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演繹山水意境,無法復(fù)制,卻也可以復(fù)制

曾經(jīng)
我以為中國國畫里的水墨
都是人為想象出來的
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
直到我來到貴州的山里
幾陣煙雨
霧起山巒
我才明白原來古人早看透了這風景
于是
在隆里的城墻上
我一瘸一拐
勉強拍了這幾張素材



然后在回程的飛機上
看著窗外云海
心里回味著山水意境
掏出手機(飛行模式哦~)
完成了下面這幅抽象的山水作品

我很想將它的制作過程分享給你
但令我驚訝和遺憾的是
我重新修了三次片
卻都無法 100% 復(fù)現(xiàn)上面的效果
或許是心境不同吧……
不過
接下來我要分享的步驟在技術(shù)層面上看
是與制作上面畫面完全相同的
也就是說你學會后
是可以像我一樣制作出
獨一無二的山水國風畫面的
注:
全程使用免費的 Snapseed 修片完成
1
———————————
折山
實現(xiàn)上面畫意效果的第一步
不是多重曝光
而是展開
展開的目的是延展畫布上下空間
為之后的多重曝光做準備

記得點擊下方中間按鈕
將智能填色改為黑色
因為這里并不需要填充什么內(nèi)容
多次展開后
你會得到上面右圖那樣的空間
別急
接下來還不是多重曝光
而是旋轉(zhuǎn)
旋轉(zhuǎn)的目的
是讓畫面左右鏡像
這樣接下來多重曝光疊加上同一張照片后
就能形成更好的
懸浮山峰的視覺效果
點擊旋轉(zhuǎn)界面底部左側(cè)
的那個按鈕就可以左右鏡像畫面

然后
終于輪到多重曝光出場了
對了
Snapseed 里叫做雙重曝光
其實是多少重都 OK 啦~

這一步的關(guān)鍵
是將同一張照片作為素材導入后
用兩根手指按住屏幕進行旋轉(zhuǎn)
從而讓素材旋轉(zhuǎn) 180 度
并放置于畫面下方
因為我的目的不是簡單模仿山水
而是想把山水
變成奇幻/科幻的懸浮世界的感覺
接著
我們還要疊加更多的山進去

但這里要注意
第二次加入山時要把疊加模式
選為默認

這樣才能讓山顯露出來
當然也會蓋住畫面下方原本的部分
別急
我們有蒙版
按下方 1 2 3 步驟點擊
就能進入剛剛雙重曝光的蒙版界面

然后你要做的
就是用一根手指在畫面上涂抹

山就疊加上去了
接下來還可以從其他照片中
去選擇一些局部疊加上去
都是與上面相同的方法


這里你會發(fā)現(xiàn)
多了一個屋角
別擔心
這個問題我會在第三部分來解決
接下來要做的
是在 “畫” 好山后
在山里面
蓋一些 “空中樓閣”
2
———————————
疊樓
疊加建筑的方法
其實和前門疊加山是差不多的
雙重曝光+蒙版

如果你奇怪為何要讓樓倒著
我建議你先往下看
然后文章最后我會解釋
我想強調(diào)的是在疊樓時
你需要讓樓不那么清楚
所以蒙版涂抹有時需要選擇
75 甚至 50 的濃度
特別是對建筑與天空、山林
交界的部分
這樣獲得的建筑效果
才更接近云霧中的
畫面才有統(tǒng)一的整體感

我承認這需要一些耐心
并且要自己心中要有
云霧是怎樣遮擋住山巒的判斷
需要先多觀察自然或國畫
才能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技術(shù)上實現(xiàn)容易
美感達到比較難
我做得也還不夠好
好啦
接下來進入最后一個階段的調(diào)整
去除瑕疵并讓畫面更像山水國畫
3
———————————
去瑕
這部分首先是去除瑕疵
通過修復(fù)工具
把畫面中不需要的屋頂、電線塔什么的都去掉

然后是黑白工具
去瑕的另一層含義是簡化畫面
所以通過轉(zhuǎn)黑白可以去掉無用的色彩信息
將畫面簡化

第三個去瑕
是調(diào)整亮度
可以通過局部工具
來調(diào)節(jié)天空、山林的亮度
讓畫面顯得更和諧

也可以通過畫筆工具
中的加光
來減淡山林的對比

我甚至還用曲線+蒙版
稍微調(diào)整部分畫面的亮度

最終
就是下面這樣子啦

對了
我覺得要是城市里下雨起霧了
用這個方法來制造城市山水也可以
白兔說
———————————
先來解釋下為什么要把那個樓給 “倒立” 起來。
首先,那張素材照片是我站在隆里古城的城樓下拍的,是仰拍的透視效果。如果直接按原方向疊加到畫面中,會出現(xiàn)透視矛盾的問題。而倒過來,反而符合了整體平視觀看的視角。
其次,在畫面中我想放置一些打破常規(guī)的東西,沒有什么比一個倒立的樓更有 “奇特” 感了。
除了樓,我還想聊聊畫面中云霧的 “遮遮掩掩”,其實這是藝術(shù)表現(xiàn)中常用的一種手法,并不僅見于中國水墨畫中。
之前讀《藝術(shù)的故事》,認識到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中是因為陰影掩蓋了嘴角、眼角的微表情,才看不透她的情緒到底如何,也才有了 “神秘” 的《蒙娜麗莎》。
因此,我覺得正如貴州的山原本的樣子,不是把所有都清晰地展現(xiàn)在你面前才是好的。
所謂意境,需要留白、遮擋,需要不給你看清楚,需要有想象空間。
或許一開始,攝影追求的應(yīng)該是 “1+1=2”的嚴謹精準。
但到一定階段后,我想該是 “x+x” ,并且不必苛求去等于什么。

真正的手機攝影
不是把手機當做相機來用
而是發(fā)揮手機本身的潛能
打破局限
其中技巧與心得就在這本書中




七年積累,三年制作,兩易其稿,
終于將它帶到在你面前。
手機攝影討論群請加個人微信號
cameranote5
暗號:一點討論群
會有專人引導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