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評測】是錄音筆,更是HiFi播放器—樂圖Lotoo PAW 1體驗分享

散人按:
早些年,用錄音筆聽音樂的方式曾在燒友群體中引發(fā)一陣熱潮,期間出現的經典錄音筆器材至今仍是一些老燒友討論的話題。近期,樂圖推出了新品PAW 1錄音機。這臺機器兼具專業(yè)錄音與HiFi播放的功能,勾起燒友們對往日發(fā)燒時光的懷念。PAW 1的聲音與我們對傳統錄音設備的印象不同,聽感自然、細膩,頗具特色。
-體積小巧,重量較輕,便攜程度高,適合隨身攜帶;
-操作上可配合APP使用,十分便捷;
-聲音風格溫潤、柔順,耐聽程度較高,對人聲的演繹表現力較強。

【錄音筆的HiFi風潮】
在數字音樂剛剛興起的時候,各式各樣播放音樂的設備隨之出現。有一段時間,HiFi圈流行用高品質錄音器材聽音樂,我經常能在燒友手上看到SONY D100、TASCAM DR-100MKII這類專業(yè)錄音筆的身影。
在便攜播放器方興未艾的時候,燒友們討論這種彼時新誕生的器材形態(tài)時,一定程度上也會把當時非常熱門的錄音筆器材作為標桿來進行比較。如今,便攜播放器設備已經發(fā)展得非常成熟了,流行的器材形態(tài)早已換了又換,但依然有不少老燒友會在聊到自己發(fā)燒歷程的時候,回憶起那些錄音筆的聲音。
因而,前陣子我聽聞樂圖(Lotoo)發(fā)布了兼具專業(yè)錄音和HiFi播放功能的錄音機PAW 1時,恍惚間竟有種“昨日重現”的感覺。
我身邊年輕一點的燒友對于專業(yè)錄音設備接觸并不深,對于樂圖,他們所關注的大多是金菊、鐵菊、墨菊這些播放器產品。實際上,樂圖在專業(yè)錄音設備方面的積淀非常深厚,早在“錄音筆聽音風潮”時期,樂圖出品的PAW-V、L300E等錄音筆器材就曾被燒友們廣泛討論。PAW 1的發(fā)布,勾起了我懷念往昔的情懷,也讓我對這款新器材的聲音表現感到十分好奇。于是,我借回了PAW 1全套器材進行試聽,順帶回味起了舊日的時光~

【小個子與大家族】
?隨PAW 1一同發(fā)布的,有X-Y型高保真立體麥克風LM-180A、動圈監(jiān)聽耳機LE-M1,外加支架、收納包等配件??爝f裝著這“一大家子”到我家后,我整個開箱的過程格外熱鬧。
先拆PAW 1的包裝。PAW 1外包裝是一個正方的白色盒子,內盒為上下蓋設計的硬紙盒,取下蓋子,可以看到機器和線材、掛繩放在上層托盤;將托盤取下,則可以看到一本厚厚的操作說明書以及保護套、背夾、小螺絲刀、鎖線器、兩節(jié)AA電池等配件。



PAW 1整體上就像是一塊四方的豆腐塊,體積小到放在掌心上可以用手指完全握住,重量也僅有87.2g,便攜性非常強。正面上方是顯示屏,下方是兩排共計8個按鍵,依次是FILE/SETUP、RLA/SPD、MARK/A-B、MODE,以及REC、STOP、REC LEV-、REC LEV+。此外,左側還有一枚PEAK指示燈。機身右側是電源鍵、鎖機開關、3.5單端耳機口,左側是音量大小調節(jié)鍵以及可自定義功能的Fn鍵。機身頂部各種口子看似復雜,實際上需要留心的也只有外置麥克風插孔和鎖緊螺絲孔,此外,機身內置的麥克風也在頂部。底部除了type-C接口和掛繩孔之外,還為背夾預留了兩個固定槽。背部是可以和支架相固定的螺絲孔以及電池艙蓋開關。PAW 1整體的設計和做工,除了電池艙蓋上之后會留下明顯縫隙之外,其他部分都顯露著精巧。



