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授變成學生:一位大學教授重讀大一的生活紀實》簡略閱讀討論


如果讓你有機會重新讀一遍大學一年級,你會想去試試看嗎?
在二十年前美利堅的公立大學,就有一位化名Rebekah Nathan的人類學教授,因為在從事教育事業(yè)十五年后,發(fā)現(xiàn)自己愈來愈不了解自己的學生們在想什么,為什么大學生除了課業(yè)問題之外,不再去辦公室找她聊聊?為什么在大班課程講課時會有學生不做筆記?為什么會有學生會帶午餐進教室一邊上課一邊吃?為什么有學生直接在課堂上打盹兒也不覺得難以為情?甚至在其他大學教師的文章中有學生以室友吐血了為由遲交作業(yè),以上種種對大學生觀察讓作者感到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學生的古怪行徑,學生們的所作所為在外人眼中難道不是一種欺騙、不講理、不用功、自我權(quán)力擴張嗎?一開始帶著這些疑問,作者先去旁聽幾堂大學課程,并且試著以大學生的身分學習,而在幾次聽課的過程中,作者無意有意間參與與同學們的對話,這使她發(fā)現(xiàn)她彷彿穿過了一層玻璃,一層若作為大學教授反而會被隔絕在外的玻璃,此時的她才真正進入到大學生的世界,以作者的話來說就是她又開始研究人類族群了,因此當時已經(jīng)年滿五十歲的美國某大的人類學系教授決定返回大一新鮮人生活,以自己任教的大學為研究對象,以實際當學生的方式進行研究。
不過在開始書中部分內(nèi)容的討論之前,先討論一下本書研究的對象本身與臺灣的大學之間的參考意義,如同開頭提到本書田野的對象是近乎二十年前的美國大學的情況,或許有人會說對于臺灣當今大學生生態(tài)缺少參考價值,但套一個史學界的自我批評來為此辯解,我們史學研究所使用的理論基本上都晚歐美學界十到二十年,所以說臺灣的大學生生態(tài)晚美國一、二十年應(yīng)該蠻合理的:D,而且說句插科打渾的話,島上的第一學府都在一條以美國總統(tǒng)為名的路旁邊了,臺灣大學教育還不夠「美」化嗎?(我當然知道現(xiàn)實上的差距極大,而且我這樣講極為武斷,但這樣的書寫是鋪陳文章所使用的橋段),再加上本書主要關(guān)注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大學概念,在美國大學生文化與美國體制下的變化,也就是大學的觀念怎樣轉(zhuǎn)變?yōu)樾挛幕⑿纬烧w社區(qū)生活的一部分。
書中花費很大的篇幅敘述一位學生該如何形成自己的生活模式的過程,其中得出一個與以往大學不太一樣的結(jié)論,即大學生的傾向個人主義的文化,對于當時的大學生來說相較于學校組織的群體活動,尤其是強調(diào)集體榮譽感的事物,學生反而偏向自發(fā)形成小團體,如以老同學為單位的、或是共同嗜好生活模式為主,所謂班級與社團并非是大學生交流的地方,換句話說,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是自己選擇人群與事物的世界,而在飲食方面,普遍有共餐的情況出現(xiàn),但加上種族的因素,雖然有色人種偶爾會使用共餐區(qū),但此處仍然是屬于白人領(lǐng)域 (這點在臺大是否有類似的現(xiàn)象?有待筆者日后觀察,因為筆者基本上都是在往返臺大師大的路上買午、晚餐,較少進學生餐廳,歡迎有經(jīng)驗的人分享) ,此外,學校整體氛圍對外籍學生不太友善,大多數(shù)美國學生在外籍學生眼中是一群不愿意理解他者,甚至是誤解他者的人群。
接下來從教學的領(lǐng)域來討論,筆者簡言之就是「教授有政策,學生有對策」,最典型的案例是「認識教授」,對于大學生來說這是一種有效為自己賦權(quán)的方式,在某大的學生之中彼此流傳著跟教授打好關(guān)系的各種好處,如果學生主動認識教授就能夠讓教授更通情達理,也就是說學生如果生病或是其他事物得處理,比較能跟教授討價還價;或是在與教授對談的過程中,能夠聽到一些下次考試的重點,能夠讓期末好過一點。至于要怎樣才能跟教授打好關(guān)系,某大學生也言傳身教,像是挑選上課座位時盡量挑選T字型的位置,也就是第一排與中間的位置,這些位置教授比較好注意到你的存在,同時作為學生也應(yīng)該盡可能給教授想要看到的東西,比方說一堂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最后的結(jié)果,因此通常會要求學生發(fā)表課程意見(突然想某位現(xiàn)任史語所的李貞德老師,或是師大歷史退休研究近代中國的陳惠芬老師)??傊?,在某大的環(huán)境當中,他們不斷討論如何建立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雙方彼此摸索了解,以獲得自己想在大學中得到的東西,就作者認為他們將師生關(guān)系轉(zhuǎn)變?yōu)橐环N近似于老板與員工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比方說高年級的學生會詢問教授,需要達成哪些條件以獲得較好的成績。
