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戰(zhàn)爭4》大不列顛將領(lǐng)介紹(2):納爾遜
↑《歐陸戰(zhàn)爭4》中的納爾遜。
↑《納爾遜的肖像》[L·F·艾伯特(英語:Lemuel "Francis" Abbott;1760年或1761年-1803年12月5日)于1799年作] 第一代納爾遜子爵、第一代勃朗特公爵霍雷肖·納爾遜[英語:Horatio Nelson, 1st Viscount Nelson, 1st Duke of Bronte;1758年9月29日(儒略歷9月17日)-1805年10月21日]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名將級軍官。在法國大革命戰(zhàn)爭(英語:French Revolutionary Wars)和拿破侖戰(zhàn)爭(英語:Napoleonic Wars)期間,他的鼓舞人心的領(lǐng)導能力、對戰(zhàn)略策略的把握能力和非常規(guī)戰(zhàn)術(shù)為英國海軍帶來了許多決定性的勝利。他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海軍指揮官之一。
納爾遜出生在諾福克郡的一個中等富裕的家庭,在他的舅舅莫里斯·薩克林(英語:Maurice Suckling;1726年5月4日-1778年7月14日)的影響下,他進入海軍服役,薩克林是一名海軍高級軍官。納爾遜迅速得到晉升,1778年,20歲的他獲得了屬于自己的指揮權(quán),在此之前,他曾與當時的主要海軍指揮官一起服役。他以個人的英勇和對戰(zhàn)術(shù)的堅定的把握能力而聞名,但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英語: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結(jié)束后,他遭受了疾病的折磨和失業(yè)的痛苦。法國大革命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使得納爾遜得以重返戰(zhàn)場,他的艦隊在地中海地區(qū)尤為活躍。他在土倫附近參加了幾次小規(guī)模的戰(zhàn)斗,在奪取科西嘉島的戰(zhàn)役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那里,他負傷了,一只眼睛部分失明,隨后,他在意大利擔任外交人員職務。1797年,圣文生角海戰(zhàn)[英語:Battle of Cape St. Vincent (1797)]中,他負責指揮“首領(lǐ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表現(xiàn)突出。那場戰(zhàn)役結(jié)束后不久,納爾遜參加了圣克魯斯-德特內(nèi)里費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Santa Cruz de Tenerife (1797)],在那里,英軍進攻失敗,他失去了右臂,迫使他回到英格蘭休養(yǎng)。第二年,他的艦隊在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英語:Battle of the Nile)中對陣法國海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并留在地中海地區(qū),幫助那不勒斯王國軍隊抵御法國軍隊的入侵。
1801年,納爾遜被派往波羅的海海域,他的艦隊在哥本哈根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Copenhagen (1801)]中擊敗了第二次武裝中立聯(lián)盟成員國丹麥-挪威聯(lián)合王國的海軍。他指揮艦隊前往土倫,封鎖法國艦隊和西班牙艦隊,在他們逃跑之后,他的艦隊追擊他們,一直追到了西印度群島,然后又追了回來,但沒能讓他們參戰(zhàn)。在短暫地返回英格蘭之后,他于1805年接管了別人的職位,指揮艦隊封鎖加的斯。1805年10月21日,法西聯(lián)合艦隊駛出港口,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英語:Battle of Trafalgar)中,納爾遜的艦隊與他們交戰(zhàn)。這場戰(zhàn)役成為了英國海軍史上最偉大的勝利之一,但是站在“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的納爾遜被一名法國神槍手發(fā)射的子彈擊中,受了致命傷。他的遺體被運回英格蘭,在那里,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
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中陣亡,這奠定了他作為英國史上最偉大的英雄之一的地位。他在戰(zhàn)斗開始前發(fā)出的信號,“英格蘭期盼各人恪盡其責”,經(jīng)常被引用和釋義。許多紀念碑,包括位于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納爾遜紀念柱和位于愛丁堡的納爾遜紀念塔,都是為了紀念他而建造的。
早年生活
↑1758年,納爾遜出生于位于伯納姆索普的教區(qū)所在地。 1758年9月29日,霍雷肖·納爾遜出生在伯納姆索普(位于英格蘭諾??丝ぃ┑囊粋€教區(qū)牧師家庭。他是埃德蒙·納爾遜牧師(英語:Edmund Nelson;1722年3月19日-1802年4月26日)與其妻凱瑟琳·薩克林(英語:Catherine Suckling;1725年5月9日-1767年12月26日)的第六個孩子(他們共有11個孩子)。他被取名為“霍雷肖”,這個名字來源于他的教父——第一代奧福德伯爵霍雷肖·沃波爾(英語:Horatio Walpole, 1st Earl of Orford;1723年6月12日-1809年2月24日),霍雷肖·沃波爾是他的曾外婆安妮·特納(英語:Anne Turner;1691年–1768年)的第一代表弟。霍雷肖·沃波爾是第一代奧福德伯爵羅伯特·沃波爾(英語:Robert Walpole, 1st Earl of Orford;1676年8月26日-1745年3月18日)的侄子,羅伯特·沃波爾實際上是英國第一任首相。納爾遜一生都堅定地保持著基督教信仰。
納爾遜的舅舅莫里斯·薩克林是一名海軍高級軍官,據(jù)信,他對納爾遜的生活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凱瑟琳·薩克林居住于巴爾沙姆村(位于薩??丝ぃ?749年,她在貝克爾斯教堂(位于薩福克郡)與埃德蒙·納爾遜牧師結(jié)婚。
納爾遜在帕斯頓文法學校(位于北沃爾舍姆)上學,一直上到12歲,他還在國王愛德華六世(英語:Edward VI Tudor;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文法學校(位于諾里奇)上學。他的海軍生涯開始于1771年1月1日,當時他還是一名二等水兵和舵手,在他的舅舅莫里斯·薩克林上校的帳下效力,在新下水服役的三等風帆戰(zhàn)列艦“合理”號上服役。在報到后不久,納爾遜被任命為海軍候補少尉,并開始接受軍官訓練。在服役初期,納爾遜發(fā)現(xiàn)他正在經(jīng)歷暈動病,這是一種他余生都在經(jīng)歷的慢性疾病。
東印度和西印度群島,1771年–1780年
“合理”號風帆戰(zhàn)列艦是在英國與西班牙關(guān)系緊張的時期服役的,但是當這段時期過去之后,薩克林被派到“凱旋”號警戒艦(??坑谥Z爾)上服役,納爾遜則被派到“瑪麗·安”號“西印度人”帆船(隸屬于希伯特、珀里埃和霍頓航運公司)上服役,以獲得航海經(jīng)驗。1771年7月25日,他從梅德韋(位于肯特郡)出發(fā),前往牙買加和多巴哥島,并于1772年7月7日返回普利茅斯。他兩次橫渡大西洋,然后回到他舅舅的手下服役,在大劃艇(隸屬于薩克林的艦隊)上擔任指揮官,該船負責運送往返于海岸的人員和快件。納爾遜隨后得知,在康斯坦丁·菲普斯(英語:Constantine John Phipps;1744年5月30日-1792年10月10日)的指揮下,有一支探險隊計劃考察一條航道(位于北極地區(qū)),希望通過這條航道到達印度:即傳說中的“東北航道”。
在外甥的請求下,薩克林安排納爾遜加入探險隊,在海軍中校史格芬頓·勒特威奇(英語:Skeffington Lutwidge;1737年3月13日-1814年8月15日或16日)的帳下?lián)味媸?,登上了?jīng)過改裝的“卡爾卡斯”號迫擊炮船。探險隊到達了接近北極的地方,此地溫度低于10度,但是由于無法在濃密的浮冰中找到出路,只得折返。直到1800年的時候,勒特威奇開始傳播一個故事,即當船被困在冰里的時候,納爾遜發(fā)現(xiàn)了一只北極熊,并去追趕它,然后被命令回到船上。后來,1809年,勒特威奇又聲稱,納爾遜和他的一個同伴一起追趕這只熊,當被問及原因時,他回答說:“長官,我希望幫助我父親得到這張皮?!?/p>
1773年9月,探險隊返回英國之后,納爾遜短暫地回到了“凱旋”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隨后,薩克林安排他在“海馬”號巡防艦上服役;該艦是即將駛往東印度的兩艘船之一。
↑《霍雷肖·納爾遜上校的肖像》[約翰·弗朗西斯·里戈(英語:John Francis Rigaud;1742年5月18日-1810年12月6日)于1781年作],背景是圣胡安河要塞——這{指遠征圣胡安河流域戰(zhàn)役[英語:San Juan Expedition (1780)]的勝利}是他當時取得的最著名的成就。本來,畫家在戰(zhàn)爭開始之前就開始繪制這幅畫了,戰(zhàn)爭開始時,繪制工作幾乎就要完成了,當時納爾遜擔任中尉;納爾遜回來之后,這位畫家把新發(fā)的上校制服(袖口鑲著金邊)加了上去。 納爾遜于1773年11月19日前往東印度,并于1774年5月25日抵達英國在馬德拉斯的前哨站。在這一年剩下的時間里,納爾遜一直都待在“海馬”號巡防艦上,該艦一直在海岸附近巡航,護送商船。隨著第一次馬拉塔戰(zhàn)爭(英語:First Anglo-Maratha War)的爆發(fā),英國艦隊開始支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軍隊。1775年初,“海馬”號巡防艦被派往孟買,運送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資金。2月19日,海德爾·阿里(英語:Hyder Ali;約1720年-1782年12月7日)麾下的兩艘雙桅小帆船襲擊了“海馬”號巡防艦,在短暫交火之后,“海馬”號巡防艦將它們趕走。這是納爾遜第一次參加戰(zhàn)斗。
在這一年剩下的時間里,納爾遜負責護送船隊,在此期間,他繼續(xù)發(fā)展自己的航海技能和船舶操作技能。1776年初,他感染了瘧疾,病得很重。他于3月14日離開了“海馬”號巡防艦,并乘坐“海豚”號巡防艦返回英格蘭。納爾遜花了六個月的時間來恢復健康,9月,當他到達英國的時候,他已經(jīng)基本康復了。他的保護人薩克林于1775年被晉升為海軍審計長,并利用他的影響力幫助納爾遜獲得進一步晉升。納爾遜占缺擔任海軍上尉,在即將駛往直布羅陀的“伍斯特”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服役。
“伍斯特”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指揮官是馬克·羅賓遜上校(英語:Mark Robinson;1722年4月25日-1799年11月23日),該艦于12月3日跟隨護航艦隊出航,并于1777年4月跟隨另一支護航艦隊返回。隨后,4月9日,納爾遜前往倫敦參加海軍上尉考試;他的檢查委員會由約翰·坎貝爾上校(英語:John Campbell;1720年-1790年12月16日)、亞伯拉罕·諾斯上校(英語:Abraham North;生卒年不詳)和他的舅舅薩克林上校組成。納爾遜通過了考試,第二天,他接受了任命,并在“洛斯托夫特”號巡防艦上服役,該艦正準備駛往牙買加,指揮官為威廉·洛克上校(英語:William Locker;1731年2月-1800年12月26日)。它于5月16日啟航,并于7月19日抵達目的地,在接受補給之后,它在加勒比海域進行了幾次巡航。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洛斯托夫特”號巡防艦獲得了幾項獎勵,其中一項是更名為“小露西”號,繼續(xù)在海軍服役。
這不僅讓他第一次體驗到了指揮官的滋味,也讓他有機會探索自己對科學的興趣。在他指揮“小露西”號巡防艦進行第一次航行的過程中,納爾遜率領(lǐng)一支探險隊前往凱科斯群島,在那里,他詳細地記錄了多種野生動物,尤其是一種鳥類——現(xiàn)在被認為是白頸蜂鳥。洛克對納爾遜的能力印象深刻,把他推薦給了新任牙買加艦隊司令——彼得·帕克爵士(英語:Peter Parker;1721年-1811年12月21日)。不出所料,帕克把納爾遜帶上了他的旗艦——“布里斯托爾”號風帆戰(zhàn)列艦。法國參與戰(zhàn)爭,支援美國,這意味著帕克的艦隊有了更多的攻擊目標。直到1778年底,他獲得了許多獎項,這為納爾遜帶來了大約400英鎊的賞金(這筆錢相當于2021年的54200英鎊)。12月8日,帕克任命他為“獾”號雙桅橫帆船的船長和指揮官。
納爾遜在“獾”號雙桅橫帆船上服役,在1779年的大部分時間里,該艦一直都在中美洲海岸附近巡航,最遠到達了位于英屬洪都拉斯(即現(xiàn)在的伯利茲)和尼加拉瓜的英國殖民地,但是在攔截敵軍繳獲的戰(zhàn)利品方面,它沒有取得多大的成功?;氐交始腋壑螅弥量艘延?月11日提拔他為上校艦長,并打算讓他指揮另一艘軍艦。納爾遜將“獾”號雙桅橫帆船的指揮權(quán)移交給了卡思伯特·科林伍德(英語:Cuthbert Collingwood;1748年9月26日-1810年3月7日),同時等待著新艦的到來:剛從法軍手中繳獲的“欣欽布魯克”號巡防艦(擁有28門火炮)。就在納爾遜等待的時候,帕克接到消息,由德斯坦伯爵夏爾·??送袪枺ǚㄕZ:Jean Baptiste Charles Henri Hector, Count of Estaing;1729年11月24日-1794年4月28日)指揮的一支法國艦隊正在接近牙買加。帕克匆忙組織防御,并讓納爾遜指揮查爾斯要塞駐軍,該要塞守護著金斯敦的大門。相反,德斯坦的艦隊向北進發(fā),而預期的入侵計劃從未實現(xiàn)。
