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注疏》何晏注,刑昺疏
(四十一)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 ??邢昺疏:“微子”至“仁焉”。注釋說:這一段是討論殷朝的三位仁士,他們的志向相同而行為相異。說“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微子,紂王的庶兄?;?、比干,紂王的諸父(伯父和叔父)。三人見紂王無仁道,微子離開,箕子假裝瘋了,被貶為奴隸,比干因為進諫而被紂王殺了。說“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睈圩o他人稱為仁,三位的行為雖然相異,但同樣在實行仁道,而被稱為仁士,因為他們都是在擔憂動亂將讓人民無法獲得安寧。 ??何晏注:“馬曰”至“見殺”(《論語》里的一句注解。馬曰:“微、箕,二國名。子,爵也。微子,紂之庶兄?;?、比干,紂之諸父。微子見紂無道,早去之?;友鹂駷榕?,比干以諫見殺?!保┳⑨屨f:說“微、箕,二國名。子,爵也?!笨装矅f“微,圻內(nèi)國名,子爵,指紂王的卿士,因為紂王無道而離開?!编嵭J為微與箕都在圻內(nèi),孔安國雖然沒說箕,表示也在圻內(nèi)。王肅說“微,是國名,子爵,入朝任卿士?!蓖趺C的意思大概是說因為微在圻外,所以說入朝。微子,名啟。《世家》說是開,這是避諱漢景帝的名字。說“微子,紂之庶兄?;?、比干,紂之諸父。”啟和他的弟弟仲衍都是紂王的同母庶兄。在《呂氏春秋·仲冬紀》說“紂王的母親生微子啟和仲衍,當時還是妾。后來升為妻才生下紂王。紂王的父親是希望立微子啟為太子,太史根據(jù)律法力爭說‘既然王上身邊有妻所生的兒子,不可以立妾所生的兒子。’所以只能立紂王為太子。”查閱遍所有書籍,沒見到說箕子的名字,只有司馬彪在注解《莊子》時說“箕子,名胥馀?!辈恢抉R彪有什么書籍作為根據(jù)。《家語》說“比干是紂王的諸父”,從這里知道比干是紂王的諸父,說箕子是紂王的諸父,沒有見到記載。在《宋世家》說“箕子,紂王的親戚?!闭f親戚,不知道是紂王的父輩還是兄弟。鄭玄、王肅一致認為箕子是紂王的諸父,服虔、杜預卻認為是紂王的庶兄,但是這些說法都沒有正式的依據(jù),都是憑他們自己的感覺說的。說“微子見紂無道,早去之?;友鹂駷榕雀梢灾G見殺?!痹凇渡袝の⒆悠酚性敿氂涊d微子離開殷朝這件事。在《本紀》說“西伯死后,周武王帶兵東伐到盟津。八百諸侯紛紛反叛殷朝,帶兵與周武王會師。諸侯都說‘紂王應該被討伐?!渫跽f‘你們不懂天命?!谑峭吮厝?。紂王從此更加淫亂,微子數(shù)次進諫,但紂王不聽諫,他和太師商量后,離開殷朝。比干說‘作為人臣,天子不聽,應該以死立爭?!雀蓮娭G紂王。紂王氣憤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竅?!闫书_比干的胸膛,觀察比干的心臟?;右姷竭@情景,非常害怕,于是假裝因為害怕而瘋了,紂王貶他為奴隸,并將箕子關(guān)起來?!??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邢昺疏:“柳下”至“之邦”。注釋說:這一段是討論柳下惠的德行。說“柳下惠為士師”,士師,指典獄之官。說“三黜”,當時柳下惠是魯國的典獄之官,由于他為人正直堅持道義,他身邊的群邪很不喜歡他這么正直,所以柳下惠被黜退三次。說“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有人對柳下惠說“您這樣被人數(shù)次以黜退羞辱,難道您不可以離開魯國嗎?”說“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柳下惠回答他自己不離開的原因。焉,何的意思。枉,曲的意思。當時的世道很多不正直的人,要是我堅持以正直的方式處世待人,我要去哪里才不會被三次黜退呢?柳下惠說,因為我堅持以道義為標準來處世待人,即便我到其他國家也會被三次黜退。要是我舍棄以道義為標準來處世待人,以曲道的方式待人,那么在魯國就不會被黜退,這樣我又何必離開父母居住的國家呢? 何晏注:“士師,典獄之官”(《論語》里的一句注解??自唬骸笆繋?,典獄之官?!保┳⑨屨f:士師,也就是《周禮》里面的司寇,有士師、卿士,官名都有士。鄭玄注解說“士,察的意思,主要負責察獄訟之事?!币虼耸繋熓堑洫z之官。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痹唬骸拔崂弦?,不能用也?!笨鬃有小? 邢昺疏:“齊景”至“子行”。注釋說:這一段是講孔子失所。說“齊景公待孔子”,待,遇的意思,準備以祿位聘請孔子。說“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碑敃r魯國的三卿,分別是最尊貴的上卿季氏,以及架空無權(quán)的下卿孟氏。