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秦始皇 鑄華夏魂》之相貌堂堂、雄姿英發(fā)的始皇帝
始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相信不少人都挺好奇秦始皇長相是怎么樣的,很遺憾的是,未曾見有他的畫像流傳后世,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在古文獻記載里探知一二的。
在古文獻中關于始皇帝長相及體形的描寫并不多,一處是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繚曰:‘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游?!绷硪煌馕墨I宋代宋太宗下令命史館所修的《太平御覽》,書中記載:“秦始皇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長八尺六寸,大七圍?!?/p>
對這兩則文獻,自古以來理解也未達成一致,今天我來分享下我對這兩條文獻的理解,歡迎指正:
一,“準”為“凖”在古代意為鼻子,在古代寫作中也有相關佐證,如《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人,隆準而龍顏?!保秩缣拼娙死畎住读焊σ鳌匪鶎憽熬灰姼哧柧仆狡鸩葜?長揖山東隆準公?!彼浴皽省币彩恰氨亲印钡囊馑??!胺洹蓖ā颁h”,這時通常指兵器的尖端犀利部分。怎么樣的鼻子才可能給人一種犀利感?那必然是又高又挺直的鼻子,才會給人如兵器的尖端一樣犀利,因此,“蜂準”為又高又挺直的鼻子,這也與《太平預覽》中記載的“隆鼻”相佐證。在《史記·高祖本紀》的記載:“ 高祖 為人,隆準而龍顏?!敝?,“隆準”直接被古人認為是帝王相的一個象征。
二,“長目”應該理解為長長的眼睛。有人說“長”通“大”。這時“長”念“zhang”是年長的意思,不是形象事物大。因此應該念“chang”形容事物的長度比較長。但是《大平御覽》卻記載為“大目”。所以,秦始皇或許長有一雙長眼睛,或許是一雙大眼晴。但我想,無論是長眼睛,大眼睛,這雙眼睛都是好看的,附合廣大中國人的傳統(tǒng)審美的。
三,“摯鳥膺”中的“膺”指胸膛,“摯鳥”指“鷙鳥”,一種兇猛的鳥,如鷹,梟之類,《楚辭·離騷》:“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鳥還有一個成語“鷙鳥不雙”指兇猛的鳥不成雙,比喻正直的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苞v”可組詞鷙強、鷙悍、勇鷙、鷙而無敵。說明“鷙鳥”給人猛、勇、悍的形象。那怎么樣的胸膛會給人一種猛、勇、悍的感覺?那無疑是肩膀寬闊,胸肌結實,腰身挺拔,才會給人一種這種的感覺,只有胸肌發(fā)達,肩膀卻狹小,腰身不直,都難以給人猛、勇、悍的印象。
四,“豺聲”比喻兇惡殘忍者的聲音。在周朝也有相關記載,《左傳·文公元年》:“且是人也,蠭目而豺聲,忍人也?!?,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潘陽仲 見 王敦 小時,謂曰:‘君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耳。必能食人,亦當為人所食。’”由此可見,古人往往用豺聲形容一個人聲音兇惡,之所以有此形容,我想應該是因為豺狼是一種野生兇猛的野獸,它的聲音低沉渾厚有力,穿透力強,洪亮又振耳,且豺狼會攻擊人類,因此每當人們聽到這種聲音,不自覺會覺得壓迫,且可怕,感覺自身安全受到威脅。所以我想古人才會用豺聲形容兇殘殘忍的人的聲音。因此,我認為尉繚用“豺聲”形容始皇帝的聲音,并不是因為他的聲音難聽,而是他的聲音低沉渾厚有力,穿透力強,洪亮又振耳 ?給人以壓迫感,讓人感覺安全受到危脅。
五,“虎口”在宋代陳摶所著的相學之首《麻衣神相》有相關記載,“虎口主富(德威并濟)虎口闊天有收拾,須知此口必榮華,若然不貧且大富,拾玉堆金樂自然?!庇纱丝梢?,虎口的人口形稍寬闊點,不是櫻桃小口之類。并且唇會豐滿點,比較顯大富大貴之相。
六,“日角”舊時相術家認為是帝王之相,指額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狀如日,當然這個是隱隱隆起,因為人的額骨不大可能真隆得高高的,像太陽那樣,舊時相術家認為是大貴之相。所以舊時也喻指帝王。在古文獻中也有帝王有此記載,如《后漢書·光武帝紀上》記載:“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由此可見,“日角”是帝王相的重要特征之一。
七,“長八尺六寸”,秦代一尺為23.1cm,八尺六寸約為198cm,由此可見秦始皇身材高大,天人之姿,氣宇軒昂!