1779年9月1日,納爾遜負責指揮“欣欽布魯克”號巡防艦?!靶罋J布魯克”號巡防艦于10月5日從皇家港啟航,與其他英國軍艦一起奪取了美國軍隊的許多戰(zhàn)利品。12月,回到牙買加之后,納爾遜開始被反復發(fā)作的瘧疾所困擾。納爾遜留在西印度群島是為了參加約翰·達林少將(英語:John Dalling;約1731年-1798年1月16日)的部隊奪取西班牙在中美洲的殖民地的軍事行動,包括對圣母無原罪要塞(位于尼加拉瓜圣胡安河邊)的襲擊。
1780年2月,“欣欽布魯克”號巡防艦從牙買加出發(fā),為達林的入侵部隊護航。在向圣胡安河河口航行之后,納爾遜的遠征軍對圣母無原罪要塞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圍攻,使160名西班牙守軍士兵投降。盡管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英國軍隊從未到達過尼加拉瓜湖,并且士兵們因黃熱病而大量死亡,被迫返回牙買加。1781年1月,英國軍隊在撤離時摧毀了這座要塞。這場失敗的戰(zhàn)役使2500多人喪生,成為了英國軍隊在整場戰(zhàn)爭中損失最大的一場戰(zhàn)役。盡管如此,納爾遜的努力還是受到了贊揚。
帕克召回了納爾遜,并讓他指揮“雅努斯”號巡防艦(擁有44門火炮)。1780年,納爾遜在位于哥斯達黎加的叢林里患了嚴重的疾病,也許是痢疾,也許是黃熱病,無法指揮部隊作戰(zhàn)。他被送回牙買加金斯敦,由“女醫(yī)生”古巴·康沃利斯(英語:Cubah Cornwallis;“Cubah”經(jīng)常被拼寫為“Coubah”、“Couba”、“Cooba”或者“Cuba”;?-1848年)照料,傳說,她是海軍上校威廉·康沃利斯(英語:William Cornwallis;1744年2月10日-1819年7月5日)的情婦;她經(jīng)營著一家集居住和療養(yǎng)為一體的寓所,為海員們服務。他于8月出院,并于11月下旬乘坐“獅子”號風帆戰(zhàn)列艦返回英國。在幾個月的時間里,納爾遜逐漸恢復了健康,并且,很快,他開始渴望得到指揮權(quán)。1781年8月15日,他被任命為“阿爾伯馬爾”號巡防艦的指揮官。
納爾遜對奴隸制度的看法
納爾遜在西印度群島服役的時候,他接觸到了居住在那里的幾位杰出的白人殖民者,并與他們中的許多人建立了友誼。這些關(guān)系使得納爾遜吸收了他們的支持奴隸制度的觀點,特別是這一觀點:對于島嶼經(jīng)濟的繁榮而言,奴隸制度是有存在的必要的。根據(jù)格林德爾(英語:Peter Grindal;生卒年不詳)的說法,納爾遜后來利用他的社會影響力來對抗英國國內(nèi)正在興起的廢奴主義。南安普頓大學學者克里斯特·佩特利(英語:Christer Petley;生卒年不詳)將這一觀點置于上下文中:
關(guān)于對奴隸制度的未來的爭論使得英國人民內(nèi)部產(chǎn)生了分歧。威爾伯福斯(英語:William Wilberforce;1759年8月24日-1833年7月29日)是英國國內(nèi)的一種愛國主義思想的化身——他主張結(jié)束奴隸貿(mào)易,并認為對于一個取得了傲人的成就的基督教國家的聲譽而言,這就是一個污點。奴隸主們提出了他們自己愛國的理由——堅持認為奴隸貿(mào)易對大英帝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很重要,以至于英國政府無力阻止它。在加勒比地區(qū)服役期間,納爾遜與幾個蓄奴的殖民者交上了朋友。私下里,他開始同情他們的政治觀點。很明顯,他一直都很鄙視威爾伯福斯,堅決反對英國廢奴運動,直到他在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中陣亡時。
在納爾遜的一生中,他多次接觸到奴隸制度的各個方面以及與該制度相關(guān)的人。這包括他與加勒比地區(qū)種植園主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他與芬妮(英語:Frances "Fanny" Nelson, 本名為Frances Herbert Woolward或Frances Nisbet;1758年-1831年5月4日)之間的婚姻,芬妮是一位奴隸主,她出生在安提瓜島的一個大莊園主統(tǒng)治家庭(她的家庭在當?shù)卣加薪y(tǒng)治地位)。他在西印度群島有一個朋友,名叫西蒙·泰勒(英語:Simon Taylor;1739年12月23日-1813年4月14日),是英屬牙買加最富有的種植園主之一,擁有數(shù)百名奴隸。1805年,泰勒寫信給納爾遜,請求他在英國國內(nèi)關(guān)于廢奴問題的辯論中公開加入支持奴隸制度的一方。納爾遜給泰勒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當[他擁有]……一條舌頭的時候”,他將“發(fā)出[他的]聲音,反對威爾伯福斯和他的虛偽的盟友們那該死的、被詛咒的(原文就是如此)教義”。在同一封信中,納爾遜還寫道,他一直“[努力]為公眾謀福利,其中英屬西印度群島是如此突出和有趣的一部分。我一直是,并將永遠是我們現(xiàn)行的殖民制度的堅定支持者。你知道,我是在一所古老的好學校里長大的,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懂得珍惜我們從西印度群島獲得的財富的價值?!?/p>
這封信于1807年獲得發(fā)表,發(fā)表者為反廢奴派人士;在納爾遜去世大約18個月之后,他們斷章取義,顯然是為了在議會對廢奴法令進行投票之前支持他們的事業(yè)。這封信的內(nèi)容發(fā)表于1807年——不是納爾遜的筆跡,而且臨摹出來的簽名也很難看——這與納爾遜的性格不符,他從未沒有在許多其他遺留下來的信件中表達過種族主義情緒或者支持奴隸制度的觀點。與原始信件的“壓平副本”進行比較——現(xiàn)在是大英圖書館收藏的布里德波特文件中的一部分——資料顯示,出版的版本有25處改動,扭曲了它所表達的意思,使其更具反廢奴主義的傾向。納爾遜的許多行為表明了他在奴隸制度問題上的立場,最引人注目的是:
↑納爾遜紀念柱——鑲板作品《納爾遜死于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中,喬治·瑞恩(英語:George Ryan;生卒年不詳)站在左手邊,手持一把火槍。 ●任何逃到海軍軍艦上的西印度群島奴隸,包括納爾遜的奴隸,都與其他船員一樣被簽了名,得到了報酬和待遇。服兵役結(jié)束之后,他們作為自由人退伍了。事實上,納爾遜紀念柱底部的青銅浮雕清楚地顯示了23歲的黑人喬治·瑞恩手持火槍向垂死的納爾遜海軍上將旁邊的法國士兵射擊。
●1799年,納爾遜進行了干預,以確保被關(guān)押在??吭诎屠漳浇钠咸蜒罉系?4名奴隸能夠獲釋。
●1802年,當有人提議西印度群島種植園里的奴隸應該被免費的、能拿到報酬的、勤勞的中國勞動者所取代的時候——納爾遜支持這個想法。
●1805年,納爾遜的艦隊從法國軍隊手中救出了海地黑人將軍約瑟夫·克雷蒂安(法語:Joseph Chretien;生卒年不詳)和他的仆人。他們問他們是否可以和納爾遜一起服役,納爾遜建議海軍部給他們發(fā)工資,直到他們退伍并獲準前往牙買加??死椎侔矊④姷氖姑墙Y(jié)束奴隸制度,這一點納爾遜很清楚。克雷蒂安將軍和他的仆人受到了很好的待遇,獲得了很好的報酬。
●納爾遜家里曾經(jīng)有一個黑人仆人,是個自由人,名叫普萊斯。納爾遜說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并建議埃瑪(英語:Dame Emma Hamilton, 本名為Amy Lyon, 還有一個名字叫Emma Hart;1765年4月26日-1815年1月15日)邀請年邁的普萊斯與他們住在一起。結(jié)果,普萊斯拒絕了。
指揮作戰(zhàn),1781年-1796年
在“阿爾伯馬爾”號巡防艦上擔任海軍上校
納爾遜于1781年10月23日接到命令,要他跟隨新改裝的“阿爾伯馬爾”號巡防艦出海。他奉命在赫爾辛格接待莫斯科公司的一支入境船隊,護送他們返回英國。為了這次行動,海軍部將“阿爾戈”號巡防艦和“企業(yè)”號巡防艦的指揮權(quán)交給了他。納爾遜的艦隊成功地與船隊會合,并護送其進入英國海域。然后,他的艦隊與船隊分離,返回港口,但是嚴重的暴風雨阻礙了他的計劃。大風幾乎摧毀了“阿爾伯馬爾”號巡防艦,因為它的設(shè)計非常糟糕,它在早些時候的一次事故中受損,但是納爾遜最終于1782年2月將它帶到樸茨茅斯。在那里,海軍部命令他讓“阿爾伯馬爾”號巡防艦出海,加入??坑趷蹱柼m科克的護航艦隊,駛向加拿大魁北克省。納爾遜于5月下旬跟隨艦隊抵達紐芬蘭島,然后,“阿爾伯馬爾”號巡防艦脫離艦隊,前往追捕美國私掠船。總體上,納爾遜的計劃沒有成功;他只成功地奪回了幾艘被俘獲的英國商船,并捕獲了一些小漁船和各種各樣的船只。
1782年8月,納爾遜的艦隊在路易-菲利普·德·沃德勒伊(法語:Louis-Philippe de Rigaud, Marquis de Vaudreuil;1724年4月18日- 1802年12月14日)指揮的一支實力要強大得多的法國艦隊面前僥幸逃脫,經(jīng)過長時間的追捕之后,他們才得以逃脫。9月18日,納爾遜抵達魁北克省。他再次出航航行,加入了前往紐約的護航艦隊。他于11月中旬抵達目的地,并向紐約艦隊指揮官塞繆爾·胡德海軍上將(英語:Samuel Hood;1724年12月12日-1816年1月27日)報告。在納爾遜的要求下,胡德把他調(diào)到自己的艦隊,“阿爾伯馬爾”號巡防艦跟隨胡德的艦隊一起駛向西印度群島。他們一到,英國艦隊就在牙買加附近就位,等待著德·沃德勒伊的艦隊的到來。納爾遜和“阿爾伯馬爾”號巡防艦奉命偵察眾多的航道,尋找敵軍的蹤跡,但是到了1783年初,法國艦隊顯然已經(jīng)躲過了胡德的艦隊。
在偵察行動中,納爾遜制定了一個進攻特克斯群島的計劃,法國在那里有駐軍。3月8日清晨,他負責指揮一支由巡防艦和小型艦船組成的小型艦隊,在火炮的火力支援下,他率領(lǐng)167名船員和海軍陸戰(zhàn)隊員登陸(英語:Battle of Grand Turk)。他們發(fā)現(xiàn)法軍的壕溝很深,幾個小時之后,納爾遜下令取消進攻。幾名參加了軍事行動的軍官批評了納爾遜,但是胡德似乎并沒有斥責他。在戰(zhàn)爭的剩余時間里,納爾遜的戰(zhàn)艦一直在西印度群島巡航,在那里,他獲得了許多法國軍隊和西班牙軍隊的戰(zhàn)利品。胡德得知和約簽訂的消息之后,納爾遜于1783年6月底回到英國。
在尼維斯島服役、結(jié)婚和和平時期
↑納爾遜的妻子——納爾遜夫人,本名為弗朗西絲·“芬妮”·尼斯貝特,以前在尼維斯島(為西印度群島的一部分)生活。上圖是英國學校里的一幅畫,約作于1800年,以前被認為是理查德·科斯韋(英語:Richard Cosway;1742年11月5日-1821年7月4日)的作品,這個說法來自于早期復制品。 1783年末,納爾遜訪問法國,在圣奧梅爾與熟人住在一起;在逗留期間,他曾短暫地嘗試學習法語。1784年1月,他回到英格蘭,作為胡德勛爵的隨從,他進入了宮廷。受到當時的派系政治的影響,他考慮作為小威廉·皮特(英語: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759年5月28日-1806年1月23日)的支持者參加議會競選,但是未能進入選區(qū)。
1784年,納爾遜獲得了“玻瑞阿斯”號巡防艦的指揮權(quán),奉命在安提瓜島附近執(zhí)行《航海法案》的規(guī)定。納爾遜討厭安提瓜島,唯一的安慰是他非常欽佩的人——瑪麗·穆塔里夫人[英語:Mary Moutray, 本名為Mary Pemble;1752年(受洗日)–1844年]。這些法案在美國和殖民地都不受歡迎。納爾遜在海軍上將理查德·休斯爵士(英語:Richard Hughes;約1729年-1812年1月5日)的帳下效力,經(jīng)常因為對法案的不同解釋而與上級軍官發(fā)生沖突。納爾遜扣押的美國船只的船長起訴他非法扣押。由于附近的尼維斯島上的商人支持這位美國船長的主張,納爾遜有被監(jiān)禁的危險;他在“玻瑞阿斯”號巡防艦上被隔離了8個月,直到法院做出對他有利的裁決。
在此期間,納爾遜遇到了弗朗西絲·“芬妮”·尼斯貝特,她是一位來自于尼維斯島的一個種植園主家庭的年輕寡婦。納爾遜對她產(chǎn)生了感情。作為回應,她的叔叔約翰·赫伯特(英語:John Herbert;生卒年不詳)給了他一大筆嫁妝。赫伯特和尼斯貝特都隱瞞了一個事實,即他們的財富是假的(他們因財富而聞名),芬妮也沒有透露她因子宮感染而無法生育的事實。他們訂婚之后,赫伯特給納爾遜的嫁妝遠沒有達到他承諾的數(shù)額。
在喬治時代,違背婚約被認為是非常不光彩的,因此納爾遜與尼斯貝特于1787年3月11日在位于尼維斯島的蒙彼利埃莊園舉行了婚禮,不久之后,他在加勒比海海域的任務結(jié)束了。這場婚姻是在位于尼維斯島圣約翰菲格特里區(qū)的無花果樹教堂登記的。納爾遜于7月回到英格蘭,芬妮隨后也回到了英格蘭。
納爾遜一直都在“玻瑞阿斯”號巡防艦上,直到1787年11月,它終于得到了報酬。隨后,他和芬妮在巴斯和倫敦兩地生活,偶爾拜訪納爾遜在諾福克郡的親戚。1788年,他們在納爾遜的童年住所(位于伯納姆索普)定居下來。他現(xiàn)在在預備隊服役,拿著半薪,試圖說服海軍部——以及他認識的其他高層人物,比如胡德——授予他指揮權(quán)。他沒有成功,因為在和平時期,海軍艦艇數(shù)量太少,胡德也沒有為他說情。
納爾遜花時間為前船員尋找工作,處理家庭事務,并在海軍中哄騙聯(lián)系人以獲得職位。1792年,法國革命政府吞并了奧屬尼德蘭(現(xiàn)在的比利時),在傳統(tǒng)意義上,該地區(qū)被保留為緩沖地區(qū)。1793年1月,海軍部召回了納爾遜,并讓他指揮“阿伽門農(nó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擁有64門火炮)。2月1日,法國向英國宣戰(zhàn)。
在地中海地區(qū)服役
1793年5月,納爾遜所在的軍艦隸屬于海軍中將威廉·霍瑟姆(英語:William Hotham;1736年4月8日-1813年5月7日)麾下的一個海軍師,出海作戰(zhàn),當月晚些時候,胡德勛爵的艦隊的其他軍艦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最初,這支艦隊駛往直布羅陀——意圖在地中海地區(qū)建立海上優(yōu)勢——駛向土倫,于7月在土倫港停泊。土倫在很大程度上由溫和的共和派人士和保王黨人士控制,但是受到了國民公會的軍隊的威脅,他們正在向城市進軍。由于物資短缺和懷疑他們的自衛(wèi)能力,城市當局要求胡德將其置于他的艦隊的保護之下。胡德欣然同意了,并派納爾遜前往撒丁王國和那不勒斯王國,請求增援。
