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盤點 | 2021 VC投資“王者”:345個項目,1334億!
這是最壞的一年,也是最好的一年!2021年,資本市場的重要拐點。
有人說,2021年融資太難!據公開數據顯示,獲得過融資并在今年倒閉的公司有143家,其中不乏食享會、衣二三、同程生活、精銳教育、巨人教育、華爾街英語、蝦米音樂等獨角獸企業(yè),而與這些冰冷數據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今年頭部機構火一樣的投資熱情。
2021機構投資項目數量排名
投資額單位:億元

從2021年投資情況統(tǒng)計數據看,2021年頭部投資機構集體上演了“報復性投資”,機構投資次數和投資額相比去年均有大幅攀升,特別是投資次數平均增長率高達77.8%!
其中,紅杉中國今年1年中就出手了345次,投資額高達677.7億元,投資次數增長了86.4%,投資金額增長了162%。而最為豪橫的投資人當屬騰訊,去年騰訊對外投資額就過了千億,比2019年增長了158%;今年騰訊再上新階,投出了1,334.3億元。騰訊投資加上紅杉中國,這兩家投資機構2021年的對外投資額就超過了2,000億,比第3名到第30名VC機構的投資總額還要高!是2021年 VC界當之無愧的投資“王者”。
此外,投資數量排名變動最大的當屬順為資本。2020年順為資本投資了46個項目,今年躍升到128個,投資次數增長了178%;2020年投資額為26.2億元,今年投了65.6億元,增長了150%,不可謂不激進。
?
對于投資機構的重新洗牌,君盛投資執(zhí)行事務合伙人李昊在今年初的采訪中曾表示:“投資是一個多專業(yè)、高度分散的行業(yè),所以2021年中國投資很難說清楚會如何發(fā)展?但未來的3-5年,我認為國內很多傳統(tǒng)人民幣投資機構會經過一輪洗牌,或者往別的方向轉型,機構排名或發(fā)生改變”。
投資人預判了即將到來的機構洗牌,卻沒想到來的如此之快。2021年一年當中,投資人就經歷了政府對資本有序擴張的各種調控措施,諸如加強反壟斷、教育新規(guī)、滴滴“勸返”、網紅被查......;與此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中概股下手越來越“狠”,先是在今年7月暫停處理中國企業(yè)IPO申請,然后在12月2日公布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此外,12月10日商湯科技上市前夕,美國財政部將商湯科技列入“中國軍工企業(yè)”名單......。
變革下的投資人就像孤身一人徘徊在凌晨四點街頭的擲色者,在似明似暗中,在確定與不確定之間,看清方向,做出自己認為對的選擇。
01
說好的“新消費”年呢?
據CBN Data統(tǒng)計,2020年共有550家機構投了470個消費項目,平均每個項目投資金額達1.05億元人民幣,高于1億元的全行業(yè)平均值。于是此前不少專注文娛、互聯(lián)網等領域的投資機構以及互聯(lián)網公司便開始把投資目光轉向新消費領域。就連投科技賽道的北極光創(chuàng)投也禁不住誘惑,其合伙人林路表示:“我們沒有理由不投中國的消費品公司,尤其是國貨新品牌”。
2020年底隨著完美日記、泡泡瑪特的成功上市,以及喜茶、元氣森林、奈雪的茶等知名新一代消費品牌為IPO做準備,于是2021開年就有不少機構“押注”新消費。2021年上半年新消費投融資數量就達到了333起,融資額超過500億,頭部及潮流新秀品牌估值大漲,有些項目甚至10倍PS都搶不到,火爆程度可見一斑,然而劇情從7月開始突然開始出現(xiàn)反轉。
2021年新消費行業(yè)個月融資金額情況
單位: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8月國內新消費領域投融資次數為127起,比7月回落了17%;9月新消費領域投融資次數為109起,相比8月又下降了14%,這一下降態(tài)勢持續(xù)到了今年年底,資本開始對新消費類項目持觀望和謹慎態(tài)度。
新消費的風今年沒能吹起來,一方面歸結于新消費項目的高估值以及市場銷量的下滑,另外兩個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則是政策對互聯(lián)網公司影響以及二級市場發(fā)生的微妙變化。新消費品牌的快速躥紅很大程度受益于互聯(lián)網工具的推動,而隨著對小紅書、蘑菇街、快手等平臺監(jiān)管加強以及薇婭、雪梨等網紅主播的離場,潮品想紅變得難了。此外,美國對中概股不再歡迎的態(tài)度,以及泡泡瑪特、奈雪的茶在港股市場的屢屢破發(fā),2021年新消費與科技齊發(fā)的熱鬧景象并未出現(xiàn)。
2021年投資圈毫無懸念的被“生物醫(yī)藥”和“硬科技”霸屏!
融資財經對2021年投資數量排名的前50家機構進行統(tǒng)計,投資數量和金額前三的賽道是醫(yī)療健康、先進制造以及企業(yè)服務。其中先進制造和生產制造兩賽道增速明顯。