八,“大七圍”這個應該指腰圍,由于秦的關于腰圍計量單位的情況目前也沒相關記載,所以不清楚秦始皇的胖瘦情況。但是根據對他胸膛的描寫,秦始皇應該不胖也不瘦,太胖太瘦的人都難以給人猛、勇、悍的視覺感受。
結合以上幾點分析,秦始皇應該是一位相貌堂堂、雄姿英發(fā)、器宇軒昂的君王。從對他長相及體形的描寫,結合相關歷史記載,可以推測出秦始皇具有三個形象特征:
一,秦始皇的相貌頗具帝王相,至尊至貴,儀表不凡?!奥”恰薄叭战恰倍际堑弁跸嗟奶卣?,“虎口”盡顯富貴。從一些古文獻中記載,秦始皇整個人形象確實是貴氣逼人,根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边@里寫秦始皇儀表不凡,衣飾上綴著光如明月的寶珠,身上佩帶著太阿寶劍,都是使用比較名貴的配飾。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武士擊殺盜,關中大索二十日?!鼻赝跽荒辏厥蓟恃卜褂蜗剃?,被盜賊搶劫,說明秦始皇除去裝飾,也難掩貴氣。
二,秦始皇應該具有俯視萬物的非凡氣勢。又高又挺直的鼻子,寬闊的肩膀、結實的胸膛,低沉渾厚有力的聲音,健壯挺拔的腰身,加上198cm的修長身材,如此天人之姿,平時無論是五官、身形還是聲音都容易給他人造成強大的壓迫感,散發(fā)懾人的氣場,令人可敬可畏!古文獻的一些記載正好證實了秦始皇的這個形象特征。根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至陛,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舞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于前。’”這里記載秦舞陽佐荊軻刺殺秦王政時,走到殿尊臺階下臉色突變,害怕得發(fā)抖。荊軻謝罪的解釋是由于秦舞陽是北放藩屬蠻夷之地的粗野人,沒見過天子,所以心驚膽顫。我認為這只是荊軻找的一個臺階,事實并非如此。因為《史記?刺客列傳》中有特別記載“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乃令秦舞陽為副?!边@里特別交代了燕太子丹派秦舞陽去給荊軻作助手的原因,一是由于他膽識過人,十三歲就開始殺人,二是由于別人都不敢正視他。由此可見他希望派出這一個人不僅能在行動上幫助到荊軻,更是希望能在氣勢上震懾秦始皇。這種人心理素質必過常人。但是燕太子丹卻沒想到,到底小人物的氣場和天子威儀還是有天壤之別,不僅震懾不到秦王政,還被秦王政反震懾,一到大殿石階下便臉色突變,害發(fā)得發(fā)抖。這也側面反映了秦始皇渾身上下散發(fā)出來的氣勢非凡,且?guī)в袎浩雀?,令人生畏?br/>
當然,秦始皇也不是時時刻刻都這樣,有時在他自己親近的臣子面前偶爾也會“形象崩塌”。比如荊軻刺秦王的事件中,《史記?刺客列傳》如此記載:“已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曰‘無且愛我,乃以蘊囊提’”上一刻故事還停留在秦王政渾身散發(fā)懾人的氣魄令秦舞陽發(fā)抖,接著在驚心動魄的刺殺中勇敢彪悍地反殺荊軻。我還沒回過神來,秦王政一句“無且愛我,乃以蘊囊提”給人極大的反差,一個君王竟能道出如此感性的話語由衷地感謝無且,一下與前一刻的他判若兩人。
三,始皇帝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君王。從古人對他的體格及聲音描寫中 ,如鷙鳥般猛、勇、悍的胸膛,如豺狼般渾厚有力、穿透力強,洪亮且振耳的聲音,他無疑渾身充滿活力與力量!從古文獻記載的一些事例也同樣佐證了秦始皇是一位精力較為旺盛的君主。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軻既取地圖奏之。秦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秦王方環(huán)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擲秦王,不中,中銅柱。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chuàng)……”荊軻作為燕太子丹請的頂級刺客,身手敏捷度和跑步速度自然是非常人能比,然而在他快速拿起那把有毒的匕首要刺殺秦王政時,秦王政大驚,馬上自己抽身跳起,衣袖一掙便斷了。在荊軻正要刺向秦王驚心動魄一瞬間,遲一點,就會被刺中,然秦王政不僅表現出了非凡反映能力,還表現出來非一般的力量!后來荊軻追秦王政,始終沒有追到,要知道他可是專業(yè)的頂級刺客,居然追不到秦王政 說明秦王政的體力實在過人,跑步速度飛快。最后一劍就斷了荊軻的左腿,可見秦王政力量之大!另外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一段盧生說的話:“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鼻厥蓟史浅W月?,每天用衡石量書,不達到重量則不休息。由此可見他精力旺盛。
綜上所述,秦始皇無論是外貌還是形象,都可謂人中之龍。特別是《太平御覽》直接用了好幾個形容帝王相的專業(yè)相術語描寫他。那么問題來了,尉繚為什么用如此不好聽的詞語形容秦始皇呢?