在向撒丁王國政府發(fā)送信件之后,“阿伽門農(nó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于9月初抵達那不勒斯王國。在那里,納爾遜會見了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費迪南多四世(即后來的兩西西里王國國王費迪南多一世;意大利語:Ferdinando I Antonio Pasquale Giovanni Nepomuceno Serafino Gennaro Benedetto di Borbone;1751年1月12日-1825年1月4日),隨后會見了英國駐那不勒斯王國大使威廉·漢密爾頓(英語:William Hamilton;1730年12月13日-1803年4月6日)。在關(guān)于增援問題的談判的某個時刻,納爾遜被介紹給了漢密爾頓的新妻子?,敗h密爾頓,她是漢密爾頓的外甥查爾斯·格雷維爾(英語:Charles Francis Greville;1749年5月12日-1809年4月23日)的前情婦。
談判取得了成功,9月中旬,2000名士兵和幾艘軍艦被召集起來。納爾遜所在的軍艦出海追逐一艘法國巡防艦,但是沒能追上它,他所在的軍艦駛向里窩那,然后去了科西嘉島。他于10月5日到達土倫,在那里,他發(fā)現(xiàn)一支龐大的法國軍隊已經(jīng)攻占了位于城市周圍的山丘,并正在轟炸它。胡德仍然抱有幻想,如果有更多的援軍到來,這座城市就能夠守住,他讓納爾遜加入一支分艦隊(??坑诳ɡ麃喞锔浇?。
科西嘉島
1793年10月22日清晨,“阿伽門農(nó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發(fā)現(xiàn)了五艘帆船。納爾遜所在的軍艦接近了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是一支法國分艦隊。他立即追擊,向“墨爾波墨涅”號(擁有40門火炮)開火。在1793年10月22日軍事行動(英語:Action of 22 October 1793)中,他的艦隊給敵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是剩余的法國軍艦轉(zhuǎn)向加入戰(zhàn)斗。意識到自己寡不敵眾,納爾遜選擇撤退并繼續(xù)前往卡利亞里,于10月24日抵達目的地。維修完畢之后,納爾遜所在的“阿伽門農(nó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于10月26日跟隨一支分艦隊[指揮官為海軍準將羅伯特·林齊(英語:Robert Linzee;1739年-1804年10月4日)]駛向突尼斯。
到達之后,納爾遜負責指揮一支由“阿伽門農(nó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三艘巡防艦和一艘單桅縱帆船組成的小型分艦隊,并奉命封鎖法國在科西嘉島的駐軍。1793年12月底,土倫淪陷,這嚴重損害了英國軍隊在地中海地區(qū)的命運。胡德沒有為撤軍做好充足的準備,18艘法國風帆戰(zhàn)列艦落入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軍隊的手中。納爾遜前往科西嘉島,這一任務具有額外的意義,因為它可以為英國提供一個靠近法國海岸的海軍基地。因此,胡德于1794年1月向納爾遜的艦隊增派了軍艦。
2月7日,一支英國突擊部隊登陸該島,此后,納爾遜的艦隊加強了對巴斯蒂亞的封鎖。在這個月剩下的時間里,他的艦隊沿著海岸進行突襲,攔截敵軍的軍艦。進入2月底,圣弗洛朗淪陷(英語:Siege of San Fiorenzo),大衛(wèi)·鄧達斯中將(英語:David Dundas;1735年-1820年2月18日)率領(lǐng)英軍進入巴斯蒂亞郊區(qū)。然而,鄧達斯只是評估了一下敵軍的陣地,然后就率軍撤退了,他認為法軍的壕溝太深,不能冒險進攻。納爾遜說服了胡德,但是陸軍指揮官與海軍指揮官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辯論,這意味著納爾遜的意見直到3月底才得到批準。納爾遜開始從他所在的軍艦上卸下火炮,并把它們安置在位于小鎮(zhèn)周圍的山上。4月11日,英國分艦隊進入港口并開火,而納爾遜則負責指揮地面部隊并開始使用火炮進行轟炸。45天后,該城的守軍投降了。隨后,納爾遜與查爾斯·斯圖爾特中將(英語:Charles Stuart;1753年1月-1801年5月25日)一起率軍準備進攻卡爾維(英語:Siege of Calvi)。
英國軍隊于6月19日在卡爾維登陸,并立即開始向岸上轉(zhuǎn)運火炮,攻占位于該鎮(zhèn)周圍的高地。當納爾遜指揮部隊對敵軍陣地進行持續(xù)性轟炸的時候,斯圖爾特的部隊開始前進。7月12日上午,納爾遜站在一個前沿炮臺前,一顆子彈擊中了附近的防御陣地里的沙袋,石頭和沙子飛濺出來。納爾遜被碎片擊傷右眼,被迫離開這個位置。然而,他的傷口很快就包扎好了,他又回到了戰(zhàn)場。到了7月18日,敵軍的大多數(shù)陣地已被破壞,當晚,斯圖爾特的部隊在納爾遜的部隊的支援下,向主要的防御陣地發(fā)起了猛攻并攻占了它。英軍重新部署了他們的大炮,對卡爾維進行了持續(xù)性轟炸,該鎮(zhèn)的守軍于8月10日投降。在卡爾維圍城戰(zhàn)之后,納爾遜的受損的眼睛的確恢復了部分視力,但據(jù)他自己所說,他只能“……分辨明暗,但是不能分辨物體?!?/p>
熱那亞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Genoa (1795)]和與“都會好”號風帆戰(zhàn)列艦交戰(zhàn)
↑與“都會好”號風帆戰(zhàn)列艦交戰(zhàn)。 在攻占科西嘉島之后,胡德命令納爾遜與熱那亞共和國建立外交關(guān)系——在戰(zhàn)略上,熱那亞共和國是重要的潛在盟友。不久之后,胡德回到英格蘭,海軍上將威廉·霍瑟姆接替了他的職務,成為了地中海地區(qū)海軍總司令。納爾遜的艦隊駛?cè)肜锔C那,“阿伽門農(nó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在進行維修的時候,他在港口會見了其他海軍軍官,并與當?shù)嘏影⒌氯R德·科雷利亞(意大利語:Adelaide Correglia;生卒年不詳)發(fā)生了短暫的戀情。12月,霍瑟姆與艦隊的其他成員一同抵達目的地,納爾遜所在的“阿伽門農(nó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于1794年末和1795年初與他們一起進行了多次巡航。
3月8日,一則消息傳到了霍瑟姆的耳朵里,說法國艦隊已經(jīng)出海,正駛向科西嘉島。他的艦隊立即出發(fā)以攔截他們,納爾遜急切地期待著他的第一次艦隊行動的到來。法國艦隊不愿與英國艦隊交戰(zhàn),3月12日,兩支艦隊互相尾隨。第二天,兩艘法國軍艦相撞,納爾遜的艦隊得以與體型更大的“都會好”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擁有84門火炮)交戰(zhàn)。這場交戰(zhàn)持續(xù)了兩個半小時,直到兩艘法國軍艦的到來,這迫使納爾遜的艦隊轉(zhuǎn)向,造成了重大傷亡和相當大的損失。
3月14日,兩支艦隊在熱那亞戰(zhàn)役中再次交手,在此之前,他們繼續(xù)互相跟蹤。納爾遜的艦隊與其他英國軍艦會合,襲擊了被“監(jiān)察官”號風帆戰(zhàn)列艦牽引的受損的“都會好”號風帆戰(zhàn)列艦。兩艘法國軍艦嚴重受損,被迫投降,納爾遜的艦隊俘獲了“監(jiān)察官”號風帆戰(zhàn)列艦。在海上戰(zhàn)敗之后,法國軍隊放棄了入侵科西嘉島的計劃,回到了港口。
小規(guī)模沖突和從意大利撤退
1795年,整個夏天,納爾遜和他的艦隊都停留在地中海地區(qū)。7月4日,一支由“阿伽門農(nó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幾艘巡防艦和幾艘單桅縱帆船組成的小型艦隊從圣弗洛朗出發(fā),前往熱那亞。7月6日,納爾遜的艦隊遇上了法國艦隊,發(fā)現(xiàn)自己的艦隊被幾艘體型更大的風帆戰(zhàn)列艦追趕。他的艦隊撤退至圣弗洛朗,剛好趕在追擊的法國軍艦前面到達了目的地,當納爾遜所在的軍艦發(fā)射信號彈,向海港內(nèi)的英國艦隊發(fā)出警告的時候,法國艦隊中斷追擊。霍瑟姆的艦隊將法軍追擊至耶爾群島,但是未能使他們采取決定性的行動。發(fā)生了幾場小規(guī)模的交戰(zhàn)(英語:Battle of the Hyères Islands),但是令納爾遜沮喪的是,他沒有參加什么軍事行動。
納爾遜回到熱那亞,他的艦隊在敵國港口和中立國港口攔截和檢查商船,并擊沉可疑船只。納爾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兩棲登陸作戰(zhàn)計劃和海上攻擊計劃,以挫敗正在向熱那亞推進的法國意大利地區(qū)陸軍的進軍計劃,但是霍瑟姆對此卻沒有什么興趣。11月,海德·帕克爵士(英語:Hyde Parker;1739年-1807年3月16日)接替了霍瑟姆的職務,但是意大利局勢迅速惡化:法國軍隊在熱那亞周圍進行突襲,熱那亞城內(nèi)很多居民支持雅各賓派。
11月底,法軍大舉進攻,突破了反法聯(lián)軍的防線,迫使反法聯(lián)軍向熱那亞撤退。納爾遜的艦隊能夠掩護撤退的部隊,防止他們被包圍,但是他麾下的軍艦和人員太少,無法為戰(zhàn)略形勢帶來實質(zhì)性的改變。英國軍隊被迫從意大利港口撤出。11月30日,納爾遜回到科西嘉島,對英軍的失敗感到憤怒和沮喪,并對自己在海軍的未來感到懷疑。
遇見杰維斯(英語:John Jervis;1735年1月9日-1823年3月13日)和撤離地中海地區(qū)
1796年1月,地中海艦隊總司令的職位被移交給了約翰·杰維斯爵士,他任命納爾遜為海軍準將,獨立指揮負責封鎖法國海岸的軍艦。在上半年的時候,納爾遜花時間指揮作戰(zhàn),挫敗法國軍隊的進攻,支援英國在意大利地區(qū)的盟友的軍隊。盡管在攔截法國小型軍艦方面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功——比如在1796年5月31日軍事行動(英語:Action of 31 May 1796)中,納爾遜的分艦隊俘獲了一支由七艘小型軍艦組成的艦隊——他開始感到英國在意大利半島的存在感正迅速變得毫無用處。6月,“阿伽門農(nó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被送回英國進行維修,納爾遜被任命為“首領(lǐ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擁有74門火炮)的指揮官。
同月,法軍向里窩那挺進,并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占了這座城市。納爾遜的艦隊急忙趕到那里,監(jiān)督英國國民的撤離情況,并將他們運送到科西嘉島。之后,杰維斯命令他率領(lǐng)艦隊封鎖新占領(lǐng)的法國港口。7月,他指揮部隊攻占厄爾巴島,但是到了9月,熱那亞共和國打破中立立場,宣布支持法國。到了10月,熱那亞共和國軍隊修建了陣地,再加上法國軍隊的持續(xù)推進,導致英國決定無法再向地中海艦隊提供補給。他們下令將艦隊撤至直布羅陀。納爾遜幫忙監(jiān)督英軍從科西嘉島撤軍,1796年12月,他登上了“米內(nèi)爾沃”號巡防艦,報告了厄爾巴島駐軍的撤退情況。然后,他的艦隊駛向直布羅陀。
在航行過程中,納爾遜的艦隊俘獲了西班牙“圣撒比納”號巡防艦(英語:Action of 19 December 1796),并安排海軍上尉喬納森·卡爾弗豪斯(英語:Jonathan Culverhouse;生卒年不詳)和托馬斯·哈代(英語:Thomas Masterman Hardy;1769年4月5日-1839年9月20日)看管被俘獲的軍艦;他帶著這艘巡防艦的西班牙艦長登上了“米內(nèi)爾沃”號巡防艦?!笆ト霰燃{”號巡防艦隸屬于一支規(guī)模更大的西班牙艦隊,第二天早上,英國艦隊發(fā)現(xiàn)兩艘西班牙風帆戰(zhàn)列艦和一艘西班牙巡防艦正在快速靠近。由于無法擺脫他們,納爾遜最初決定率領(lǐng)艦隊與他們交戰(zhàn),但是卡爾弗豪斯和哈代舉起了英國國旗,他們所在的軍艦向東北方向航行,吸引了西班牙軍艦的注意力,直到他們被俘虜,給了納爾遜逃跑的機會。納爾遜的艦隊繼續(xù)前往厄爾巴島,與英國艦隊會合,并在那里度過了圣誕節(jié)。一月底,他乘船前往直布羅陀——在得知西班牙艦隊從卡塔赫納出發(fā)的消息之后——他所在的軍艦停了足夠長的時間,以接走哈代、卡爾弗豪斯和其他與“圣撒比納”號巡防艦一起被俘獲的船員,然后繼續(xù)穿過海峽,在加的斯與約翰·杰維斯爵士的艦隊會合。
海軍上將,1797年–1801年
圣文生角海戰(zhàn)
↑納爾遜接受“圣尼古拉斯”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的船員們的投降,上圖是理查德·韋斯托爾(英語:Richard Westall;1765年1月2日-1836年12月4日)于1806年創(chuàng)作的畫像。 納爾遜所在的軍艦在圣維森特角附近與約翰·杰維斯爵士的艦隊會合,并報告了西班牙軍隊的動向。杰維斯決定率領(lǐng)艦隊與他們交戰(zhàn),兩支艦隊于1797年2月14日相遇。納爾遜發(fā)現(xiàn)自己所在的軍艦已經(jīng)到了英國艦隊(采用了線式編隊)的后方,他意識到要讓“首領(lǐ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投入戰(zhàn)斗還需要很長時間。納爾遜所在的軍艦沒有繼續(xù)跟隨艦隊,而是違抗命令,沖出艦隊,前去與西班牙先頭艦隊交戰(zhàn)——西班牙先頭艦隊由“圣約瑟夫”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擁有112門火炮)、“圣尼古拉斯”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擁有80門火炮)和“三位一體”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擁有130門火炮)組成。“卡洛登”號風帆戰(zhàn)列艦前來支援納爾遜所在的軍艦,在其協(xié)助下,“首領(lǐ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與這三艘敵艦交戰(zhàn)。
經(jīng)過一個小時的對戰(zhàn)(雙方以側(cè)舷火力交戰(zhàn)),“首領(lǐ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和“卡洛登”號風帆戰(zhàn)列艦都受損嚴重,納爾遜發(fā)現(xiàn)自己所在的軍艦在“圣尼古拉斯”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旁邊。他組織起來一支登艦部隊,一邊喊著:“要么去西敏寺,要么取得一場光榮的勝利!”一邊強迫艦上的船員投降?!笆ゼs瑟夫”號風帆戰(zhàn)列艦試圖前來支援“圣尼古拉斯”號風帆戰(zhàn)列艦,但是與友軍艦艇糾纏在一起,無法動彈。納爾遜率領(lǐng)他的部隊從“圣尼古拉斯”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甲板上來到“圣約瑟夫”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甲板上,并俘獲了它。夜幕降臨時,西班牙艦隊中斷航行,向加的斯駛?cè)?。四艘西班牙軍艦向英國艦隊投降,其中兩艘是向納爾遜的艦隊投降的。
