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純化模塊-----生物制藥綜合實驗
一、原理
凝膠過濾層析也稱分子篩層析、排阻層析。是利用具有網狀結構的凝膠的分子篩作用,根據被分離物質的分子大小不同來進行分離。層析柱中的填料是某些惰性的多孔網狀結構物質,多是交聯(lián)的聚糖(如葡聚糖或瓊脂糖)類物質,小分子物質能進入其內部,流下時路程較長,而大分子物質卻被排除在外部,下來的路程短,當一混合溶液通過凝膠過濾層析柱時,溶液中的物質就按不同分子量篩分開了。
⒈凝膠的選擇根據實驗目的不同選擇不同型號的凝膠。如果實驗目的是將樣品中的大分子物質和小分子物質分開,由于它們在分配系數上有顯著差異,這種分離又稱組別分離,一般可選用SephadexG-25和G-50,對于小肽和低分子量的物質(1000-5000)的脫鹽可使用SephadexG-10,G-15及Bio-Gel-p-2或4.如果實驗目的是將樣品中一些分子量比較近似的物質進行分離,這種分離又叫分級分離。一般選用排阻限度略大于樣品中最高分子量物質的凝膠,層析過程中這些物質都能不同程度地深入到凝膠內部,由于Kd不同,最后得到分離。
⒉柱的直徑與長度根據經驗,組別分離時,大多采用2-30cm長的層析柱,分級分離時,一般需要100cm左右長的層析柱,其直徑在1-5cm范圍內,小于1cm產生管壁效應,大于5cm則稀釋現象嚴重。長度L與直徑D的比值L/D一般宜在7-10之間,但對移動慢的物質宜在30-40之間。
⒊凝膠柱的制備凝膠型號選定后,將干膠顆粒懸浮于5-10倍量的蒸餾水或洗脫液中充分溶脹,溶脹之后將極細的小顆粒傾瀉出去。自然溶脹費時較長,加熱可使溶脹加速,即在沸水浴中將濕凝膠漿逐漸升溫至近沸,1-2小時即可達到凝膠的充分脹溶。加熱法既可節(jié)省時間又可消毒。
凝膠的裝填:將層析柱與地面垂直固定在架子上,下端流出口用夾子夾緊,柱頂可安裝一個帶有攪拌裝置的較大容器,柱內充滿洗脫液,將凝膠調成較稀薄的漿頭液盛于柱頂的容器中,然后在微微地攪拌下使凝膠下沉于柱內,這樣凝膠粒水平上升,直到所需高度為止,拆除柱頂裝置,用相應的濾紙片輕輕蓋在凝膠床表面。稍放置一段時間,再開始流動平衡,流速應低于層析時所需的流速。在平衡過程中逐漸增加到層析的流速,千萬不能超過最終流速。平衡凝膠床過夜,使用前要檢查層析床是否均勻,有無“紋路”或氣泡,或加一些有色物質來觀察色帶的移動,如帶狹窄、均勻平整說明層析柱的性能良好,色帶出現歪曲、散亂、變寬時必須重新裝柱。
⒋加樣和洗脫凝膠床經過平衡后,在床頂部留下數亳升洗脫液使凝膠床飽和,再用滴管加入樣品。一般樣品體積不大于凝膠總床體積的5%-10%。樣品濃度與分配系數無關,故樣品濃度可以提高,但分子量較大的物質,溶液的粘度將隨濃度增加而增大,使分子運動受限,故樣品與洗脫液的相對粘度不得超過1.5-2.樣品加入后打開流出口,使樣品滲入凝膠床內,當樣品液面恰與凝膠床表面相平時,再加入數毫升洗脫液中洗管壁,使其全部進入凝膠床后,將層析床與洗脫液貯瓶及收集器相連,預先設計好流速,然后分部收集洗脫液,并對每一餾份做定性、定量測定。
⒌凝膠柱的重復使用、凝膠回收與保存一次裝柱后可以反復使用,不必特殊處理,并不影響分離效果。為了防止凝膠染菌,可在一次層析后加入0.02%的疊氮鈉,在下次層析前應將抑菌劑除去,以免干擾洗脫液的測定。
二、材料和耗材
1.器材:層析柱、恒流泵、自動部分收集器、紫外檢測器、記錄儀、量筒、燒杯、試管、吸管、玻璃棒等。
2.試劑
??(1)牛血清
