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麥克白的冠笄:蘇格蘭王國簡史(上)

2022-02-11 19:57 作者:芝蘭學社  | 我要投稿



一?蘇格蘭王國的誕生

蘇格蘭王國的建立者通常認為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是北部不列顛的土著民族之一。最早的文獻中的皮克特“Pict”是出現在297年,古羅馬時期的創(chuàng)作者尤美鈕斯(Eumenius)所著作的頌詞里。此外,依照字本身的拉丁文含意,Picti常被認為有“被彩繪者”或“背刺青者”,皮克特人所生活的地區(qū)被稱為“皮克塔維亞”,在古典時代,皮克特人建立了數個小王國,互相攻打。愛爾蘭語的史料則記錄了七個曾存在于歷史上的皮克特王國。但由于史料匱乏,其詳細歷史大多無可稽考。9世紀,來自北歐的維京人開始入侵“皮克塔維亞”,并很快占領了北部“皮克塔維亞”的大部分地區(qū),而在南部的“皮克塔維亞”地區(qū),皮克特人持續(xù)與維京入侵者進行著戰(zhàn)爭。?


皮克特人?
9世紀的皮克特人生活區(qū)(綠色部分)


?
蘇格蘭王國的第一任國王是肯尼思一世(約841-859在位),外號“征服者”通常認為他是一位皮克特人的國王,傳說在大約公元843年,肯尼思確立了統(tǒng)治地位,收服了附近地區(qū)的皮克特人,并多次征討周圍從大不列顛島南部遷徙來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建立所謂“阿爾巴王國”,即日后的蘇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自稱“阿爾巴王國”),其建立的王朝也被稱為亞爾賓王朝(肯尼斯的父親名為亞爾賓)。但肯尼思一世仍然使用“皮克特人之王”的頭銜。不過至今為止,對于肯尼思自己究竟是皮克特人,還是之前從愛爾蘭島遷徙來的說蓋爾語的斯科特人(Scoti),史學界還有爭議。前者為主流觀點。關于肯尼思一世的詳細生平事跡,大多以傳說的形式流傳,無可稽考。不論肯尼思身世如何或者實際有過什么文治武功,在之后的數百年間,所有的蘇格蘭國王都宣稱自己是他的直系后裔,以正血統(tǒng)。?


肯尼思


肯尼思據載因腫瘤死于王國的首都、今天珀斯郡的歷史名鎮(zhèn)斯昆附近。他的遺體被安葬在西海岸的小島伊俄納,在今天蘇格蘭阿蓋爾地區(qū)。據傳是肯尼思加冕時坐的大石被稱為“斯昆石”或者“命運之石”,是歷代蘇格蘭國王和今天的英國君主登基典禮時安放在王座底下的圣物。肯尼思死后他的弟弟多姆納爾·麥克亞爾賓繼位,史稱唐納德一世。(不是唐納德?川普)?!栋柊蛧蹙幠晔贰氛f唐納德在位四年,盡管在位時間不長,但是通常認為他制定了蘇格蘭王國(或者是皮克特人)的第一部法律。《梅爾羅斯編年史》說唐納德“在戰(zhàn)斗中是個充滿活力的戰(zhàn)士......據說他在斯昆被暗殺。也有認為他死于疾病。唐納德一世死后,肯尼思的兩個兒子先后繼位,分別是康斯坦丁二世和艾德。
?

唐納德一世


在康斯坦丁統(tǒng)治時期,維京人大舉入侵皮克特人的王國,康斯坦丁率領軍民抵抗維京人的入侵,877年,在一次戰(zhàn)斗中戰(zhàn)死,弟弟艾德即位。艾德綽號“翼足王”或“白腳王”在位不到一年就被暗殺,連死于何處都不甚明了。就連《阿爾巴國王編年史》都說“他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任何值得一提的事跡”根據12世紀的皮克特王王表。殺死他的似乎是蓋爾人的首領吉里克,他被皮克特人請來,并被國王視為座上賓。(關于吉里克是否有著亞爾賓王朝的血統(tǒng),目前存在爭議)?