納爾遜的艦隊取得了勝利,但是他沒有直接服從命令。杰維斯十分欣賞納爾遜,所以沒有正式譴責他,但是在他寫的官方戰(zhàn)斗報告中,他沒有提及納爾遜的行為。他的確給第一海軍大臣喬治·史賓賽(英語:George John Spencer;1758年9月1日-1834年11月10日)寫了一封私人信件,他在信中說,納爾遜“對當天的運勢貢獻很大”。納爾遜還寫了幾封關(guān)于他取得的勝利的信,據(jù)報道,他發(fā)起的軍事行動在艦隊中被稱為“納爾遜為登上第一級風帆戰(zhàn)列艦而建造的開放的橋梁”。
納爾遜的說法后來受到了曾在“喬治王子(英語:George III William Frederick;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服役的海軍少將威廉·帕克(英語:William Parker;1743年1月1日-1802年10月31日)的質(zhì)疑。帕克聲稱納爾遜得到了比他承認的還要多的軍艦(多出了幾艘)的支援,當納爾遜登上“圣約瑟夫”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時候,“圣約瑟夫”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的船員已經(jīng)降下旗幟了。納爾遜對他所扮演的角色的描述占了上風,這場勝利在英國廣受歡迎;杰維斯被冊封為圣文森特伯爵,納爾遜于5月17日被授予巴斯騎士級勛章。2月20日,根據(jù)他的資歷和與戰(zhàn)爭無關(guān)的事情,根據(jù)晉升標準,納爾遜被晉升為藍旗艦隊海軍少將。
在加的斯的軍事行動(英語:Assault on Cádiz)
納爾遜將“忒修斯”號風帆戰(zhàn)列艦作為他的旗艦,1797年5月27日,他所在的軍艦被命令停泊在加的斯附近;它負責監(jiān)視西班牙艦隊,等待從美洲殖民地回來的載滿寶藏的西班牙船只。7月3日,他所在的軍艦對敵軍進行了一次轟炸,并親自指揮了一次兩棲攻擊。在軍事行動中,納爾遜所在的專用艇與西班牙指揮官所在的專用艇相撞,兩艘軍艦上的船員之間發(fā)生了肉搏戰(zhàn)。納爾遜兩次都差點被砍倒——但是這兩次——都是一位名叫約翰·賽克斯(英語:John Sykes;生卒年不詳)的船員救了他的命,他自己則承受了傷害,受了重傷。英國的突襲部隊俘獲了這艘西班牙軍艦,并將它拖到“忒修斯”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旁邊。在此期間,納爾遜制定了一個攻占圣克魯斯-德特內(nèi)里費的計劃,旨在從最近抵達的載滿寶藏的船只“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上奪取大量的投資型硬幣。
圣克魯斯-德特內(nèi)里費戰(zhàn)役
↑納爾遜在圣克魯斯-德特內(nèi)里費戰(zhàn)役中負傷;上圖是理查德·韋斯托爾于1806年創(chuàng)作的畫像。 作戰(zhàn)計劃要求海軍艦炮轟炸要與兩棲登陸作戰(zhàn)相結(jié)合。最初的嘗試被取消,因為逆流阻礙了進攻,失去了能讓敵人出其不意的因素。納爾遜立即下令再次進攻,但被擊退。他準備在夜間進行第三次嘗試。盡管他親自率領(lǐng)一個營發(fā)起進攻,但是這次軍事行動以失敗告終,因為西班牙軍隊所做的準備比預期的還要充分,并且占據(jù)著堅固的防御陣地。
在混亂中,有幾艘船未能在正確的位置登陸,而那些成功登陸的船只則被炮彈和葡萄彈洗禮。納爾遜所在的船只到達了預定登陸地點,但當他上岸的時候,他的右臂被一顆火槍子彈擊中,肱骨多處骨折。他被送回“忒修斯”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由外科醫(yī)生托馬斯·埃舍比(英語:Thomas Eshelby;生卒年不詳)治療。一到軍艦上,他就拒絕登上軍艦,他說:
“別管我!我還有兩條腿和一條胳膊。告訴外科醫(yī)生,讓他快點去拿醫(yī)療器械。我知道我一定會失去右臂,右臂越快斷掉越好。”
他的右臂被截去大半,半小時之后,納爾遜又開始向他麾下的船長們發(fā)號施令了。多年以后,他向海軍準將約翰·托馬斯·達科沃斯(英語:John Thomas Duckworth;1748年2月9日-1817年8月31日)辯解說,由于不是天生就是左撇子,所以他沒有寫更長的信。后來,他的截肢部位出現(xiàn)了幻肢的感覺,于是他宣稱自己“找到了靈魂存在的直接證據(jù)”。
與此同時,托馬斯·特魯布里奇爵士(英語:Thomas Troubridge;1757年6月22日-1807年2月1日)率領(lǐng)一支部隊一路打到了主廣場,但是無法繼續(xù)前進。由于他們所在的船只被擊沉,特魯布里奇的部隊無法返回艦隊,他被迫與西班牙指揮官進行談判,英國軍隊被允許撤離。這次遠征沒有達到任何目的,導致登陸部隊傷亡了四分之一。
該分艦隊在特內(nèi)里費島附近又停留了三天,到了8月16日,與約翰·杰維斯勛爵的艦隊(??坑诩拥乃垢浇稀<{爾遜心情很沮喪,他給杰維斯寫了一封信:
“一個左撇子海軍上將永遠不會再被認為是有用的,所以我想去一個非常簡陋的小屋,越快越好,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人騰出空間,讓他為國家服務?!?/p>
他乘坐“海馬”號返回英格蘭,于9月1日抵達斯皮特海德。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圣文生角海戰(zhàn)結(jié)束之后,英國民眾十分崇拜納爾遜,他的傷口為他贏得了同情。他們拒絕將圣克魯斯-德特內(nèi)里費戰(zhàn)役的失敗歸咎于他,而寧愿歸咎于軍務大臣威廉·溫德姆(英語:William Windham;1750年5月14日-1810年6月4日)在圣文生角海戰(zhàn)期間制定的拙劣的作戰(zhàn)計劃,甚至是歸咎于首相小威廉·皮特。
回到英格蘭
1797年10月,納爾遜搬家至倫敦,在此之前,和芬妮一起回到巴斯,尋找專家對他截肢后的傷口進行治療。在倫敦的時候,有消息傳來,鄧肯海軍上將(英語:Adam Duncan;1731年7月1日-1804年8月4日)的艦隊在坎珀當海戰(zhàn)(英語:Battle of Camperdown)中擊敗了巴達維亞共和國艦隊。納爾遜驚呼,如果他參加了這場戰(zhàn)役的話,他寧愿放棄另一只手臂。1797年最后幾個月,他在倫敦休養(yǎng),在此期間,他被授予“倫敦市自由市民”稱號,并且每年可獲得1000英鎊(相當于2021年的11.02萬英鎊)的退伍金。他用這筆錢在伊普斯維奇附近買下了圓木農(nóng)場,打算和芬妮一起在那里養(yǎng)老。盡管納爾遜有這樣的計劃,但是他從未打算住在那里。
盡管外科醫(yī)生無法從他的截肢部位移除中央結(jié)扎部位,這已經(jīng)引起了相當嚴重的炎癥和感染,但是它在12月初自行愈合,納爾遜開始迅速恢復身體健康。他渴望重返海軍部隊,他開始爭取指揮權(quán),并獲得了“閃電”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擁有80門火炮)的指揮權(quán)。由于它還沒有準備好出海,于是納爾遜被任命為“前衛(wèi)”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擁有74門火炮)的指揮官,他任命愛德華·貝里(英語:Edward Berry;1768年4月17日-1831年2月13日)為旗艦指揮官。
法國在地中海戰(zhàn)區(qū)發(fā)起軍事行動,這引起了海軍部的關(guān)注,當時拿破侖(法語:Napoleon Bonaparte;意大利語:Napoleone di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正在法國南部地區(qū)集結(jié)軍隊,但是他的部隊的目的地尚不清楚。納爾遜所在的“前衛(wèi)”號風帆戰(zhàn)列艦將被派往加的斯增援英國艦隊。1798年3月28日,納爾遜命令下屬升起旗幟,然后,他所在的軍艦繼續(xù)航行,與圣文森特伯爵約翰·杰維斯的艦隊會合。圣文森特伯爵約翰·杰維斯讓他率領(lǐng)一支小型艦隊前往土倫偵察法軍的動向。
地中海地區(qū)
追擊法國艦隊
5月17日,納爾遜的艦隊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并在土倫附近占據(jù)了位置,但是他的分艦隊于5月20日被一場強風吹向南方。當英國艦隊正在與風暴對抗的時候,拿破侖麾下的入侵艦隊在海軍中將弗朗索瓦-保羅·布律埃斯·德加里耶(法語:Fran?ois-Paul Brueys d'Aigalliers;1753年2月12日-1798年8月1日)的指揮下繼續(xù)航行。納爾遜從圣文森特伯爵約翰·杰維斯那里得到了增援(一些軍艦),開始率軍追擊。
納爾遜的艦隊開始在意大利海岸尋找拿破侖麾下的艦隊,但是由于缺乏具有快速偵察能力的巡防艦,行動受到阻礙。拿破侖麾下的艦隊已經(jīng)到達馬耳他,在展示武力之后,他迫使駐扎于該島的部隊投降。納爾遜的艦隊跟著他們?nèi)チ四抢?,但是當他到達的時候,法國艦隊已經(jīng)離開了。他與他麾下的艦長們開了一次會,在此之后,他認為拿破侖現(xiàn)在最有可能的目的地是埃及,并決定前往亞歷山大港。然而,當納爾遜的艦隊于6月28日抵達目的地時,他沒有發(fā)現(xiàn)法國艦隊的蹤跡。他十分沮喪,率軍撤退,并開始在港口的東邊尋找法國艦隊。在此期間,7月1日,拿破侖麾下的艦隊抵達亞歷山大港,登陸時,他們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布律埃斯將他的艦隊停泊在阿布基爾灣,準備在必要時支援拿破侖的部隊。
與此同時,納爾遜的艦隊再次穿越地中海,試圖找到法國艦隊,但是沒有成功,他率軍返回那不勒斯,重新接受補給。當他的艦隊再次起航的時候,他的意圖是搜索塞浦路斯附近海域,但是他決定再次經(jīng)過亞歷山大港,進行最后的檢查。一路上,他的艦隊發(fā)現(xiàn)并俘獲了一艘法國商船,這艘商船提供了關(guān)于法國艦隊的第一條消息:在前往亞歷山大港之前的一個月,他們經(jīng)過了克里特島東南部地區(qū)。納爾遜的艦隊急忙趕到港口,但是他再次發(fā)現(xiàn)那里沒有法國艦隊。沿著海岸搜索,1798年8月1日,他的艦隊終于在阿布基爾灣發(fā)現(xiàn)了法國艦隊。
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
↑《1798年8月1日晚上10點,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托馬斯·魯尼(英語:Thomas Luny;1759年5月20日–1837年9月30日)于1834年作] 納爾遜立即為戰(zhàn)斗做準備,重復了他在圣文生角海戰(zhàn)中表達的觀點:“在明天的這個時候以前,我將獲得爵位或者進入西敏寺?!庇炾牶头▏炾牭竭_的時候已經(jīng)很晚了——法國艦隊停泊在一個有利的位置,相比于納爾遜的艦隊,他們擁有更強大的火力——納爾遜的艦隊沒想到他們會發(fā)起進攻。然而,納爾遜立即命令他的艦隊前進。法國士兵將軍艦停泊在沙洲附近,他們相信這樣可以保護它們的左舷不受攻擊;布律埃斯以為英國艦隊會按照慣例從右舷方向向他的中路艦隊發(fā)起攻擊。然而,海軍上校托馬斯·弗利(英語:Thomas Foley;1757年-1833年1月9日)所在的“歌利亞”號風帆戰(zhàn)列艦發(fā)現(xiàn)了沙洲與法國軍艦之間的空隙,并讓下屬駕駛“歌利亞”號風帆戰(zhàn)列艦進入了這條航道。毫無準備的法國艦隊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兩邊都遭到了攻擊;英國艦隊分散開來,一些軍艦跟隨弗利所在的“歌利亞”號風帆戰(zhàn)列艦,另外一些軍艦沿著法國艦隊的右舷方向前進。
英國艦隊很快就大量地投入了戰(zhàn)斗,沿著法國艦隊的方向前進,一艘接一艘地與法國軍艦交戰(zhàn)。納爾遜所在的“前衛(wèi)”號風帆戰(zhàn)列艦親自與“斯巴達”號風帆戰(zhàn)列艦交戰(zhàn),同時也受到了“北風之神”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攻擊。八點鐘左右,他和愛德華·貝里站在后甲板上,法軍的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前額。他倒在甲板上,一塊破皮遮住了他那只好的眼睛。他雙目失明,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覺得自己肯定會死,大聲喊道:“我要死了。請代我向我的妻子問好?!彼粠У较旅嫒タ赐饪漆t(yī)生。在對納爾遜進行檢查之后,外科醫(yī)生宣布傷口不會威脅生命,并臨時包扎了傷口。
在兩邊英國艦隊的火力轟擊之下,法國先頭艦隊開始投降,取得了勝利的英國軍艦繼續(xù)沿著法國艦隊的方向前進,使得布律埃斯的旗艦——“東方”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擁有118門火炮)處于猛烈的持續(xù)火力之下。在這次轟炸中,“東方”號風帆戰(zhàn)列艦著火了,后來爆炸了。納爾遜短暫地來到甲板上指揮戰(zhàn)斗,但是在目睹“東方”號風帆戰(zhàn)列艦被摧毀之后,他又回到了外科醫(yī)生那里。
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對拿破侖對東方的野心是一個重大打擊。艦隊被摧毀了;“東方”號風帆戰(zhàn)列艦、另一艘風帆戰(zhàn)列艦和兩艘巡防艦被燒毀,七艘擁有74門火炮的風帆戰(zhàn)列艦和兩艘擁有80門火炮的風帆戰(zhàn)列艦被俘獲。僅有兩艘風帆戰(zhàn)列艦和兩艘巡防艦成功逃脫。被拿破侖派往埃及的部隊被困住了。拿破侖的部隊沿著地中海海岸向北進攻,但是在海軍上校西德尼·史密斯爵士(英語:William Sidney Smith;1764年6月21日-1840年5月26日)的艦隊的支援下,土耳其守軍在阿卡圍城戰(zhàn)[英語:Siege of Acre (1799)]中擊敗了他的部隊。隨后,拿破侖離開部隊,乘船航行回法國,躲避英國軍艦的偵察。