X-Y型麥克風LM-180A是與PAW 1搭配的重要器材,其包裝風格和PAW 1類似。LM-180A使用高靈敏度超心型指向單元,以標準X-Y角度放置,頂部配有航空鋁合金保護架。LM-180A和PAW 1搭配組裝時,把麥克風的3.5插頭對準錄音機頂部MIC接口正向插入后,將麥克風中間的螺絲擰緊就可以直接使用了。麥克風的配件中有一件毛茸茸的防風毛衣,使用時直接套在LM-180A外面,可以起到降低戶外風噪的效果。


另一件重要器材是監(jiān)聽耳機LE-M1。LE-M1的包裝體積不算小,不過內部的配件只有收納盒與3副耳套。線材采用0.78 2pin插頭設計,線體較為柔軟。耳塞腔體是啞光黑色,外殼是鋁合金材質,造型并不突兀,邊角打磨圓潤,看起來十分低調,佩戴起來倒是很舒適。

【繼承與升級】
回顧專業(yè)錄音筆領域的經典作品,如索尼D100,以及樂圖此前所推出的一系列錄音設備——PAW-V、PAW-VE等等,大體上都秉承了多按鍵排列的設計布局,將各種常用的功能按鍵盡可能多地羅列于機身上,方便錄音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進行調節(jié)。比如PAW-V不僅機身正面有很多按鍵,背面更有7個參數調節(jié)撥片,專業(yè)范滿滿,但使用門檻也比較高。

PAW 1則將大部分參數設置放在了系統中,把使用頻率較高的功能按鍵保留在正面。并且,PAW 1身上的按鍵基本上都對應不止一項功能,在不同的場景與操作方式下,會有不同的作用。比如FILE/SETUP按鍵,短按為打開文檔,長按為詳細設置選項;音量鍵既控制播放音量調節(jié),又在各種菜單界面中起到上下選擇的作用?!耙绘I多能”的設計方式,很大程度上讓PAW 1保持了機身的簡潔。
不過,小屏幕+純機械按鍵的操作還是比較麻煩的。而樂圖為了解決操作的便利性問題,直接開發(fā)了配套的APP——“Lotoo Remote”。這款APP通過藍牙和PAW 1連接,簡單快捷;主界面分為“錄音”“HiFi播放”“設置”三大欄目,呈現出來的信息完整而直觀,設置起來非常方便。在APP的加持下,PAW 1的操作便捷程度得到根本性提升。在我體驗PAW 1的這段時間內,Lotoo Remote暫時僅有iOS版本,安卓的版本估計要再過一段時間才會推出了。
在實際使用方面,純機械操作與APP控制相配合的模式消除了我很多操作上的難題,但也存在一些細節(jié)體驗上的bug。比如電量顯示方面,我使用兩節(jié)南孚AA電池給PAW 1供電,系統設置也選擇了干電池模式,但電量的顯示始終不準確,時高時低;又如APP上所顯示的文件夾名,不少字符有顯示不全的情況。

PAW 1在繼承了樂圖錄音設備技術積淀的同時,還為播放部分加入了專業(yè)HiFi播放器架構。PAW 1采用德州儀器的DAC芯片,支持192kHz 24bit PCM和DSD 128,并內置了樂圖PMEQ/ATE音效,規(guī)格并不低。
操作便捷、功能全面、體型便攜,對比起錄音筆老前輩們,PAW 1更符合當今發(fā)燒友對于器材的使用需求,也改寫了我對于錄音筆的舊有印象。
【不尋常的“錄音筆聲音”】
PAW 1并不支持插入外置的存儲卡,取而代之的是機身上搭載了工業(yè)級存儲。工業(yè)級存儲與我們常用的消費級存儲有著很大區(qū)別,強調擦寫次數和可靠性,具有壽命長、使用溫度范圍寬等特點,價格并不便宜,滿足專業(yè)錄音筆工作時對數據安全性的剛需。盡管工業(yè)級存儲拷入文件速度不算快,但使用過程比較穩(wěn)定。花了些時間把試音音頻拷到機器上后,我用飛朵Artemis作為搭配耳塞,開始測試PAW 1的聲音表現。