景公說“我可以任命孔子為上卿,權(quán)力如魯國的季氏,但這不可能,因為齊國現(xiàn)在由田氏在主持政事??捎植荒茏尶鬃拥匚惶停荒芟耵攪拿鲜??!饼R景公當時的想法,是讓孔子的地位處于類似于魯國的季氏、孟氏之間。說“曰:吾老矣,不能用也。”當時景公被臣下所壓制,雖然他很欣賞孔子之道,可現(xiàn)實情況讓景公最終還是無法實行,所以推脫說圣道很難,我老了,沒用了。說“孔子行”,指孔子離開齊國回到魯國。 何晏注:“以圣道難成,故云吾老不能用”(《論語》里的一句注解。)注釋說:按照《世家》的說法“魯昭公到齊國。沒多久,魯國大亂,孔子離開魯國來到齊國。景公數(shù)次來向孔子請教一些政治上的事。景公說要把尼谿田封給孔子,晏嬰極力進諫制止。幾天后,景公遇見孔子,說‘原本我要奉您如季氏,但現(xiàn)實讓我無法這么做。我可以讓您的地位處于季氏、孟氏之間。’而后齊國大夫有加害孔子的計劃,孔子知道后,告訴景公,景公說‘我老了,沒用了?!鬃佑谑勤s緊離開齊國,返回魯國。” ?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邢昺疏:“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注釋說:這一段講孔子遠離無道義的人?;缸樱讣緦O斯,說定公接受齊國進獻的美女,君臣之間三日不見,廢除朝禮三天,于是孔子離開魯國。按《世家》說:魯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歲那年,由大司寇理國相職務,將擾亂國政的大夫少正卯殺了??鬃訁㈩A國政的這三個月,販賣豬、羊的商人再不敢哄抬物價;男女分開走在不同道上;路上所掉的東西也沒人撿走;各地的旅客來到魯國,再不用對官員們求情送禮,好像在自己的家中一樣。齊國聽到了這消息非??謶郑f:“孔子一直執(zhí)政下去,魯國一定會稱霸,一旦魯國稱霸,離魯國最近是我們,必然會首先來吞并我國。何不先送一些土地給他們呢?”犁鉏說:“我們先試試用別的辦法阻止,阻止不成功,再送給他們土地,還不算遲?!庇谑蔷蛷凝R國挑選了八十個美貌女子,讓她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們學會跳《康樂》舞,然后與一百二十匹紋馬一起送給魯君。齊國先把女樂和紋馬彩車安置在魯城南面的高門外,季桓子身著便服再三前往觀看,有意接受齊國的禮物,就告訴魯君需要外出到各地周游視察,整天到南門觀齊國的美女和駿馬,連國家的政事也懶得去管理了。子路對孔子說:“夫子,我們可以離開這里了吧?!笨鬃诱f:“魯國現(xiàn)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禮法在典禮后將烤肉分給大夫們,那么我還可以留下不走?!奔净缸雍髞碚浇邮荦R國送來的女子樂團,一連三天不過問政務;郊外祭祀束后,違背禮法,沒把烤肉分給大夫們??鬃佑谑请x開了魯國,當天就在屯地住宿過夜。師己來為他送行,說“先生您是沒有過錯的。”孔子說:“我可以唱歌嗎?”其中歌詞說“婦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人之謁,可以死敗。蓋優(yōu)哉游哉,維以卒歲。”師己返回后,桓子問他說:“孔子說了些什么?”師己如實相告?;缸娱L嘆一聲,說“夫子是怪罪我們接受了齊國那一群女樂的緣故啊!”孔子于是去了衛(wèi)國。 ?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邢昺疏:“楚狂”至“之言”。注釋說:這一段記錄接輿假裝成瘋子來感化孔子。說“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接輿,楚國人,姓陸名通,字接輿。在昭王時期,因為政令無常,于是他披頭散發(fā)假裝自己瘋了,再不當官,當時人們稱他為楚狂。孔子到楚國,遇見接輿,接輿唱著歌從孔子身邊走過,他希望能感化孔子。說“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边@句是歌詞。接輿知道孔子是位有圣德的君子,所以將孔子比喻為鳳。但是鳳鳥必須在世上有明君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如今孔子周游諸國求職,哪里都容不下他,這說明鳳德已經(jīng)衰敗。諫,是止的意思。說以前所做過的事,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利用諫言制止了;但是現(xiàn)在所要做的是,是可以利用諫言制止的。接輿是勸孔子辟亂隱居。說“已而,已而”,說現(xiàn)在世道已經(jīng)很混亂了,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你越努力,傷害越厲害。