考慮到它的戰(zhàn)略重要性,像厄恩利·布拉德福德(英語:Ernle Dusgate Selby Bradford;1922年1月11日-1986年5月8日)這樣的歷史學家認為納爾遜在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中取得的成就是他軍旅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甚至比七年后他在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中取得的成就還要重要。
榮譽
↑《漢密爾頓夫人要么是邁那得斯,要么是阿里阿德涅》[伊莉莎白·露易絲·維杰·勒布倫(法語:élisabeth Louise Vigée Le Brun;1755年4月16日-1842年3月30日)約于1790年作];這幅畫一直都掛在納爾遜的床的上方,直到他去世。 納爾遜給海軍部寫了幾封信,在他的監(jiān)督下,“前衛(wèi)”號風帆戰(zhàn)列艦進行了臨時維修,然后,他所在的軍艦航行至那不勒斯,在那里,他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慶祝。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費迪南多四世在漢密爾頓一家人的陪同下,在納爾遜抵達港口的時候親自迎接他,威廉·漢密爾頓爵士邀請納爾遜住在他的家里。1798年9月,納爾遜過生日,大家為他舉行了慶祝活動,他參加了漢密爾頓家的宴會,在那里,其他軍官開始注意到他對漢密爾頓夫人埃瑪獻殷勤。
杰維斯勛爵本人也開始擔心納爾遜的行為,但在10月初,納爾遜的艦隊取得勝利的消息傳到倫敦,掩蓋了這件事。第一海軍大臣喬治·史賓賽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暈倒了。全國各地出現(xiàn)了慶祝場面;人們舉辦舞會和慶功宴,教堂的鐘聲響起。倫敦市政府授予納爾遜和他麾下的艦長們禮品劍,而國王(英語:George III William Frederick;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則下令給他們頒發(fā)特殊的獎章。俄國沙皇保羅一世(俄語:Па?вел I Петро?вич Рома?нов;拉丁化俄語:Pavel I Petrovich Románov;1754年10月1日-1801年3月23日)送給納爾遜一份禮物;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三世(拉丁化奧斯曼土耳其語:Selim-i salis;土耳其語:III. Selim;英語:Selim III bin Mustafa;1761年12月24日-1808年7月28日)授予納爾遜土耳其新月勛章,還將其蘇丹纏頭巾上的用鉆石鑲嵌的專用帽飾贈送給納爾遜,以表彰納爾遜在恢復奧斯曼帝國對埃及的統(tǒng)治方面所起的作用。
塞繆爾·胡德在與首相交談之后,告訴納爾遜的妻子芬妮,她的丈夫可能會被授予子爵爵位,就像杰維斯在圣文生角海戰(zhàn)結(jié)束之后被授予伯爵爵位、亞當·鄧肯在坎珀當海戰(zhàn)結(jié)束之后被授予子爵爵位一樣。然而,史賓賽勛爵對此表示異議,認為納爾遜只是奉命指揮一支分艦隊——而不是擔任艦隊總司令——這樣的裁決將開創(chuàng)一個不受歡迎的先例。相反,納爾遜被授予“尼羅河的納爾遜男爵”頭銜。
那不勒斯戰(zhàn)役
納爾遜對史賓賽勛爵的決定感到沮喪,并宣布他寧可沒有頭銜,也不愿僅僅獲得男爵爵位。然而,那不勒斯市民對他的關(guān)注,他在王國精英當中享有的威望,以及他在漢密爾頓家的舒適生活,都使他感到振奮。他經(jīng)常去他們家參加為他舉行的活動,或者和?,斠黄鹩斡[附近的景點。?,攷缀跻恢备谒磉叄浆F(xiàn)在為止,他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她。
海軍部下令封鎖駐扎于亞歷山大港和馬耳他的法軍,納爾遜把這項任務交給了他麾下的艦長塞繆爾·胡德(英語:Samuel Hood;1762年11月27日-1814年12月24日)和亞歷山大·鮑爾(英語:Alexander John Ball;意大利語:Alessandro Giovanni Ball;1757年7月22日-1809年10月25日)。盡管他很享受他在那不勒斯的生活方式——盡管他認為這是一個“充滿著小提琴手和詩人、妓女和惡棍的國度”,但是他覺得這并不令人滿意——納爾遜開始考慮回到英格蘭。然而,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費迪南多四世剛剛面臨來自于他的妻子——奧地利的瑪麗亞·卡羅琳娜(德語:Maria Carolina Luise Josefa Johanna Antonia;1752年8月13日-1814年9月8日)的長期壓力,她主張對法國采取侵略性的外交政策;五年前,她的妹妹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王后(德語:Maria Antonia Josefa Johanna;法語:Marie Antoinette Josèphe Jeanne;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在這個國家被斬首。威廉·漢密爾頓爵士與瑪麗亞·卡羅琳娜王后達成協(xié)議,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費迪南多四世最終同意對法國宣戰(zhàn)。
1798年11月下旬,那不勒斯王國軍隊在奧地利將領(lǐng)馬克·萊貝里希(德語:Karl Freiherr Mack von Leiberich;1752年8月25日-1828年12月22日)的率領(lǐng)下,在納爾遜的艦隊的支援下,從法國軍隊手中奪回了羅馬。法軍在羅馬城外重新集結(jié),得到增援之后,擊潰了那不勒斯王國軍隊。在一片混亂中,那不勒斯王國軍隊逃回了那不勒斯,追趕他們的法軍緊隨其后。納爾遜匆忙組織王室成員、幾位貴族和英國國民撤離——包括漢密爾頓一家人。撤離行動于12月23日開始,12月26日,他們安全到達巴勒莫,在此之前,他們經(jīng)歷了大風。
隨著王室成員的離開,那不勒斯陷入了無政府狀態(tài)。一月,有消息傳到巴勒莫,說法國軍隊在尚皮奧內(nèi)將軍(法語:Jean-étienne Vachier Championnet;1762年4月13日-1800年1月9日)的率領(lǐng)下進入了這座城市,宣布成立帕特諾珀共和國。納爾遜于1799年2月14日被晉升為紅旗艦隊海軍少將,并在封鎖那不勒斯的過程中忙活了幾個月,與此同時,在樞機魯福(意大利語:Fabrizio Dionigi Ruffo;1744年9月16日-1827年12月13日)的領(lǐng)導下,一支廣受歡迎的被稱為“圣信軍”的反革命力量向這座城市進軍并將其奪回。6月下旬,魯福的部隊進入那不勒斯,迫使法國軍隊和他們的支持者們撤退至城市的防御工事內(nèi),因為紀律不佳,那不勒斯王國軍隊爆發(fā)了騷亂,士兵們開始搶劫。
對流血事件感到沮喪的魯福同意率軍向雅各賓派的軍隊投降,雅各賓派的軍隊允許他們安全進入法國。納爾遜于6月24日抵達那不勒斯,發(fā)現(xiàn)條約已經(jīng)生效。后來他所扮演的角色仍然存在爭議。在“閃電”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納爾遜被激怒了,在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費迪南多四世的支持下,他堅持認為叛軍必須無條件投降。他們拒絕了。納爾遜似乎心軟了,雅各賓派的軍隊向等待著的運輸船進發(fā)。納爾遜隨后下令扣押了運輸船。
他的部隊將那些在條約簽訂之后投降的士兵們帶進武裝警衛(wèi)隊關(guān)押,此外,前海軍上將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意大利語:Francesco Caracciolo;1752年1月18日-1799年6月30日)也遭到了關(guān)押,他曾在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費迪南多四世統(tǒng)治時期負責指揮那不勒斯王國海軍,但是在雅各賓派的短暫統(tǒng)治時期,他改變了立場。納爾遜下令由軍事法庭對他進行審判,并拒絕了卡拉喬洛提出的由英國軍官主持審判的要求??ɡ瓎搪逡膊槐辉试S傳喚證人為自己辯護,并被交給那不勒斯王國保王派軍官審判。他被判處死刑??ɡ瓎搪逡蟊粯寷Q,而不是被絞死,但是納爾遜遵照漢密爾頓夫人的密友瑪麗亞·卡羅琳娜王后的意愿,也拒絕了這一要求,甚至無視法院提出的給卡拉喬洛24個小時的準備時間的要求。當天下午5點,卡拉喬洛在那不勒斯王國“彌涅耳瓦”號巡防艦上被絞死。
納爾遜將大部分支持雅各賓派的士兵們留在運輸船上,并開始挑出數(shù)百人接受審判和處決,盡管漢密爾頓夫婦和瑪麗亞·卡羅琳娜王后都請求特赦他們,但是他拒絕讓他們干預。當運輸船最終被允許將支持雅各賓派的士兵們運送回法國的時候,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還活著。1799年8月13日,為了獎勵他對君主制的支持,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費迪南多四世授予納爾遜新設(shè)立的“布龍?zhí)┕簟鳖^銜,在西西里王國貴族中,他將其作為永久財產(chǎn),此外,在位于圣瑪麗亞-迪馬尼亞切的前本篤會修道院內(nèi),他也擁有地產(chǎn)——后來被他改造成了“納爾遜城堡”——位于布龍?zhí)╂?zhèn)和馬尼亞切鎮(zhèn)之間,后來被稱為“納爾遜公國”。
1799年,被關(guān)押在??坑诎屠漳浇钠咸蜒罉系呐`們受到了虐待,納爾遜對此提出反對,并進行了干預,以確保他們獲釋。納爾遜向葡萄牙指揮官尼扎侯爵請愿:
“作為朋友,作為英國海軍上將——這是對我的恩惠,也是對我的國家的恩惠——求求你把那些奴隸交給我?!?/p>
尼扎侯爵默許了這一不尋常的要求,允許24名奴隸被轉(zhuǎn)移到“好市民”號護衛(wèi)艦上;他們對納爾遜的祝福響遍了整個港口,他們的名字也被寫進了這艘單桅縱帆船的本就很擁擠的花名冊當中。
↑馬耳他海戰(zhàn)(英語:Battle of the Malta Convoy)。
馬耳他圍城戰(zhàn)[英語:Siege of Malta (1798–1800)]
納爾遜于8月回到巴勒莫,9月,在約翰·杰維斯勛爵的繼任者——第一代凱斯子爵喬治·埃爾芬斯通(英語:George Keith Elphinstone, 1st Viscount Keith;1746年1月7日-1823年3月10日)的艦隊離開這里去追趕法國艦隊和西班牙艦隊并進入大西洋之后,他成為了地中海地區(qū)艦隊的高級軍官。1799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納爾遜都在位于那不勒斯的王宮里度過,但是在1800年2月,凱斯勛爵埃爾芬斯通回來之后,他又率領(lǐng)艦隊出海了。凱斯勛爵埃爾芬斯通命令納爾遜的艦隊協(xié)助圍攻馬耳他——英國皇家海軍正對其進行嚴密封鎖。2月18日,“慷慨”號風帆戰(zhàn)列艦——在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中幸存下來的軍艦——被英國艦隊發(fā)現(xiàn)了,納爾遜率領(lǐng)艦隊追趕它,在短暫的戰(zhàn)斗之后,英國艦隊將其俘獲,并贏得了凱斯勛爵埃爾芬斯通的認可。1800年4月,納爾遜與漢密爾頓夫婦從那不勒斯乘坐“閃電”號風帆戰(zhàn)列艦在馬耳他附近進行了短暫的巡航,并在馬爾薩什洛克停泊。在這里,納爾遜與?,敼_住在一起,并由托馬斯·特魯布里奇和托馬斯·格雷厄姆(英語:Thomas Graham;1748年10月19日-1843年12月18日)招待。正是在這段時間里,納爾遜與?,敗h密爾頓夫人的私生女霍拉蒂亞·納爾遜(英語:Horatia Nelson Thompson;1801年1月29日-1881年3月6日)很可能被懷上了。
納爾遜和他的上級關(guān)系不好;他因為不服從命令而聲名鵲起,一開始他拒絕了凱斯勛爵埃爾芬斯通的派軍艦前來的請求,有時還以身體不好為由擅自返回巴勒莫。凱斯勛爵埃爾芬斯通寫的報告,以及納爾遜與?,敗h密爾頓關(guān)系密切的傳言,現(xiàn)在在倫敦到處流傳,史賓賽勛爵寫了一封措辭尖銳的信,建議他回家:
你在英國比在住于外國宮廷內(nèi)的任何不熱鬧的場合更有可能恢復健康和體力,無論你提供的服務多么令人尊敬和感激。
回到英格蘭
↑納爾遜收藏的肖像畫(上面畫的是1800年的?,敗h密爾頓)。
↑一張來自于斯泰爾家族/沃德家族的收藏世界的霍拉蒂亞·沃德(本姓“納爾遜”)的古董肖像照;霍拉蒂亞是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勛爵和?,敗h密爾頓夫人的女兒。 威廉·漢密爾頓爵士被召回英國,這進一步促使納爾遜回歸。6月,納爾遜離開馬耳他,將瑪麗亞·卡羅琳娜王后和她的侍從送到里窩那。到達之后,納爾遜將他的旗艦換成了“亞歷山大”號風帆戰(zhàn)列艦,但是他又一次不服從凱斯勛爵埃爾芬斯通的命令,拒絕與主力艦隊會合。凱斯勛爵埃爾芬斯通親自前往里窩那,要求王后作出解釋,并拒絕了王后的允許讓英國軍艦運送她的請求。面對凱斯勛爵埃爾芬斯通的要求,納爾遜不情愿地降下了旗幟,向漢密爾頓夫人的請求低頭,從陸路返回英格蘭。
納爾遜、漢密爾頓一家人和其他幾位英國旅行者于7月13日離開里窩那前往佛羅倫薩。他們在的里雅斯特和維也納停留,在維也納,他們逗留了三個星期,在那里,他們受到了當?shù)刭F族的款待,并欣賞了海頓(德語: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的《緊縮時期的彌撒》,這首音樂現(xiàn)在以納爾遜的名字命名。那年8月,當他們造訪艾森施塔特的時候,海頓會見了他們。到了9月,他們到達了布拉格,后來又造訪了德累斯頓、德紹和漢堡;在那里,他們登上了一艘開往大雅茅斯的郵船,于11月6日抵達目的地。納爾遜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在宣誓成為自治市鎮(zhèn)的自由人之后,他贏得了聚集的人群的掌聲。隨后,他前往倫敦,于11月9日抵達目的地。
他進入宮廷,并在許多宴會和舞會上擔任貴賓。在此期間,芬妮·納爾遜與?,敗h密爾頓夫人第一次見面;據(jù)報道,納爾遜對他的妻子冷淡、疏遠,而他對漢密爾頓夫人的關(guān)注和她的肥胖問題成為了流言蜚語的主題。隨著婚姻的破裂,納爾遜甚至開始討厭和芬妮呆在一個房間里。圣誕節(jié)前后,事情到了緊要關(guān)頭。據(jù)納爾遜的律師所說,芬妮向納爾遜下了最后通牒,問他是選擇她還是選擇漢密爾頓夫人。納爾遜回答說:
我真誠地愛著你,但是我無法忘記我對漢密爾頓夫人的義務,也無法不帶著愛慕之情去談論她。
兩人再也沒有住在一起。
波羅的海地區(qū)