PAW 1的聲音風格,與我過往對于錄音機、聲卡等專業(yè)設備的大體印象有明顯的區(qū)別。這一類設備的聽感通常更強調聲音的“準確性”,音色中性、發(fā)“干”,未必十分適合用于日常聆聽音樂。而PAW 1的聲音則是在中性的基礎上透出了些許溫潤,讓聲音整體聽感顯得比較柔順,耐聽程度相當高。
三頻方面,PAW 1的中頻是最能打動我的一部分,其音色自然、真實,音染比較少;密度處理得十分合適,人聲位置適中,有一定的厚度,給人以不錯的親近感。在聆聽張國榮《沉默是金》、蔡琴《你的眼神》時,歌手非常厚實的氣息表現在PAW 1上展現得相當出彩。PAW 1著力于讓聽者關注歌手的演唱技巧,將用氣、吐字等技巧的細節(jié)都一一予以呈現。
PAW 1高低兩頻的表現也不遜色。PAW 1的高頻聽感較為順滑,有著良好的延展性,亮度并不非常強,整體有一定的涂抹痕跡。試聽《DIABOLUS IN MUSICA》中的《La Campanella》時,小提琴與三角鐵的泛音十分清晰,令人意猶未盡。低頻的表達較為直白,力度也不小,但始終控制著不會蓋過中頻。試聽Adam Lambert《Whataya Want From Me》時,鼓點為樂曲的演進帶來明晰的推動作用,貝斯的聲音將氛圍烘托得相當濃烈,但都還是把歌手的聲音放在了核心的位置,絕不喧賓奪主。
相比于一些入門級播放設備常用的“重音染、加低頻”的調音思路,PAW 1的聲音要均衡、耐聽得多。這臺機器不追求非常抓耳的聲音,而是用一種平和的態(tài)度引導聽者去欣賞音樂自身的魅力。我或許可以說這是一臺專業(yè)錄音設備的“本分工作”,但這種特性對一臺入門級HiFi播放器而言,又顯得難能可貴。

素質方面,PAW 1綜合實力不錯,其中聲場較為自然開闊,邊緣位置的界限較為模糊;解析方面,對細節(jié)的處理能夠做到強弱有致;瞬態(tài)響應速度不錯,足以扣人心弦;分離度良好,即便是在演繹多種樂器齊奏的片段也不顯得混亂。稍顯不足的是,PAW 1的動態(tài)表現一般,對樂曲的氣勢展現不夠到位。平心而論,PAW 1的素質和進階級別的播放器相比還有點距離,但與2k以內價位的播放器對比起來倒也不遑多讓。
在驅動力方面,PAW 1在搭配Artemis時可以讓其發(fā)揮不錯的水平。當我試著用一些不太容易驅動的耳塞與PAW 1搭配時,正常的聽音聲壓并不難達到,但會產生一些力量不太足、聲音框架不夠堅實的感覺。
另外,我這次試聽使用的Artemis是一款低阻高敏的塞子,在接入PAW 1時,便可以聽到機身有一點底噪,樂曲響起之后便不可聞。驅動力和底噪的問題疊加在一起,多多少少限制了PAW 1的耳機搭配范圍。
【回歸錄音本色】
盡管作為發(fā)燒友的我最關注的還是PAW 1的聲音表現,但出于我在樂器演奏、樂團多聲部合唱方面的興趣,我對于PAW 1的錄音效果也相當關注。在體驗PAW 1期間,我在親戚的音樂工作室中,先用PAW 1搭配LM-180A錄了幾段個人的古典吉他獨奏和民謠吉他彈唱,再圍觀了一節(jié)童聲樂團的排練課,在指揮位錄了幾段小樣。
受限于彈奏和演唱水平,我自己的音頻錄下來的效果并不算好聽——我稍微感受到專業(yè)音樂人錄音過程的艱辛了。如果讓我從幾段音頻中“矮子里拔高個”的話,我更喜歡民謠吉他彈唱的幾段音頻。這幾段音頻中,高頻的泛音得到充分還原,人聲位置略微在琴聲之前,聽感頗為清晰。相對來說,古典吉他獨奏的幾段錄音稍有些發(fā)悶,表現力不如民謠吉他。
而在童聲合唱的錄音中,PAW 1最讓我欣喜的是結像的還原程度。彼時參與排練的十來位小朋友站成了兩排,伴奏的鋼琴處于中央偏左的位置,一面非洲鼓處于偏右的位置,不同聲音元素所在的空間位置在PAW 1的錄音音頻中都非常清晰。盡管人挨得近,但整體的聲音并沒有糊在一起,而是保留了一定的分離度。
我覺得對于有練習樂器的燒友、組團玩樂隊的朋友,或者是喜歡聽身邊朋友表演的人而言,PAW 1作為非正式場合下的錄音設備,能夠把人聲特點和樂器演奏技巧清楚地還原出來,非常實用。