殆,危的意思。說現(xiàn)在主持政治的人都是沒有道德的人,不久他們將會自己滅亡,所以說“殆而”,而,都是語氣辭。說“孔子下,欲與之言”,下,指下車??鬃勇牭浇虞浀母?,被感化,因而下車,希望能和接輿說幾句。說“趍而辟之,不得與之言?!壁m,指快速跑開。接輿快速跑著離開孔子,因此孔子沒和接輿說上話。 ?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痹唬骸笆侵蛞??!眴栰惰钅?。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囚斂浊鹬脚c?”對曰:“然?!痹唬骸疤咸险咛煜陆允且玻l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邢昺疏:“長沮”至“易也”。注釋說:這一段記錄孔子四處游走,被隱居的賢人譏諷。說“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遍L沮、桀溺,隱居的賢人。耜,耕種的器具,二耜稱為耦。津,等船的渡口。長沮、桀溺二人共二耜正在田地里干活,孔子從道旁經(jīng)過,他讓子路向長沮、桀溺打聽乘船的渡口往哪里走。說“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執(zhí)輿,指執(zhí)轡坐在車里。當時子路是駕車人,他來問路的時候,孔子代他執(zhí)轡,所以長沮問子路“執(zhí)轡的那位是誰?”說“子路曰:為孔丘?!笨鬃釉谀莻€時候,天下人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子路將夫子的名字告訴長沮。說“曰:是魯孔丘與?”長沮以前聽說過夫子的名字,聽到子路說到孔丘,恐自己聽錯,所以再問一遍“就是魯國的那位孔丘嗎?”這句話顯示長沮疑而未定。說“曰:是也”,子路說“是魯國的孔丘?!闭f”曰:是知津矣。”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啊,這人數(shù)次游走天下,他肯定能知道乘船的渡口在哪里,長沮沒告訴子路渡口在哪里。說“問于桀溺”,長沮不肯說渡口在哪里,因而子路去問桀溺。說“桀溺曰:子為誰?”桀溺不認識子路,所以問“您是哪位?”說“曰:為仲由”,子路說了自己的名字。說“曰:是魯孔丘之徒與?”桀溺以前聽人說過魯國孔丘有位學生叫仲由,他恐面前之人不是,所以再次確定下。說“曰:然”,類似是的意思。子路說自己是魯國孔丘的徒弟。說“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這句是譏諷孔子四處游走。滔滔,形容四處游走,說孔子是為了什么事而像流水滔滔一般四處游走呢?當今的天下哪個國家不是被治理得混亂不堪,都是無道之國,離開這里跑到那里,見過哪個國家是有道的嗎?說“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士夫有避人、避世的方法,桀溺說孔子懂避人的方法。長沮、桀溺自認為懂避世的方法,二人所講的話都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天下都被治理得混亂不堪,哪里都一樣,這樣的世道有賢德的人應該選擇隱居避世。建議孔子要像他們這樣避世,如果遵循避人的方法,會四處游走;如果遵循避世的方法,會享受安逸之樂。說“耰而不輟”,耰,覆種的意思。輟,止的意思。 長沮、桀溺說完繼續(xù)忙他們的農(nóng)活,沒告訴子路渡口在哪里。說“子路行以告”,子路回到孔子身邊,將長沮、桀溺說的話說給夫子聽。說“夫子憮然”,憮,失意的神色。指沒達到自己的意愿便否定自己的意愿。說“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孔子說“我不可能隱居避世,山中都是鳥獸,我不可能與它們一樣?!狈蜃拥囊馑际侵v,要是我隱居到山林了,那便是與鳥獸同群了。說“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與,相親的意思,我不與天下人相親,讓我去和誰相親呢?孔子說“我應該與人類同群,怎么可能離開人類而和鳥獸住一起呢?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狈蜃诱f要是天下有道,根本不需要我去改變??鬃拥囊馑际侵v我和一般人的見識不一樣,說自己的志向大其他人的志向小。 何晏注:“耜廣五寸,二耜為耦”(《論語》里的一句注解。)注釋說:這句出自《周禮·考工記》。鄭玄注解說“古者耜一金,兩人并發(fā)之。今之耜歧頭兩金,象古之耦也。”《月令》說“修耒耜。”鄭玄注解說“耜者,耒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