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元老師《唐詩導讀》感悟 第六講:愛與被愛的(下)
寫在前面:
? ? ? ?這是這個系列的第六篇,對應(yīng)高盛元老師的《唐詩導讀》第六講。這個專欄的介紹我就不重復(f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第一篇。??

? ? ? ?課程一共十五講,每一講是唐詩中常見的一種主題。?
課程的視頻鏈接在這:

? ? ? ?還是非常推薦大家親自去看課堂錄像,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 ? ? ?上節(jié)課我們講了愛意的不同表達和離別時的不同情感,以及一點點對生離死別的探討。本節(jié)課則繼續(xù)將重點放在愛情關(guān)系中當一方死亡以后對于另一方所產(chǎn)生的影響。并且本節(jié)課中老師所選取的詩歌都出自中唐時代的一對好友——白居易&元稹。
第一首&第二首&第三首
《燕子樓·其一》 白居易
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燕子樓·其二》 白居易
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燕子樓·其三》 白居易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 ? ? ?白居易的詩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我想這三首詩里應(yīng)該沒有哪個詞需要做注釋的。
? ? ? ?白居易的好朋友張愔,曾在徐州做官,徐州有個名妓關(guān)盼盼,張愔把她納為了妾。后來張愔去世之后,盼盼獨居燕子樓十多年。張仲素為這件事寫了一組詩《燕子樓》①,后來白居易看了,也寫了同樣一組《燕子樓》,內(nèi)容和情感上和張仲素的大致相同,只是白居易的用典更少,更易于理解。
? ? ? ?人很容易泛起的一種情感就是“睹物思人”。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情感,很多時候兩個人在相處的時候都不覺得某些東西很重要。但當一個人離開之后,另一個人就會開始不斷回憶起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所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這個時候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物,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出現(xiàn)在腦海,慢慢地看到這個東西就會不自覺地想起對方。
? ? ? ?所以我覺得這里面的第二首寫得最好。為什么首飾失去光澤了衣衫都褪色了,那是因為很久沒拿出來了。那為什么很久沒拿出來呢,是因為盼盼害怕自己睹物思人。正如上節(jié)課所提到的,最深沉的想念反而是刻意的遺忘。而且第二句也說了“幾回欲著”,都還沒穿上呢,眼淚就嘩嘩往下掉,單單是拿出衣服和首飾這個動作就已經(jīng)讓人在腦海里一下回憶起太多的過往。最后兩句當然只是一個解釋了,霓裳曲指霓裳羽衣曲,是唐朝時最著名的宮廷樂舞,用來指代盼盼以前年輕的時候,疊在空箱十一年。十年挺夸張的,杜牧說“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②;納蘭性德寫過的是“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③;蘇軾寫的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④,唐朝的時候人均壽命也沒有現(xiàn)在長,大約人生的五分之一就在這種無盡的思念和追憶種度過,這怎能不叫人傷感。第二首的情感表達也是第一首的累積,為什么這么說呢,第一首詩選取的是一個夜晚的切面,而第二首詩里說這樣的日子已經(jīng)過了十一年了,想象一下這樣一個輾轉(zhuǎn)反側(cè)的夜晚持續(xù)了三千多個日日夜夜是何其讓人煎熬。
? ? ?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可以共鳴但是不能共享。我們能夠理解盼盼的這樣一種行為但是我們不會去承擔她的這樣一份痛苦。就我自己而言,我時常會誤把將心比心錯當“把心比心”,就這首詩而言,我會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卻誤以為把自己當成了盼盼,然后會想“哎,這么癡情的我,終于讓白居易為我寫詩了,我也沒那么難受了”。但其實不是這樣的,雖然我不能說沒有人干這種為了留名而忍辱負重的事,但真摯的感情,是不能用這樣的角度來衡量和審度的。舉個例子,一個媽媽在網(wǎng)絡(luò)上分享對早逝的孩子的思念,然后廣大網(wǎng)友表達了對她的同情。我有的時候就會想“唉都得到這么多網(wǎng)友的同情了,她大概也不難受了吧”。如果這位母親真的不是用自己孩子的逝去來博取同情和流量,那么我這般想法,大概是對這樣一份真摯感情的侮辱,既沒有尊重別人的感情,也辱沒了自己的人格。(至于網(wǎng)上營銷號流傳的白居易的詩逼死了盼盼的說法,屬于是史料的戲劇化延伸,并非正統(tǒng)的歷史記載。由此看來,大家喜歡給喜聞樂見的故事增添或喜或悲的戲劇色彩是自古就有的傳統(tǒng)了)