康斯坦丁


蓋爾人也是不列顛的土著之一,蓋爾人的語言和文化起源于愛爾蘭,并延伸至蘇格蘭西部文明程度較皮克特人高,在古羅馬時期,蓋爾人曾與羅馬人展開貿易并不時爆發(fā)沖突。在維京人入侵的浪潮中,乃至更早,許多蓋爾人逃亡皮克特人的土地,尋求庇護,被皮克特人收留,吉里克就是他們的一員,吉里克出身不高,但詭計多端,依靠陰謀詭計平步青云,最終發(fā)動政變,殺死艾德王,隨后對皮克特勢力展開清洗,提拔蓋爾人,妄圖把皮克特人的王國變?yōu)樯w爾人的土地,并扶植肯尼思一世的外孫奧凱德為傀儡或共治國王??夏崴嫉膬蓚€孫子——康斯坦?。ò峦踔樱┖吞萍{德(康斯坦丁一世之子)流亡愛爾蘭,并受到當地王國庇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十余年后,兩人反攻倒算,終于推翻了吉里克的統(tǒng)治,唐納德成為國王,稱唐納德二世(889-900在位)。?


蓋爾人的分布及影響范圍



吉里克的統(tǒng)治盡管被推翻,但蓋爾人在皮克特王國的影響力還是越來越大,唐納德等人自由在蓋爾人的王國中長大,也深受蓋爾文化影響,因此。新興的王國不再是單純的皮克特王國,而是變成了“皮克特——蓋爾”的復合王國,甚至蓋爾語成為了王國的主流語言,蓋爾人的綽號“scoti”(意為掠奪者)也成為了這個王國的別稱,后來發(fā)展為蘇格蘭(scotland)。唐納德二世在位期間,開始使用“阿爾巴國王”的頭銜,取代過去的“皮克特人之王”,唐納德二世在位期間, 來自挪威的維京人乘蘇格蘭內亂,再次發(fā)動對蘇格蘭的入侵戰(zhàn)爭,雙方展開大戰(zhàn),最終以蘇格蘭人的勝利告終。900年,在進攻鄧諾特的戰(zhàn)役中,唐納德二世遭遇挪威國王金發(fā)哈拉爾的襲擊,不幸戰(zhàn)死。他的堂弟康斯坦丁繼承了王位。稱康斯坦丁二世。?


與其先王們相似,康斯坦丁二世的主要精力仍是放在抗擊不列顛群島上的維京人統(tǒng)治者,尤其是維京首領無骨者伊瓦爾的孫子們。他在位期間,南方英格蘭地區(qū)的威塞克斯王國和麥西亞王國試圖將他們的勢力范圍向北擴大到有爭議的諾森布里亞王國。起初,他和南方的統(tǒng)治者們結盟以抗擊維京人,但在同盟期間、雙方卻因為摩擦而發(fā)生軍事沖突。直至927年7月12日,不列顛諸王在彭里斯附近的埃蒙特橋上舉行會議,康斯坦丁及各地諸侯一致承認威塞克斯國王埃塞斯坦為英格蘭國王,同意其掌控不列顛全境;會議之后7年間,康斯坦丁二世每年都會參與埃塞斯坦的御前會議,并一同公證所有的土地證書。但不知何故,雙方最終還是反目成仇,934年,英格蘭國王埃塞斯坦召集英格蘭的威爾士的諸侯攻打蘇格蘭王國,這也是第一次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大戰(zhàn),拉開了兩國互相敵對的序幕。蘇格蘭人將入侵者擊退,為了報復,937年,康斯坦丁二世聯(lián)合都柏林的統(tǒng)治者和斯特拉斯克萊德的不列顛人,展開對英格蘭的報復性入侵。在布魯南博爾之戰(zhàn)失利。943年,65歲以上的康斯坦丁退位并隱退至庫迪斯派(Céli Dé)的圣瑪麗石頭教堂,并讓位唐納德二世之子馬爾科姆一世,最終于952年在當地過世,康斯坦丁二世統(tǒng)治蘇格蘭王國數十年,在位期間,奠定了蘇格蘭王國的基本政治形態(tài)和各種行政,司法制度,可以說,在唐納德二世與康斯坦丁二世的統(tǒng)治下,蘇格蘭王國才正式形成。?


康斯坦丁二世?


