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規(guī)矩:老北京人獨(dú)特的打招呼用語

大家好,我是京師玩兒主,今兒和大家聊聊,可以算的上是老北京人獨(dú)有的打招呼方式。
人們常說老北京是天子腳下,規(guī)矩大禮數(shù)多,這話還真不假。老年間,您只要是在這四九城兒里的人,那就一定要講究個規(guī)矩,嘚講禮兒講面兒。因?yàn)槔媳本┤耸琼斣谝膺@個的了。
這規(guī)矩呢,都是自小兒被家人給立下的,撩現(xiàn)如今說,這叫從娃娃抓起的。那時候,您甭管自己家日子過的多緊巴,可這些禮兒面兒卻一點(diǎn)兒都不能少,也不能忘。老北京人大部分都可以算是“外場兒”的人,這規(guī)矩,結(jié)您從清早兒上“一骨碌”從那炕上爬起來,直到您晚不晌兒熄了燈躺下,全都離不開它。您比如說出門在外的,即使再窮,哪怕您是穿著補(bǔ)丁衣服呢,也嘚干凈利落,這所謂的做人要“體面”,說的就是這么檔子事兒。不然就嘚讓人笑話了。
老北京人,向來是“懂禮兒” “好面兒”。彼此見了面兒,都要互相打個招呼。就是現(xiàn)如今的北京城,這南腔北調(diào)的人們,都匯聚到了這個地界兒,見了面,什么“李哥”、“張姐”的,都是怎么稱呼。當(dāng)然,這也沒毛病,這也透著“近乎”。
但是再早幾年,這人們之間的“官稱兒”,那最具“京味兒”特點(diǎn)的,首當(dāng)其沖的就嘚算是各種“爺”和“奶”的稱謂了。據(jù)《清宮遺聞》里說:“旗人男稱爺,女稱奶,乃及尊貴之名稱?!爆F(xiàn)在來說這叫講文明、講禮數(shù)了,但這要是擱在早些年,這就嘚算是“懂禮兒”、“嘴甜”了。當(dāng)然關(guān)于老北京人口語中的這兩個字兒的各種用法兒,在我以前的兩期節(jié)目中分別的給大家簡單的介紹過了您要是有興趣,(即:北京“小子”們的成長史,以及有關(guān)北京城里各種“爺”字的用法兒;和北京女孩兒的成長史),您可以去翻翻看。
不過有一點(diǎn)我要交代一下,這“爺”,大部分情況下,可以說是在老北京人對男性的一種敬稱,并且在這里一定是弱化、輕音讀的,如:張爺、侯爺、六爺。。,這您要是重讀,發(fā)成了二聲的“張爺、侯爺、六爺。。?!边@一聽就準(zhǔn)不是老北京人了。至于說這里面的原因呢,是因?yàn)樵诒本┓彩前l(fā)重音的,一般都是表示莊重、高大;你比如說天安門就不能說成天安門兒,西便門兒就不能說成西便門。再比如就是人們之間關(guān)系越親近,發(fā)音越越弱化,就像剛才提到的這些加“爺”的稱呼,一發(fā)輕音了,就有了一種親近感。這里面兒的玄妙,您只有自己去揣摩了。
還有一點(diǎn)就是老北京人在稱呼上,“您”字是絕對少不了的,它是種對第二人稱的敬語,并且也是在老北京人的生活中是最常用到的。過去的老北京人,“您”兒不離嘴。關(guān)于這個字的用法兒,我以前的節(jié)目也簡單的介紹過了(即:北京的老規(guī)矩:你和您),在這里我就不重復(fù)說明了。