? ? ? ?另外兩首詩也有寫的好的,比如第一首的“秋來只為一人長”,這個其實大家都或多或少有感受,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痛苦的時光總是過得很漫長。白居易在《長恨歌》里說“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同樣描述了在思念的夜晚,一旦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時間會過得有多么漫長;前兩節(jié)課中的李益的《宮怨》里也寫到“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海水是無窮無盡的,用來比喻這漫長的夜晚沒有盡頭;陶淵明也說“不眠知夕永”⑤,只有當睡不著的時候才會感覺到時間的漫長,所以我們經(jīng)常也說晚上不要想東西,一旦失眠,就會痛苦加倍。第三首的“爭教紅粉不成灰”,將時間延長到到整個人生的歷程,時間漫漫,小樹都粗壯得可以做柱子了,當年的紅粉佳人,總有一天都會零落成泥塵了。關(guān)于第三首詩里提到的“樹”的意象,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有很多經(jīng)典的情節(jié)。例如東晉的權(quán)臣桓溫在北征的途中看到自己之前在當?shù)刈龉俚臅r候種的樹,不禁慨嘆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⑥;另外明代作家歸有光的《項脊軒志》⑦里也有一句很出名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這句也是中學的課本里有的,大家應(yīng)該都比較熟悉了。
? ? ? ?同時在愛和生死的關(guān)系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時候生和死是會互相轉(zhuǎn)換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像張愔雖然去世了,但是他活在了盼盼每日的思念里,而盼盼雖然活著,但是她的心,早已經(jīng)隨著張愔化成灰了。后來蘇東坡到徐州的時候,有一晚夜宿燕子樓,夢到了盼盼,于是寫了一首《永遇樂》⑧,里面有句“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表達對物是人非的感慨。張愛玲的小說《茉莉香片》⑨里寫到“她不是籠子里的鳥。籠子里的鳥,開了籠,還會飛出來。她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悒郁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在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對于盼盼來說,她就是這樣一只繡在屏風上的鳥。

? ? ? ?下面我們來看元稹的幾首詩。說到元稹這個人,可以先說一說關(guān)于他的一些故事。元稹和白居易都是安史之亂之后出生的,這時候的唐朝經(jīng)歷了這樣的重大打擊,元氣重傷,百廢俱興。元稹二十多歲時和白居易一起參加貢舉中第,隨后娶了韋夏卿的女兒韋叢為妻。此時的元稹是剛科舉中第,烏紗帽都還沒戴穩(wěn),而岳父韋夏卿已經(jīng)是朝中大臣,這樣的地位差距可以說是韋叢下嫁給了元稹。因此元稹在妻子死后寫的三首《遣悲懷》⑩里才會寫到兩個人的生活比較艱苦。當然了,就如上節(jié)課所說的,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和他的作品并不一定是完全相符的,元稹后來很快又娶了妻子,并沒有像他的作品里說的那樣對亡妻是無盡的思念。
第四首
《遣悲懷·其一》 元稹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qiè,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fù)營齋。
? ? ? ?謝公指東晉的宰相謝安,也就是王謝堂前燕的謝家的代表人物。他很喜歡他的侄女謝道韞,《世說新語》里講了一件軼事:一日大雪,謝安與子侄輩討論文學,謝安問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侄子說像鹽撒在空中,而謝道韞說像飄在空中的柳絮,侄女的聰明伶俐讓謝安高興不已,后來謝道韞嫁給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這里提一句,王羲之的家族也就是王謝里的王家),后王凝之被叛軍殺害,謝道韞便終身獨居會稽。而因為元稹的岳父官至太子賓客,遷太子少保,死后追贈了左仆射,官職只比宰相低一點,而韋叢又是家中幼女,因此受到家里寵愛,便用謝安和謝道韞的典故來比喻自己的妻子從小受到寵愛和優(yōu)待。
? ? ? ?黔婁是指戰(zhàn)國的齊稷下,一個隱士,雖然窮困但是潔身一世,死后連一塊能蓋住全身的白布都沒有。這里詩人用來比喻自己雖有才華但是還是個窮小子。
