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遺癥?日本約四成大學生“感到孤獨和被孤立”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小白江,今天要聊的話題略顯沉重,是關(guān)于新冠后遺癥的問題。新冠后遺癥不僅會是身體方面的,還會是心理上的,今天咱們說的,就是心理上的新冠后遺癥。日本文部科學省曾以全國的大學和高等專門學校在校生為對象,實施了“基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癥狀況的大學等的授課實施狀況”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1069所學校中有約20%(254所)學校在疫情期間完全實施網(wǎng)上授課。大二大三在讀的學生們還好,畢竟已經(jīng)在校園內(nèi)生活學習過一段時間了,可能對于居家上課反而感到開心,但是同時也有很多新生在入學后,一次也沒有進入過自己的大學校園,感覺自己這個大學讀了個“寂寞”。日本九州大學就曾以本校的學生為對象,就“新型冠狀病毒對學生生活的影響”進行了調(diào)查,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結(jié)果吧。
疫情期間,九州大學根據(jù)日本政府發(fā)布的“緊急事態(tài)宣言”的要求,沒有舉行入學儀式,并從2020年5月開始實施網(wǎng)絡(luò)授課,對進入校內(nèi)和參加社團活動等課外活動也進行了限制。因此,連入學儀式都沒有的大一新生們,都開學一個月了,一次也沒有去校園上過學。其中約40%的大一新生在福岡縣(九州大學所在地)外接受在線授課,縣外出身的人入學后依然在自己家里生活。在此背景下,九州大學在本校內(nèi),以在讀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約1萬8000名學生為對象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得到約30%(5888人)的回答。結(jié)果顯示,約40%的學生回答“感到孤獨感和孤立感”,可以稱之為心理上的新冠后遺癥。

此外,在這項調(diào)查中,當被問到“這一個月有沒有和朋友面對面的交談?”時,約15%的學生回答“完全沒有”。

關(guān)于“身體狀況”,約50%的學生回答“有身體不適”,其中“疲勞、沒有毅力”最多,占全體的約30%。

不只是大學生,日本政府曾對新冠肺炎影響下社會變化加劇的孤立、孤獨問題進行了全國調(diào)查,以隨機抽取的全國16歲以上的2萬人為對象,從1萬1867人中得到了有效回答。其中,感到孤獨的人,“經(jīng)?!闭?.5%,“有時”占14.5%,“偶爾”占17.4%,合計占36.4%。

回答“經(jīng)常有孤獨感”的人比例最高的是30多歲的人,占7.9%。其次是20多歲的人占7.7%。另一方面,這一比例最低的是70多歲的人占1.8%。從年齡層和有無同居人來看,沒有同居人的人是最孤獨的。

從雇傭形態(tài)來看,“失業(yè)中”“派遣員工”較高。

從外出頻率來看,外出天數(shù)越少的人越感到孤獨。

關(guān)于這種心理上的新冠后遺癥的產(chǎn)生原因,專家分析稱,由于疫情,與家人和朋友的面對面交流減少,與他人的聯(lián)系變淡,孤獨、孤立的不安感蔓延開來。移動、運動、興趣愛好、娛樂、體育等行為的減少的越多,感到孤獨、孤立感的概率較大。反過來說,這也表明了這些行動對于身為社會群居動物的人類來說,確實是不可缺少的。
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間,非面對面交流和SNS的閱覽、投稿等行為有所增加的人,與并非如此的人相比,感到孤獨、孤立不安的比例更大。所以倒不如說,有些人其實是為了填補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孤立不安才會通過打電話、發(fā)郵件等行為謀求與他人的接觸;為了逃避現(xiàn)實,尋求心靈的放松而使用SNS。
另外,日本專家表示孤獨、孤立不安與工作、學業(yè)時間的減少也有關(guān)系。小白江想先說說工作時間減少的情況,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覺得患上心理上的新冠后遺癥是因為公司的銷售額減少,或者打工減少、工作機會減少這樣的原因吧,但你知道嗎,有一些人會單純地因為公司會議減少了,或者在家工作的工作量減少了而感到壓力。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讓小白江我想起了“社畜”這個詞,起源自日本呀。
最后,睡眠時間和孤獨·孤立不安的也有關(guān)聯(lián)。這是因為孤獨、孤立不安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嚴重的水平的話,有可能引起睡眠障礙。此外,因為孤獨、孤立不安加深,在家飲酒的機會增多,可能會發(fā)展成酒精依賴癥。看來,心理上的新冠后遺癥和身體上的新冠后遺癥,是息息相關(guān)的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