【一脈相承的耳塞】
或許是因為HiFi圈子的新耳塞層出不窮,相對于PAW 1而言,LE-M1這條耳塞的所受到的關注并不多,但我還是比較關心樂圖出品的耳塞能帶給我什么新的感受。
LE-M1的聲音風格較為中正,音染基本不可聞,聲音比較直白,不顯得發(fā)“干”,也沒有多半點潤澤。三頻方面,低頻力量較為集中,有彈性,整體量感不多;中頻的密度不錯,人聲處于中間稍微靠前的位置,雖然音色感染力并不強,但勝在聽感舒適而自然;高頻的光澤度一般,泛音音色也并不亮得誘人,但擁有不錯的延展性。我同時也試聽了PAW 1和LE-M1的官方搭配,這個組合在中頻的表現力方面有不錯的加成效果。總的來說,LE-M1給人的聽感比較均衡,不追求抓耳,有著一定的耐聽度。此外,LE-M1整體素質表現符合同價位耳塞大致水準。
試聽LE-M1的過程中,我選用了一批平時常聽的測試曲目。在演繹陳慧嫻《千千闕歌》、陳奕迅《從何說起》、王菲《影子》等曲目時,無論編曲配樂如何變化,LE-M1呈現的人聲都清晰而不突兀,表現穩(wěn)?。患幢闶茄堇[伍佰《美麗新世界》、Bon Jovi《Born To Be My Baby》、Within Temptation《Stand My Ground》等搖滾樂,主唱的聲音也完全沒有被“淹沒”;演繹古典樂時,聽小編制曲目感覺尚可,聽交響樂則顯得規(guī)模不夠宏大、細節(jié)不太足。
如果將LE-M1視為監(jiān)聽耳機,那這條聲音中正直白的耳塞自然可以勝任這一角色,其清晰的人聲還原能力令人滿意;如果想要讓LE-M1跳出監(jiān)聽的框框,這條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均衡的塞子也能在應對泛流行樂時,給人以不錯的聽感。

【潮流之后】
HiFi發(fā)展的腳步走到今天,盡管錄音筆聽音樂的風潮早已過去,但PAW 1的表現還是能讓人隱約感受到當年錄音設備不一樣的魅力。
我仔細盤點了一下現如今PAW 1適用的人群。從功能性上說,PAW 1對于有采訪、會議記錄、LIVE錄音、vlog錄制需求的朋友來說,自然是十分適用的;而如果從HiFi層面來看,我覺得將PAW 1視作一款入門級播放器也完全沒有問題。當然,我尤其推薦那些既有錄音需求又有HiFi興趣的燒友嘗試PAW 1,比如創(chuàng)作型歌手、樂隊等等,PAW 1既能夠為日常的創(chuàng)作、排練提供幫助,又能成為音樂欣賞、分析的好工具。

如今,對于HiFi發(fā)燒友而言,選擇播放設備的空間比當年是要廣闊得多的。當錄音的玩法和HiFi功能重新攜手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借由錄音功能來尋找、記錄音樂本源之美,再用HiFi功能予以展現,這個過程無疑會讓我們對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以上。
耳邊燒友團閑雲散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