? ? ? ?這首詩的感情非常的真摯也非常的常見,就像大家經(jīng)常說的兩人曾經(jīng)一起共苦,現(xiàn)在卻不能一起同甘。當然詩里面也不完全是共苦,就像第二句里元稹提到自己年輕時還是非常放浪形骸,穿沒穿夠衣服都要妻子來操心,想要喝酒的時候妻子就把頭釵當了換錢。我們站在現(xiàn)代的價值觀來看就覺得這個人太自私,女性地位太低,但這在封建時代恰恰是女性崇高品格的體現(xiàn)。還是那句話,學會將心比心而不是用心比心,如果我們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卻非要代入元稹妻子的角度,我們就只能為這樣的婚姻感到不值,而我們站在元稹的立場上,還是能夠體會到他對于失去妻子的一種追悔莫及和無盡的遺憾。正如老師所說,錯位的人生導致錯位的人生感悟,而當領(lǐng)悟是由一方的死所帶來的,未免太過于沉重了。
第五首
《遣悲懷·其三》 元稹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yǎo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 ? ? ?鄧攸是晉朝人,西晉末年發(fā)生永嘉之亂,匈奴攻破洛陽燒殺搶掠,鄧攸被俘后尋機逃跑,帶著妻子兒子和弟弟的兒子逃命,后來因為在路上照顧不了那么多人,鄧攸就和妻子說,自己的弟弟已經(jīng)死了,只留下這么一個孩子,但我們夫妻倆還年輕,之后還可以再生,我們要不把自己的孩子丟下,把弟弟的孩子帶上。妻子無奈,只能從之。
? ? ? ?這個故事其實暗含了兩方面的倫理,一個是鄧攸應(yīng)該舍棄自己的孩子還是弟弟的孩子,第二個就是如果舍棄自己的孩子,妻子是否有話語權(quán)。這兩個問題其實是矛盾的,對于妻子而言,舍棄自己的孩子是萬般心痛和不舍的。而對于丈夫而言,特別是對于魏晉時期的士人而言,風度和義節(jié)比較重要,因此舍棄自己的孩子保住弟弟的孩子一定是更好的選擇,況且他還給出了無法拒絕的理由:鄧攸對妻子說,我們還年輕,以后還可以生,我弟弟死了,他只有這一個孩子了。綜合看來,這其實是一個家庭悲劇,而不是什么可以傳頌的故事。如果鄧攸的妻子也去世了,那他還能夠選擇棄兒保侄,就是值得稱道的。但鄧攸最后和妻子也沒能再擁有孩子,這對于鄧攸和妻子來說應(yīng)該是人生最大的遺憾了。
? ? ? ?潘岳,字安仁,就是大家熟知的美男子潘安。有個典故叫“擲果盈車”,說潘岳駕車走在街上,大姑娘小姑娘都被他迷住了,紛紛往潘安的車里扔水果,最后車都裝滿了。潘岳妻子死后寫了《悼亡詩》三首?,情真意切,令人動容。另外說多一句,潘岳也是人文不一的一個例子,潘岳寫了一篇著名的《閑居賦》?,表達了希望閑居游樂的意愿,但《晉書》里說“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也即“望塵而拜”這個典故的由來。
? ? ? ?這首詩我覺得寫得還行,特別是最后一句,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我們當然不能僅僅從字面意思去理解這句話,覺得“我”要不每天晚上想你想的睡中睜眼,這樣來報答你的生前操勞,眉頭都未曾舒展。詩人其實是在說他自己,說思念得每晚都睡不著覺,并且對各種唯心主義的幻想都不抱希望:同穴窅冥何所望,即使合葬在一起又能如何,他生緣會更難期,死了就是死了。談什么下輩子相見呢。想到天人永別,就無法入眠。這才是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
? ? ? ?關(guān)于元稹這兩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我們做一點更多的討論。首先是我看到彈幕里有人問,是不是懷念得越厲害,說明當時越不珍惜?我個人認為,這個邏輯客觀上成立但主觀上不成立。什么意思呢,按照元稹的描述來說,自己確實是以往沒有珍惜妻子對他的好,因此感到深深的遺憾,但是不是自己故意不珍惜呢?其實并不是,人生無常,誰能想到兩人只共同生活了七年就天人永別,元稹也是年輕輕輕就明經(jīng)及第,富有政治抱負和理想,卻早早遭遇政治貶謫,因此在婚姻生活中未能成長大概也是有其中的原因所在。
? ? ? ?另外關(guān)于老師所提到的提純的愛和死亡是一種濾鏡。這也是我們?nèi)松泻艹R姷囊环N情感了,因為人還是比較容易選擇性遺忘,遺忘掉一些不好的事情。只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其實不單單是死亡,就像很多年后我們回憶起中學高三的生活,其實記得的更多是自己如何如何努力學習或者自己如何如何在忙中抽空和喜歡的人發(fā)展地下關(guān)系。我們其實很難一下子回憶起來,考試退步時的緊張和難受,以及早上不到6點起床那一瞬間的困倦和惡心。那些畫面都被過濾掉了,我們回想起來,就只會感嘆一句,高三真的忙碌又充實。所以說人死后,通常就只有那些好的畫面被保留了下來,鐫刻在了思念的人的腦海里。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已經(jīng)去世很多年了,我到現(xiàn)在都清晰地記得當初她鼓勵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不要逃避嘆氣,而對于曾經(jīng)與她吵架的記憶已經(jīng)模糊不清了。

寫在后面:
? ? ? ?就像老師所說的,講了這么多關(guān)于愛的方方面面,但如果要問愛究竟是一個什么東西,大概是回答不出來的。文學只告訴你有這樣的愛,但是不提供愛的答案。生活有種種不同的可能,愛也由種種不同的可能,愛的形態(tài)不是單一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種聲音。
