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殺妻案:秀才投案自首殺妻,太守從猴子打架悟出前因后果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古時候,斷案只能通過眾人的言辭、神情和案件本身的邏輯來進行判斷。
隨著時代的進步,到了北宋時期,這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而還有一本叫做《洗冤集錄》的書籍橫空出世,上面記載了很多鑒定尸體死因的方式,是我國最早的法醫(yī)學著作。

此外,官員們在斷案上的能力也有所提升,比如在一樁殺妻案里,北宋太守就從猴子打架悟出前因后果,而兇手也著實讓人意外。那么,兇手究竟是誰呢?
一、北宋殺妻案
北宋時期是我國文學高度發(fā)達的時期,誕生了諸如蘇軾等一眾大文豪,為我國的文學領域增添了極為絢爛的一筆。
同樣作為一個文人,蘇軾的表兄弟文同不只在學問方面頗有建樹,還頗具為官之道,作為一方太守破獲了很多奇案。

在北宋初年的時候,文同便接到了這樣一樁案子。
那是重陽節(jié)后的某一天,一個男人慌張的跑到了州府大門處報案,聲稱他殺死了自己的妻子。
文同升堂以后,仔細詢問了此人的來歷,這才知道,他是周圍一處莊子上的秀才,叫做金正元,今年才不過十九歲,而他口中的妻子比他還要小上一歲。
二人尚是年輕夫妻,為何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文太守疑惑之下,繼續(xù)詢問了下去。
金正元說:“我們本來關系也不算親密,是因為父母之命才勉強走到一起,婚后,我們之間的矛盾越積越深,甚至已經(jīng)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而重陽節(jié)當天,我還撞見了妻子和他人有染,而這位奸夫便是我們隔壁的鄰居高金寶。我心中怒極,可我只是一個文弱書生,根本無法對抗隔壁像屠夫一般的奸夫,所以我后只殺了自己的妻子。”

此等措辭聽起來合情合理,可文太守并沒有只聽他的一面之詞,而是找來了對尸體進行了一番仔細的探查。
據(jù)反饋,尸體身上遍布著刀傷,全身上下鮮血淋漓,一處好地方都沒有,能使出這樣殘忍的手段,兇手必然對死者憤恨至極。
聽到這樣的結論,文太守陷入了思考,他看著瘦弱的金正元,且不說他是否真的有這樣的力量鉗制住一個人,并且在她身上連砍傷數(shù)刀。
再者說,就算他真的能在一時激憤之下爆發(fā)出這樣的力量,那么此時此刻的他,為何表現(xiàn)出一股頹廢之意,而不是殺完所恨之人后應當表現(xiàn)出來的滿足感呢?

二、歹人一石三鳥嫁禍于人
此案看似簡單,但是仔細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后面的撲朔迷離,所以文太守并沒有草草了結此案,而是更加深入進行挖掘,找來更多的證人一一進行詢問。
就在這時,有一個人主動跳了出來,此人叫做王山,是金正元的另一位鄰居。
據(jù)他所說,死者和高金寶之間的奸情早就傳遍了他們莊子,所以這件事一定和高金寶脫不了干系,文太守聽罷找來了高金寶。
高金寶對二人之間的奸情供認不諱,但是死者被殺的那天,他并不在當?shù)?,有充足的不在場證明,所以可以斷定他與本案無關。
眼看著線索再一次中斷,文太守也很是苦惱,恰巧這個時候他的一位友人叫他出來小聚,他想著出來散散心也好,便跟著好友來到了其安排好的地方。

好友不僅安排好了酒菜,還找來了三只猴子供文太守賞玩。
文太守瞧著新奇,不知不覺就關注起了這三只猴子的動作:一號猴子似乎是和二號猴子有什么恩怨,一直在猛烈地向其發(fā)動進攻,而本應該袖手旁觀的三號猴子也加入了戰(zhàn)局,只不過它并不是來幫一號猴子,而是和二號猴子一起對一號猴子發(fā)動著進攻。
眼看著一開始處于強勢地位的一號猴子最后反而被打得很慘,文太守在感到有趣的同時,靈光一閃,好像終于抓住了這個案子的一點苗頭。
他緊趕慢趕回到了府中,并且緊急提審了金正元。

這一次,他為了讓金正元說出實話,故意告訴他,丈夫殺死出軌的妻子,按照北宋的法律來判是無罪的,甚至倘若在這個過程中有人幫助,那么此幫助者也可以從輕發(fā)落。
可是,如果存在這種情況而隱瞞不報,那就是犯了包庇罪,要受到嚴厲的制裁。
金正元這樣一聽,連忙將自己所經(jīng)歷的一切真實情況都了出來,原來他真的有幫兇,此人就是鄰居王山,而且在這場殺人案中,王山的作用可不僅僅是幫兇這么簡單。
很顯然,文太守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他把王山喊來,讓他手拿著刀去扎一個西瓜。

王山?jīng)]多想,左手握著刀就刺了過去,文太守知道,死者身上的刀痕都是左手持刀造成的,而現(xiàn)在王山用刀時果真慣用左手,便斷定真正殺死金正元妻子的人就是他。
三、巧斷奇案
北宋殺妻案:歹人一石三鳥嫁禍于人,太守從猴子打架悟出前因后果。得知事情敗露之后,王山終于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原來,死者在與高金寶有染之前,和王山也有過一段時間的奸情,而后來死者拋棄了他,轉頭和高金寶在一起。
王山氣不過,就將死者紅杏出墻一事告訴了金正元,并且在金正元與死者爭執(zhí)的時候沖出來,泄憤一般砍了她無數(shù)刀,在殺完人后才向金正元道歉說自己只是看不過他受到如此羞辱。

金正元是個沒什么心眼的讀書人,一聽鄰居說他只是想替自己出氣,便將罪行全攬在了自己身上。
殊不知王山早在一開始就把他算計在了里面,可以說是“一石三鳥”。可惜,文太守最終還是識破了他的計謀,讓罪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