二 麥克白&諾曼征服

馬爾科姆一世在位時間不長,存在感也非常稀薄,在康斯坦丁二世去世之后不久也跟著去世,即位的英多爾夫是康斯坦丁二世之子,其生平事跡也非常模糊,只知道他在962年抵抗維京人的戰(zhàn)斗中戰(zhàn)死。他的堂侄杜夫即位。后來,英多爾夫的兩個兒子科林和安拿比先后發(fā)動政變,自立為王,英多爾夫的另一個兒子奧凱德可能在971年同杜夫一同被殺害,這一時期,蘇格蘭王國內亂頻仍,王位繼承極其混亂。你方唱罷我登臺。王位繼承的一系列混亂歸根到底,來源于唐納德二世與康斯坦丁二世兩個世系的爭奪、971年,馬爾科姆一世之子肯尼思二世自立為王,統(tǒng)治才稍微穩(wěn)定,即位后不斷侵襲英格蘭北部地區(qū)。據傳,曾于公元973年對英王埃德加一世表示效忠,埃德加則承認其對洛錫安地區(qū)(在特威德河與福斯河之間)的統(tǒng)治權。還與奧克尼伯爵西格德爭奪蘇格蘭北部地區(qū),但未能成功。在位期間,肯尼思二世鞏固了對蘇格蘭中南部地區(qū)的統(tǒng)治。有的史料也記載他一度被英多爾夫之子安拿比趕下臺,肯尼思二世后又復位,殺死安拿比。995年,肯尼思二世被暗殺身亡,科林之子康斯坦丁三世即位,在位不到兩年即死,由杜夫之子肯尼思三世即位,在位8年。1005年被肯尼思二世之子馬爾科姆二世殺死,奪位。?




繼承肯尼思三世之位的是肯尼思二世之子馬爾科姆二世(1005-1034在位)馬爾科姆二世的統(tǒng)治較為穩(wěn)定,馬爾科姆二世的即位,也似乎終結了兩大世系之爭。在馬爾科姆二世在位期間,原始的封建制度開始在蘇格蘭王國形成——形成了地主與佃農階層,地主出租土地,佃農交付地租,并為地主服兵役,盡管還沒有形成像同時期西歐大陸一樣的完善的層層分封體系,但封建制度已開始在蘇格蘭萌芽。1034年,馬爾科姆二世去世,由外孫鄧肯一世即位,。與莎士比亞的戲劇《麥克白》中所描述的不同,鄧肯一世即位時并非老頭一個,而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年輕人。其早期的統(tǒng)治雖沒有什么稱道之處,但也平穩(wěn)度過,并非殘暴無能,然而,鄧肯的即位,引發(fā)了國內另一大貴族——麥克白的強烈不滿。?


麥克白是蘇格蘭馬里地區(qū)貴族,身份可能相當于以后的公爵,其母親多納達(Donada)為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二世之女,故而他也有王室血統(tǒng)和王位繼承的可能。1020年,麥克白的父親在戰(zhàn)爭中喪生,麥克白接管了馬里地區(qū)的勢力。1034年,在位近30年的馬爾科姆二世去世,其外孫鄧肯一世繼位。鄧肯一世統(tǒng)治的最后幾年爭戰(zhàn)不斷,與境內外數個地方勢力發(fā)生過沖突,最開始沒有反對鄧肯一世繼承權的麥克白可能逐漸產生不滿,遂起兵謀反。1040年,鄧肯一世在討伐麥克白的戰(zhàn)爭中陣亡,麥克白即位為王,并將鄧肯的兩個兒子,馬爾科姆和鄧肯流放國外。莎士比亞的戲劇《麥克白》將麥克白描述為一個詭計多端的篡位者,在夫人和女巫的挑唆下陰謀發(fā)動叛亂,即位之后,又多疑成性,冷酷無情,濫殺無辜,使全國陷入水深火熱,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暴君,真實歷史上的麥克白似乎并非殘暴成性,其統(tǒng)治一開始也并沒有遭到太多人的反對。1052年以后,麥克白持續(xù)與英格蘭王國發(fā)生沖突,屢屢失利。遭到越來多人的不滿。其統(tǒng)治開始動搖。1057年,鄧肯一世之子馬爾科姆反攻回國,為父報仇,在戰(zhàn)場上殺死或者重傷了麥克白。麥克白死后,養(yǎng)子盧拉赫繼位,不過數月后就被馬爾科姆謀殺。此后馬爾科姆繼位,是為馬爾科姆三世。馬爾科姆三世的復位也標志著亞爾賓王朝的徹底終結,此后,鄧凱爾德王朝(該名稱來源于鄧肯一世)取代了亞爾賓王朝,成為蘇格蘭的統(tǒng)治者。馬爾科姆的王國沒有覆蓋整個現代蘇格蘭:蘇格蘭北部和西部仍被斯堪的納維亞人(主要是挪威人)、北歐蓋爾人及蓋爾人所控制,直到十二世紀,蘇格蘭王國所控制的范圍也并沒有大大超出馬爾科姆二世在位時的范圍。?