我認為這其中有誤會,尉繚更多的是以“小人”(并非真正的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在尉繚這么評價秦始皇時,他們之間并沒有認識多久,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大梁人尉繚來,說秦王曰:‘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赝鯊钠溆?,見尉繚亢禮,衣服食飲與繚同?!睆倪@里我們了解到,尉繚一來秦國,便向秦王政獻了一計,用金錢賂六國豪臣,以敵其政,最終達到破六國合縱的目的。秦王政聽從了他的計謀,從此見他以平等禮節(jié)相待,允許尉繚與他穿相同的衣服、吃同樣的飲食。這本是秦始皇一慣禮賢下士之舉,也由于尉繚實在是智慧過人,所以他也是很熱情招待。在秦始皇看來,他一向如此,并無覺得不妥??墒窃谖究澘磥砭臀幢?。尉繚終究是出身百姓家,受此厚愛,難免受寵若驚,想歪了,認為秦王政是有求于他才如此待他,無求于他時說不定就翻臉不認人了。從他的評價就可看出一二“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游。”從“秦王為人”到得出結論“少恩而狼虎心……”他并不是列舉秦王所作所為作為依據判斷,而是根據秦王政的外貌特征進行分析,這樣的評價難免帶著偏見,就像女人長得胖 ,有的人會說“她長得可真像只豬!”有的人會說“她長得圓珠玉滑”,很明顯前者帶有偏見及無禮。根據秦王政外貌尉繚的另一個結論是,秦王政窮困時容易謙卑對人,得志時也輕易吞掉別人。 這樣的結論未免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他只看到秦王政謙卑對人的一面,但是得志時是否輕易吞掉別人,也就是常人說的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縱觀始皇帝一生,他始終堅持禮賢下士,也證明了他的結論有失偏頗。也是,以貌取人能有多公正呢?“我是平頭百姓,可他見我時卻常待以上賓之禮”,這里更是說明了尉繚對秦王政心生防備的真正原因正是秦王政打破了階級的界限,對他以上賓禮待。許就是秦王政愛才若渴無心之舉,反而尉繚生了防備及偏見之心,評價起秦始皇的外貌,自然用起了不好聽的詞語。
尉繚發(fā)了這段牢騷后,就逃跑了,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乃亡去。秦王覺,固止,以為秦國尉,卒用其計策?!庇谑俏究潨蕚涮优?,秦王政發(fā)覺后極力挽留,讓他當秦國的最高軍事長官,且全部采用了他的計謀。
縱觀整個故事,尉繚對秦王政是有所改觀的,不然尉繚不會效力于他,輔佐他。這個故事重點是告訴我們不能像尉繚一樣以貌取人,同時學習秦王政禮賢下士,識人善任的優(yōu)秀的領導品質。
自古以來都沒有人對秦始皇的長相提出非議,更沒有人說他丑。但是總有個別企圖以標新立異的學術論點沽名釣譽的文人騷客喜歡以奇言怪論打破人們的常識、侮辱人們的智商。在此的引用毛爺爺一經典之作來對此類人作個回應:
《七律·讀《封建論》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yè)要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總結以上對秦始皇長相及形象的分析,秦始皇應該是一位相貌堂堂的帝王,長有一雙長長的(大大的)俊美的眼眸,一個又高又挺直的帶有犀利感的鼻子,稍微寬闊的口形、豐滿的雙唇,盡顯富態(tài)。同時他具有健壯高大的體格、帥氣挺拔的身姿,及結實的肌肉,看上去給人偉岸極具力量的感覺。說話的時侯聲音低沉渾厚有力,頗具雄性魅力,整個長相頗具帝王相。同時他儀表非凡,至尊至貴,精力旺盛,具有俯視萬物的非凡氣勢,又具有鮮活的個性,他無疑是一位雄姿英發(fā)、器宇軒昂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