老北京人打招呼時,還有個獨(dú)有的特征,那就是語氣詞兒、感嘆詞兒用的很多,您比如說“啊”、“呃i”“吶”、“嗨”、“嘞”、“呦”、“呦呵”、“哎呦”等等。我結(jié)合上面這幾種情況,一塊兒給您舉幾個例子。當(dāng)年的老北京人見面挺有意思,在這兒有句話就是“渴不死東城,餓不死西城”,其講的啊,就是老北京人到招呼的方式。在北京東城,倆兒地道的老北京人遛早兒或遛彎兒時見了面兒,頭一句準(zhǔn)是“喝了嗎您吶”;而在這北京西城則不講究喝了,人們見面兒后第一句話常說的是“吃了嗎您吶”。
還有就是這一早清兒,您出了家門兒,無論是在這胡同口兒還是在街面兒上“碰”上誰,老街坊、鄰居也好、發(fā)小兒、同事也罷,“一照面兒”您就嘚打招呼。如“呦,二爺,起了您吶”;“起了,起了”;“喝了嗎您吶”;“嗨,今兒早清兒有點(diǎn)兒趕咯,還沒喝呢”;“得,我哪兒剛沏上,沒喝上我哪兒喝切”。。。您聽聽,就這么幾句話,從上到下透著呢么近乎、呢么的舒坦。
再舉個例子如:這天兒快到“晌午頭兒”上了,在院兒里哥兒倆“碰”到了,那也嘚先打招呼,即“二哥呃i,怎么著,您忙著呢”;“呃i,可不嗎兄弟,正顛沛著呢,這炒個茄子、熬過粥,還有兩半饅頭,擱在那屜上一遛,就得活”;“得,那您先忙著,我呀,也張羅去了”;“要不這么著,你在我這兒兌付口兒,咱哥兒倆喝口兒”;“不接了,我哪兒也是一熱就得活,省事兒,吶什么,二哥,您先忙著,回頭咱哥兒倆再聊”;“好嘞您吶”。。。
再比如這張三爺“碰”到了這馬五爺,這張三爺嘚趕緊作揖并說道“呦呵,這不五爺嗎,我這兒給您請安了,您家嘍都挺好的您吶”;“啊呵,挺好的、挺好的您吶,這還承蒙您惦記著啊,您家里也都挺好的?改天啊我嘚去這府上,拜望拜望咱們老祖去,您啊,先給怹帶個好兒”;“得嘞您吶,這好兒啊,我一定給您帶到,謝謝你嘞,謝謝您嘞”;“得嘞,回見了您嘞”。。。您瞧瞧,這感覺,讓人從里到外的那么舒服。
其實(shí)北京人打招呼時,還有個明顯的特點(diǎn),那就是北京方言、俚語、甚至是土話的使用頻率特別多,您比如說老北京人對于朋友的稱呼中,把那些從小兒一起光屁股玩兒到大的朋友稱為“發(fā)小兒”;對于長大后認(rèn)識的、非常要好的朋友,北京人稱為“瓷器”或稱為“哥們兒”。
還有一個對于男性來說,非同一般的、類似于小情人一樣的異性朋友,被稱為“傍家兒”,當(dāng)然這個最好沒有啊。
另外,再延伸一下,聽一聽北京人怎么稱呼女孩兒、男孩兒的。北京人把小女孩兒稱為“丫頭片子”,這聽起來就顯得那么可愛。而對于漂亮的女孩兒,還有一個比較形象的稱呼是“堅(jiān)果兒”;而對于漂亮的男孩兒也有一個稱呼,那就是“尖孫”。
其實(shí)啊,這老北京人見面兒打招呼時的講究兒、規(guī)矩還多了去了。咱就說家大人教這孩子們在這家門口兒、院兒里、胡同兒里遇到大人們,您甭管熟不熟的,都嘚主動上前去打個招呼、叫個人兒。如果這孩子見到大人們不言語i,人家就會覺得這孩子缺家教,回到家后啊,您就擎等著挨大人“呲道”吧。因?yàn)檫@老街坊、舊鄰居的,都是那父一輩子一輩、一塊兒墩兒住著的幾十年了,那是整天的低頭而不見,抬頭兒見的,所以說還別說吵架罵街的事兒了,就是“上過臉”的事兒,那都很少見。
所以說您從這些里面兒,就能聽出來老北京人的那份兒質(zhì)樸、熱情。您瞧,這不就是咱們現(xiàn)如今追求的和諧社會嗎!并且這也是咱們傳承民族文化的目的??!這講文明、懂禮數(shù),您甭管是到了什么時候,那都不會錯兒。
得嘞,那今兒呢就跟您聊到這兒,咱們回見了您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