影視作品中的麥克白


馬爾科姆三世在位期間,正逢著名的諾曼征服時期,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在黑斯廷斯戰(zhàn)役中戰(zhàn)勝英格蘭國王哈羅德二世,自立為英格蘭國王,諾曼征服本與蘇格蘭沒有太大關系,但諾曼人的軍事壓力與流亡的薩克遜貴族很快讓雙方關系迅速惡化。馬爾科姆三世的第二任妻子是薩克遜貴族——流亡者愛德華(勇敢者愛德蒙之子)之女,“顯貴者”埃德加的姐姐——瑪格麗特,從法理和血緣上看,與英格蘭王室同出一系,擁有英格蘭王位繼承權,諾曼征服后,埃德加一家本來準備逃亡歐洲大陸,但忽遇風暴,將船吹向蘇格蘭,馬爾科姆三世出于種種目的,收留埃德加一家,并迎娶埃德加的姐姐瑪格麗特,支持埃德加奪回王位,并很快與“征服者”威廉爆發(fā)沖突,馬爾科姆多次向英格蘭王國發(fā)動繼承戰(zhàn)爭,他征戰(zhàn)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征服英格蘭諾森布里亞的伯爵領地。這些戰(zhàn)爭沒有帶來任何向南擴充領土的顯著成效。1070年,馬爾科姆三世入侵英格蘭諾森布里亞,大掠而還,作為爆發(fā),“征服者”威廉率軍入侵蘇格蘭,馬爾科姆三世一敗涂地,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承認威廉的宗主權,史稱“阿伯內西投降”,并將長子鄧肯派往倫敦作為人質,此后又將自己的幾個小兒子派往英格蘭接受教育“阿伯內西投降”在蘇格蘭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標志著日后數百年英格蘭對蘇格蘭王位的干涉的開始。1092年,雙方再次爆發(fā)沖突,互有勝負,但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英強蘇弱的局面,撇開這一點不談,馬爾科姆三世的統(tǒng)治總體還是較為穩(wěn)定和成功地,馬爾科姆的第二任妻子瑪格麗特,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基督信仰,篤信宗教,后來獲授宣福禮,成了蘇格蘭唯一的王家圣人。而馬爾科姆自己并非虔誠的信徒,他唯一的宗教貢獻是建造了鄧弗姆林修道院。據說,兩人十分恩愛,雖然馬爾科姆并不識字,但他對妻子忠貞的愛使得他經常雙膝跪下,溫柔地親吻妻子手中《圣經》的書頁。1093年,在與英格蘭的沖突中,馬爾科姆三世傷重不治,瑪格麗特悲傷過度,九日后役抑郁而終,兩人死后合葬在一起。

馬爾科姆與瑪格麗特


?
三 12-13世紀的蘇格蘭王國

馬爾科姆三世導的死致了蘇格蘭王國一場激烈的王位繼承戰(zhàn)爭,由于在此戰(zhàn)中,馬爾科姆的原定繼承人愛德華也一同戰(zhàn)死,故而蘇格蘭王國的王位繼承引發(fā)各方勢力爭奪,國內貴族擁立馬爾科姆三世的弟弟唐納德為王,稱唐納德三世,英格蘭國王威廉二世見有機可乘,渾水摸魚,派作為人質的馬爾科姆三世的長子鄧肯北上爭位,于1094年趕走了唐納德,但不到一年自己也被謀殺,唐納德復位,威廉二世繼續(xù)派流亡英格蘭的馬爾科姆的七子埃德加北上爭位。唐納德在一場戰(zhàn)斗中被擊敗并活捉,被刺瞎雙眼,囚禁在地窖中,直至死去。埃德加成為蘇格蘭國王。和他登上王位的事跡相比,埃德加當國王時期記載實在很少。其中一項記載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外國送給蘇格蘭一只駱駝(或大象)。在1098年, 埃德加與宿敵挪威國王赤腳王馬格努斯劃定了蘇格蘭和挪威的邊界。并將赫布里底群島和金泰爾割讓給馬格努斯并承認了挪威在兩地的合法地位。埃德加于1107年1月8日在愛丁堡駕崩,被安葬在鄧弗姆林修道院。未婚無后的他立八弟亞歷山大為他的繼承者。亞歷山大即位,稱亞歷山大一世。?


