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單身的海獅
南海獅,也叫南美海獅,是南美洲分布最廣,數(shù)量最多的鰭足類動物之一(南美海狗數(shù)量可能超過南海獅,但是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稀疏而且年代較久遠),也是最符合大眾朋友們心目中“海獅”形象的動物。成年雄性南海獅有著巨大的腦袋以及厚實的鬃毛,看起來頗有海中雄獅的風范。盡管看起來很壯實,但其實成年雄性南海獅的體重大多數(shù)都在300千克左右,而雌性南海獅的平均體重只有大約130千克,不過這樣的體型在海獅科動物里也算是大家伙了。

南海獅廣泛分布于南美洲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從巴西南部到大西洋海岸的合恩角,再到秘魯北部,它們在南美的分布幾乎是連續(xù)的,甚至能出現(xiàn)在??颂m群島(即馬爾維納斯群島)。不過,它們并不在巴西繁殖。大西洋的南海獅的最北端繁殖地位于烏拉圭(33°56′S 53°29′W),太平洋的南海獅最北部的繁殖地則位于秘魯(03°40′S)。

南海獅主要分布在大陸架海域,一般較少去遠洋,但是成年雄性南海獅的擴散能力很強,甚至能夠出現(xiàn)在離岸320公里遠的遠洋水域,這樣促進了不同繁殖地的南海獅基因交流。相比之下,雌性南海獅則保守的多,一般以小群體在近岸水域或者離岸較近的開放水域活動,很少離岸超過100公里。南海獅主要的獵物是魚類和頭足類,包括帶魚、鳳尾魚、無須鱈魚以及魷魚和章魚。飲食因地區(qū)而異,太平洋海域的南海獅主要捕食鳳尾魚、無須鱈,以及各種魷魚;大西洋海域的南海獅主要捕食石首魚科魚類和鳳尾魚以及阿根廷短鰭魷魚。而且,雄性和雌性個體的飲食習慣存在一定差異,雌海獅主要以底棲物種為食,雄海獅則底棲與遠洋物種都吃,少數(shù)情況下還攻擊南美海狗幼崽,企鵝甚至南象海豹幼崽。

繁殖群主要由雌性和幼崽組成(約80%),剩下的包括成年和亞成年雄性加上兩性年輕個體。雄性南海獅在4-6歲之間達到生理成熟,但是要到9歲以后才能建立自己的后宮。雌性南海獅5歲左右開始繁殖,在到達繁殖地2-3天后就會生下幼崽。雄性南海獅一般在12月下旬來到繁殖地并建立領地,雌性則要晚一些。未能建立領地或者被打敗的雄性南海獅有時候會發(fā)起群體襲擊,以制造混亂從而趁機與雌性交配,地主南海獅有時應接不暇,這些單身漢便會得逞,從而綁架一些雌性海獅留在繁殖區(qū),這種行為經(jīng)常導致海獅母子分離。更有甚者會綁架南海獅幼崽,以迫使雌性南海獅追著它們來到繁殖區(qū)。有些亞成年雄性南海獅會將抓來的幼崽聚集在一起并和它們XJ,這可能是為了獲得日后控制雌海獅的經(jīng)驗,倒霉的南海獅幼崽則經(jīng)常因為雄性海獅綁架過程中的粗暴行為而慘死。

產(chǎn)仔的高峰期大約在1月中旬,不同地區(qū)的種群略有差異。幼崽出生一個星期后雌性南海獅就會進入發(fā)情期并且與雄性交配,之后雌性南海獅便會進入海中覓食,大約2到3天后回來照顧幼崽。幼崽在4周大時開始下水學習游泳,1歲左右斷奶。雌性南海獅通常只照顧自己的幼崽,對靠近自己幼崽的海獅,無論雌雄還是老幼都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攻擊性。

到目前為止,通過基因分析,確定了南海獅的六個大種群,依次是:秘魯種群,北智利種群,南智利種群,烏拉圭種群,阿根廷種群以及??颂m群島種群。其中烏拉圭種群在減少,南智利種群和阿根廷種群(主要是巴塔哥尼亞)正在緩慢恢復。總的來說它們并沒有瀕危的危險,2021年的調(diào)查顯示,南海獅的全球數(shù)量大約有44萬頭。過去人類為了獲得它們的毛皮,對它們進行了大肆捕殺,幾百萬頭南海獅被人類殺死。隨著保護措施的出臺,它們堅強地挺了下去,并繼續(xù)在南美洲繁衍興盛。

夾帶私活:南海獅可能在鰭足類動物里算是比較引人注目的一類,因為它們似乎是“硬件”最強的海獅科動物。但是,筆者想要呼吁的是,南海獅的魅力絕不僅限于硬件,它們的生態(tài)信息要比硬件信息有趣得多。單身雄性南海獅的綁架行為在海獅科動物里基本上是獨樹一幟的,其他海獅都沒有觀測到類似現(xiàn)象,這是一種極其特殊的繁殖策略。然而,在秘魯海域的一個種群里,海獅們之間的關系要緩和得多。雄性海獅常常聚集在一起吸引異性,雌性海獅則自己選擇配偶,雄海獅不會控制雌海獅的活動。這可能是因為秘魯海域的極端性別比例(雄:雌=1;17)使得雄海獅想要控制雌海獅只在自己的后宮內(nèi)活動變得極其困難,因此它們演化出這樣的繁殖策略。所以,提到南海獅,希望朋友們可以想到更多除了“同體型最強海獅”以外的描述,因為它們的美絕不僅限于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