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魚】
只有術(shù)語本身的含義隨著時間流逝,它才可以承載時間性的,真正的"被理解",或者"真實"。任何真實的概念,如果只是停滯不前,而現(xiàn)實,概念的生發(fā)地與終點,卻總是如浪濤般向前奔涌的話,那些概念總是虛假的 一些日常語言的意義固定,而一些術(shù)語的意義卻不是固定的,這些告訴我們的是,時間本身不是以一種單一的可能性流動,而總是在沒一個親歷者那里漂移。因而時間一定是毛糙的,正因此,現(xiàn)實的前進(jìn)才可能。 因而日常話語是在河道中流淌的河水,河床本身是我們的物質(zhì)生產(chǎn)生活,是因為這樣的河道,有了這樣的河,而河本身是一次次變化而確立自己的,這條河的流向,流淌著什么,在于,河道本身的變化,因而,我們作為魚,河本身總是"悄無聲息的流淌"。但是魚的排泄可以改變河床,(而這是基于,我們是在這樣一條河內(nèi)里的魚),雖然哪怕總是無力,也總是更加確立自己的河流的流向,然而,我們可以找到語言的邊界,找到河床,找到河之上,我們會以感性,或者其他作為我們語言本身的動力的游泳的力量,找到那些地方,我們或許會跳出河而短暫的窒息,但是,鑿砌河床也讓我們窒息,二者,前者看到了"語言之外的風(fēng)景",后者微小的改變了"河床的形態(tài)"。我們可以逐漸接近這些邊界,也會逐漸窒息, 未完持續(xù)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