到達英格蘭后不久,納爾遜被任命為海峽艦隊的副指揮官,在約翰·杰維斯勛爵的帳下效力。1801年1月1日,他被晉升為藍旗艦隊海軍中將,并前往普利茅斯,1月22日,他成為該市自由市民。1801年1月29日,?,敗h密爾頓夫人生下了他們的女兒霍拉蒂亞。納爾遜很高興,但是,隨后,令他失望的是,他被命令將他的旗艦從“圣約瑟夫”號風帆戰(zhàn)列艦換成“圣喬治”號風帆戰(zhàn)列艦,為遠征波羅的海地區(qū)的計劃做準備。
英國軍艦對法國實施貿(mào)易封鎖,攔截和搜查他們的商人,俄國、普魯士、丹麥-挪威聯(lián)合王國和瑞典這幾個國家的政府對此感到厭倦,它們組成了一個聯(lián)盟,以打破封鎖。納爾遜的艦隊與海軍上將海德·帕克爵士的艦隊在雅茅斯會合,并于3月從那里駛向丹麥海岸。在他們抵達之后,帕克傾向于封鎖丹麥并控制波羅的海的入口,但是納爾遜敦促對??坑诟绫竟鄣牡?挪威聯(lián)合王國艦隊采取先發(fā)制人的攻擊。他說服帕克允許他率軍發(fā)起進攻,并得到了大量增援。帕克本人所在的軍艦將留在卡特加特海峽等待,在瑞典艦隊或者俄國艦隊到來的時候,他的艦隊負責掩護納爾遜的艦隊。
哥本哈根戰(zhàn)役
↑《1801年4月2日哥本哈根戰(zhàn)役》[尼古拉斯·波科克(英語:Nicholas Pocock;1740年3月2日-1821年3月9日)作,現(xiàn)藏于倫敦格林尼治國家航海博物館]。納爾遜的艦隊與丹麥-挪威聯(lián)合王國艦隊交火,背景是哥本哈根市。
↑這只玻璃杯是納爾遜勛爵為紀念他在哥本哈根戰(zhàn)役中的勝利而委托他人制作的一套玻璃杯之一。 1801年4月2日早晨,納爾遜的艦隊開始向哥本哈根港推進。對英國艦隊來說,戰(zhàn)斗從一開始就很糟糕,“阿伽門農(nóng)”號風帆戰(zhàn)列艦、“貝羅那”號風帆戰(zhàn)列艦和“羅素”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擱淺,艦隊的其他軍艦遭到了丹麥海岸炮臺的火力打擊(比預期更猛烈)。海德·帕克爵士發(fā)出了讓納爾遜的艦隊撤退的信號,理由是:
看在納爾遜的份上,我會發(fā)出召回信號。如果他有條件繼續(xù)行動,他將無視它;如果他沒有,這將是他率軍撤退的借口,他沒有責任。
指揮“大象”號風帆戰(zhàn)列艦作戰(zhàn)的納爾遜從海軍通訊兵上尉弗雷德里克·蘭福德(英語:Frederick Langford;生卒年不詳)那里得知了這個信號,但是他憤怒地回應道:“我告訴過你,讓你留意丹麥海軍準將,告訴我他什么時候投降。”隨后,他轉(zhuǎn)向旗艦指揮官托馬斯·弗利,說道:“你知道嗎,弗利,我只有一只眼睛。有時候,我有選擇視而不見的權(quán)利?!彼麑⑼h鏡舉到他的一只失明的眼睛跟前,說道:“我真的沒有看到信號?!?/p>
這場戰(zhàn)爭持續(xù)了三個小時,丹麥-挪威聯(lián)合王國艦隊和英國艦隊都遭受了嚴重的損失。最后,納爾遜給丹麥指揮官弗雷德里克王儲(丹麥語:Frederik 6. af Danmark;挪威語:Frederik VI av Danmark og Norge;英語:Frederick VI of Denmark;1768年1月28日-1839年12月3日)寫了一封信,要求停戰(zhàn),弗雷德里克王儲接受了這封信。事后回想起來,帕克對納爾遜發(fā)起的軍事行動表示贊同,第二天,納爾遜有幸前往哥本哈根,開始正式談判。在那天晚上的宴會上,他告訴弗雷德里克王儲,這是他參加過的最激烈的戰(zhàn)役。戰(zhàn)爭的結(jié)果——以及隨后數(shù)周的談判——休戰(zhàn)14周,納爾遜成為波羅的海艦隊總司令,帕克于5月被召回。
作為勝利的獎勵,他于1801年5月19日被冊封為“尼羅河和諾??丝げ{姆索普的納爾遜子爵”。此外,1801年8月4日,他被冊封為“尼羅河和諾??丝は柌盏募{爾遜男爵”,專門給他的父親和姐妹們留了一筆錢。納爾遜于5月乘船前往俄國在塔林的海軍基地,并在那里得知武裝中立條約將被廢除。他對這次考察的結(jié)果很滿意,于7月1日回到了英格蘭。
離開英格蘭,1801年-1803年
在法國,拿破侖集結(jié)部隊準備入侵英國(英語:Napoleon's planned invas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在倫敦短暫逗留之后,納爾遜再次拜訪了漢密爾頓家族,他被派去負責保衛(wèi)英吉利海峽,以防止法國軍隊入侵。1801年夏天,他所在的軍艦在法國海岸進行偵察,但是除了在8月對布洛涅發(fā)起了一次失敗的進攻(英語:Raids on Boulogne)之外,幾乎沒有發(fā)起什么軍事行動。10月1日,英法兩國簽署了《亞眠和約》,但是納爾遜——身體狀況又變差了——他再次回到英國,與威廉·漢密爾頓爵士和漢密爾頓夫人住在一起。10月30日,納爾遜在上議院發(fā)表了支持阿丁頓(英語:Henry Addington;1757年5月30日-1844年2月15日)政府的演講,之后,他定期出席議會會議。
大旅行
1802年夏天,納爾遜和漢密爾頓一家人開始了英格蘭之旅和威爾士之旅,造訪了牛津(星星旅館)、牛津郡伍德斯托克[第四代馬爾博羅公爵喬治·史賓賽(英語:George Spencer, 4th Duke of Marlborough;1739年1月26日-1817年1月29日)的住所——布萊尼姆宮]、格洛斯特、迪恩森林和威河畔羅斯,然后乘船前往蒙茅斯、阿伯加文尼、布雷肯、卡馬森、米爾福德港(紐因旅館)、騰比、斯旺西、卡馬森和梅瑟蒂德菲爾(星星旅館),參觀了斯法爾夫法鋼鐵廠,看了一下這個為他的旗艦——“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制造了104門火炮的地方,然后又去了菲弗斯加迪寧[教練旅館,現(xiàn)在小鎮(zhèn)和旅館均被改名為“納爾遜”(位于卡菲利自治市)]、蒙茅斯(博福特兵工廠)、赫里福德、拉德洛、伍斯特(霍普波勒旅館)、伯明翰(風格酒店)、沃里克和奧爾索普(史賓賽勛爵的住所),9月5日(星期日),他回到默頓坊,沿途經(jīng)過許多其他城鎮(zhèn)和村莊。納爾遜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被視為英雄(在伍德斯托克除外),是為歌頌他而舉行的慶?;顒拥闹行娜宋?。
9月,漢密爾頓夫人為納爾遜購買了默頓坊,這是位于薩里郡默頓的一處鄉(xiāng)間莊園(現(xiàn)位于倫敦西南部邊境),納爾遜與漢密爾頓一家人住在那里,直到威廉·漢密爾頓于1803年4月6日去世。
愛德華·德斯帕德(英語:Edward Marcus Despard;1751年–1803年2月21日)因叛國罪受審,納爾遜擔任證人
1803年1月,前戰(zhàn)友愛德華·德斯帕德上校因叛國罪受審,納爾遜作為品德信譽見證人出庭。德斯帕德,他一直在倫敦的激進派圈子里活動——他是倫敦通訊協(xié)會和聯(lián)合愛爾蘭人會的成員——他被指控是陰謀暗殺國王喬治三世并占領(lǐng)倫敦塔的主謀;即所謂的“德斯帕德陰謀案”。在法庭上,納爾遜回憶了他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與德斯帕德一起在加勒比地區(qū)服役的經(jīng)歷:
“我們一起去了西班牙殖民地主要部分;許多個夜晚,我們一起穿著衣服睡在地上;我們一起測量了敵軍城墻的高度。在這段時間里,沒有人能對他的君王和他的國家表現(xiàn)出如此的熱情與忠誠?!?/p>
然而,在盤問之下,納爾遜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失去了與德斯帕德的聯(lián)系”。
納爾遜進一步向首相亨利·阿丁頓請求寬恕,后來后者告訴納爾遜,“他和他的家人在晚飯后坐起來,為這封信哭泣”。據(jù)報道,在德斯帕德于2月被處決后,芬妮·納爾遜夫人將德斯帕德上校的牙買加妻子凱瑟琳·德斯帕德(英語:Catherine Despard;?-1815年)置于她的“保護”之下。
重返海軍部隊,1803年
納爾遜被任命為地中海艦隊總司令,并將第一級風帆戰(zhàn)列艦“勝利”號作為他的旗艦。他在樸茨茅斯與其會合,在那里,他接到了前往馬耳他的命令,并在那里指揮一支分艦隊,然后參加了對土倫的封鎖。納爾遜于1803年7月抵達土倫,并在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里執(zhí)行封鎖任務。1804年4月23日,還在海軍部隊服役的時候,他就被晉升為白旗艦隊海軍中將。1805年1月,法國艦隊在海軍上將皮埃爾-夏爾·維爾納夫(法語:Pierre-Charles-Jean-Baptiste-Silvestre de Villeneuve;1763年12月31日–1806年4月22日)的指揮下,逃離了土倫,躲過了英國艦隊的封鎖線。納爾遜開始率領(lǐng)艦隊追擊,但是在搜索了地中海東部地區(qū)之后,他得知法國艦隊被大風吹回了土倫。四月份,維爾納夫的艦隊第二次設(shè)法出逃,這一次他的艦隊成功地穿過了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了大西洋——前往西印度群島。
↑《1805年7月23日,海軍上將羅伯特·卡爾德爵士(英語:Robert Calder;1745年7月2日-1818年8月31日)的艦隊在菲尼斯特雷角發(fā)起軍事行動》[威廉·安德森(英語:William Anderson, 或Wiliam Anderson;1757年–1837年5月27日)作,現(xiàn)藏于格林尼治國家航海博物館] 納爾遜的艦隊進行了追擊,但是在抵達加勒比海之后,直到6月結(jié)束,他們都在花時間尋找這支艦隊,結(jié)果一無所獲。維爾納夫違反了拿破侖的命令,在返回歐洲之前,他的艦隊曾在這些島嶼附近短暫巡航。返回的法國艦隊被羅伯特·卡爾德爵士的英國艦隊攔截,并參加了菲尼斯特雷角海戰(zhàn)[英語:Battle of Cape Finisterre (1805)],但是他們成功到達費羅爾,損失很小。納爾遜的艦隊于7月底回到直布羅陀,從那里前往英格蘭,他對自己的艦隊未能與法國艦隊交戰(zhàn)而感到沮喪,并希望自己受到譴責。
令他驚訝的是,人們聚集在一起,觀看他的到來,他受到了人群的熱烈歡迎。英國高級官員祝賀他堅持密切追擊,稱贊他從法國入侵部隊手中拯救了西印度群島。納爾遜在倫敦短暫停留,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會受到人們的歡呼,之后他去默頓坊看望漢密爾頓夫人,她于8月底抵達這里。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他在那里招待了他的一些朋友和親戚,并開始計劃與敵軍艦隊進行一次盛大的交戰(zhàn),這將使他的敵人感到驚訝,迫使他們陷入一場鐵圈球式的戰(zhàn)斗。
海軍上校亨利·布萊克伍德(英語:Henry Blackwood;1770年12月28日-1832年12月17日)于9月2日早些時候抵達默頓,帶來了一個消息:法國艦隊與西班牙艦隊會合了,目前正??坑诩拥乃埂<{爾遜急忙趕到倫敦,在那里,他會見了內(nèi)閣部長,并被授權(quán)指揮艦隊封鎖加的斯。9月24日,他與陸軍及殖民地大臣卡蘇里勛爵(英語:Robert Stewart;1769年6月18日-1822年8月12日)舉行了其中一次會議,正是在等待開會的時候,納爾遜與阿瑟·韋爾斯利少將(英語:Arthur Wellesley, 1st Duke of Wellington;1769年5月1日-1852年9月14日)——即后來的威靈頓公爵——在等候區(qū)見過面。威靈頓公爵等著聽取關(guān)于他在印度的軍事行動的情況的匯報,納爾遜等著聽取他的追擊行動和未來計劃。威靈頓公爵后來回憶說:“(納爾遜)立刻和我攀談起來,如果我能稱之為‘攀談’的話,因為那幾乎都是他的事,都是關(guān)于他自己的,實際上,他的風格是如此的虛榮與愚蠢,以至于讓我感到驚訝與厭惡?!睅追昼姾?,納爾遜離開了房間,但是在被告知他的同伴是誰之后,他又回來了,與年輕的威靈頓公爵進行了更認真、更能展現(xiàn)智慧的討論。談話持續(xù)了一刻鐘,內(nèi)容包括戰(zhàn)爭、殖民地狀況和地緣政治形勢等。威靈頓公爵回憶說:“我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比這更讓我感興趣的談話了。”這是兩人唯一的一次會面。
納爾遜短暫地回到默頓處理他的事務,并向?,敻鎰e,然后回到倫敦,然后去了樸茨茅斯;9月14日清晨到達那里。他和他的朋友貿(mào)易委員會副主席喬治·羅斯(英語:George Rose;1744年6月17日-1818年1月13日)和海軍主計長喬治·坎寧(英語:George Canning;1770年4月11日-1827年8月8日)在喬治旅館吃了早飯。在吃早餐的時候,納爾遜出現(xiàn)在旅館的消息傳開了,一大群祝福者聚集在一起。他們陪同納爾遜登上駁船,并為他歡呼,納爾遜舉著帽子表示感謝。據(jù)記載,他轉(zhuǎn)身對他的同僚說:“我以前受過他們的歡呼;我現(xiàn)在得到了他們的心?!眹^人群隨納爾遜走向碼頭,羅伯特·騷塞(英語:Robert Southey;1774年8月12日-1843年3月21日)對此進行了報道:“許多人淚流滿面,許多人在他走過時跪在他的面前為他送上祝福。”
9月27日,“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與英國艦隊會合,駛離了加的斯,納爾遜接替了海軍中將卡思伯特·科林伍德的職務。在接下來的幾周里,為了這場在他預期之內(nèi)的戰(zhàn)爭,納爾遜準備和完善了他的戰(zhàn)術(shù),并與他麾下的艦長們一起吃飯,以確保他們理解他的意圖。他設(shè)計了一個進攻計劃,預計法西聯(lián)合艦隊將排成傳統(tǒng)的戰(zhàn)列線。根據(jù)他自己在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和哥本哈根戰(zhàn)役中的經(jīng)驗,以及鄧肯在坎珀當海戰(zhàn)中的戰(zhàn)例和羅德尼[英語:George Brydges Rodney;1718年2月13日(受洗日)-1792年5月24日]在桑特海峽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the Saintes)中的戰(zhàn)例,納爾遜決定將他的艦隊分成幾支分艦隊,而不是排成一條與敵軍平行的類似的戰(zhàn)列線。然后,這些分艦隊將在許多地方分割敵軍的隊形,從而使一場混亂的戰(zhàn)斗得以展開。在未參加交戰(zhàn)的敵艦前來支援之前,英國艦隊可以占據(jù)壓倒性的優(yōu)勢并殲滅部分敵軍編隊。
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1805年
準備