對于“資本無序擴張”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魏杰有過這樣的闡述:“從目前經濟調控措施可以看到政府開始著手解決資本無序擴張的問題。資本是逐利的,不逐利就不叫資本。資本在逐利過程中,與國家宏觀政策相吻合的時候叫資本有序運行;與國家宏觀政策不協(xié)調的,到了一定程度叫資本無序擴張。提出解決資本無序擴張的問題,目的不是打擊資本,是希望更多的資本進入到和國家宏觀政策相吻合的軌道,希望更多資本能夠解決中國經濟目前的短板”。
02
投資額翻翻,頭部機構怎么那么闊?
今年頭部機構不僅活躍度高,而且投資額達到了五年來的新高,投資數量排名前20的機構今年投資額就超過了3500億。對于市場化的頭部機構而言,募資從來不是難事,難的是給錢的人太多,不拿誰的錢反而成了令他們頭疼的事情。
通過對機構今年募資情況進行統(tǒng)計,對于擁有美元和人民幣的雙幣基金而言,除了之前來自大學捐贈基金、養(yǎng)老基金、主權基金、母基金以家族辦公室等主流機構投資者LP之外,資金來源有了新的變化趨勢。
1、機構自己變得越來越有錢
頭部機構為什么那么有錢,除了超強募資能力外,更重要原因是他們自己太能賺了!特別是紅杉中國,由于10年前就開始布局醫(yī)療和科技賽道,在疫情以及政府大力扶持醫(yī)療和科技企業(yè)上市背景下,所投項目IPO集中大爆發(fā)。
2020 年紅杉中國參與投資的企業(yè)中,有 26 個企業(yè)完成 IPO。26個IPO中,10個為醫(yī)療領域,分別是Beam Therapeutics、新產業(yè)生物、燃石醫(yī)學、歐康維視、泰格醫(yī)藥、穩(wěn)健醫(yī)療、奕瑞科技、藥明巨諾、德琪醫(yī)藥、京東健康。由于紅杉中國通常在B輪甚至更早期進行投資,并一路加持,因此紅杉收獲了超高投資回報率。以新產業(yè)生物為例,從投資到上市紅杉陪跑了9年,而個項目上市后紅杉中國帶來了70倍的投資回報。
在此,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高瓴投資。據IT桔子數據顯示,今年高瓴進行了72次投資,投資機構投資數量排名第20位;投資額卻高達572.4億,僅排紅杉之后!
2020年7月17日,高瓴資本認購100億寧德時代的定增,每股價格161元,短短的5個月收益翻倍,獲益200億,年化收益率480%。除超高投資回報率外,高瓴還意外新收獲了一個LP伙伴。今年7月寧德時代宣布將向高瓴旗下基金北京高瓴裕潤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出資3億元。
2、萬億險資爭做LP
與國外風險投資機構資金主要來自大學捐贈基金和養(yǎng)老基金不同,此前國內機構LP多以上市公司、家族信托、地產以及商超為主,因此年年募資成為國內VC機構合伙人生活常態(tài),而隨著去年國家對險資進行股權投資限制的解禁,萬億險資成為頭部VC機構新的彈藥庫!
?
以太平洋保險為例,2020年12月29日,太保壽險出資50億元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聯(lián)合設立太嘉杉健康產業(yè)股權投資基金(上海)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截至今年11月,太嘉杉健康產業(yè)基金已對外投資了13個項目。除了作為LP與紅杉成立基金外,中國太保還與紅杉同出資組建了家以互聯(lián)網技術為驅動,連接社會社會醫(yī)療資源的醫(yī)療健康服務平臺——上海杉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由此可見,對于不差錢的頭部機構而言,讓國內險資做LP并非圖錢,而是險資背后數以千萬的保險客戶以及醫(yī)療產業(yè)的協(xié)同效應!
太保系作為LP投資的基金情況

3、頭部機構增強與政府基金合作
通過投資機構募資情況以及新設基金進行統(tǒng)計,可以看到國家隊資本的直接參與度從十年前不足10%上漲至今年的接近30%。在2019年至2021年的新設基金中,國家隊的參與度(包括政府機構、政府引導基金、城控、金控)參與度已經達到了42%。
此前中部機構多與政府引導基金進行合作,但近兩年頭部機構也開始跟政府基金走到了一起!
?
上月17日,高瓴與無錫錫山區(qū)人民政府昨日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雙方合作成立高瓴創(chuàng)投二期人民幣專項基金,擬組建基金規(guī)模50億元。與此同時,高瓴深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也在錫山落地。該中心將協(xié)助硬科技創(chuàng)業(yè)項目的轉化和孵化,進一步培育專精特新和科技小巨人企業(yè)。
此前3個月,高瓴還與杭州資本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成立規(guī)模為100億元的科技創(chuàng)新投資基金,重點投資包括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與半導體、基礎型軟件、應用型軟件、車聯(lián)網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yè)集群,和以智能駕駛、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yè)集群,進一步吸引全球資金、技術和人才向杭州集聚,促進產業(yè)鏈、創(chuàng)新鏈、資金鏈和政策鏈的深度融合。
除高瓴外,紅杉跟地方政府合作也越來越頻繁和密切。今年9月“遠景紅杉碳中和基金”連同“紅杉低碳科技產業(yè)孵化中心”落戶無錫高新區(qū)。今年初,紅杉攜基因測序和芯片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因美納(NASDAQ:ILMN)啟動紅杉中國智能醫(yī)療基因組學孵化器,成為紅杉繼近期在上海成立的紅杉數字智能產業(yè)孵化中心后的又一重要戰(zhàn)略布局。
2021年,被奉為潮流和風口的項目被踩急剎,年初被預言要火的10個風口已滅了7個。雖然每家機構各有各自適合的生存之道和生存邏輯,但通過對今年投資活躍度最高的10個投資機構進行盤點,看它們的錢從哪里來,又被投向了哪里,似乎可以從中悟出一些財道。
2021之后投資人可以不用再迷信風口,相信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