? ? ? ?關(guān)于愛情的部分寫完了,很多道理之前也明白,但唯獨有一點讓我覺得像是先前從來沒有真正明白過,就是不要把提純的愛附加于或者說強加于現(xiàn)實生活中。現(xiàn)實生活是復(fù)雜且堅硬的,而提純過的情感是純粹而敏感的,一旦因為自身的因素導致二者無法相融而使得提純的愛破碎,那么所有的痛苦都要由自己來承擔。不要在日常的瑣碎里聊表深情,也不要將對一個人的美好印象投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愛一個完整而具體的人,去完整而具體地愛一個人。
? ? ? ?關(guān)于愛情的探討就此先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們會進行關(guān)于友人之間的離別和重逢時的所感所思進行學習和探討。

①《燕子樓·其一》 張仲素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燕子樓·其二》 張仲素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已十年。
《燕子樓·其三》 張仲素
適看鴻雁洛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wǎng)任從灰。
②《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③《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 納蘭性德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⑤《雜詩十二首·其二》 陶淵明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⑥《世說新語》里記載說:桓公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為瑯琊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
⑦《項脊軒志》 歸有光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qū)區(qū)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⑧《永遇樂》 蘇東坡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⑨《茉莉香片》,張愛玲的短篇小說,收錄于《傳奇》,《傳奇》后來的增訂本還收錄了張愛玲的另一篇名篇《紅玫瑰與白玫瑰》
⑩《遣悲懷·其二》 元稹
昔日戲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平賤夫妻百事哀。
?《悼亡詩·其一》 潘岳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
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
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馀跡。
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
悵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
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
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
春風緣隙來,晨霤承檐滴。
寢息何時忘,沈憂日盈積。
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悼亡詩·其二》 潘岳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應(yīng)秋至,溽暑隨節(jié)闌。
凜凜涼風升,始覺夏衾單。
豈曰無重纊,誰與同歲寒。
歲寒無與同,朗月何朧朧。
展轉(zhuǎn)盻枕席,長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
獨無李氏靈,髣髴覩爾容。
撫衿長嘆息,不覺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
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
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
賦詩欲言志,此志難具紀。
命也可奈何,長戚自令鄙。
《悼亡詩·其三》 潘岳
曜靈運天機,四節(jié)代遷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風厲。
奈何悼淑儷,儀容永潛翳。
念此如昨日,誰知已卒歲。
改服從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幬張故房,朔望臨爾祭。