??(2)洗脫液:0.9% NaCl溶液
三、實驗步驟
1. 凝膠的前處理(如果是濕膠,此步略過)
將Sephadex G-75置燒杯中,加入洗脫液于室溫溶脹2~3天,反復傾瀉去掉細顆粒,然后減壓抽氣去除凝膠孔隙中的空氣,沸水浴中煮沸2~3小時(可去除顆粒內部的空氣及滅菌)。在凝膠溶脹時避免劇烈攪拌,以防凝膠交聯(lián)結構的破壞。
2. 裝柱
取潔凈的的玻璃層析柱垂直固定在鐵架臺上。在柱中注入洗脫液(約1/3柱床高度),將凝膠濃漿液(1:1稀釋)緩慢傾入柱中,待凝膠沉積約1~2cm 高度后打開出水口,使凝膠沉降,并不斷加入凝膠濃漿。注意裝柱過程中注意凝膠不能分層。
3. 平衡
裝柱完成后,接上恒流泵,以0.9%的氯化鈉為流動相,以0.75ml/min(Φ1.6cm柱)或0.5ml/min(Φ1.0cm柱)的速度開始洗脫,用5倍床體積的洗脫液平衡,使柱床穩(wěn)定。在出口處測定流速以便后續(xù)準確確定收集體積。
4. 凝膠柱總體積(Vt)的測定。
平衡完畢后,測定凝膠柱床的高度,計算柱床總體積Vt(凝膠柱直徑為1 cm或1.6cm)。
5. V0的測定(此步可略過)
打開出水口,使殘余液體降至與膠面相切(但不要干膠),關閉出水口。用細滴管吸取0.2ml(4mg/ml)藍色葡聚糖-2000,小心地繞柱壁一圈(距膠面2mm)緩慢加入,打開出水口(開始收集?。?,等溶液滲入膠床后,關閉出水口,用少許洗脫液沖洗2次,待滲入膠床后,再在柱上端加滿洗脫液,開始洗脫,作出洗脫曲線。收集并量出從加樣開始至洗脫液中藍色葡聚糖濃度最高點(肉眼觀察)的洗脫液體積即為V0。
藍色葡聚糖洗下來之后,還要用洗脫液繼續(xù)平衡1~2倍床體積(實驗中平衡1hr),以備下步實驗使用。
6. 上樣、洗脫?
將柱中多余的液體放出,使液面剛好蓋過凝膠,關閉出口。用移液管吸取0.5mL(柱床體積約25 mL)蛋白質混合液小心地加到凝膠床上,打開出水口,待樣品完全進入凝膠后,加少量洗脫液沖洗柱內壁2次,待液體完全流進床內后,關閉出水口。在柱上端加滿洗脫液,打開恒流泵,開始洗脫收集,4~6 min一管(約3?mL)。用紫外分光光度計監(jiān)測各管收集液的OD280值,軟件以時間為橫坐標,OD值為縱坐標繪出洗脫曲線。在色譜峰對應的收集管上做好標記,用于SDS-PAGE。
7. 凝膠柱的后處理(由于放置時間過久將失效,可不做回收處理)
一般凝膠柱用過后,反復用蒸餾水(2~3倍床體積)通過柱即可。如若凝膠有顏色或比較臟,需用0.5mol/L NaOH-0.5mol/L NaCl洗滌,再用蒸餾水洗。冬季一般放2個月無長霉情況,但在夏季如果不用,需要加0.02%的疊氮化鈉防腐。
8.?蛋白濃度測定
?
四、結果

五、思考題
1.?利用凝膠層析法分離混合樣品時,怎樣才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
?1.裝柱時要注意凝膠的流速,不宜過快,同時要保證凝膠能充分的沉淀且分布的比較均勻。
2.凝膠溶脹所用的溶液應與洗脫用的溶液相同,否則由于更換溶劑,凝膠體積會發(fā)生變化而影響分離效果。
3.樣品的濃度和加樣量的多少。是影響分離效果的重要因素。樣品濃度應適當大,但大分子物質的濃度大時,溶液的黏度也隨之變大,會影響分離效果,要兼顧濃度與黏度兩方面。加樣量和加樣體積越少分離效果越好,加樣量一般為柱床體積的1%-2%,制備用量一般為柱床體積的2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