不過在學生團體內(nèi)部來說,越是與教授接近者,或靠攏權(quán)威者,反而容易被視為「巫師」,這個概念是作者在以前的人類學導論課堂中,經(jīng)常在上課做的實驗,即在前幾堂課時要求學生們寫下最有可能是巫師的三名人選,而結(jié)果通常是那些較出風頭的學生,由于他們常會獲得班上的目光,所以容易被指認為巫師,然而巫師卻與作為群體的同學們本身出現(xiàn)矛盾,因為所謂學生群體(或說復數(shù)學生)傾向「均等」,因為均等就能夠隱藏在人群之中,亦即不要太出風頭是鐵律。但以教授的眼光來說,反而會對這樣突出的學生倍感欣慰。就以筆者個人學習經(jīng)驗來看,相較于學生數(shù)量多的大班授課,小班制在歷史學的效果更好,對學生反而更有幫助,我在下學期所上的小班課人數(shù),分別為五、八或九、十四人,因為人數(shù)少基本上得不斷跟上學長姐的腳步,以及老師自己又有自己的授課節(jié)奏,因此得不斷調(diào)適,反而會進一步打破要求均等的隱匿心態(tài)。
最后提一點書中關(guān)于當時大學生的特性,對于作者來說新時代的大學生生活模式,類似一種學院與社會之間的過度時期,而在其中為核心的并非大學所教授的知識,而是額外的日常生活,包括但不限于各色體育運動、派對、打工、宿舍生活、出社會的準備等等,并且以此形成以這些要素為主體帶有一點「叛逆」的大學文化。而新時代的大學生就在這許多圈中找尋自己的自我認同。
回到人類學倫理的問題,由于作者在田野調(diào)查的過程中是隱匿自己的身分,所以她的同學與其他院系的教授基本上都不知道她早已擁有大學學位,甚至是這所學校的教師,但這樣得隱匿并非是說謊,如同她自己所言除非有人問她不然沒有必要說明身份,她對自己的承諾:不主動說謊,也不編造我的生活細節(jié),若被被問起來就告知實情,并且別假造身份。這樣的情況發(fā)生過一次,是她的念新聞系同學,由于她問的一連串有關(guān)我個人的問題,只是為了得到比作者更早回答時較完整的答案。因此進而讓新聞系同學知道作者的身分,當然,作者請她為我守密也做到了。不過大部份人對作者的身份并無多大興趣。與此同時,作者在自己做出違紀的行為與看到學生違規(guī)時,也選擇類似于紀爾茲在做斗雞田野時所做的行為,即當?shù)鼐煸谌【嗊`規(guī)斗雞者的時候,紀爾茲也與當?shù)鼐用褚煌优?,此舉證明紀爾茲已經(jīng)融入當?shù)厣鐣煌瑫r作者也要求自己不要表現(xiàn)出任何具有校方代表性的特征,并且要求此項工作別被視為公眾資材,以及被學校行政部門調(diào)查制訂政策或計劃等目的所加以采用。不過作者仍然為一位需要教授推薦信的學生破例一次,那位學生是她的讀書夥伴,兩人共同學習法語彼此互相鼓勵,后來兩人成為好友,這點筆者以外行人的角度來看,人類學進行田野時,已不是早年預設(shè)的研究者與研究客體彼此分離,能用一種客觀的角度來觀看研究對象,反而是踏入不同文化田野的那一刻時,就已經(jīng)擾動田野對象,而這樣微妙的擾動,或許能帶來意料之外的結(jié)果,并且能在研究成果出來之后提供更加深刻的反思,而筆者認為這樣得反思,貴在動態(tài)思辨的過程,因此不想先下定論。
參考材料
麗貝嘉.納珊(Rebekah Nathan)著,張至璋譯,《當教授變成學生:一位大學教授重讀大一的生活紀實》(新北:立緒,2006)
筆者求學於師大臺大之見聞,遊逸於東華臺北大之經(jīng)歷
後記
這又是一篇後記比正文還早寫完的文章,可以說是為了這段文字寫的一篇文章。為何在暑假寫一篇關(guān)於大學生活的書籍介紹文呢?我想或許是因為我自己的大學生活準備正式過半了,所以今備記其事以存錄焉。至於為何是這本,其實是受到我最近閱的書籍有關(guān),前幾天去看高爾基《我的大學》,娜·康·克魯普斯卡婭的《列寧是如何學習寫作的》,前者因為太多俄國文學的絮絮叨叨,還有書寫許多沙皇俄國末期的社會現(xiàn)實,對一個該領(lǐng)域的門外漢來說有點難讀,所以讀到一半就放棄了;後者是關(guān)於革命導師如何學習的紀實書籍,我只能說列寧連在監(jiān)獄都要要求朋友去各地的圖書館為他找書,或是列寧在學習一門語言時是用字典一句一句繙譯,並且將之當作休閒娛樂的,不過由於整本書的篇幅很小加上有我不太熟的歷史背景,因此也不適合作為介紹史普文章的選書,因此本文的選材就落在《當教授變成學生:一位大學教授重讀大一的生活紀實》,不過這本有趣的是,本書在我上學期文化人類學就已經(jīng)知道了,只不過當是對本書的印象就是一本反身性很強的民族誌,而在後來中國史二又看到之後,才進一步請人去師大借,但到最近才有時間來看,因此才有這篇介紹書籍與討論自己經(jīng)驗觀察的貼文出現(xiàn)。
下一篇 應(yīng)該可以寫帝國之裘了吧?好耶 雖然還有超多書要讀的
然後題外話,黃連煜的客語歌真的很讚!
給mini deo瑋 雖然我知道你不一定會看,所以我會硬塞給你,嘿嘿!
我總是跟身邊的人說,你有整整屬於你的四年時光,所以好好享受你的大學生活,大學就是拿來試錯用的!
累哇,但不是歷史 2022/7/4-5? 臺北城南 無雨夜?ninggun biyai ice ninggun .ice nad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