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時刻,肖永銀“丟車保帥”舍棄直屬隊,是對是錯?
作者:我看行歷史
1948年1月下旬,劉鄧首長突然請示上級,大意是可否把指揮機關(guān)和部隊,撤到豫西和桐柏之間。
為什么幾個月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這時要離開大別山?原因還得從1月16日說起。這一天,誰也沒有想到,敵整編第11師18旅的便衣偵察分隊,會突然出現(xiàn)在王家店北邊的山梁。而在王家店宿營的6縱18旅,對此全然不知。
劉鄧首長
按照18旅的宿營警戒,52團在王家店西南山,54團兩個營在東南山,北山以北還有我軍其他的部隊。當(dāng)時把旅直屬一個工兵連、一個炮兵連放在王家店北山上,應(yīng)該說是放心的。然而16日下午,18旅主任沈欽堯和組織科長劉贊平去王家店開會,正要翻過眼前一座山坡時,一串密集的子彈向他們襲來。
沈欽堯主任以為是對面山上的哨兵發(fā)生誤會,氣得大聲喊:“朝哪兒開槍?亂打什么?”
沒等他把話說完,就被眼疾手快的劉贊平拉到一旁的巖石后面,劉贊平科長小聲說:“沈主任,你看清楚了,對面都是穿黃軍服的,看樣子是敵人的正規(guī)軍。王家店咱們?nèi)ゲ涣?,咱們得往回?/span>,通知司令部才行?!?/span>
沈欽堯平常身體不太好,這一下子喘得更厲害。劉贊平不由分說,背著沈欽堯主任拼命向旅司令部跑。此時,圍住王家店架機槍的敵人,猛然發(fā)現(xiàn)對面山坡上有人,立刻連打了幾梭子,劉贊平背著沈欽堯左躲右閃,好不容易跑出機槍的射程,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劉贊平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時將敵情報告司令部,是要誤大事的。他對沈欽堯說:“主任,現(xiàn)在離敵人遠些了,你慢慢走,我先去報告,再帶人來接你。”
沈欽堯也很著急:“你不要管我了,快去報告?!?/span>
劉贊平頂著凜冽的寒風(fēng),一口氣跑回南田山的旅司令部。他滿頭大汗沖進屋內(nèi):“不好了,副司令員、旅長、政委,敵人來了,敵人到了王家店了?!?/span>
肖永銀少將
旅長肖永銀正在吃飯,筷子一下子停在空中,政委劉昌也愣住了。
片刻的沉悶之后,肖永銀把手上的碗筷放到桌上,拍了桌子:“什么,敵人到了王家店?哪有這回事?”
劉贊平呼吸急促,趕緊解釋:“旅長,敵人已經(jīng)把王家店包圍了,我和沈主任看得一清二楚,沈主任還在后面,一會我再去接他?!?/span>
聽了這話,一旁的參謀長邢榮杰扔掉手中的碗筷,撲到作戰(zhàn)地圖前,仔細研究敵情。政委劉昌越看地圖越覺得不對勁:“敵人是從哪個方向過來的呢?52團和54團怎么連個報告都沒有?”
