
首先脫去外在標簽,我們的身份是什么?
剝?nèi)ノ覀兊穆殬I(yè)和身份,我們的皮囊是什么?
拋開我們的皮囊,我們首先是,人,本身。
那么,最終,拋開“人”的概念,我們是什么?
文中李爾王和埃德加的相遇,瘋狂和“瘋狂”的碰撞,無疑將這個問題放在了最表面。
同時,我們的感官也好,固有的思想也罷,這一切原本理所應當?shù)拇嬖谒坪醵汲蔀榱藷o法接近真理的桎梏。
最初,李爾王出于自己的“理性”,看不清女兒們的真面目;中間,葛羅斯特失掉了自己的“眼睛”,方才看清了許多事情;埃德加因為不再是“埃德加”,而得以盡到最終的義務,成為真實的“本我”。
說到底,我們究竟是誰?是我們本身嗎?
當在土壤里腐爛發(fā)臭都稀里糊涂,無從思考出屬于自己的這個問題的答案,何嘗不是同李爾們一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