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越來多的中國科學家回國,這對華盛頓是壞消息

在美國將中國列為頭號競爭對手的今天,70年前臭名昭著的麥卡錫主義沉渣泛起。2018年,前總統(tǒng)特朗普政府制定“中國倡議”計劃。然而,在“中國倡議”的光鮮西服后面,藏著骯臟的東西。這就是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免受威脅為由,在華裔科學家中抓“中國間諜”。
盡管美國總統(tǒng)拜登上臺后,取消了“中國倡議”計劃,但美國正在自食其果。據美媒《外交政策》網站刊發(fā)評論稱,面對日益可疑的研究環(huán)境,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離開美國到國外任職,這是美中關系惡化如何使學術合作復雜化,并可能阻礙華盛頓科技發(fā)展的最新跡象。
2010年至2021年的數(shù)據顯示,2018年之前每年離開美國的華裔科學家人數(shù)一直在穩(wěn)步增加。但研究發(fā)現(xiàn),當美國司法部于2018年揮舞“中國倡議”這根大棒后,這一趨勢大大加快。
作者寫道,離開美國的中國科學家,“從 2010 年的 900 名科學家增加到 2021 年的 2,621 名科學家,三年內的離開率加速(高出 75%)……恰逢 2018 年‘中國倡議’啟動”。
美國司法部于 2022 年初終止了“中國倡議”。作者寫道,人們質疑“正式放棄‘中國倡議’名稱,在多大程度上伴隨著政府政策的實質性變化”,需要解決寒蟬效應。”
報道稱,有關華裔科學家調查的消息仍在不斷涌現(xiàn)——今年4 月份,一名法官命令前哈佛大學系主任的支付8 萬多美元。還有許多人定罪,但更多的被指控的人從未受到審判或定罪。
普林斯頓大學一份報告稱,“到目前為止,‘中國倡議’已公開調查了約 150 名學術科學家,并對其中的 20 名科學家提出了刑事指控……還有更多的人進行了秘密調查。”
該研究還報告了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3 月,對約 1,300 名華裔終身教授進行調查。
作者寫道:“如果這種情況不得到糾正,美國科學界的科學人才可能會流失到中國和其他國家。”報告認為,“這是一系列問題的綜合,但主要是由于寒蟬效應——以及以國家安全名義產生的寒蟬效應。”
經合組織的《2023年科學、技術和創(chuàng)新展望》稱:“科學家凈流動的數(shù)據顯示,美國最近出現(xiàn)了下降,到2021年成為凈流出?!薄爸袊蒲腥藛T的凈流入,表明中國科學家從美國回國?!?/p>
經合組織的報告還顯示,2020年,中國最終超過美國,出版了被引用最多的科學出版物。至少從2007年以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地位一直在上升,而美國近年來的地位有所下降。
《外交政策》網站援引一名專家的話稱, “盡管美國司法部聲稱已經取消了‘中國倡議’,但我的同事們擔心,中國科學家今后還會受到不公正的審查?!?/p>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離開美國,新生面臨更高的入境門檻,學生簽證被拒和積壓達到歷史新高。根據卡托研究所 (Cato Institute) 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國學生簽證拒簽率在 2022 年達到近 35% 的峰值,這是二十年來的最高比率。
文章稱,正如一些華裔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中國一樣,這些挑戰(zhàn)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到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尋找教育機會。大學正在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因此這肯定會阻礙美國大學吸引最優(yōu)秀和最聰明的人才的能力”
這家美國媒體援引專家的話稱,“中國科學家正在離開美國,這絕對是毀滅性的,美國在先進技術領域依賴的許多研究人員都來自中國?!薄霸絹矶嗟闹袊茖W家回國,這對華盛頓是壞消息”。
有趣的是,美國認識到這一點可能太晚了。即使美國媒體停止歇斯底里的仇華報道,但是分裂的毒氣已經滲透到公眾意識中,對中國人的種族主義歧視根深蒂固。面對特務的跟蹤監(jiān)視和“莫須有”的指控,誰愿意呆在美國?
中美競爭實質是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越來多的中國科學家回國,這對華盛頓是壞消息,這對中國當然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