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翻譯】從「貓狗掃地機」中學習「評論家病」
前言
文章地址:www.e-aidem.com/ch/jimocoro/entry/ueda14
這是我在翻閱togetter.com/li/1098700內的討論,在感想兄的留言里發(fā)現的一篇文章

這篇17年的討論,主題大致是關于音MAD的定義,邊界以及精神性的。
其中關于音MAD曖昧的定義問題,以及這些定義問題所產生的影響,他們進行了一些討論。
而感想兄也在此貼了一篇不知道從哪里搞來的文章,并提到了這篇文章所說的情況或許適用于音MAD。
我看完后感覺挺有意思的,于是想順便做一下這篇奇文的翻譯工作。由于這篇文章所說的實際上很簡單,我也就并沒有做校對,只是以自己的理解簡單翻譯潤色了一下就投上來了。對于這篇文章我也并沒有深究其背景,只是單純的以他們討論的視角觀看了一遍。
關于他們討論的本篇,我有時間或許也會翻譯一下,這篇文章就算是前菜了。
正文
你是否經常在YouTube等網站上看到狗狗或貓咪騎著掃地機器人玩耍的視頻?這些視頻非常可愛,但是以其視頻中的評論為例,我想來揭示「一億評價家時代」的「評論病」這一現象。
「貓狗掃地機」這種詞真的存在嗎?
我認為大概是不存在這個詞的。但是我經常性地會說“如果有「貓狗掃地機」就好了”,而尤其以我喝了三罐啤酒后開說的情況為多。但首先我最好還是先解釋一下這個詞的含義。
「貓狗掃地機」指的是狗或貓坐在掃地機器人上移動的場景,更進一步指,通過在Youtube等網站上觀看的這類視頻取樂這件事。我想經常上網的人至少也看過哪怕一次這種場景吧。