埃德加


亞歷山大與埃德加一樣,在英格蘭長大,深諳西歐人的行事風格,他對諾曼貴族敞開大門,引進許多西歐的文化與制度。亞歷山大一世致力于蘇格蘭教會的獨立和本地化。他建立了一些新的主教轄區(qū),并在珀思郡(蘇格蘭原郡名)和英奇科姆修建了修道院。同時,他由于對蘇格蘭北部的一次起義的無情鎮(zhèn)壓,而得到外號“猛烈的”。1124年,亞歷山大去世,同他的哥哥一樣,也沒有留下子嗣,在英格蘭的支持下,由亞歷山大的弟弟大衛(wèi)即位,稱大衛(wèi)一世(1124-1153在位)?

?

亞歷山大一世


大衛(wèi)一世即位時已經四十多歲了,與哥哥們一樣,他也在英格蘭的宮廷中長大,在英格蘭擁有大片土地和莊園,甚至擁有諾森布里亞伯爵的頭銜,深受英格蘭人喜愛,他在英格蘭宮廷成長并接受文明教育,他幼時接觸的是歐洲文化的規(guī)范,包括戰(zhàn)爭的模式和道德觀、治理國家的方法和禮儀,他繼位后開始向民眾推廣這些規(guī)范,當中他得到許多英格蘭的好友相助,他把這些人帶回國后予以提拔。大衛(wèi)的即位引起本土派貴族的不滿,本土派貴族擁立亞歷山大一世之子馬爾科姆為王,為制服后者大衛(wèi)花費了十年時間。大衛(wèi)對外進行了一系列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勝利使得大衛(wèi)可以控制更遙遠的地區(qū)并擴張了王國的疆土。他的支持者英王亨利一世去世后,大衛(wèi)支持亨利的女兒兼自己的侄女前神圣羅馬帝國皇后馬蒂爾達繼承英格蘭王位。在此過程中,與亨利一世的外甥斯蒂芬(后成為英格蘭國王)產生了很多沖突,?并且嘗試擴展他的王國到英格蘭北部。但他在1138年的“旗幟戰(zhàn)爭”中被英軍擊敗?!按笮l(wèi)革命”被許多學者用于總結發(fā)生在蘇格蘭王國在他的統(tǒng)治期間的變化。這些措施包括他在巴勒設立基金,理想的實施了公歷改革,為寺院建設投入資金,改革蘇格蘭政府和引進封建制度并有法蘭西和盎格魯-法蘭西人移民。許多日后著名的蘇格蘭王室家族(許多人擁有諾曼或法國血統(tǒng))都在此時紛至沓來,例如著名的布魯斯家族(代表人物?羅伯特·布魯斯),巴里奧爾家族(代表人物約翰 巴里奧爾),斯圖亞特家族(日后著名的斯圖亞特王朝開創(chuàng)者),道格拉斯家族(日后蘇格蘭首屈一指的大貴族)等等,也是在大衛(wèi)的統(tǒng)治時代,蘇格蘭的許多城市開始發(fā)展起來,蘇格蘭第一次鑄造了自己的貨幣,商業(yè)和商業(yè)行會在蘇格蘭開始發(fā)展,大衛(wèi)本人鼓勵宗教發(fā)展,因此,大衛(wèi)堪稱中世紀蘇格蘭一名優(yōu)秀的統(tǒng)治者。1153年,大衛(wèi)去世。?


大衛(wèi)一世


大衛(wèi)的繼承者是孫子馬爾科姆四世(1153-1165在位),綽號“少女王”,可能因為其長相較為陰柔得名。馬爾科姆四世自幼體弱多病,長相女性化,但對宗教活動和騎士比武卻十分熱衷。一位編年史家指出這位年輕的國王“用他的王權和嚴厲懲罰遏制了邪惡和粗野”,但即使如此,他仍然不得不屈服于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權威,1157年,英軍大舉入侵諾森布里亞,“少女王”被迫將諾森布里亞歸還英格蘭。1165年,馬爾科姆四世病死,終年24歲,沒有子嗣,王位由他的弟弟威廉繼承。?