在維爾納夫的指揮下,法西聯(lián)合艦隊一共有33艘風帆戰(zhàn)列艦。拿破侖原本打算讓維爾納夫的艦隊駛?cè)胗⒓{,掩護他的部隊,確保入侵英國的計劃的實施。然而,奧地利和俄國加入戰(zhàn)爭,迫使拿破侖取消了這次入侵計劃,并將軍隊轉(zhuǎn)移至德國。維爾納夫一直不愿意率領(lǐng)艦隊冒險與英國艦隊交戰(zhàn),這種不情愿的情緒導致拿破侖派遣海軍中將弗朗索瓦·羅西利(法語:Fran?ois étienne de Rosily-Mesros;1748年1月13日-1832年11月12日)前往加的斯,以指揮艦隊。隨后,羅西利讓艦隊駛?cè)氲刂泻?,讓部隊登陸那不勒斯,然后艦隊在土倫靠岸。維爾納夫決定在他的繼任者到來之前讓艦隊開出港口。1805年10月20日,負責巡邏的英國巡防艦發(fā)現(xiàn)法國艦隊駛出港口,納爾遜被告知他們似乎正在向西航行。
↑《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布面油畫,J·M·W·透納(英語: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于1822年至1824年作],在“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飄揚的標志顯示了在信號“英格蘭期盼各人恪盡其責”中出現(xiàn)的最后三個字母。 10月21日凌晨4點,納爾遜所在的“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轉(zhuǎn)向正在逼近的敵軍艦隊,并向其他軍艦發(fā)出戰(zhàn)斗信號。然后他走到下面,立了遺囑,然后又回到后甲板上察看情況。盡管他們有27艘風帆戰(zhàn)列艦,而維爾納夫有33艘風帆戰(zhàn)列艦,但是納爾遜對成功充滿信心,宣稱他不會滿足于俘獲少于20艘的敵軍軍艦作為戰(zhàn)利品。他短暫地回到自己的船艙,寫下最后的祈禱文,之后他與“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的海軍通訊兵上尉約翰·帕斯科(英語:John Pasco;1774年12月20日-1853年11月16日)會面。
帕斯科先生,我想對艦隊的成員們說,“英格蘭相信每個男人都能恪盡其責”。你必須快點兒,我還有一個信號,停止行動。
帕斯科建議將“相信”改為“期盼”,因為在海事旗旗語中,“期盼”可以用一個代碼(三面旗幟)來表示,而要表達“相信”的意思,則必須要把字母一個一個地拼寫出來。納爾遜同意了,于是信號旗被升起來了。
當艦隊集結(jié)的時候,“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的海軍上校托馬斯·哈代建議納爾遜摘下外套上的裝飾品,這樣敵軍神槍手就不會輕易認出他來。納爾遜回答說,現(xiàn)在“換一件外套”已經(jīng)太晚了,并補充說,這是“軍事命令,他不怕向敵人展示它”?!皻W律阿勒斯”號巡防艦上的海軍上校亨利·布萊克伍德建議納爾遜來到船的上面,以便更好地觀察戰(zhàn)斗情況。納爾遜拒絕了,也拒絕了哈代的建議,即讓海軍上將厄里雅布·哈維爵士(英語:Eliab Harvey;1758年12月5日-1830年2月20日)所在的“魯莽”號風帆戰(zhàn)列艦走在“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前面,帶領(lǐng)這條戰(zhàn)列線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
戰(zhàn)斗開始
“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受到了攻擊,一開始,通道很寬,但是隨著距離的減少,準確度也越來越高。一顆炮彈擊中并炸死了納爾遜的秘書約翰·斯科特(英語:John Scott;1764年–1805年10月21日),幾乎將他劈成兩半。哈代帳下的文員隨后接手工作,但是他也幾乎立即被殺?!皠倮碧栵L帆戰(zhàn)列艦的方向盤被打掉了;另一顆炮彈炸死了8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哈代站在后甲板上,緊挨著納爾遜,他的鞋扣突然被一塊碎片弄凹了。納爾遜說:“這項工作的工作環(huán)境太熱了,但是不會持續(xù)太久?!?/p>
此時,“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已經(jīng)面對著敵軍的戰(zhàn)列線,哈代問納爾遜應該先與哪艘敵艦交戰(zhàn)。納爾遜讓他自己挑選,于是哈代將“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開到法軍旗艦“布森陶爾”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船尾附近,這艘軍艦擁有80門火炮?!皠倮碧栵L帆戰(zhàn)列艦隨后受到了停泊在“布森陶爾”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船尾附近的“可畏”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擁有74門火炮)和“三位一體”號風帆戰(zhàn)列艦(擁有130門火炮)的攻擊。當敵艦上的神槍手從“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的索具上向甲板射擊的時候,納爾遜和哈代繼續(xù)指揮艦隊作戰(zhàn),繼續(xù)下達命令。
負傷和死亡
↑《納爾遜在指揮甲板上被子彈擊中》[丹尼斯·迪頓(英語:Denis Dighton;1792年10月16日-1827年8月8日)約于1825年作] 下午1點15分,哈代意識到納爾遜不在他的身邊。他轉(zhuǎn)過身來,看到納爾遜跪在甲板上,用手支撐著自己,然后側(cè)身倒地。哈代向他沖過去,納爾遜笑了:
哈代,我相信他們終于做到了……我的脊椎骨被射穿了。
他被一顆火槍子彈擊中,這顆子彈是從“可畏”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后桅樓上發(fā)射的,距離這里50英尺(15米)。子彈貫入了他的左肩,穿過了肺部,然后穿過了他的脊柱(在第6和第7胸椎處),停留在位于他的右肩胛骨下方兩英寸(5厘米)處的背部肌肉中。納爾遜被海軍陸戰(zhàn)隊軍士長羅伯特·阿代爾(英語:Robert Adair;生卒年不詳)和兩名船員抬到了駕駛艙。當他被抬下去的時候,他讓他們停下來,他向一名海軍軍校學生就舵柄的操作提出建議。然后,他在臉上蓋了一塊手帕,以避免引起船員們的恐慌。他被帶到艦上的外科醫(yī)生威廉·貝亞蒂(英語:William Beatty;1773年4月-1842年3月25日)那里,告訴他:
你為我做不了什么。我的生命不多了。我的背部被射穿了。
在納爾遜抱怨他感到又熱又渴之后,他們讓他感到舒服,給他扇了扇風,并給他拿了檸檬水和加了水的葡萄酒喝。他幾次要求見在甲板上指揮戰(zhàn)斗的哈代,并請貝亞蒂代他向埃瑪、他的女兒和他的朋友們問好。
剛過兩點半,哈代來到甲板下見到納爾遜,并告訴他一些敵艦已經(jīng)投降。納爾遜告訴他,他肯定會死,并懇求他把他的財產(chǎn)交給埃瑪。此時,與納爾遜在一起的人有隨行神職人員亞歷山大·斯科特(英語:Alexander John Scott;1768年7月23日-1840年7月24日)、事務長沃爾特·伯克(英語:Walter Burke;1736年-1815年9月12日)、納爾遜的管家希瓦利埃和貝亞蒂。納爾遜擔心會刮大風,指示哈代一定要拋錨。在提醒他“照顧好可憐的漢密爾頓夫人”之后,納爾遜說:“吻我吧,哈代。”貝亞蒂記錄道,哈代跪下來親吻了納爾遜的臉頰。然后他站了一兩分鐘,親吻了納爾遜的額頭。納爾遜問:“那是誰?”聽到是哈代,他回答說:“愿上帝保佑你,哈代?!?/p>
納爾遜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虛弱了,但是他仍在低聲指示伯克和斯科特:“扇子,扇子……按摩,按摩……喝水,喝水?!必悂喌俾牭郊{爾遜喃喃自語,“感謝上帝,我完成了我的職責?!碑斔貋頃r,納爾遜的聲音已經(jīng)消失,脈搏也很微弱。納爾遜抬起頭,貝亞蒂給他把脈,然后他閉上了眼睛。斯科特在納爾遜去世時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他記錄下了納爾遜的臨終遺言:“為了上帝和我的國家。”納爾遜死于下午四點半,也就是他中槍三小時后。當時他47歲。
↑《納爾遜之死》[丹尼爾·麥克利斯(英語:Daniel Maclise;1806年1月25日-1870年4月25日)作,現(xiàn)藏于倫敦威斯敏斯特宮]
回到英格蘭
納爾遜的遺體被放置在一個桶里(里面裝有白蘭地,混有樟腦和沒藥),然后被綁在“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主桅上,并被置于守衛(wèi)之下。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被拖到直布羅陀,到達后,遺體被轉(zhuǎn)移到一個鉛襯棺材里,里面裝滿了“生命之水”,他的物品、制服和文件被分開送出??屏治榈聦懙膽?zhàn)報被“皮克爾”號雙桅縱帆船帶到了英格蘭,消息傳到倫敦之后,一名信使被派往默頓坊,將納爾遜的死訊告訴了埃瑪·漢密爾頓。她后來回憶說:
他們給我?guī)砹讼ⅲ\姴颗蓙砹嘶萏乇认壬?。“直接帶他進來,”我說。他走了進來,臉色蒼白,聲音微弱地說:“我們?nèi)〉昧藗ゴ蟮膭倮!薄皠e在意你取得的勝利,”我說。“我的信件——把我的信件給我。”——海軍上?;萏乇日f不出話來——他眼中的淚水和死一般的蒼白使我理解了他。我記得我尖叫了一聲,倒在地上,整整十個小時,我既不能說話,也不能流淚。
據(jù)說,國王喬治三世得知這個消息之后,流著淚說:“我們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泰晤士報》報道說:
我們不知道該悲傷還是該高興。這個國家獲得了英國海軍史上最輝煌、最具決定性的勝利;但是卻為此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葬禮
↑關(guān)于裝載納爾遜的遺體的英國皇家海軍駁船的版畫。
↑葬禮期間,納爾遜的靈柩被放置在圣保羅座堂的中殿和耳堂相交處;圓頂上掛著被繳獲的法國國旗和西班牙國旗。
↑納爾遜的石棺(位于圣保羅座堂的地下室)。 在諾爾,納爾遜的遺體被從“勝利”號風帆戰(zhàn)列艦上卸下來。它被指揮官喬治·格雷爵士(英語:George Grey;1767年10月10日-1828年10月3日)的“查塔姆”號游艇運送至格林尼治(船向上游行駛),并被裝在一個鉛制棺材里。然后,鉛制棺材被放在一個木制棺材里,木制棺材是由“東方”號風帆戰(zhàn)列艦的桅桿制成的,它在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結(jié)束之后被打撈了出來。
它被放在格林威治醫(yī)院的油畫大廳里,供民眾瞻仰三天。在擁擠的人群中,周圍的布置幾乎被破壞了,人數(shù)遠遠超過了當局的預期。他的遺體隨后被抬上了一艘駁船,這艘駁船原本是國王查理二世(英語:Charles II of England;1630年5月29日-1685年2月6日)的國家駁船;由塞繆爾·胡德勛爵、首席哀悼者彼得·帕克爵士和威爾士親王(英語:George IV Augustus Frederick;1762年8月12日-1830年6月26日)陪同。起初,威爾士親王宣布他打算以首席哀悼者的身份參加葬禮。然而,當他的父親國王喬治三世提醒他,王位繼承人參加除了王室成員以外的任何人的葬禮是違反禮儀的行為的時候,他最終以私人身份和他的兄弟們一起參加了葬禮。
1806年1月8日,棺木被抬進海軍部,停留了一夜,由納爾遜帳下的隨行神職人員亞歷山大·斯科特陪同。第二天,即1月9日,由32名海軍上將、一百多名艦長和一萬名士兵組成的送葬隊伍將靈柩從海軍部送到圣保羅座堂。經(jīng)過四個小時的禮拜,他被埋葬在一個地下室里,被放置在一個石棺[最初是為紅衣主教沃爾西(英語:Thomas Wolsey;約1473年3月-1530年11月29日)制作的]里;石棺和它的底座之前被亨利八世(英語:Henry VIII of England;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的墳墓所取代,但從未完工。船員們負責折疊國旗,然后在納爾遜的棺材從中殿的地板上被放下之后,他們把國旗放在棺材上,而不是把它撕成碎片,每人都拿走了一塊,作為對他們的死去的指揮官的紀念。
評價
↑《納爾遜的神化》[皮埃爾-尼古拉·勒格朗·德·萊蘭特(法語:Pierre-Nicolas Sicot, 被稱為“Legrand de Lérant”或“de Sérant”;1758年3月29日-1829年5月11日)約于1805年至1818年作]。在背景中,隨著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的爆發(fā),納爾遜升入不朽的殿堂。他由尼普頓支撐著,而菲墨則在納爾遜的頭上戴上一頂由星星組成的王冠,象征著不朽。悲傷的不列顛尼亞伸出雙臂,赫丘利、瑪爾斯、彌涅耳瓦和朱庇特在一旁看著。 納爾遜被認為是一位非常高效的領(lǐng)導者,對于他的部下的需要,他能夠表示同情。他的指揮是基于愛,而不是權(quán)威,他以極大的勇氣、承諾和魅力激勵著他的上級和下屬——被稱為“納爾遜戰(zhàn)法”。納爾遜將這種才能與對戰(zhàn)略和政治的熟練把握結(jié)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名非常成功的海軍指揮官。海軍上將東鄉(xiāng)平八郎(日語:東郷 平八郎;英語:Tōgō Heihachirō;1848年1月27日-1934年5月30日)本人常被稱為“東方納爾遜”,他把納爾遜列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海軍指揮官之一——僅次于海軍上將李舜臣(韓語:???;英語:Yi Sun-sin;1545年4月28日-1598年12月16日)。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開始之前寫了一份備忘錄,很好地表達了他的態(tài)度:“如果艦長把自己的軍艦和敵人的軍艦放在一起,那么他就不會做錯什么?!?/p>
納爾遜的性格很復雜,經(jīng)常以渴望被關(guān)注作為特征——他的上級以及公眾都這么認為。他很容易受到贊揚,而當他覺得自己的行為沒有得到足夠的贊揚的時候,他又會感到沮喪。這使得他敢于冒險,并熱情地宣傳他的成功,這在當時并不總是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納爾遜對自己的能力也非常有自信,有決心,能夠做出重要的決定。他活躍的軍旅生涯意味著他在戰(zhàn)斗中經(jīng)驗豐富,對對手的判斷也很精準,能夠發(fā)現(xiàn)并利用敵人的弱點。
