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身份局-武將選擇-忠臣
忠臣:
由于主公處于天然被集火地位,時間越久越劣勢,所以要快速讓反賊減員,才是保護主公最好的方式。然而后位置又不能選的太明顯,否則容易被反賊先手壓制。
在此條件下,忠臣選將條件也比較苛刻,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前位/遠位爆發(fā)武將,能快速打殘打死反賊。
2、能配合主公的特定武將。
3、后位置(678)忠臣建議選擇無身份傾向的武將保證存活。可以選收割位,也可以選補牌類。
4、戲志才
?
具體展開說明:
1、前位置忠臣是相對來說最好的位置,無損啟動的打反賊一個先手,有效壓制反賊的狀態(tài)和火力。可是,輸出將也一直有近反遠忠一說,這是否矛盾呢?我覺得這并不矛盾。忠臣貼主位會考慮選擇無視距離輸出類,或者aoe類型,或者和主有強配合的輸出將。而反賊貼臉會選單點爆破的武將。再說遠位置,手短輸出將是偏忠的,因為其影響力有限,無法對主產生威脅。而遠位置手長的輸出將反而沒有定論,都可以。
2、能配合主公的特定武將,這個只能具體分析。更多在于,必須得主公選配合多的武將,武將之間的神奇配合才是三國殺最大的魅力,而這點多半發(fā)生在主忠上面,這也是主忠唯一的優(yōu)勢。盡量選與主公性質搭配的:主輔助、盾,忠必須選輸出;主選輸出,前位忠跟思路選輸出補傷害,后位忠選能補主公狀態(tài)的;主選aoe忠選收割位。
3、后位置的忠臣又是完全不同的思路,由于前位置身份跳的差不多,如果后位置還選明忠就非常容易被反賊盲。與其考慮配合主公或者輸出,不如先保證活下去。所以可以選擇無明顯身份傾向的武將,再選擇有點小收割能力的更好。補牌類忠臣末位也能選,前提是收益足夠主公回狀態(tài),例如糜竺曹睿這種。
4、戲志才可以說是專門為忠臣定制的武將,獨特的“寄生蟲”機制保證穩(wěn)定的賣血發(fā)揮,能給主公補牌,能拆場上的牌(可以是反賊的關鍵裝備,也可以是主公頭上的樂)。當初更是以一己之力拉高主忠勝率,是三國殺為數不多當忠比當其他身份強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