馬爾科姆四世


威廉和他那虔誠向教并體弱多病的兄長迥然不同,他一頭紅發(fā)、身體強健,而且意志堅強。外號“獅子王”,這一綽號最普遍的說法是源自于他的紋章——黃底紅躍獅。這個紋章自威廉使用以來,世代為蘇格蘭國王的紋章,直到現在還是蘇格蘭王國的紋章。也許因此富爾頓的約翰在他的編年史中稱它為"正義之獅"。或許也就是這樣的特質,使他對待事情非常執(zhí)著,例如他為了從英格蘭人手中奪回諾森布里亞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為此,不惜統(tǒng)英格蘭再次開戰(zhàn),然而,卻一敗涂地,本人也在1174年在安尼克被俘,被帶到英王亨利二世面前“懺悔”,簽署喪權辱國的《法萊條約》承諾為了保全“蘇格蘭王國和他在英格蘭境內的其他領土,他必須永遠敬畏和參拜英王”,割地賠款,將重鎮(zhèn)貝里克,愛丁堡,羅克斯堡等移交英國,五個月后才重新獲釋。這一喪權辱國的條約遭到國內一片反對,人民起義不斷爆發(fā),威廉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鎮(zhèn)壓,在此后的十五年中,威廉小心翼翼,不敢再得罪英格蘭,直至著名的獅心王理查即位,準備參加十字軍東征,急需資金,威廉才屈辱地通過贖買的方式使得理查在1189年簽署《坎特伯雷棄權書》,放棄《法萊條約》,盡管蘇格蘭恢復獨立,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關系在13世紀初依然十分緊張。1199年,“無地王”約翰即位,1209年8月,威廉此時年事已高,約翰王趁此游刃有余的率領一支龐大的軍隊向諾勒姆(貝里克郡附近)進軍。希望得到一大筆錢而年邁的威廉同意把長女嫁給英格蘭貴族,1212年,約翰的長女瓊與威廉的唯一嫡子亞歷山大訂婚。盡管威廉在統(tǒng)治時多少依賴于英格蘭,但他還是有很多作為。他極其嚴格的執(zhí)行這祖父大衛(wèi)一世的各項改革。穩(wěn)定并擴大了郡縣制,創(chuàng)建了一批新的自治市,并且繼續(xù)推廣封建領主制度。在此基礎上威廉完善了刑事法等立法,明確了法官和治安官的職權與中央政府的職能,他的鼓勵工商的政策促進了蘇格蘭經濟的發(fā)展。他在1178年還主持修建了安布洛斯修道院,1192年主持修建阿蓋爾修道院,并在同一年蘇格蘭教會得到教宗切萊斯廷三世的承認。1214年,威廉去世。在位近五十年。他的獨子亞歷山大即位,稱亞歷山大二世。?