這是「貓狗掃地機」的其中一個例子,還挺讓人感到溫馨的。
因此,讓我們步入正題。本次我將以「貓狗掃地機」為題材,進而思考「有關評論家的事物」是如何不斷發(fā)展演化的。
「貓狗掃地機」的內部篩煉
在網絡上,各種各樣「貓狗掃地機」的圖像泛濫,因此出現了可以稱為「貓狗掃地機評論家」的人們。 他們看到「貓狗掃地機」后便不再簡單地評論道“可愛!”。 而是根據他們過去看到的無數貓狗掃地機的經驗,來定位新看到的影像。
例如,哪種顏色的掃地機器人最好?掃地機器人的速度應該是多少最佳? 地上最好鋪什么樣的地板,是木地板好還是榻榻米好? 騎在掃地機器人上的是貓比較好還是狗比較好? 花紋和大小又如何如何?
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對網絡上充斥的「貓狗掃地機」進行評級。 這就是成為評論家的第一步。
「烏龜掃地機」的登場
欣賞「貓狗掃地機」固然會感覺還不錯,但人終究會感到厭倦的,會感覺得到“和別人一樣很無聊”。于是人們便開始追求「貓狗掃地機」之后的新趨勢了?!笧觚敀叩貦C」就此應運而生。簡單來說就是烏龜在掃地機上面這種情況。
當然,這是很冷門的東西。如果「貓狗」就是最終的答案了,那么「烏龜掃地機」這種就是在最終答案周邊的剩余玩意兒。就如同即使已經得出了“薯片就是得鹽味和清湯味”這一最終答案,但薯片本身還會不斷出現新的口味一樣。
所以,人們會談論「烏龜掃地機」,但并不會想象「烏龜掃地機」能成為主流。「貓狗掃地機」是王道。然而王道如果就是讓人感覺厭煩地跟所有人一樣的話,就是會出現「烏龜掃地機」這種東西。
此外,還有「鼬掃地機」、「鼠鼠掃地機」、「龍蝦掃地機」、「蟋蟀掃地機」之類的,無數生物被放在掃地機器人上的情況存在。對于那些享受「貓狗掃地機」的人來說,就會有“不好意思哈,我是「烏龜掃地機」派的”這種情況存在了。
「掃地機貓狗」和「空白掃地機」
此外還有一種模式是改變視角。例如「掃地機貓狗」。就是將掃地機器人放在狗或貓的背上。這算是某種關系的逆轉,或許這可以清除貓背上的灰塵,此外還可以得到人們“啊——?”的驚訝。
然后,「空白掃地機」姍姍來遲。就如字面意思地只有掃地機器人本身嗎,不放置任何東西在掃地機器人上,只是令人欣賞掃地機器人的運動狀態(tài)。而從這里開始,它就變得非常受評論家的喜愛了。
他們說:“我們享受這種有聯系的理解脈絡”,“這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掃地機器人,但是我們已經知道了「貓狗掃地機」的存在了。因此我們能從這個掃地機器人的運動中讀取到‘狗貓不在’的信息。掃地機器人上沒有任何東西嗎?不,是‘無’放在上面。這不用說是與佛教的問題有關的,或許也與海德格爾關于死亡問題的聯系......”
就這樣,言語被不斷編織。雖說覺得“掃地機器人和海德格爾有聯系”是挺有韻味的,但海德格爾可以與任何東西聯系起來,這全憑你的努力。
掃地機器人很可愛
有一種說法是,“我們似乎忘記了掃地機器人本身就很可愛這一事實”。這意味著,我們不應該只關注狗和貓是否可愛,而應該認識到掃地機器人本身也很可愛,這也是一種視角轉換??赡墚斘覀冴P注到掃地機器人的旋轉和運作聲時,還會更加注意得到它的笨拙可愛之處。
「掃地機地球」
「掃地機地球」也是另一種挺有趣的想法。這種想法又提供了一種視角,即“掃地機器人本來也坐在這個地球上”,掃地機器人是在地球的旋轉上移動。而有關乘坐物與被乘坐物的關系,在「貓狗掃地機」中掃地機器人是被乘坐的,而在這里,掃地機器人成為了乘坐的物體。因此,它被稱為「掃地機地球」,而不是「地球掃地機」。
也許大伙已經開始認為上面的這些話很啰嗦無聊了。如果有人真的這樣認真地和你講這些話,你可能會期待著能有個巨大的水盆從天而降給他來一下。但是我們在這里還是可以把這當作一個觀點虛構出來的。
兜轉一圈回到原點
有時候,人們也會重新回到普通的「貓狗掃地機」這種模式。換句話來說就是變得“單單只是覺得可愛就行”。這或許也說明了“所有表現的演變都只是為了了解它的起點。”當然,還是需要清晰的表明“有轉了這么一圈后”這件事本身的。人們想要尋求差異化的生物,所以人們想要以某種方式展示與“只是享受「貓狗掃地機」的人”的不同之處。
「貓狗掃地機」的抽象化
但就這么轉一周回來,這件事本身總歸是讓人感到不舒服的。畢竟這樣下去不是就沒什么發(fā)展了嗎。
而這時就出現了「貓狗掃地機的抽象化」這種東西了。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貓狗,而是提出像「抽象化的動物骨架」的東西,不是掃地機器人,而是提出像「抽象化的吸塵器引擎」的東西。從「貓狗掃地機」中提取出結構并進行展示的方式,這就是「貓狗掃地機」的抽象。
在這種情況下,名稱也不是「貓狗掃地機」了,而變成了
DOG-CAT-ROOMBA
此如果想強調抽象化的內容,則可以使用“從單詞中刪除元音”的技巧,因此正式作品名稱為:
DG/CT/RMB
總之是可以將其稱作「貓狗掃地機」的最前沿了。在有人說“貓坐在掃地機器人上真可愛!”的情況下,言及一點“DG/CT/RMB”,自然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
并不可愛??!
不過還是提一嘴,DC/CT/RMB一點都不可愛。它只是在赤裸的骨架上疊加赤裸的骨架,以一定的速度在純白的空間中移動。
然而,如果你說“它并不可愛啊”的話,別人是會對你做出“你不懂啊”這類的的表情的。這就像對現代音樂說“不是完全沒有旋律啊”一樣,回應你的只有鼻息?!拔沂侵肋@一點后這么做的”,這就是這件事的意義。
以上是對「貓狗掃地機」的演化進行的快速的思考。
順便,我還是喜歡普通的「貓狗掃地機」,因為我喜歡溫馨的感覺。
后記
不知道你們對這個簡單的思維游戲的有什么想法,我個人首先確實是驚嘆于感想究竟tm從哪個鬼地方找到的這種文章,也驚嘆于這篇文章究竟是以何種目的才得以存在的。
認真來說,這篇文章并不算說了有多有意義的內容。它只是將我們日常熟悉的,有關于“藝術形式”演變的討論中的“藝術形式”本身抽離了出來,替換進「貓狗掃地機」這件不知所云但卻畫面感十足,并且可能還與“藝術形式”一點都不搭噶的事件進行再演繹而已?;蛟S也正是因為這兩者存在明顯的落差,我們才得以被抽離出來以一個更加陌生的視角重新回顧這種演變本身。
在這篇文章中所說的一些事件節(jié)點,或許也是可以找到一些與正在發(fā)展的藝術形式能夠相對應的歷史事件。有時候我看到文中“評論家們”的操作,也確實的會因為聯想到一些藝術史上發(fā)生的事而會心一笑。但若是僅僅作為一名音MAD作者而言,我也確實會因這篇文章所戲謔的操作而感到有些瘙癢。似乎對于我個人的音MAD而言,也未嘗逃離這一窘境。而在此之前我也剛看到兩年前的owatax兄關于當前日本音MAD潮流的簡單概括。

古典時代和再解釋時代
→「上傳耗費了10年的視頻」熱潮與「回歸原點的音MAD曬活動」交匯,古典主義席卷了音MAD領域。
→「Donald投手」等,曾經流行的素材再次被解釋出新的風格。
似乎也算是某種兜兜轉轉的回到了開始的點,卻不肯放棄自己走過的路,去尋求音MAD得以成為音MAD的原因。
在這篇文章的末尾,筆者的傾向似乎是落到「貓狗掃地機」它原本所存在的樣態(tài),因為它足夠溫馨。對于前邊的變化究竟如何處理,總歸是沒有給出答案與辦法。我這邊自然也沒法給出答案,只得將這些東西懸置起來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作。其實轉念一想,也許變化的軌跡已不可追,甚至變化這件事也難以把握,但至少變化這件事本身是否得以存在,這件事還是可以被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