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3_230610_不記錄刷手機的時間之后,感覺自己被“解放”了
記錄時間開銷已經快兩年了,每天做完一件事情就記一筆,已經成為了一種下意識的習慣。
從最初從早到晚不間斷的記錄,到現在只記錄自己關注的時間,不僅讓我有意識地把一些可以放在一起做的任務進行歸類合并,以減少“心血來潮去做某件事的次數”,也讓我對自己可利用的時間有了整體上的了解,方便我更好的去安排自己的任務。
但是在我的時間軸記錄上,有一類時間卻常常讓我煩惱不已——刷手機的時間。
在做時間歸類的時候,我把“刷手機”這件事歸類在了“休閑娛樂”這一大塊的時間里,因為我認為只要拿起手機,我就是在放松自己的。
剛開始記錄刷手機的時間的時候,我覺得這么做確實有好處——它能幫助我營造一種“緊張感”,提醒我不要在手機上浪費太多時間,所以為了不讓自己的記錄里有太多的“刷手機”時間,我的選擇就是“少玩手機”,這樣記錄下來的時間開銷“不至于太難看”。
用事實督促自己改變習慣。
但是時間久了,這種記錄帶來的約束感就慢慢變淡了,反而成了一種思想壓力——越是在意刷手機的時間,花在“刷手機”這件事情上的時間就越多;花在“刷手機”上的時間越多,就越是在意刷手機這件事。
一個明顯可見的“惡性循環(huán)”。
特別是在我狀態(tài)不好的時候,記錄“刷手機”的時間給我?guī)淼膲毫屛耶a生深深的自我懷疑,越想放下手機、越是放不下來。
從去年8月份開始,我就拿著朗達·拜恩《秘密》的配套書《秘密實踐版》在進行抄寫,一天一頁,希望利用365天的時間,慢慢去理解吸引力法則的運作方式。
至今為止抄寫了315天,打通的吸引力法則認知通路僅限于“減肥”這件事(還是今年年初看《放棄減肥,我瘦了60斤》才理解的),但每天抄寫這件事,會讓我有意識地在做事的時候去思考如何運用它。
書里曾講到過類似于“戒手機”的內容,方法就是“不要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手機上”。
有時候道理往往很簡單,結果也很簡單,但難的地方在于“不知道到該如何去做”,但既然有方法,也值得去嘗試摸索一下。
所以前段時間,我會提醒自己“在拿起手機的時候想一想‘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什么?’”想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把注意力放到任務上,而不是手機上。
在此之后,我也會在我做事的時候,把我的A7活頁手帳本攤開放在邊上,想拿手機或者是想到什么要做的事情時,優(yōu)先選擇先寫下來,然后稍后等手頭的事情做完了再去做。
而從前天開始,我開始嘗試把“刷手機”這件事徹底從我的時間軸上刪除。
這兩天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從手機上解放了!”
倒也不是說完全不刷手機,而是把“刷手機”這件事從我的意識里剔除,更多去關注我做了那些有意義的事情、完成了多少任務、主動娛樂了多長時間。
不再把“刷手機”這種被動娛樂算進休閑娛樂時間里,感覺我每天在結算自己時間統計的時候,都開心了許多。
而如果我每天結算下來的未記錄的時間要比平時多,我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好這些時間,而不是糾結其中有多少時間花在了刷手機上。
正如吸引力法則所說,想要擺脫某種不好的感覺(比如刷手機帶來的自責和內疚),把注意力放在“刷手機”這件事上反而會讓人感覺越來越不好;而是要想辦法把注意力放到刷手機之外的事情上,用正面的感受來消除負面的影響。