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fù)盡。
衾裳一毀撤,千載不復(fù)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彌相愍。
悲懷感物來,泣涕應(yīng)情隕。
駕言陟東阜,望墳思紆軫。
徘徊墟墓間,欲去復(fù)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躕。
落葉委埏側(cè),枯荄帶墳隅。
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
投心遵朝命,揮涕強就車。
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余。
?《閑居賦》 潘岳
岳讀《汲黯傳》至司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書之,題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巧誠為之,拙亦宜然。顧常以為士之生也,非至圣無軌微妙玄通者,則必立功立事,效當年之用。是以資忠履信以進德,修辭立誠以居業(yè)。仆少竊鄉(xiāng)曲之譽,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魯武公其人也。舉秀才為郎。逮事世祖武皇帝,為河陽、懷令,尚書郎,廷尉平。今天子諒闇之際,領(lǐng)太傅主簿,府主誅,除名為民。俄而復(fù)官,除長安令。遷博士,未召拜,親疾,輒去官免。閱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進階,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職,遷者三而已矣。雖通塞有遇,抑亦拙之效也。昔通人和長輿之論余也。固曰:“拙于用多。”稱多者,吾豈敢;言拙,則信而有徵。方今俊乂在官,百工惟時,拙者可以絕意乎寵榮之事矣。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違膝下色養(yǎng),而屑屑從斗筲之役乎?于是覽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種樹,逍遙自得。池沼足以漁釣,舂稅足以代耕。灌園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乃作《閑居賦》以歌事遂情焉。其辭曰:
遨墳素之長圃,步先哲之高衢。
雖吾顏之云厚,猶內(nèi)愧于寧蘧。
有道余不仕,無道吾不愚。
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艱之有余也!于是退而閑居,于洛之涘。
身齊逸民,名綴下士。
倍京沂伊,面郊后市。
浮梁黝以逕度,靈臺杰其高峙。
窺天文之秘奧,究人事之終始。
其西則有元戎禁營,玄幕綠徽,溪子巨黍,異絭同歸,炮石雷駭,激矢虻飛,以先啟行,耀我皇威。
其東則有明堂辟雍,清穆敝閑,環(huán)林縈映,圓?;厝?,聿追孝以嚴父。
宗文考以配天,秪圣敬以明順,養(yǎng)更老以崇年。
若乃背冬涉春,陰謝陽施,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義,張鈞天之廣樂,備千乘之萬騎,服棖棖以齊玄,管啾啾而并吹,煌煌乎,隱隱乎,茲禮容之壯觀,而王制之巨麗也。
兩學齊列,雙宇如一,右延國胄,左納良逸。
祁祁生徒,濟濟儒術(shù),或升之堂,或入之室。
教無常師,道在則是。
胡髦士投紱,名王懷璽,訓若風行,應(yīng)猶草靡。
此里仁所以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長楊映沼,芳枳樹樆,游鱗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藹,靈果參差。
張公大谷之梨,溧侯烏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棗,房陵朱仲之李,靡不畢植。
三桃表櫻胡之別,二柰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側(cè)。
梅杏郁棣之屬,繁榮藻麗之飾,華實照爛,言所不能極也。
菜則蔥韭蒜芋,青筍紫姜,堇薺甘旨,蓼荾芬芳,蘘荷依陰,時藿向陽,綠葵含露,白薤負霜。
于是凜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體以行和,藥以勞宣,常膳載加,舊疴有痊。于是席長筵,列孫子,柳垂蔭,車潔軌,陸摘紫房,水掛赪鯉,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斑白,兒童稚齒,稱萬壽以獻觴,咸一懼而一喜。壽觴舉,慈顏和,浮杯樂飲,綠竹駢羅,頓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樂,孰知其他。退求已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陳力而就列。幾陋身之不保,而奚擬乎明哲,仰眾妙而絕思,終優(yōu)游以養(yǎng)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