威廉


亞歷山大二世即位不久,就卷入了英格蘭的內亂。亞歷山大卷入英格蘭貴族反對英格蘭國王約翰的叛亂當中并帶領了一支軍隊進入英格蘭王國來支援英格蘭叛亂諸侯,這一做法最終導致蘇格蘭占領的北英格蘭領地特韋德河畔伯立克被約翰的軍隊收回。在1216年9月,蘇格蘭軍隊到達英格蘭南部海岸的港口多佛爾,亞歷山大朝見覬覦英格蘭王位的法蘭西的路易王子。叛亂諸侯一致推舉路易王子取代約翰王,宣稱其為英格蘭國王,可是約翰卻在路易被選為王儲不久后駕崩,于是叛亂諸侯和教宗拋棄路易,轉而支持約翰年方9歲的兒子亨利為國王,并迫使法蘭西和蘇格蘭軍隊回國。在隨后的1217年9月12日,亨利三世、法蘭西王子和亞歷山大之間和平簽訂了《金斯頓條約》,三方停戰(zhàn)。不久,在挪威人的支持下,部分領主貴族也發(fā)動叛亂,亞歷山大二世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將其鎮(zhèn)壓,1221年6月18日或25日,亞歷山大和亨利的妹妹英格蘭的喬安結婚,這是英蘇外交關系進一步和解的表現,同年,教皇代表為他涂油并加冕,這是蘇格蘭王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由教會主持的加冕儀式,意義重大,標志著蘇格蘭王國的獨立地位與蘇格蘭王位繼承受到教會保護,也成為蘇格蘭民族主義崛起的重要標志。1237年,英蘇雙方再次簽訂《約克條約》,解決領土爭端,劃定雙方的永久邊境,此舉具有重要意義,直至今日,這一邊界線都被視作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分界線。在亞歷山大二世統(tǒng)治的晚年,西部的群島在挪威國王哈康四世煽動下再次叛亂,亞歷山大親自率軍鎮(zhèn)壓,此后陷入長時間的拉鋸戰(zhàn)。除此之外,亞歷山大二世的統(tǒng)治與前任國王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重新開始重視蓋爾貴族的權力,亞歷山大二世的幾位前任,深受英格蘭影響,引入大量諾曼貴族進入國內,與受冷落的本土的蓋爾貴族不斷產生矛盾,使得許多蓋爾領主的離心力不斷加強,國王努力調和兩者矛盾,鼓勵蓋爾領主接納盎格魯——諾曼人的生活方式,但也不強迫他們摒棄自己的傳統(tǒng)和特色,他們成為騎士,建造城堡,通過聯(lián)姻進入諾曼貴族,使得雙方合流,應該說,亞歷山大二世的這一政策總體而言是成功的。1249年,亞歷山大二世傾巢而出,決定徹底收復被挪威人占據的西部群島一帶,與挪威國王哈康四世決戰(zhàn),但卻病死于途中,在位35年。在亞歷山大二世在位期間,蘇格蘭王國在各方面達到鼎盛,人口超過50萬。


亞歷山大二世


亞歷山大二世的繼承人是年僅7歲的獨子——亞歷山大三世。亞歷山大三世繼承父親遺愿。在成年親征后擺脫貴族控制,并向挪威發(fā)動戰(zhàn)爭,在1263年打敗了挪威國王哈康四世的入侵,他于1266年迫使哈康四世的繼承者馬格努斯六世向蘇格蘭割讓馬恩島和赫布里底群島。亞歷山大三世的第一任妻子是英王愛德華一世的妹妹瑪格麗特,1275年,留下了兩男一女后去世,然而,不幸地是,1281年,亞歷山大三世的獨生女瑪格麗特嫁給了挪威王子埃里克,但在成婚后不久即難產去世,留下一個女兒——小瑪格麗特,同年,亞歷山大的幼子大衛(wèi)不幸病死,年僅8歲,3年后,亞歷山大的長子小亞歷山大也在結婚后不久去世,沒有留下后代,亞歷山大三世至此絕嗣。悲痛欲絕的亞歷山大三世不得不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他物色了一位新的妻子——德勒的約蘭德——一位法國貴族女性,,但他卻在不顧暴風雨前去和約蘭德見面而跌下懸崖而亡。此一舉動導致蘇格蘭王國陷入了極大的混亂,迫不得已,貴族擁立亞歷山大三世的外孫女——還只有3歲的小瑪格麗特為王,并承諾等她稍大之時將其接回蘇格蘭,1290年,小瑪格麗特坐船返回蘇格蘭,但她卻在前往蘇格蘭的航行期間吃了腐敗的食物加上顛簸暈船,而在1290年10月初病逝于途中,至此,亞歷山大三世完全絕嗣。一場空前的王位繼承危機?!蹬R到了蘇格蘭。?


亞歷山大三世



麥克白的冠笄:蘇格蘭王國簡史(上)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山阳县| 海门市| 渭南市| 习水县| 秦皇岛市| 抚州市| 乐亭县| 山阴县| 建宁县| 大埔区| 昭平县| 安达市| 涟水县| 高要市| 泾川县| 井研县| 淳化县| 衡山县| 灵丘县| 十堰市| 长沙县| 长沙市| 宣威市| 滨海县| 梅州市| 华池县| 屏东县| 亚东县| 诸暨市| 平罗县| 涪陵区| 黎平县| 雷山县| 白山市| 海安县| 仪陇县| 宜川县| 垣曲县| 霞浦县| 牙克石市|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