偷襲18旅的敵人,是胡璉指揮整編第11師18旅,這是一支陳誠起家的老部隊,整編前的番號是第18軍,以善打防御戰(zhàn)見長,曾在宿北戰(zhàn)役、南麻戰(zhàn)役,像泥鰍一樣連續(xù)兩次從粟裕手中逃脫。想不到,這次“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璉,又給18旅下套子,出其不意地從北山上打了過來,企圖一舉殲滅肖永銀所部。
胡璉
肖永銀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他對身邊的韋杰說:“不管敵人從哪里來的,韋副司令員,我看先把司令部轉(zhuǎn)移到山上?!?/span>
韋杰當(dāng)即回答:“你是旅長,部隊當(dāng)然由你臨機指揮?!闭f完讓身邊的警衛(wèi)員趕緊收拾地圖和背包。
肖永銀對參謀長邢榮杰下達命令:“老邢,電話、電臺一起要通,我要跟52團和54團說話?!?/span>
就在邢榮杰讓人接通52團時,電話里傳來一聲驚呼:“不好,參謀長,敵人上來了。”話音未落,電話線被敵人的炮彈炸斷了。
邢榮杰對著話筒連喊了幾聲“喂喂喂”,話筒里一點動靜也沒有,而且頭頂上屋頂?shù)耐咂?,被敵人一發(fā)迫擊炮彈炸得噼里叭啦亂響。邢榮杰把話筒一摔,趕忙對電臺兵道:“快,電臺,要54團?!?/span>
54團接到命令,馬上出動兩個營的兵力,企圖救援在王家店被圍的旅直屬隊,敵整編第11師18旅早有準備,逮了個正著,直接打了回去,一時間槍聲大作,炮彈的爆炸聲此起彼伏,52團與54團與敵18旅展開了一場惡戰(zhàn)。
此時,沈欽堯趕回了司令部,對于他提出救援直屬隊的要求,肖永銀鐵青著臉一言不發(fā)。千鈞一發(fā)之際,劉昌政委建議立刻召開一個簡短的軍事會議。會上,肖永銀提出立即撤退,除了沈欽堯之外,多數(shù)人都表示同意。
沈欽堯眼含熱淚,對肖永銀說:“旅長,王家店有政治部的全部人馬、供給處的全部人員,擔(dān)架上有幾十個傷員,還有年輕的男女宣傳員,不能把他們丟給敵人啊。”
肖永銀緩和了口氣,解釋說:“老沈,時間已經(jīng)來不及了?!?/span>
沈欽堯眼睛一瞪:“旅長,被圍的可是政治部啊,那里有我熟悉的干部戰(zhàn)士,都是我的兄弟,我的好戰(zhàn)友,我這個主任怎么能不管呢?”
說著,沈主任抓起電話:“要52團,要武副團長,命令他立即救直屬隊。”可是電話聽筒里傳來了一陣雜音。
電話接不通,沈欽堯一氣之下扔下話筒就往外跑,肖永銀對劉昌說:“政委,你先走去指揮部隊,敵人可能在公路上打埋伏,你把偵察員放遠,后面的部隊準備打。發(fā)現(xiàn)敵人,一定要猛打猛沖,把他們打成兩截,我在后面收攏隊伍對付敵人?!?/span>
就這樣,18旅撤出了戰(zhàn)斗。后來的結(jié)果證明,肖永銀的決定是正確的。就在部隊撤離時,王家店的槍聲已經(jīng)停止了,18旅直屬單位的200余人被敵俘虜。沈欽堯十分悲痛,跌坐在山坡上,抱著頭痛哭起來。
幾天以后,18旅在山坡休整,族長肖永銀和政委劉昌一起去野司檢討。肖永銀在野司門前徘徊不前,被身后的劉昌推了一把,勉強進了屋。面對首長,肖、劉低著頭,很長時間沒有開口說一句話。
在首長的注視下,肖永銀十分痛苦:解釋?自責(zé)?打了敗仗的旅長,還不如讓首長痛批一頓,或者處分,或是撤職查辦,甚至槍斃,都行??!
一旁的李副司令員和李達參謀長,看著眼前的兩人,很詫異一向虎虎有生氣的肖永銀,這時居然頭都抬不起來,開口勸導(dǎo)了幾句。肖永銀騰地一下站了起來,道:“我們這次沒打好,請求處分,不然的話,下邊不服?!?/span>
劉昌也站了起來,流了淚:“要處分就處分我吧,是我建議開會研究做的決定。”
這次王家店事件造成的影響挺大,蔣氏察覺到了我軍在大別山的狀況,一天數(shù)電要求白崇禧加緊“圍剿”。迫于形勢,經(jīng)上級批準,劉鄧大軍撤離大別山,經(jīng)過75天的艱苦行軍,在安徽省臨泉縣以南的韋寨重新集結(jié)部隊。
兩個月以后,在18旅召開的營以上干部會上,肖永銀受到大家批評,大意是作為一旅之長,怎么能丟掉直屬隊?部下們的批評再難聽,肖永銀也沒有為自己開脫,誠懇地接受批評。
作為一支部隊的主將,危急時刻斷然不能猶疑,必須勇于作出抉擇,兩害取其輕,他的決定在軍事上并沒有錯。但作為領(lǐng)導(dǎo)、作為戰(zhàn)友,他為部隊承受的損失深感自責(zé)和痛心,對于戰(zhàn)友們的批評他坦然接受,也負起了主官的責(zé)任。
為將之道、為將之難,在真實而殘酷的戰(zhàn)爭中尤為突出,和平年代的軍人是很難切身體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