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老年人參加志愿服務是老年生活“新時尚”

2020年,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中國志愿服務發(fā)展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高點:志愿者總量2.31億人,其中有8649萬名活躍志愿者通過79萬家志愿服務組織提供志愿服務時間37.19億小時,貢獻人工成本價值1620億元。
雅安市雨城區(qū)書香龍溪文化藝術服務中心主任余志均退休之前是一名從事花崗石交易的“生意人”。退休后,他邀請全國各地藝術家來雅安采風創(chuàng)作,組建志愿服務隊服務文明城市建設,他的事跡得到各級媒體的廣泛報道。
如今,像余志均這樣擔當志愿者的老人越來越多,他們利用自己的特長參與相關的志愿者活動,不僅給他人帶去溫暖,也發(fā)揮了余熱。余志均組織的志愿服務隊平均年齡就大于55歲,團隊中多數(shù)都是退休職工的身影。

老年人當志愿者在國外也是一種風尚
很多西方國家鼓勵上了年紀、但是仍有精力的老年人,盡量地走出家門,去做義工,當志愿者,在貢獻自己的時間和經驗的同時,也結識新朋友,融入新社區(qū)。
在美國,65歲以上老年人中,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的人口比重接近25%。也就是說,美國有1/4的老年人樂于參加志愿者活動,他們?yōu)樾枰獛椭娜颂峁┓铡?/p>
在日本,拋去農業(yè)部份,2015年全日本有636萬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仍處在工作狀態(tài),比2014年提高了7.7個百分點。

老年人當志愿者有利于身心健康
美國《健康心理學》雜志刊登的研究表示,無私從事志愿工作的人比不樂于助人的人更長壽。因此,如果老人身體力行,平時喜好社會活動,喜歡與人交流,都可以義務發(fā)揮余熱,充當社區(qū)、居委會管理員,或者其他志愿者活動。開拓新的生活領域和人際關系,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
美國國家老年研究所的報告認為,參與志愿活動的老年人,獲得的身體與精神上的益處與付出成正比,尤其可以預防老年癡呆癥和健忘癥,甚至壽命也獲得延長。
余志均的團隊有一百多人,憑著多年做公益事業(yè)的經驗,他將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余志均非常親切,志愿者們在一起邊值班邊聊天開玩笑,他們之間就沒有距離。余志均性格樂觀,說話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談笑之間,志愿者們感受到他的親和力、凝聚力。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志愿者們忘了年老的憂愁,整天開開心心,個個都是紅光滿面的。

老年人志愿者服務范圍廣
老年志愿者的志愿方向有很多,包括為老人爭權、給孤兒親情、傳播知識、老人間互助等。
在歐美國家,老年志愿者可以在有組織的情況下,到學校、醫(yī)院和兒童中心,給孤兒們當爺爺奶奶,也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領養(yǎng)過渡家庭,帶他們學習,給他們做飯,讓他們得到家庭的溫暖。資料顯示,組建這樣家庭的兩代人,都比同齡人要快樂,患抑郁癥的比例低,祖孫間的親情與正常人家無異。
英美國家的老人送餐服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老年志愿者承擔,包括項目中的采購、烹飪和向獨居或有病老人送餐。雖然這些志愿者并不十分強壯,但是他們持之以恒的服務給其他老人送去了關懷,并且自己也給社會和他人減輕了負擔。
65歲的譚曼秋,在江西省率先開展了禁毒“六進活動”,并創(chuàng)新“七位一體”、無縫對接的禁毒組織工作模式。66歲的徐曉華,參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認真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79歲的夏紹軒,在服務老人與未成年群體時,創(chuàng)新摸索出“1+2+N”(1個堅持、2個群體、N個活動)工作法。從2005年至今,共協(xié)調解決贍養(yǎng)糾紛108起,目前所在鄉(xiāng)鎮(zhèn)無一名失養(yǎng)老人。

老年人志愿服務的精神同樣是社會正能量
86歲的王秋農,自1995年退休以來,一直熱心于社會事業(yè),四處奔波為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開展智力教育幫扶,累計籌集捐贈物資價值超過320萬元,提高貧困地區(qū)教育質量。
余志均的志愿服務團隊前隊長晉華平,帶著他妻子雷及蘭長期給在一起做公益,2018年9月,晉華平當選為隊長。協(xié)助河北派出所參與三雅紅袖治安聯(lián)防,他每天堅持安排4-5人步行菜市場、小旅館、麻將館、汽車站。2020年夏季,雨城區(qū)百年難遇的洪災他堅持在三雅園協(xié)和廣場出淤泥,餓了吃盒飯,累了坐著睡一會兒,一干7天。2020年初,疫情突如其來,他開上電動車,載著宣傳板,手持宣傳話筒滾動播放防疫宣傳政策,給居民送口罩。2020年底,晉華平不幸患胃癌住院,團隊成員都去關心他,他的心也一直在志愿服務中。
晉華平第一次手術成功了。身體稍微好轉,他就在家給妻子做飯,讓老婆安心地參與學習雷鋒志愿者服務隊“上班”。2021年5月,晉華平因腦梗又倒下了,晉華平的妻子雷及蘭看到余志均神情凝重,看看重病的丈夫,堅強地對余志均說:不管她老公結果如何,她都會跟定這群志愿者,因為團隊給了他們家人家庭般的關心支持,一個個像晉華平這樣熱愛志愿服務事業(yè)的老同志的事跡鼓舞著越來越多的退休老人加入志愿者隊伍。

綜合:光明網、人民網、環(huán)球網、《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fā)展報告(2021)》、學習強國、中國社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