然而,他經(jīng)常缺乏安全感,情緒波動強烈,而且極其虛榮;他喜歡接受裝飾品和貢品。盡管他有這樣的個性,但是他仍然是一位非常專業(yè)的領(lǐng)導者,他的一生都被強烈的責任感所驅(qū)使。納爾遜的名聲在他死后達到了新的高度,他被認為是英國最偉大的軍事英雄之一,與馬爾博羅公爵(英語:John Churchill, 1st Duke of Marlborough, 1st Prince of Mindelheim, 1st Count of Nellenburg, Prince of the Holy Roman Empire;1650年5月26日-1722年6月16日)和威靈頓公爵齊名。2002年,BBC推出了一個節(jié)目,評選“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在這里面,納爾遜被評為有史以來第九位最偉大的英國人。
納爾遜的生活和事業(yè)的各個方面都是有爭議的,無論是在他生前還是在他死后。他與埃瑪·漢密爾頓的婚外情被廣泛討論,并遭到反對,以至于埃瑪被拒絕參加他的葬禮。她和他們的女兒霍拉蒂亞后來也被政府忽視了,政府只把納爾遜的錢和頭銜授予合法的家庭。納爾遜在重新占領(lǐng)那不勒斯期間的行為也一直是爭論的主題。他支持對雅各賓派的報復浪潮,雅各賓派在征得樞機魯福同意的條件下選擇投降,以及他進行個人干預以確保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被處決的行為,被一些傳記作家,如羅伯特·騷塞,認為是可恥的違背榮譽準則的行為。當時著名的政治家查爾斯·詹姆士·??怂梗ㄓ⒄Z:Charles James Fox;1749年1月24日-1806年9月13日)抨擊納爾遜在那不勒斯的行為,他在下議院宣稱:
我希望那些我們耳熟能詳、我和任何人一樣深惡痛絕的暴行確實沒有先例。我擔心它們并不只屬于法國軍隊——例如,那不勒斯已經(jīng)獲得了所謂的“解救”,然而,如果我得到的消息正確的話,它已經(jīng)被如此兇殘的謀殺和各種如此令人憎惡的殘忍行徑所玷污和污染,以至于一提起就會心驚膽戰(zhàn)……[被圍困的叛軍]要求把一名英國軍官帶上來,他們向他投降了。他們以英國政府的名義同他達成協(xié)議。在他們出航之前,他們的財產(chǎn)被沒收,許多人被扔進地牢,據(jù)我所知,盡管英國政府為他們作了擔保,其中一些人還是被處決了。
其他親共和派作家出版了書籍和小冊子,譴責發(fā)生在那不勒斯的事件是暴行。后來的評估,包括安德魯·蘭伯特(英語:Andrew Lambert;1956年12月31日-)寫的一份評估報告,都強調(diào)停戰(zhàn)協(xié)議并沒有得到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費迪南多四世的批準,那不勒斯人的報復行為在當時并不罕見。蘭伯特還認為,事實上,納爾遜采取的行動是為了結(jié)束流血沖突;用他的軍艦和士兵來恢復城市秩序。
遺產(chǎn)
↑納爾遜紀念柱(位于倫敦特拉法加廣場)。 納爾遜的影響力在他死后仍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他的興趣也會周期性地恢復,尤其是在英國的危機時期。在19世紀60年代,桂冠詩人阿佛烈·丁尼生(英語:Alfred Tennyson;1809年8月6日-1892年10月6日)被納爾遜的形象和傳說所吸引,以反對首相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英語:威廉·埃瓦特·格萊斯頓;1809年12月29日-1898年5月19日)削減國防開支的行為。在20世紀早期,第一海務大臣杰基·費舍爾(英語:John Arbuthnot Fisher, 被稱為“Jacky Fisher”或“Jackie Fisher”;1841年1月25日-1920年7月10日)是納爾遜的忠實擁護者,并經(jīng)常強調(diào)他在海軍改革時期留下的遺產(chǎn)。溫斯頓·丘吉爾(英語: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英語:World War II)時期也發(fā)現(xiàn)納爾遜是靈感的源泉。
納爾遜的形象在藝術(shù)和文學中經(jīng)常被描繪出來;出現(xiàn)在本杰明·韋斯特(英語:Benjamin West;1738年10月10日-1820年3月11日)和亞瑟·威廉·德維斯(英語:Arthur William Devis;1762年8月10日-1822年2月11日)的畫作中,也出現(xiàn)在約翰·麥克阿瑟(英語:John McArthur;1755年–1840年7月29日)、詹姆斯·斯塔尼爾·克拉克(英語:James Stanier Clarke;1766年12月17日-1834年10月4日)和羅伯特·騷塞的書籍和傳記中。在他生前和死后,人們創(chuàng)作了許多歌曲,以歌頌和紀念納爾遜。納爾遜在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中取得的勝利在《The Battle of the Nile: a favourite patriotic song》中得到了紀念。托馬斯·阿特伍德(英語:Thomas Attwood;1765年11月23日-1838年3月24日)的《Nelson's Tomb: A Favourite Song》是為了紀念犧牲在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中的納爾遜而創(chuàng)作的。1797年,著名作曲家海頓寫了一首彌撒曲,以紀念納爾遜的艦隊在面對拿破侖的法國軍隊時所取得的驚人的成功。1800年,納爾遜造訪了艾森施塔特(共四天時間),很肯定地欣賞了海頓的新彌撒曲,作為回應,他會見了年邁的海頓,并送給他一塊他在戰(zhàn)爭中佩戴過的手表。
新西蘭城市尼爾遜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為了紀念他和他的成就,英國政府在全國和國外建立了許多紀念碑和紀念館。位于都柏林的納爾遜紀念碑——納爾遜柱于1809年完工,于1966年被愛爾蘭共和主義者摧毀。在蒙特利爾,一座雕像于1808年開始建造,并于1809年完工。1819年,為納爾遜建造的不列顛尼亞紀念碑(又名“諾??撕\娂o念柱”)在大雅茅斯(位于他的家鄉(xiāng)諾福克郡的海岸線上)被豎立起來,基座上有題詞,紀念他取得的四次主要的海戰(zhàn)勝利。世界各地的其他人也紛紛效仿,位于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始建于1835年)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建的,廣場中心建筑——納爾遜紀念柱于1843年完工。1876年,皇家藝術(shù)學會在新龐德街147號揭幕了一塊藍色牌匾,以紀念納爾遜。不列顛尼亞皇家海軍學院(位于達特茅斯)的建筑師阿斯頓·韋伯爵士(英語:Aston Webb;1849年5月22日-1930年8月21日)在教堂的高處開了一扇窗戶,這樣,每年到10月21日(納爾遜的祭日)的時候,光線就會落在位于祭壇后面的基督雕像上。
在那些受到了殖民主義的負面影響的國家,以及那些可能尋求修改其公共歷史的國家,納爾遜和他的紀念碑受到了更多的批評。街一些城市的主要地點的主要公共紀念碑遭到了抗議和拆除(民眾有意識地拆除了這些紀念碑)。1966年,位于都柏林的納爾遜柱被愛爾蘭共和主義者炸毀:一首名為《Up Went Nelson》的新奇的民謠在爆炸發(fā)生后登上了愛爾蘭流行音樂排行榜的榜首,而一篇紀念爆炸案55周年的報紙文章寫道:“對許多人來說,納爾遜柱爆炸帶來的最大的驚喜……這就是為什么花了157年的時間的原因。怨恨已經(jīng)很深了。1916年起義爆發(fā)之后,將近五十年的時間,一個英格蘭人仍然比城里的所有其他名人都更加高大上,許多人都在抱怨?!痹诖笪餮蟊税兜募永毡鹊貐^(qū),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位于巴巴多斯布里奇頓國家英雄廣場的納爾遜勛章雕像于2020年被移走,并被安置在博物館里。自1813年以來,它一直都矗立在位于首都的一個中央公共空間內(nèi),它一直都被稱為“特拉法加廣場”,直到1999年。巴巴多斯總理米亞·莫特利(英語:Mia Amor Mottley;1965年10月1日-)在雕像拆除儀式上說:
國家英雄廣場必須要展示我們的英雄。還有……雖然我們承認,海軍中將霍雷肖·納爾遜勛爵的雕像是一件重要的歷史遺跡,但是它不應該被放置在位于一個為塑造自己的命運和為其公民打造一個積極的未來而進行了長期斗爭的國家的國家英雄廣場上。
頭銜
納爾遜的棺木上刻著他的頭銜,在葬禮上,它由嘉德首席紋章官艾薩克·赫德爵士(英語:Isaac Heard;1730年12月21日–1822年4月29日)宣讀:
最高貴的霍雷肖·納爾遜勛爵,尼羅河和諾??丝げ{姆索普的納爾遜子爵和納爾遜男爵,尼羅河和諾??丝は柌盏募{爾遜男爵,最尊貴的巴斯騎士級勛章獲得者,白旗艦隊海軍中將,地中海艦隊總司令,西西里王國的布龍?zhí)┕?,兩西西里王國圣費迪南德和功勛大十字騎士級勛章獲得者,奧斯曼帝國新月勛章獲得者,圣若亞敬爵級大司令勛章。
納爾遜在圣文生角海戰(zhàn)、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中和死后獲得了大量海軍金質(zhì)獎章,他是極少數(shù)獲得三枚海軍金質(zhì)獎章的人之一。納爾遜于1802年被授予皇家特權(quán),在國外,他接受并佩戴圣若亞敬勛章。
從1795年至1797年,他擔任海軍陸戰(zhàn)隊上校,并被選為倫敦(1797年3月10日)、巴斯、索爾茲伯里、??巳兀?801年1月15日)、普利茅斯、蒙茅斯、桑威奇、牛津(1802年7月22日)、赫里福德、哈弗福韋斯特(1802年)和伍斯特(1802年8月30日)等城市和自治市鎮(zhèn)的自由人。1802年7月30日,牛津大學全體大會授予納爾遜民法博士榮譽學位。1802年7月30日,牛津大學全體大會授予納爾遜民法榮譽博士學位。
1799年,納爾遜被西西里王國國王費迪南多三世冊封為西西里王國的布龍?zhí)┕簦?816年之后,存在于兩西西里王國的貴族爵位中),在短暫地嘗試了“尼羅河的布龍?zhí)ぜ{爾遜”這一簽名之后,他將自己的簽名改為“納爾遜&布龍?zhí)薄<{爾遜沒有擁有合法身份的孩子;他的女兒霍拉蒂亞嫁給了牧師菲利普·沃德(英語:Philip Ward;1795年–1859年),在1881年去世之前,他們生了10個孩子。
由于納爾遜死后沒有合法的子嗣,他的子爵爵位和于1798年設(shè)立的“尼羅河和諾??丝げ{姆索普的納爾遜男爵”爵位在他死后就被廢除了。然而,于1801年設(shè)立的“尼羅河和諾??丝は柌盏募{爾遜男爵”爵位,通過一個特殊的指定繼承產(chǎn)權(quán)系統(tǒng),包括納爾遜的父親、姐妹和他們的兒子,傳給了納爾遜的哥哥威廉·納爾遜(英語:William Nelson;1757年4月20日-1835年2月28日)。1805年11月,威廉·納爾遜被冊封為“特拉法爾加和薩里郡默頓的納爾遜伯爵和默頓子爵”,以表彰他已故的弟弟做出的貢獻,他還繼承了布龍?zhí)┕珖乃袡?quán)。
紋章
↑當代繪畫,反映了在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開始之前,納爾遜的紋章成就。 1797年10月20日,他被授予紋章,并得到了確認。納爾遜的父親的紋章(金色,一個黑色的鳶尾十字上覆蓋著一整條紅色的窄對角條紋)得到了擴充,以紀念他取得的海戰(zhàn)勝利。在圣文生角海戰(zhàn)(1797年2月14日)結(jié)束之后,納爾遜被冊封為巴斯騎士,并被授予支撐物(一名海員和一頭獅子,適用于貴族)。
為了紀念1798年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的勝利,國王擴充了他的紋章,紋章上刻著一棵棕櫚樹,位于一艘廢棄的船與一座被毀壞的炮臺之間,這一切都是由海浪發(fā)出的(被認為是臭名昭著的反形紋章典型案例),上面還有一句拉丁語格言——“讓贏得它的人拿起它”,在其支撐物——海員的手里和獅子的爪子上各添加了一根棕櫚枝,還有“后者口中銜著的三色旗和旗桿”。
納爾遜死后,他的哥哥兼爵位繼承人——第一代納爾遜伯爵威廉·納爾遜的紋章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充:在一片淺藍色的波浪上,出現(xiàn)了“TRAFALGAR”這一單詞(金色)。這一額外的擴充方案并未被繼承他爵位的人使用,包括現(xiàn)任納爾遜伯爵(英語:Simon John Horatio Nelson, 10th Earl Nelson;1971年9月21日-)。
嘉德首席紋章官在給納爾遜的妻子的信中對紋章作了如下解釋:
在紋章的上段,有一棵棕櫚樹(勝利的象征),位于一艘廢棄的船與一座被毀壞的炮臺之間,在位于尼羅河河口附近的阿布基爾灣,形成了對發(fā)生于1798年8月1日的光榮的事件的引人注目的紀念。在紋章上,“蘇丹纏頭巾上的用鉆石鑲嵌的專用帽飾”(我很高興地把它詳細地介紹給夫人)象征著大爵爺對爵爺?shù)墓兊陌劊缓\娡豕谏峡赡軙嘘P(guān)于他在那些海域取得勝利的驚人的典故,在那里,羅馬人第一次將海軍勛章授予在海戰(zhàn)中表現(xiàn)突出的人。水手手里和獅子爪下的棕櫚枝是紋章的上段的標志,同時也暗指了格言“讓獲勝的人贏得榮譽”。被擊潰的敵軍的三色旗被加入其中,獅子口中銜著三色旗,這是政府于1797年2月14日授予他的爵位,以紀念他杰出的英勇行為和服務。關(guān)于夫人提出的問題——由于皇家認證問題,納爾遜勛爵是否被禁止使用其“圣約瑟夫”號風帆戰(zhàn)列艦(他的艦隊在與西班牙艦隊的戰(zhàn)斗中俘獲的一艘軍艦)紋章,我毫不猶豫地給出我的堅定的意見,這樣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攜帶它和他的新紋章了。
紋章官威爾弗里德·斯科特-賈爾斯(英語:Charles Wilfrid Scott-Giles, 或Charles Wilfred Scott-Giles;1893年10月24日-1982年)寫了一首詼諧的詩,描述了納爾遜的紋章的持續(xù)擴充過程,以“唉!但是納爾遜的古老的十字架在哪里?”這行字結(jié)尾。
↑納爾遜家族的原始紋章。
↑1797年之后的紋章。
↑尼羅河河口海戰(zhàn)結(jié)束之后使用的紋章。一個反形紋章典型案例。
↑威廉·納爾遜使用的紋章。
(完)
(聲明:以上內(nèi)容是本人從英文維基百科上翻譯過來的。本人翻譯水平有限,文章中可能有很多不足之處,還望見諒?。?/p>
《歐陸戰(zhàn)爭4》大不列顛將領(lǐng)介紹(2):納爾遜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