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剪輯大師,B站美食區(qū)新浪潮一哥cram阿強的剪輯手法
在60年前的法國電影界,涌現(xiàn)了一波以戈達爾,阿倫雷乃為首的新銳導演,這波導演被后世統(tǒng)稱為新浪潮。新浪潮革新了很多電影的技法和理論,波及到世界各地,進而誕生了諸如捷克新浪潮,日本新浪潮,德國新浪潮,道格瑪95宣言,中國第六代,羅馬尼亞新浪潮等盛況。
如今,在B站的美食區(qū),一位剪輯大師,cram阿強,也不斷地用眼花繚亂的剪輯手法,在美食區(qū)也掀起了一波美食視頻剪輯與拍攝技法的新浪潮。
下面,我就帶大家略微見識一二:
首先是長鏡頭拼接技法:
世界上已經(jīng)有不少一鏡到底的劇情長片,比如1917,俄羅斯方舟,這些電影當然也是一段一段拍完接起來的,如何能讓這些片段看起來渾然一體,從而蒙騙住觀眾,就需要一些技巧。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B站剪輯大師,cram阿強是怎么做到的:
換機位時,人一出畫(離開拍攝畫面之外),在固定住相機的同時按下暫停,保持畫面內(nèi)物品不動,哪怕隔了幾個小時,回來繼續(xù)拍,觀眾看起來還是連續(xù)的。
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阿強的2019.8.18期,一刀不剪,榨菜肉絲面1.8倍速,

分別在1分56秒,4分04秒,6分07秒和7分50秒四次出畫(人離開拍攝畫面)。普通人看起來很連貫,其實這五段視頻之間,隔了多久,沒人知道。




可以對比一下上面兩張圖的光線和色調(diào)(6分07秒和7分50秒),很明顯隔了很長時間。雖然阿強是剪輯大師,也難免百密一疏。有些觀眾一直好奇阿強為什么要擺弄機位,就是為了這個。有了這個方法,就能吃的又多又快又輕松,一雪五包泡面之恥。
第二個例子是2019.8.17期,一刀不剪、2斤炸醬面3斤肘子

分別在1分04秒,1分28秒,1分57秒,2分50秒,3分19秒,4分18秒六次出畫,跟上個例子是一樣的。我就不一一截圖了。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截圖對比一下光線和色調(diào),尤其是要注意這個油亮油亮的肘子的反光,以及墻壁呈現(xiàn)出的色調(diào)和影子,跟上個視頻一樣,大師依然是露出了一些馬腳。
評論區(qū)已經(jīng)有一些觀眾看出了破綻:

用這種剪接手法拍的自證視頻,阿強不但吃的比五包面多了,速度變快了,而且表情也沒吃五包面時那么難受了,甚至還屢次露出了欺騙得逞后的得意笑容。

阿強如果下次敢出吃得比較多的P2,肯定還是會用同樣的方法,我提前給他指好路,反正他怎么走都是死胡同。
如果各位看官以為阿強僅僅就只會這一招,那你可真是小瞧他了,阿強最拿手的招牌技能才能反映他的法國新浪潮之魂——跳接:它打破常規(guī)狀態(tài)鏡頭切換時所遵循的時空和動作連續(xù)性要求,以較大幅度的跳躍式鏡頭組接,突出大口吞下,咀嚼食物,省略咽下食物的過程。這可是新浪潮主將戈達爾的招牌技能,由此可見阿強功力之深厚。

隨便打開阿強的任何一個視頻,都隨處可見這種技法每隔三五秒甚至更頻繁的運用,一口飯,剛吃到嘴里,嚼了幾下,感覺快要咽下去的時候,突然就跳接了,下一口依然如此;以至于如果你仔細盯著他的視頻看,在視頻里能確定咽下去的,真的沒幾口。這與前一陣出事的孫狗子的視頻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會讓觀眾陷入一種深深的迷惘:他到底在干什么???我到底在看什么???這一切是為了什么???
還有一些阿強的粉絲說,吃播就是演戲,你在乎他真吃假吃?這種說法可真是在侮辱一些好演員:就拿《南方車站的聚會》來說,胡歌為了結尾吃面那場戲,吃了二十九碗面;萬茜拍一場有長鏡頭調(diào)度的戲,僅僅作為一個背景人物,都前前后后吃了三百多個餛飩。
你個吃播,就是靠吃飯掙錢的,憑什么靠剪輯糊弄觀眾呢?
最后我要提一下蔡明亮導演的《郊游》:

李康生在馬路旁,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站著吃完了一份盒飯,先啃雞腿,后吃米飯,一鏡到底,沒有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